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名校长评选答辩题
2018-09-04 | 阅:  转:  |  分享 
  
2014年名校长评选答辩题

1、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紧密结合,才有利于形成富有内涵又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方面工作,作为一校之长,你是如何认识与管理的?

将校园文化划分为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并且本着“文化即人化”的精神,将教师与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另一大要素。林博士重申,校园文化绝不等于环境文化,它必须依托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拥有明确的文化主题,与课程课堂、管理制度、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内容紧密结合,并且生动地反映在校园环境文化的提升上。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一定要做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充分挖掘潜能,推行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化教育,并且在“品牌”的引领下开展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内有文化灵魂、外有人文氛围的地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国家课程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容易忽略个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时间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严重地滞后于社会的变革,尤其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它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不仅反映了学校硬件建设和办学水平,更显示了学校内涵的底蕴、办学思想、育人目标,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工作都离不开校本课程的研发。在学校自身可支配资源较为短缺、教师教学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依靠校外的教育科研团队,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不失为一种具有实效性的选择。

2.学校档案建设应该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紧密结合,才有利于形成表里如一、相互促进的教学管理机制。这方面的工作,你是如何认识与管理的?

学校档案是学校在管理和发展中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学校进行教学、教研和管理的必要条件。学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学校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

(1)档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综合体现。学校档案是学校在管理、教学、教研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既是学校发展的历史记录,也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整理的各种载体档案集中统一在综合档案室内,使综合档案室面成为档案信息的中心,那么,学校在各个时期各项中心工作都能及时体现出来。因些档案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学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档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集中反映。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的实践经验总结,这都是每位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学校在各个时期发展过程中教育质量进展的真实反映。因此,通过系统的整理归档,便能直接反映出学校的教学质量。

(3)档案是学校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为了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从定向管理改为定量管理,要求档案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数据,以便对学校各项活动进行数理分析,并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首先要对来自学校各个部门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归档。由于学校档案的特殊性,既有行政年度形成材料,也有教学年度形成材料;既有学校内部形成材料,也有教师和学生形成的材料。因此,如果没有可靠的原始记录和第一手材料,输入的信息不准确,这样的档案是毫无用处的;如果不进行有机的系统整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无法提供利用。

(4)学校档案是学校的重要财富。学校档案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学校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特性。学校档案是学校的一种信息资源,因为学校档案包括原始记录、凭证、台帐、报表、教学成果在内的各项管理、教学、教研等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我们的事业一代一代往下发展的,后人总要借鉴前人的经验。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档案是永存的。档案不仅仅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还是无价之宝,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为子孙后代造福。

学校管理是一项完善的科学的教育工程,一所学校,如果能把自己历年工作实绩的所有资料,全面系统地划类归档,建立起规范化的学校档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在扬长补短。

一是人人树立档案意识。一个学校能否把档案建起来,并管好、用好,关键是领导。校长重视档案建设,善于用档案资料统管学校各项工作,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校长重视了,就必然会要求全校教职员工人人树立档案意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养成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避免平时不注意收集保存,遗失了,期末交不回档案室,入不了档。二是校校设立管理人员。一般地说,12个教学班以上的中、小学,在不增加编制的条件下,尽可能设档案专职管理人员(如聘用有一定管理能力、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的离退休教师),其他规模较小的学校可设兼职管理人员。要制订管理人员职责和管理制度,除建好、管好、用好档案资料等内容外,要特别注意在管理人员变更时,做好交接工作,防止人员变、资料丢的混乱现象。三是件件资料分类入档。档案资料,通常一学期收集整理一次。对所收集的资料,在入档前一定要进行审查整理,认真鉴别,决定取舍,然后系统地分类、分项、分卷装入档案袋。一般中小学要建立档案柜,档案袋入柜存放;12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凡有条件的都要建立档案室,档案室除放置档案柜存放文书资料等档案袋外,还要陈列、存放学校有史以来保存下来的有价值的珍贵实物(如奖旗、奖杯、奖匾、奖品,用过的校牌、校旗、国旗等)和报纸、杂志、教材、试卷等不能入袋的资料。四是事事处处注意“四性”。即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和价值性。连续性,是指跨学年的重要事件,如教改实验课题,一般都不是一个学年能够完成的,周期较长,一轮实验要延续几年、十几年,对每学期、每学年的阶段性实验报告和终结性的实验成果报告,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或二轮、三轮的实验资料,都要注意连续性;完整性,是指本学期、本学年的某件事、某项活动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防止有部署没检查,有计划没总结;系统性,是指分类立卷工作要规范化。要科学地系统地分类分项,便于查找资料,发挥档案资料对学校工作的指导作用;价值性,是指对收集起来的资料,要严肃认真地审查整理,对那些没有教育价值、科研价值、保存价值和历史资料查找使用价值的就不必入档,可另作处理。档案资料不能兼收并蓄,把凡是收集到的东西统统塞进档案袋里。即使入档的资料,也要标明保存期--“永久”、“长期”,或“若干年”。总之,建立健全学校档案,实行档案管理,有利于对学校的正确评估,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考核,有利于查找和使用历史资料,有利于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要努力把学校档案建好、管好、用好,就一定能把学校办出成绩,办出特色,办出水平。3、校本研修只有与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建立起学校科学性训练、检测、反馈、矫正、巩固、提高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才能为学校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这项重要工作,你是如何认识与管理的?

