配色: 字号:
2018届甘肃省中考化学复习:《第7讲 酸和碱》课件
2018-08-24 | 阅:  转:  |  分享 
  
4.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如果是酸滴定碱,无色酚酞溶液作指示剂,向碱中逐滴滴入酸,则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恰好完全反应的
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时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如果是碱滴定酸,无色酚酞溶液作指示剂,逐滴滴入碱,则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
变为淡红色,并在30s内不褪色;或用pH计检测溶液的pH,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即表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5.特殊现象
当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有少量气泡产生,则可能是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6.酸、碱反应后溶液中反应物是否过量的判断(
2015年22题、2012年22题)酸滴定碱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可能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
酸过量。检验酸是否过量的方法是:(1)滴加紫色石蕊溶液;(2)用pH试纸;(3)加入比较活泼的金属;(4)加入碳酸盐。碱滴定酸时
,碱过量的标志是酚酞溶液变红。例3[2017襄阳]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
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B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
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例3题图B【解析】A.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有剩余,所得溶液
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错误。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等于7,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
反应,故正确。C.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D.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
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错误。实验3溶液酸
碱性的检验1.实验原理(1)溶液酸碱性的检验(2)溶液酸碱度——pH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称为酸碱度,常用pH来表
示,pH的范围一般在__________之间。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酸性溶液的pH________7,pH越小,酸
性越________。中性溶液的pH________7。碱性溶液的pH________7;pH越大,碱性越________。
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变蓝色紫色无色酚酞
溶液不变色变红色不变色0~14<强=>强2.检验方法(1)酸碱指示剂的测定a.在使用酸碱指示剂时有以下注意
事项:向溶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时,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能说酸或碱溶液变色;向难溶的酸或碱中滴加指示剂时,酸碱指示剂不变色;使酸碱
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的是酸性或碱性溶液,而不一定是酸或碱的溶液。b.在测定溶液酸碱性时,还可以用红色石蕊试纸或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
蕊试纸只能鉴别碱性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蓝色石蕊试纸只能鉴别酸性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在使用时若要检测某些气体(如CO2、NH3等
)时,需先将试纸润湿,因为气体本身无酸碱性。(2)pH试纸的使用a.使用方法:用________吸取或用________蘸取少
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读数得到溶液的pH。胶头滴管玻璃棒b.注意事项:不能将试
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____________;不可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溶液,则测得酸性溶液的pH会_
_______,测得碱性溶液的pH会_______,测得中性溶液的pH________。3.应用(1)测定土壤的酸碱性,为植物
生长提供必备的环境要求。(2)通过测定人的体液的pH来判断人是否健康。(3)测定雨水的pH,pH小于5.6的为酸雨;正常雨水p
H______7,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污染试剂偏大
偏小不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中,使雨水显酸性例4[2017宁波]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
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溶液呈酸性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
种液体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溶液指
示剂甲乙A黄色蓝色B无色粉红色D例4题图甘肃、兰州三年中考教师典例剖析考点1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
质例1[2017深圳]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
的观点错误的是()选项X的物质类别观点描述A金属若X为Cu,则反应能够发生B金属氧化物若X为
MgO,则Y为H2OC碱若X为NaOH,则盐为Na2SO4D盐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解析】A.
Cu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错误。B.若X为Mg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正确。C.若X为NaOH,氢氧化
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正确。D.若X为BaCl2,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正确。A经典例题深度
析【解析】A.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则白醋里含有氢离子,故正确。B.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是因为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
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正确。C.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则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正确。D.白醋与
纯碱反应,是酸与盐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例2[2017重庆B]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
。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D知识梳理一、常见的酸1.定义
: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2.常见的酸及其特性(1)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
、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有腐蚀性。(2)硫酸: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可作,有强
烈的腐蚀性;有脱水性,能使某些有机物炭化。3.浓硫酸的稀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把浓硫酸沿容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
断搅拌干燥剂挥发【速记口诀】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基础知识细细过4.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酸溶
液能使紫色石蕊变_______,无色酚酞遇酸________。(2)与活泼金属反应:①通式:酸+活泼金属→盐+氢气②举
例:锌和盐酸Zn+2HCl===ZnCl2+H2↑(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①通式: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②举例:Fe2
O3+6HCl===FeCl3+3H2O红色不变色(4)与碱反应:①通式:酸+
碱→盐+水②举例:a.盐酸和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b.硫酸和氢氧化钡Ba(OH
)2+H2SO4===BaSO4↓+H2O。(5)与盐反应:①通式:酸+盐→新盐+新酸②举例:a.碳酸钙和盐酸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气体生成)。b.氯化钡和硫酸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有白色沉淀生成)。CaCO3+2HCl==CaCl2+CO2↑+H2OBaCl2+H2SO4==BaSO4
↓+HClHCl+NaOH===NaCl+H2O5.用途(1)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
可帮助消化。(2)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精炼石油,金属除锈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3)硝酸;用于生
产化肥、染料、炸药。二、常见的碱1.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2.常见的碱及其特性(1)氢氧
化钠(NaOH):俗称火碱、_______、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潮解,有强烈的腐蚀性。
烧碱(2)氢氧化钙[Ca(OH)2]:俗称消石灰、__________。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________。3.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能使无色酚酞溶液________。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①通式: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②举例: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2NaOH+CO2===
Na2CO3+H2O。b.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熟石灰
减小变红色变蓝色【小贴士】电难溶性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Ca(OH)2+CO2===CaCO3↓+H2O(3)与酸反应
:①通式:碱+酸→盐+水②举例:a.氢氧化铁和盐酸:3HCl+Fe(OH)3===FeCl3+3H2O
(现象:红褐色液体消失,溶液呈_____)。b.举例:氢氧化铜和硫酸: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现象:蓝色固体消失,液体由________________)(4)与盐反应:①通
式:碱+盐→新碱+新盐②举例:氢氧化钠和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现象:有___________生成)。黄色无色逐渐变为蓝色Cu(OH)2+H2SO4===CuS
O4+2H2O蓝色沉淀4.用途(1)NaOH:作气体干燥剂;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纺织、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可以用来
除油污等。(2)Ca(OH)2:作建筑材料;制漂白粉;农业上用于______________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三、中和反应极
其应用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__________的反应。(此定义不可逆反,不是所有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2
.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_______与碱溶液中的___________结合生成水。改良酸性土壤盐和水氢离子氢氧根
离子3.用途(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处理工厂废水,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中
和处理。(3)用于医药,如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或者Mg(OH)2的药物治疗;被蚊虫叮咬,痛痒难忍,是因为蚊虫向人体内
注入了蚁酸,可涂抹含弱碱性的物质(如肥皂、牙膏)等。四、溶液的酸碱性1.表示: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度的一种方法——pH。2.
