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主道 第五章:守职
2018-09-12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主道第五章:守职上一章中韩非子主要讲了君主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何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与物尽其用,就是去智贤,藏武勇,在
韩非子看来君主应该“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君主有智慧却不用来思考,让
天下万物各归其位,和谐共生;君主有贤能却不用来行事而是制订律法与办事程序,让臣子依法各行其是;君主有武勇但不亲自上阵逞威风,而是让
武将充分发挥其勇武。只有这样,君主才能聚焦全国臣民的智慧与力量,明确战略、建功立业、富强国家,这叫“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
有强。”韩非子承接前面君主有智不虑、有贤不行、有勇不逞的原则,达到聚天下英才,作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君主效法天地,建立律法,这样
“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意思是群臣恪守职责,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据才能使用他们,这叫遵循常规。这就是家规国
法,朝臣按律恪守职责,地方百官依法办事,君主量力适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运行着,当按规办事成为标准与规矩,就升华为常规,共同意识,
大众共识,而遵循这样的常规,国家就会政通人和。纵观历史,凡是“习常”成规,国家就会强大,人民安宁,凡是“人治”盛行,国家会混乱,人
民受苦。韩非子不仅仅从律法的角度来说明“习常”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将“习常”上升到“道”的高度,因为“习常”来自于君主效法天地、去
智贤,藏武勇,要做到有智不虑、有贤不行、有勇不逞,才能按“道”的原则立法定规,按法行事,才会有“习常”之势。韩非子似乎看到了“习常
”之后的盛世景象,感慨道“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意思为寂静啊!君主好像没有处在君位上;寥廓啊!臣下不知道君主在哪里。这句
话已经将君主幻化为“道”,因为“道”给人的感觉就无形无相,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就像韩非了说的君主好像没有在君位上,臣子却感觉他在,
但又不知道他在那里,其实,君主在臣子的心中。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法家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终极效果,君主活在臣子的心
中,成为一种信仰,由此产生敬畏。就像道法一样,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当君主活中臣子的心中时,就能达到“明君无为于上,君臣
竦惧乎下。”意思为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这就是“法”的权威的体现,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文明的体现就在于民众的“习
常”,大家遵守着人类的共识,社会行为都遵守着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这才有了人类的今天,才有了中国今天的成就与富强。【君臣守职,百官有
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在公司管理中,要通过建立建全制度与规则
来体现老板的智慧与意志,将这样的制度与规则升华为企业文化,再通过企业文化的侵染,成为企业的“习常”,最终达到老板在与不在,公司都能正常运作。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v5u...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