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危险废物现场检查记录表
经营单位 法人代表 地址 联系人 电话 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方法 是否合格 备注 是 否 危险废物入厂特性分析 1 实验室设施、设备 检查实验室设备,确定可以满足对接收废物的检测要求。无法自行分析的项目,应有与有资质单位签订的委托分析合同。 2 入厂分析记录 随机抽查入厂化验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保存完整,并做到“一厂一档”。 危险废物运输、包装方式 3 运输工具 检查运输工具是否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 4 包装容器 现场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存在敞口、破损、泄露等问题。 5 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附录A、《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检查包装容器是否设置标签,形式是否符合要求。 6 现场检查包装容器上的标签填写内容是否齐全(主要成分、危险情况、产生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数量、出厂日期等)。 危险废物
贮存方式 7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 现场检查贮存场所地面、四周的裙角、渗滤液收集槽或收集池等是否做防腐防渗处理。焚烧处置单位贮存仓库是否设置了气体收集、净化装置。 8 现场检查是否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附录A、《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在贮存场所设置警告标志。 9 查看危险废物贮存是否有磅单和原始出入库台账。 危险废物
贮存方式 10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 现场检查贮存台账数据是否与实际贮存情况相符。 11 现场检查是否存在危险废物露天堆放或不相容危废混合存放。 12 现场检查是否存在危险废物贮存超过1年未经环保部门批准。 处理处置与污染防治 13 利用处置设施 核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和工艺是否与环评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条件相符。 14 按工艺过程检查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跑冒滴漏,并查看运行记录、水电使用记录。 15 污染防治设施 核对污染防治设施和工艺是否与环评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条件相符。 16 按工艺流程检查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跑冒滴漏,并查看运行记录、药剂使用记录。 17 查看是否有废水、废气、噪声环境监测报告。 18 核对实际自行监测项目和频次是否与经环保部门备案的自行监测方案相一致。(针对自承担监测企业检查监测设备是否有维护、保养记录)。 19 查看监测结果是否达标。 20 检查企业是否通过对外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方式按季度向社会公布自行监测结果,或在当地环保部门网站上公布。 21 检查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单位焚烧设施在线监控系统是否正常联网运行。 22 查看在线监控系统显示的当前及历史相关工艺参数及污染物浓度数据是否达标。 23 应急预案检查 现场查看处置、贮存场所配备的应急救援设备是否齐全等。 24 检查应急预案是否按规定在环保部门备案。 25 检查是否有1年内的演练记录。 处理处置与污染防治 26 规范化管理及制度落实情况 按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打分是否达标。 27 现场查看是否有人流和物流出入厂监控和记录。 28 查看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是否完整。 经营
情况 29 危险废物
经营情况 检查危险废物进、出库台账、生产台账、次生废物台账、水电汽药剂使用记录(含缴费或采购发票复印件)、月报表(含合同签订情况统计)等经营记录是否齐全。 30 检查台账数据是否和网上按日申报的数据相一致。 31 抽查原始磅单、出入库台帐是否与转移联单相一致。 32 对照许可证检查是否存在超量(实际接收量不得超过许可量,合同量不得超过许可量20%)、超范围、超期经营、不按核准经营地点、经营方式经营行为。 33 危险废物转移管理 检查危废转移是否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34 次生危废
处置利用情况 检查生产过程新产生危废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与环评一致。 35 检查生产过程新产生危废是否按规定自行或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利用。 检查意见及整改建议 检查单位(章):
(本页不够可附页填报) 检查
人员 检查日期 受检单位
代表签字 注:1、打号的项目为重点检查内容。
2、环保部门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申请换证时请将本表做为预审意见的附件盖章后上报省厅。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