溶液pH与酸碱性的关系: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3.溶液pH的测定使用pH试纸时,用____________蘸取
待测液,滴在(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得溶液的pH。4.pH的应用(1)化工生产
中,许多反应都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2)农业生产中,通过调节pH来改良土壤酸碱性。(3)检测雨水pH,了解空气污染
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4)测定人体pH,帮助人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玻璃棒1.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和浓硫酸,一段时间后溶质、溶
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它们都要密封保存。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
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3.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都含有氢离子,具有特性的原因是酸根不同。
4.氢氧化钙可由氧化钙与水反应得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放热。5.氢氧化钠必须要
密封保存的原因:a.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b.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6.氢氧化钠
可以用来干燥氢气、氧气等气体,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7.测溶液pH的注意事项:a.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溶液中
;b.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c.在半分钟内显色读数;d.pH取整数。8.因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吸收大量二
氧化碳用识记强化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但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所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二氧化碳。9.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只有pH<5.6的雨水才是酸雨。因为正常雨水中都会溶解二氧化碳形成碳酸,使雨水略显酸性
。10.pH<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pH>7的溶液也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显碱性的盐溶液。
12.氢氧化钠可以与CO2、S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但是不能和CO、NO发生反应。另外氢氧化钠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没
有明显的现象,可以借助压强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的发生。13.探究NaOH与CO2能否反应的装置图可以为图I~图IV:实验1
酸、碱的化学性质1.酸的化学性质——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溶液中均存在H+(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____
____,使无色酚酞溶液_________。可在点滴板上做该实验,以节约药品。(2)与活泼金属的反应盐酸与常见金属镁、锌、铁反
应的现象依次为:产生气泡速_______;产生气泡速率平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溶液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
通过比较活泼金属与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a.氧化铁与盐酸应
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变红色不变色较快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产生气泡的速率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
色Fe2O3+6HCl===2FeCl3+3H2O重点实验轻松做b.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碱反应(见实
验2中和反应)(5)与某些盐反应a.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H2SO4===CuSO4+H2O有白色沉淀生成HCl+AgNO3===AgCl↓+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H2S
O4+BaCl2===BaSO4↓+2HCl有气泡冒出Na2CO3+2HCl===2NaCl+H2O+CO2↑2.碱的化学性
质——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溶液中均存在OH-(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__,使无色酚酞溶液__
_________。(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酸反应(见实验2中和反应)(4)与
某些盐反应a.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b.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蓝色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
2+CO2===CaCO3↓+H2O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CuSO4===Cu(OH)2↓+Na2SO4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3NaOH+FeCl3===Fe(OH)3↓+3NaClc.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
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例1题图(1)写出能证明A中反应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生成Ca(OH)2+Na
2CO3===CaCO3↓+2NaOH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B中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C试管中所放固体的物质类别为____________。(4)D实验完成后,测得反应后
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CO2完全释放)。CuO+2HCl===CuC
l2+H2O活泼金属HCl、NaCl【解析】(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完成后,测得反应后溶液pH=
2,说明盐酸过量,所以该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例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
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_
_____色。(2)反应②说明NaOH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蓝2NaOH+CO2===Na2CO3+H2O例2题图(3)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
(填序号)。A.K2CO3B.HClC.CuSO4D.MgCl2(4)为了验证反应④,小明向NaOH溶液中滴入一定
量FeCl3溶液,该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B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实验2中和反应1.反
应的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_______与碱中的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水分子。2.指示剂的选择选用无色酚酞溶液而不选用紫色石蕊溶液的原因是:无色酚酞溶液显色比较明显,而且只在碱性溶液中才会显色,而石蕊溶液的显色不明显,紫色和蓝色不能准确分辨,使得对反应的终点判断不准确。3.操作要点(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例)Ⅰ.酸入碱类(如图1)(1)取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呈碱性,此时pH_______7(如A点)。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图1(2)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入盐酸,此时恰好完全反应,pH=7(如B点),溶质为__________。(3)振荡反应容器,继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此时pH_____7(如C点),溶质为___________。Ⅱ.碱入酸类(如图2)(1)取稀盐酸,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溶液呈酸性,此时pH<7(如A点)。(2)慢慢滴入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至溶液恰好变为淡红色并在30s内不褪色时停止加入NaOH,此时恰好完全反应,pH=7(如B点),溶质为NaCl。(3)振荡反应容器,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此时pH___7(如C点),溶质为____________。NaCl<NaCl和HCl<NaCl、NaOH图2
献花(0)
+1
(本文系百眼通学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