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老家谱中的诗词文化
2018-08-30 | 阅:  转:  |  分享 
  
老家谱中的诗词文化韩国文近年来,我将家乡民间收藏的老家谱收集起来,送到县档案馆扫描,制成光牒,长期保存;又将老家谱的扫描件输入我的移
动硬盘,反复琢磨。现在,我已经从顾、袁、戴、任、周、吴、冯、朱等14部家谱中选摘诗词365首(阕),选摘《序》、《记》、《训》、《
赞》、《传》等艺文60余篇,撰写探讨文章8篇。这一篇就谈谈老家谱中的诗词文化。我所看到的老家谱差不多都收录了诗词,我摘录下来的仅
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皋东冯氏宗谱》共收录了118首诗词,而我只选录了43首,占三分之一强一点。有的家族还有过专供读书议诗的场
所,譬如袁氏村就有过红桥书社、凌北草庐、迎晖山房。王廷桢《集红桥书社赠主人袁湘衡》有句:“无端逢旧雨,有兴赋新诗”、刘暎垣《凌北草
庐招饮即席呈李西清袁达川两表叔》有句:“遗经未抱惭藜阁,佳句新裁胜网川”、刘望南《同仁集(袁氏)迎晖山房》有句:“轻裘不作蓟门游
,吟帜高张互倡酬”,这些诗题和诗句都反映了这里的诗词活动;(东陈)河西派冒氏有过冒蒙求寄园、任氏有过任晦辟疆园,这里也都是诗词活动
之处。有的家谱还记载有人编著过诗集,如方岳《书戴石屏书卷》诗,戴石屏(1167——?年)是戴复古的号,南宋诗人,著有《石屏诗集》
、《石屏词》,戴家尊为二世祖。又如鲍廷博《题〈任心斋诗集〉》、张冈《题〈林屋诗稿〉》等。从形式上看,这些诗词大部分是格律诗词,格
律相当严谨,少部分是古风。从内容上看,有贺诗、悼诗,交往诗,这些诗,我摘录得较少。我主要摘录的是:一.写景诗,比如:《周氏宗祠六景
题咏》、《范湖八景》、《(朱氏)家祠四景》、《(袁氏村)双桥(书屋)八景句》等;二.自律诗,如:《立身八则》、《元日自箴》、《读书
是福》、《立品为高》等;三.名人诗,如:唐代的皮日休、陆龟蒙,宋代的苏轼、戴复古,明代的刘基、高启、宋濂,清代的纪昀等名家的诗;四
.记史诗,如:《送任御史江南发粮赈河东百姓》、《冬防》、《保甲》、《乡团》、《警察》等。这些诗让我们看到家乡美、精神美、文化美,看
到一段段历史纪实。每个家族的诗词又各有特色:顾氏家族的诗词以修身养性为主体,上述自律诗就出自顾承勳与顾凤池之手。他俩教人正身心、
尚忠厚、明义利、广交际、慎取与、泯争竞、节嗜欲、知进退、勤读书、修高品,顾承勲说道:“处世无奇但率真,一生惟愿守清纯”、“情丝爱海
莫牵沉,分寸精神总自箴”,顾凤池说道:“旷观斯世业,须读古人书”、“植节基原固,持躬势不挠。”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与当今正在提倡与开展
的全民读书运动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吻合的。袁氏家族的诗词则多写景,如袁芹的《古刹晨钟》、《印池夜月》、《柏屏滴翠》、《鱼艇
炊烟》、《东渡风帆》、《西村药肆》、《霜桥人迹》、《柳岸蝉声》,诗中有句:“露华枫叶伴斜曛,浓泼轻拖暗水云”、“月斜邨落始闻鸡,霜
气横斜略彴(zhuo略彴,独木桥)低”,把古老的袁氏村写得美极了。这也与当今提出的“绿化、净化、生态和谐”美丽乡村的要求是一致的。
任氏家谱大多收录的是历代名家为任氏写的诗,说明任氏家族交往的层次较高,上述名家除了戴复古,其余的都给任氏写过诗,其中宋代大诗人苏
轼就有两首五古《寄彰明任光禄遵圣》和《泊南井口期任遵圣》记述与任遵圣一人的交往,明代刘基、高启、宋濂又同题写有《送任原礼东归》,刘
基还有一首《长江风雨图送任原礼归山》,三人都与任原礼交往。任氏祖上能与这些名流交往,而且有唱和诗流存下来,实在难能可贵。任氏还为
地方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据《任氏大宗谱·名迹》载:“甘泉井,在通州治西,宋崇宁中(1102——1106年)任伯雨谪通得废井浚焉,甚