校本研修的内涵包括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本教研包括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全体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校本科研是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科研的主要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作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科研活动。形式主要有:教育教学叙事,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案例,教案,论文等。

——校本资源开发其主体包括教师个人、教研组、学科组、与校外机构或个人。种类有课程、教材、教法与教辅等。

——校本资源利用包括政策资源、校内的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

校本研修,是新课改背景下研修方式与研修内容的深层次回归。它以校为本,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本位。所谓以校为本,就是说以学校为校本研修的基地,一切研究活动基于学校的实际开展,学生的、教师的、管理者的,学习的、教学的,教育的、管理的,硬件的、软件的,校内环境与学校所在的区域社会环境,制度

当一所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唤醒、引领、组织、保障教师开展个性化研修,必能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学校因此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学校的发展也必将焕发新的活力。

?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化和文明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因此,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批判的精神。作为校长,你是如何保护教师的人格尊严及教师的独立思考精神的?

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无法完成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只有教师有思想,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只有教师有思想,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尊严与意义。教师要多读书、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多关注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的学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经常思考:我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对这个生活的世界有没有自己独立的认识?我有信念吗?我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都说教师是启蒙者,什么叫启蒙?我追求什么样的启蒙?我有艺术判断力和审美力吗?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有“主见”和“行动”。教师如果不能成为思想者,只能靠别人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他的教育教学行为就不可能具有创造性,我始终认为“有清醒的思想者和实践者,才会有理智的教育,才会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抓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更是我们各个学校刻不容缓、常抓不懈的工作。强化学习意识,建设学习型团队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好的学校。培养优秀教师队伍从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入手。因为在当今时代,人发展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学校鼓励并帮助教师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组建专业共同体。从校长到教师都要积极地学习、认真地总结、踏实地实践、深刻地反思,不断提升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2开展校内培训要明确提出每位教师进入学校后,要制定从适应期、积累期、成熟期到创造期阶梯努力目标。从师德修养、教师基本素养、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四个方面制定教师专业发展阶梯标准。教师对照标准,自我定级、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想办法,在专家引领和校本研究中,不断进级、快速提高。

3搭建舞台、增强内功通过校内研修,校外学习,个人自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过校内领导推门听课、优课评比、汇报课、公开课、同课异构、课件评优、教案评比、演讲比赛等方式促进教师学习提高。在活动中锤炼语言、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格素养。

4注重培养教师阳光的心态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要不间断地强化教师人文素养的培植。坚信烟熏火燎地熏陶必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时间长了,人文的瑰丽滋养就会深入到每个同志的骨髓。利用各种机会宣讲“仁、义、礼、智、信”的优秀人文思想,举凡素养、德性好坏、因果循环的范例以及敬业、奉献、宽容、良善的精典故事。每学期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白领阶层礼仪规范》、学校讨论制定的《学校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细则》等规章,号召全体同志自觉提升为人、生活、工作、社交的文化品位。

5引领教师走向大自然用大自然的博大厚重品质,培养教师温润、柔美的情怀和担当负责的精神!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定期组织野外拓展训练,培养教师同心协力,无缝合作的默契,练就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前行、我不第一谁第一的进取信念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



??1、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不要将评价单纯作为测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给学生排名的工具,切忌利用评价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评价结果的呈现要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也要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2、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主体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自已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在互评中共同提高。如在实践课中,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问题的表格。学生填写后的反馈表明,这些问题起到了引导作用。

