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原教育体系中的美育功能
2018-08-24 | 阅:  转:  |  分享 
  
1.教育体系中的美育功能聂昌硕散文集(8)美育美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是孩子的问题,也是成人的问题;不只是学点书画、礼乐,以至文史哲
即可解决的,还需要环境支撑;它似乎是个体培育的问题,其实是营造社会人文氛围的大问题。人是适应环境的动物,社会文明,人亦文明;环境恶
化,人文教育随之失效。国际儿童画获奖作品(源于网络)美术考级不是美育的重点,甚至美术都不是。儿童美育是全方位的文化熏陶,不一定要实
际学艺。书画、礼乐、诗文、歌赋、历史、哲学哪个不是美育的内容,只是浅层谈及时经常只是书画、音乐、礼仪,向心灵美深入就会触及文史哲各
个领域。孩子们在幼儿园有很好的美育熏陶教儿童学点书法、绘画,学点音乐、舞蹈,学点衣着打扮,学点待人接物,养成审美、处事的好习惯,就
是普及美育,不少幼稚园都在做这项工作,都是好的美育环境。小学生在美术馆参观时临摹画作艺术是有天赋者的“领地”,不是人人都能进入的,
幼稚园期间,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瞎画”“瞎唱”“瞎跳”一气。幼儿教师接受过专业学习,她们的示范就是一种美育熏陶。对幼儿的“作业”不打
分,目的仅仅是在游戏中使所有的孩子感受美,促使孩子身心健康。若能发现有艺术天赋的孩子,是期许中的“意外”收获。因为有艺术天赋的人毕
竟属于“凤毛麟角”。中小学在增加学习内容的同时都应该保持这种美育氛围,减少死记硬背的课目,多一些时间在美育熏陶中玩耍。音乐美术课的
成绩从来不影响中考、高考,艺术院校有自己专业考核。只要重视中小学生的音、体、美课程就是最好的美育。重视美育是非常明智之举,它应该在
现有教育体制内调整,增加音、体、美的娱乐性、展示和比赛活动,就可达到增进美育力度的目的!孩子死记硬背的课目多了,思维会被过度规范,
活跃度和创造性会降低,而增加娱乐性,能调节孩子大脑功能,激发天性,活跃思维。在校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工作后成为模范员工的很多,他们之
中产生创造性人物的极为罕见;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其少年时代常常是个贪玩,调皮捣蛋的孩子。贪玩与调皮捣蛋与创造性直接关联
,从人类发展史与儿童成长史来看,创造性活动经常在游戏与娱乐中演化生成的。美育与创造性密不可分,或者说美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造性,
它们都是当代极其重要的人文素质!当下对儿童画怎么评价,儿童画与美术院校教学如何对接,都是问题。在这些问题尚无定论时,美术考级不是很
荒诞吗?中小学原本就有美术课,教师都是师范美术系的专业教师,社会上另搞一个美术考级机构,横插一杠,将原本中小学美术教育置之何地?是
否定中小学美术教育吗?美术考级标准是什么?仅仅是画得像不像吗?艺术优劣是一种感觉,没有硬性指标,同一幅作品,专家教授在评价时经常会
有不小的差距的。如今这项工作全面铺开,成为中考高考添分项目,很容易产生行贿买分的不正当“竞争”。美育在人类文明中占据重要又特殊的位
置,它在美的氛围中悄无声息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艺术通过声光刺激,以生物脉冲方式进入大脑,以节律形式调节人的心理,也调节人的生理。现
代精神病医院有音乐、色彩辅助治疗的机构,并且取得不错的疗效。在有关研究中巴赫的音乐“疗效”最佳;色彩中以浅蓝淡绿静心作用最佳……相
反,重金属,摇滚音乐,红黄浓烈杂乱图形对病人不仅仅是无益,还会诱发病情恶化。由此,美育是一门生理心理科学,不是什么作品都是美育的“
教材”,也不是大师的作品必定对人的身心有益。即然是科学又是国家重点工程,就需要会同音乐、美术、心理、生理学家研究测定,哪些适合,哪
些不适合,如同确定中小学教材一般才行!美术考级标准未经专门审定,又不能涵盖视觉审美的全部内容,它无视教育体制中已有的美育功能,对美育无助还有害,应该全面禁止在教育体制外美术考级的商业活动!
献花(0)
+1
(本文系聂昌硕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