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望洞庭》教学设计
2018-09-11 | 阅:  转:  |  分享 
  
课堂教学教案





题 望洞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

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











点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预习检查

在小组内检查《望洞庭》朗读。推荐朗读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展示。

问题设置

自由读诗,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你能结合图片,为大家介绍着幅风光秀美的洞庭图吗?

在诗人眼中,洞庭湖是怎样的,你能体会出诗人对洞庭湖的感情吗?

合作学习

小组围绕诗中的景物进行交流。

小组内互相介绍洞庭美景。

交流诗人对洞庭湖的情感。

展示交流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

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

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2、“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镜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在诗人眼中,洞庭湖是如此之美,诗人通过描写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精讲点拨

洞庭湖的景色尽收诗人眼底,带着一份喜爱之情,诗人用画笔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美妙的江南风光,这种表达方式就叫做“借景抒情”。

知识拓展

1、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方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示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同学无妨读读比较一下。 达





测 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说说“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









必做: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选做:搜集刘禹锡描写风光的诗歌。













望洞庭



湖月相和

潭面镜洞庭之美人的喜爱和赞美

山水翠

银盘青螺















献花(0)
+1
(本文系菩提树pxd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