但是,由于学生水平不同,小组讨论问题的深度也不同,讨论和资料填写过程的时间较难控制,这会影响评价课的效果。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在评价之前应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达到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并尽快反馈给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

??3、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造实践。

??由于地区差异和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与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教师评价时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4、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即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庞大工程,受到多种因此的制约,使得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往往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尢其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如教师除了语言外,可用某种动作(如鼓掌、点头、拍拍学生肩膀等)或用表情(凝视、沉默等)表示赞赏或不赞赏、积极的教师期望和教学评价、学生欣赏式的自评和互评等,这些都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有效刺激,带着亲切、友善情感的积极评价可以激励孩子,和使他们乐于接受的指导和帮助。《新课标》提倡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民主的态度调控评价过程,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你的大拇指,少用小拇指。使学生增强信心,以愉悦、高涨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又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受到鼓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6.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在学校,同科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为了避免同科教师恶性竞争,影响学校学科整体成绩,就需要利用教育教学评价方案、评价方式让同科教师形成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和做法。

一是建立和谐的、人性化的环境

1、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在干自己喜欢的工作;2.教师认为学校为他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他有信心和能力做好工作;3.教师周围有许多要好的朋友,他们彼此间可以交心;4.教师感到他周围的同事都在努力工作,在学校形成一种敬业的氛围;5.校长经常为教师的成绩鼓掌,使教师能清楚地感受到,一个月里总有几次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扬,一年内有人说他比去年进步了;6.经常与教师沟通并提出期望,让教师感到领导安排他做的工作都是考虑到他的优势和强项;7.不仅关心教师的工作,还要关心他的情感、健康、家庭,教师会觉得领导和同事都很关心我,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和谐;8.让教师感到他的意见受到领导的重视;9.每年都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使他感觉到领导在培养他。1、.学校有流畅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家长、教师、学生、校长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2、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使不同利益群体都得到兼顾;3、有一套针对教师心理的、生理的以及职业的安全保障机制;4.有矛盾爆发前的预警机制和爆发后的疏导机制;5.制度化的教育质量运行机制。1.把教师放在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2、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3.教师升职时,防止将其晋升到“彼得高地”,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发展到最高极限;4、创造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生活;5.使教师有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自主权;6.决策之前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7.对教师进行挫折后的积极疏导;8.把令人“满意”的环境提升为让人“敬业”的环境;9.对正式组织多一份人情味,对非正式组织多一份责任心。困境中,我仍然保持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心态,当周围人都主张放弃时,我总是能走出一条脱困之路;?我能应对各种压力,在追求卓越中体味乐趣;?我喜欢变化,把自己引发变化的能力视为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善于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与沟通,能巧妙地对待各种棘手的人物;?我有构建双赢局面的创造力,同时不放弃底线的坚守。

实施一是要坚持从严治教与从优待教.一方面,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及时指出并纠正教师的言行过失,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关注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学习机会,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提神鼓劲.要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根据不同的表现和实绩给予奖励或惩戒.此外,还要千方百计落实好教师的各项政策性待遇.二是要加强教学合作与情感交流.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同事同心,共同进步.要重视情感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催化作用,学校领导要视教师如亲人,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上是朋友,通过情感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中互相关心的生动和谐局面.如每逢教师喜庆之日,学校主动上门祝贺;教师有困难,学校主动帮助解难.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句问候,都倾注着学校对教师的一片真心和爱意.

三是要注重人文关爱与改善民生.学校要主动关心教师生活,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和帮扶机制,在家属患病就医、子女入学择业等方面解决教师实际困难;提高教师健康水平,创造条件开展教职工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定期组织教职工体检;对青年教师恋爱婚姻给予热情关注,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想方设法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为教师学习工作生活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1、教师评价侧重奖惩性,量化内容、共性内容多,定性、个性关注不够。潜心研究教师评价,特别重注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使评价制度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好的质量来自于好的教学,好的教学来自好的老师,好的老师来自好的教科研。教师和教科研是提高质量的关键,因此,要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素质,提升科研水平。

3、校本课程研发还处于初级层次,没有形成特色,必须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真正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4、课题研究实验的力度不大。在实验中存在间歇性和阶段性,不能把课题研究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不能快出成果或出好成果。