甘。”林惠《甘泉井诗》赞道:“石甃多年斥卤咸,使君一汲变清甜。至今饮者倾城邑,谁识渊源惠泽渐。”江运昌也赞道:“州西数武甘泉冽,留
鉴循良彻底清。还望任公后起者,百年养德被苍生。”浚井以滋乡邻,浚河以利灌运,造桥济行,设庵济渴,都是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办实事,做好
事,这种利人的行为及精神,值得点赞与效法。周氏围绕宗祠六景,六个人分别用七律、七绝、五律、五绝、四言诗进行题咏,各有千秋,也算一
个特色,为帮助了解当时当地风情,提供了信息。吴氏家谱收集的多是本族人写的诗,尤其吴文勲的《留别门人刘炳章》、《庚子岁暮自薛庵解馆
归里偶成七绝五首》,写出了旧社会塾师的酸甜苦辣。他写道“争传同学报登科,名纸纷纷壁上罗。我已黑貂裘敝尽,阴符还藉揣摩多。”学生纷纷
高中,看到墙壁上贴着的录取通知单,心中抑制不住高兴,尽管身上穿的黑貂裘已经破烂不堪,却还看看书,推敲推敲诗文,过着淡雅无求的恬静生
活。这也许是吴氏三让家风传承的体现吧。《皋东冯氏宗谱》告诉我们,明洪武三年(1730年)起,国家就用抽丁之法,故冯氏第三世兄弟五
人中,有两个调(河南获嘉县)宁山卫所,二公无嗣,四世仲英公,五世贵一公叔侄二人更代军役,贵一公遂屯田河南卫辉府获嘉县。又据《冯家楼
记》载:“及瓜一(贵一)公回籍,回时必休是楼,具汤沐。楼旁有田,亦军产。”冯家楼原址在河口镇锦成村西南部,楼主人大概就是从军的贵一
公,楼与楼旁的田都是世袭的军产。第十一世冯上宠《二道井纪事寄汉宾弟六首》七绝,记的是军中之事,“巍巍旄钺镇雄关,牧马哥舒任往还。
日见明驼千里足,风沙负米出燕山。”“技等射弓一纸弹,坐看藩障任摧残,风吹刀剑光如雪,飞过卢龙鼓角寒。”气魄何等壮烈,将士们爱国之情
跃然纸上。进士出身的冯上宾一曲《邻妇磨面歌》,深刻表达了一个读书人、后来为官的他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葛氏宗谱》有《艺文小引》说
:“德行本也,文艺末也,先器识而后文艺,士未有舍本而逐末也,然无本而不立,无文而不行……”一针见血地道出德与文的关系及各自的地位和
作用,说明重文也是必要的。有《游艺亭记》:“以游艺名亭者,欲我子孙各执一艺以成名,而毋或趋于邪也……”葛氏以“游艺”为亭名,是为了
激励后代要各自学会一种手艺,以免走到邪路上去。葛氏还立下敬天、孝享、立行、勤俭、读书、稼穑、爱物等十二则《家训》和《赞》,规范家规
家教。其中:《读书赞》是这样说的:“良木在林,必资匠石。教子义方,无恒安逸。修绠汲深,古人作述,敬而诵之,终身密勿。”字字句句阐述
读书之必要。《爱物赞》是这样写的:“惟天好生,蕃滋物类。取精用宏,左殽右胾(zi大块肉)。刀匕是供,肥甘易嗜。饮食有经,口腹毋恣。
”殷殷切切告诫族人不要养成贪吃的习惯,不要因贪吃而暴殄天物。《曹氏宗谱》收录了《春夜宴桃李园赋》、《慈姑赋》、《松柏后凋赋》、《
桑女赋》、《来雁馆记》等,反映了曹氏重教重文、厚道朴实的家风。来雁馆是曹楚惟的家,“翁宽仁长者,年八十,矍铄过人、少君雍和,承颜膝
下,以孝闻文。孙二,读书为业。曾孙幼,亦聪慧。”看到这四世同堂的一家,就可以知道曹氏家风原来如此,实在令人羡慕和敬佩。《朱氏族谱
》收有《孝子云举公孝行纪实》、《朱孝子传》,记的是朱孝子名龙云,字云举,割股割肝治母病,母得治,多活了10余年,孝子自寿75岁。这
种大孝之行,确实感天动地。徐邦殿赞朱孝子:“割股疗母病,母活无足异。割肝儿得活,天实佑孝子。”张致钧也写道:“一片丹诚感上苍,谁云
孝子事乖常。持来白刃肤旋裂,捧出丹心血亦香。曰智曰愚都不管,割肝割股有何妨。只缘百计俱穷日,舍此应无活命方。”提到孝,戴复古有《
归来二首》写的是儿子创小楼以安老者,其一:“老去知无用,归来得自如。几年眠客舍,今日爱吾庐。处世无长策,闲时读故书。但能营一饱,浑
莫问其馀。”其二:“破屋不可住,如何着老身。喜于乔木下,见此小楼新。山好为佳客,吾归作主人。摩挲双脚底,无复踏红尘。”在八九百年前
