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甜糕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浙江省化工地质大队
2018-08-28 | 阅:  转:  |  分享 
  
浙江省化工地质大队





历史:

1972年11月16日经浙江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批准【(1972)函字220号】,浙江省化工地质大队成立了,隶属浙江省燃料化学工业局为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由中央财政拨款,属部、省双重管理,是一支为浙江省化工行业服务的地质队伍。以田鹏为领导的第一任班子(委员:郑金祥、张书余、袁凤田)开始着手组建大队。

1973年1月由15位来之石油队、煤炭队、地质局所属队等的人员组成的筹建组。基建设计规模完整,单位选址余杭县闲林公社联荣大队第三队(现为余杭区闲林镇新建路13号),由国家划拨土地25亩。包含办公主楼,仓库、车队、机械厂,化验室,职工宿舍,招待所,职工食堂,幼儿园,医务室等。建队初采取边生产边建设方针,钻探工人由石油队综合钻井队整体转入,然后从其他单位调人一部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生产、建设两不误。

1975年3月,化工地质大队已完成建队全部事项,人员已扩大至200多人。社会大学生也分配进入单位技术岗位。

1977年8月,大规模系统内部招工(单位职工子女、石化系统内子女),大队人员总数超过400人。浙江省化工地质大队已具规模,最高人数达到443人。

80年代,改革风浪,大队也进行了多项改革和探索,仪表厂、啤酒厂、化学制品厂、劳服公司、基础工程公司等,交了学费总算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

90年代初,人员逐年减少,低谷不足200人。全国地质行业景气度大幅降低。

1996年4月12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经浙江省编委批准(浙编[1996】23号)由浙江省化工地质大队更名为“浙江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办公场所、机构性质隶属关系、编制名额、经费来源不变。

2002年2月20日因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2)35号】浙江省化工地质勘查院更名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行政隶属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经费仍由中央财政拨款。单位级别、工作性质不变。

2010年5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迁至杭州天风商厦办公(上城区延安南路8号)。



事业:

地质勘查是主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化工地质大队在化工矿种领域寻找硫、磷、钾矿为主,同时对浙江省该矿种作出了评价。八十年代则扩大了找领域,以伊利石、明矾石为重点,完成了全国第一个大型伊利石矿勘探,历时8年对浙江省苍南县矾山明矾石矿进行了详查及部分勘探,经过系列地质工作探明了一特大型明矾石矿床。九十年代初则根据浙江省的找矿特点开展了膨润土矿勘查,取得了以杭州余杭仇山膨润土矿为代表的多个膨润土矿的勘查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地勘行业不景气,面临着国家对地勘行业经费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的困难局面,我院仍坚持地质找矿。1998年选择了浙西常山萤石矿为找矿靶区。常山县高坞山一一蕉坑坞萤石矿的发现,勘查以及探矿权转让是浙江地质找矿的一个缩影,也是地质找矿能力的体现和典型代表。

四十多年来锤炼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力量强的专业地质勘查找矿队伍。对明矾石、伊利石、硫铁矿、膨润土、萤石、磷矿、绢云母等于矿种开展普查、详查,先后提交种类矿产地质报告百余份。探明了包括全国第一个大型伊利石浙江省瓯海渡船头伊利石矿、特大型浙江省苍南县矾山明矾石矿和新类型。浙江省常山县八面山萤石矿等特大型矿床以及一批中小型矿床,为经济建设和院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曾获化工部地质找矿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多项。获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优秀报告奖1项。2006年获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化工地质勘查先进集体和化工地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3项。常山县高坞山蕉坑坞萤石矿详查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国土资源部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2011年被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授予“浙江省地质找矿先进单位”称号。

引《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后记:

文章内容摘之《浙化勘40周年》整理编辑。

为怀念化工地质大队,队员们齐心协力,共建网络怀旧碑,寻找那些曾今在化工地质大队工作过的人,已有611位的名字记录在化工地质大队怀旧碑上,他们或多或少为这个队伍做了工作,我们铭记那段历史。还有共事的他让你回忆点滴的往事,可以进入360或百度搜索。







2018-08-25

献花(0)
+1
(本文系甜糕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