固然我校取得了一些成绩,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会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努力提升学校的管理品位和教育质量。

措施:

1.完善、落实教师的评价机制,改革考试制度。为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位教师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教师提高政治思想,理论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打破平庸,创设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导处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认真检查落实情况,学期末由教师做工作总结。教务处根据听、评“推门课”、“公开课”的情况,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又结合教学常规检查、家长、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间的互评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做出最后的综合评价。为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促进、指导作用,改革了考试制度,校内对所有学科进行抽查监测。学校专门出台了《非统考科目考评方案》,加强对小学科的监控力度,实行综合学科期末考核考查制度。

要求学科教师认真做好平时的单元检测,重视对考试、考核后的质量分析,及时对学生知识能力查漏补缺。

2.以教学质量检测为手段,强化质量立校的意识。

教导处除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管理之外,成立了由校长、分管教学领导、教研组长、学科骨干组建的检测小组,每周选定三个班级“推门听课”,教研组长当堂出题检测教学效果,检测结果及时公布,测试合格率达80%,授课教师得满分100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不足部分四舍五入)扣1分,测试合格率低于50%责成授课教师该节内容必须重新授课。。课堂检测效果考评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在教师中形成人人创先、个个争优的氛围。同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考核,计入学生的一日常规量化得分。主抓老师和学生两个对象,以确保课堂40分钟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为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保驾护航。

3.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以及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校规模及特点,成立了综合文、理科教研组,规定每周三、周四下午分别是文科、理科教研组活动时间。各教研组长均由学校本学科学识水平高、科研意识强、具有学科带头作用的老师负责。开学初围绕市教研工作计划制订出符合学校较完备的教科研工作计划。理论学习、主题教研、集体备课、“说、议、授、评”系列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实施。每次“说、议、授、评”教研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组织教师学习课标,钻教材;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教育家专题讲座和优秀教师课堂实录;组织教师开展二次备课二次上课研讨活动等。教师们互相听课、说课、评课,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反思研究、案例研究,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学有长进,研有成效。

4.注重教研成果的展示和推广,构建科研型教师。坚持了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做到了人人有专题,人人有小结。我校围绕荆门市立项的“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一龙头课题,确定了学科的子课题。制定了《南湖学校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教师还根据学科的子课题拟定切合自己实际的专题进行研究。有3名教师的论文获国家级奖,数十名教师论文在学科杂志和学科网站上发表,还有10名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及课件分别荆门市级以上奖次。对获奖的教师进行奖励,并纳入年度考核,进一步激励教师开展研究,为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3、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渠道,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谈谈你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的认识和做法。

一、认识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人才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包括高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降低课程标准减轻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基础上有闲暇全面发展,有闲暇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2、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配置鼓励创新的学校文化。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

3、教育的去行政化

,教育的“去行政化”即管理工作由教学科研骨干主导,管理工作岗位不设行政级别。学校的每个人要得到社会尊重,只能靠自己的学问、科研成就和管理水平,而非行政级别。同时各学校尤其是大学也要强化内部治理结构,依法治校,真正实现“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

4、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

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要做培养天才的泥土,创造适宜的天才成长的环境,营造杰出人才辈出的精神文化氛围。