的南宋时代,儿子能够为老子创楼安身,确实难能可贵。这些优良的家教家风,也应发扬光大。阅《管氏宗谱》中《浮筠书屋记》、《锄金园引》
、《曲尺轩铭》、《临渠小筑记》、《春水堂记》、《观鱼轩记》等篇,对照《掘港镇志》、《如东县志》等志书的相关引文、引图,掘港的管氏古
宅(可以简称为管园)无论从布局、构建方面,还是从文化底蕴方面,足以与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著名园林相媲美。因此,我借“锦绣瑞
府”征文的机会,凑成几首五律,为弘扬掘港历史文化、开发历史文化名城添风鼓劲。《总赞》:“蠙山有古房,管氏居西庄。南至串场畔,北临市
港帮。明初方问鼎,清末更堂皇。建筑深含韵,文明永驻芳。”《浮筠书屋》:“改建太平坊,后庭书蓄藏。莳花兰蕙艳,种竹菊梅香。饮酒吟诗乐
,弹琴咏歌狂。鸿儒多履至,养性健身强。”《锄金园》:“鸡鸣小涧旁,世代锄金香。汲古棠华舍,怡春栖息堂。小桥流水过,曲院野荷张。衰变
文昌佑,向前跟大王。”《曲尺轩》:“四壁缺依傍,三隅斜镇墙。析流筝发韵,偏月窗得光。辟地能爰隙,锄云可取长。硕人骚客聚,君子拥贤良
。”《临渠小筑》:“画栋配雕梁,委身溪涧旁。渔舟歌晚曲,活水纳早凉。春夏花红艳,秋冬芦白苍。神仙均羡慕,百鸟共朝阳。”其他家谱记载
里也不乏这些美好的建造,我们要为祖先们曾经创造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并举而点赞。各家老家谱都是图文并茂,录诗词赋记增色,从不同的
方位或角度,记录并彰显本地区的地方文化色彩,从而可以从中汲取到正能量。我觉得它像陈年老酒那样越喝越有滋有味。“淘尽黄沙始到金
”,我所谈的老家谱中的诗词文化,还非常肤浅,让我们携起手来,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共同把藏在老家谱中的宝贵东西统统挖掘出来
!李松堂表示,在古代建筑中,门墩只是寻常之物,容易被人忽视,然而细细研究,门墩上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有其讲究和由来,这里面的学问可
就大了。门墩通常由须弥座、抱鼓或方箱,以及兽吻或狮子三部分构成。须弥座是整个门墩的基础,一般会刻有莲花的形状,上面通常有锦铺。门墩
的方圆,又被称为箱形和抱鼓形,它们有着不同的寓意。方形的门墩多为文官文人使用,方形即箱形,取其谐音“书香”,表示自己是书香门第,也
有人品方正的意思。箱子形门墩多刻有蝠(福)、鹿(禄)等吉祥之物,表现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圆形即抱鼓形
,相传,在古代,打仗胜利归来的将军,为显耀其赫赫战功,把战鼓置于门前,后来逐渐衍变为抱鼓石。抱鼓石有击鼓、升堂、听政之意,只有衙门
或官宦之家才可置立。抱鼓也有通报来客之鼓的寓意,说明主人的人缘儿好,家业兴旺。门墩,虽是一方小小的石头,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与门户建筑一同被用于彰显屋主人的身份等级、门第卑贱。门墩上的各种雕刻和图案,也隐含了中国传统古老的观念。雕刻狮子代表事事如意、好
事不断、子嗣昌盛,因“狮”和“嗣”“事”谐音,雕九只狮子的图案是“九世同居”,表示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狮并行是表示“事事如意”,狮佩绶带表示“好事不断”,雌狮伴幼狮是预祝“子嗣昌盛”,狮子咬住绣球则是将有喜事上门的吉兆。门墩上雕“白猿偷桃”有祝愿老年人寿长万年的象征。雕鱼则是连年有余、化鱼为龙,“鱼”和“余”、富裕的“裕”谐音,象征吉祥富裕、美好。雕“莲”和“鱼”的图案象征着“连年有余”。雕鲤鱼跃于两山之间的流水之中,表示鲤鱼跳龙门,象征着仕途高升。门墩上动物的祥瑞习气、花草的高洁特征,诉说了一个个生动美满的故事。2
献花(0)
+1
(本文系双月楼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