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知足是一种“知止常止”的人生态度
2018-09-25 | 阅:  转:  |  分享 
  
知足是一种“知止常止”的人生态度

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人的欲望永远不知满足的丑态。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基本信条就是秉持一种知足心态。

洪应明说:“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可谓真知灼见。在对待名利、荣辱等问题上,人还是心态知足一点好。知足了,你就不会遭受耻辱。

放纵欲望,让它主宰你的人生,即使得到满足了,也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因为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就像细菌繁殖一样。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受煎熬,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滋味?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这久,死而不亡者寿。”它与“知足常乐,众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可谓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无论权势有多高,如果不知足,就永远生活在争权夺利之中。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人都不懂得适可而止,知足知止,常常为“了却君王天下事”,对生前身后的功名也期待颇多。对于前生,我们会埋怨父母没有把我们生养在大富大贵之家;对于后世,总是抱怨儿孙不能个个如龙似凤,但我们更多的不足还是来自于自身。

欲望的驱使,幻想的冲动,不切实际的索取,让我们失去平和,不能知足。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和超脱。

曾有一个贪心的人的故事,说是一个大臣向皇帝请求要快封地。皇帝很慷慨:“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大臣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了路上。贪婪是条不归路,是因为不知足。

贪不只限于金钱,对于事物的过于执着,皆可畏贪。贪钱,是最浅显直白的贪。但更多的贪,隐于内心,执着事业,是一份上进心,但过于执着,便是野心;执着于爱情,是一份爱恋心,过于执着,便成占有欲;执着于兴趣,是一份好奇心,过于执着,就成了偏执心。

这些贪,都源于不知足,不能对欲望做到伸缩自如,反而被欲望所主宰。

“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知足与不知足之间要把握一个度。若知不行而面为其难,势必劳而无功,若知可行而不行,就是堕落和怠慢。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

大则忧国忧民,感时忧愤;小则忧家忧己,往往都是忧多于喜,要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还就得这样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工作条件好些,精神安逸些?想归想,未必能一一满足,在各种理想、愿望,甚至连小小的打算都未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现实,珍惜所拥有的,学会知足知止,让自己变得平和安宁。

知足就是在任何境遇前都能保持一种平和心态,是一种“知止常止”的人生态度。

知足才能常乐,不愿占有,就不会有太多的不平之路让你辗转难眠,所以,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不如轻松地面对,即使有一天放弃或离开,你也学会了平静。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