16、一些校长工作认真勤恳,甚至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是,由于没有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整天忙于事务,做了许多工作,学校工作也没多大起色。请你围绕校长如何找准工作的着力点这一主题谈几点看法。校长首先要立足学校自身基础,确立长远发展目标,做好一个学校的顶层设计,让教师们看到学校光明的未来,从而增强大家的职业幸福感,增强干部做好工作的信心。校长要宽厚待人,不计一己私利。面对个性各异的教师,校长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跟自己一样,凡事宽大为怀,不斤斤计较;不以自己的喜好将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工作中始终相信“每一片叶子都翠绿”。唯有如此,方能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最大的工作效益。校长在培养干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放手让他们去管理,充分尊重他们工作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则以培育学校校风文化为抓手,在教职工中形成“以老带新、新老融合”的良好风气,为干部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比如,校领导经常带领青年干部,在教职工生日时送上贺卡、到贫困职工或青年教师家庭进行家访慰问等,让青年干部既能在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中成长,又能从中提升精神境界和管理能力。校长要善于搭建青年干部历练平台。对于青年干部来说,仅仅有了理想追求是不够的,还要有实践的操演,借以锻炼胆略和智慧。在学校,除事务性工作外,最能体现干部能力的就是组织大型活动。我每年都会敦促中层干部根据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创新性地组织和开展大型活动。通过活动把青年干部推上第一线,让他们在组织、策划中发挥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通力合作的意识,不断提升多种能力。一个好校长,绝对是一个内行的引领者。他(或她)善于发挥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优势,促使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给足空间达致人尽其才,为“我”所用,从而在学校发挥最佳优化组合的效益。你看唐僧,他一不会武功,二不会降妖,但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带领三位高徒历经磨难取得了真经,就是因为他懂管理、善管理,目标明确,善于经营“人心”,最终功德圆满。校长要“舍得”放手,学会抓大放小。如果校长事事都亲力亲为、锱铢必较,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会什么都抓不好。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定好“大盘子”,其他工作就充分放手让中层干部去干,而自己必须在信任他们的同时,不时地给予指导。如此,做个清闲的校长何乐而不为?校本教研”是时下国内外流行的教育新理念,是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当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走入改革,校本教研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当前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原则要求。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以“教师为本”,要从行动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着手,努力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指明方向,创设空间,搭建平台。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构建都必须从学校教研发展的实际出发,先从构建某一方面的具体制度入手,逐步健全、逐步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二)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需要建立这几方面的制度:

〈1〉建立学校领导教研制度。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成员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分包学科或课题、听课评课、参加活动、指导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务处和教研室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教务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是主要责任人。学校制订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有教务处和教研室的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要科学设置教研组、建立校际间教研协作组、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建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

〈〉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同时也使广大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具有合法性,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实施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是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教学研究,其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定要产生什么新理论;是为了改善师生行为而不在于渴望新观点的产生。但对深入的研究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本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就需要确立课题进行研究。要制订包括课题规划、立项、开题、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档案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管理制度,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特别关注解决学校层面问题的课题,关注教师教研活动是否解决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学校内部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实施校本教研,建立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等引导和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就需要建立促进教师教研活动的评价制度。

总之,学校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起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通过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学习化组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科学地评价一节课?

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

(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

(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戛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评课的客观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度

新的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确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听课、评课的时候,要看这些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这些目标。

?2.教材处理是否科学、正确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以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特点为依据,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处理是否得当、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否连贯、教学的容量是否适宜、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准度的落实情况,等等。

?3教学思想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灵活。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施教者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情况,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衡量教学思想的标准,就是看教师是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看其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看其是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情感的。

?4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有效

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依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能只简单定位于过去的那种传统的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落实,相关的基本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训练,而更主要的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来统帅整个教学过程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凸现6.教学活动(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学生是否经历了求知的过程)。7.学生是否学会交往,是否建立了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8.是否沟通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此外,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方面,如教师的知识底蕴、思维反应、教学语言、书写要求、朗读能力、课堂情绪,教态表现以及应变能力等也可做出适当的评价

19、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人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均衡是指教育的机制均衡。要实现教育均衡,就必须实现校点规划布局合理均衡,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要建立科学的学校干部、教师流动机制,强化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加大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力度,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消义务教育段“择校”行为,合理配置学生生源。由于历史及诸多原因,城乡校际之间差异存在,择校风盛行,优质学校生源爆满,一般学校生源不足,导致校长和教师更加不安心工作,失去工作热情和自信心,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越来越差,家长对学校和老师越来越不满意,这种恶性循环将给教育大环境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只有做到办学基本条件均衡,教师队伍配置均衡,教育经费投入均衡,学校管理队伍均衡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均衡义务教育才能健康发展。但这些均衡应当是具有区域性、相对性、差异性、长期性、渐进性,发展性与阶段性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理解为绝对平均主义,不是期望长期存在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机制上的不平等一下子就能解决,而是立足于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均衡发展也不是搞“一刀切”,不是所有学校都是一个水平、一个模式发展的,而是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进一步鼓励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办出特色,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较好地、充分的发展。均衡发展也不是限制发展,不是把高水平的学校拉下来,而是要求和鼓励发展快而好的地区或学校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要求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也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挖掘学校内涵发展和自主发展,缩小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异。因此,我们所要实现的教育均衡发展,不单单是办学条件的均衡,更是要教学质量的均衡。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更高标准的“均衡”要求。人们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期盼永远不会停止。















3

















献花(0)
+1
(本文系纸语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