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昌发展:“回天地区”从睡城到双创基地
2018-09-27 | 阅:  转:  |  分享 
  
昌发展:“回天地区”从睡城到双创基地住在睡城半夜回家找不到路睡城,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睡觉的城市,天通苑、回龙观这样远离市区的大型住宅区,就
曾经是典型的睡城,上班族们每天上下班苦于跑路,只不过为了回家睡上一觉。2004年买房入住天通苑的桂佳就是其中一位。桂佳开着一辆20
10年购买的日系小轿车,带着记者在天通苑地区转了一圈。“我这辆车可是见证了天通苑这地方从乌漆麻黑到灯火通明的全过程。”记者刚一上车
,桂佳就打开了话匣子。2010年的冬天,刚刚提车的他约了三五好友一起开车进城,在三里屯玩到了12点才回家。“嘿,从立汤路上拐下来,
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桂佳说,那时候天通苑居民区里几乎一盏路灯都没有,一方面是基础设施跟不上,另一方面说明大家下班后全都“睡”在
家里不出门了。“现在不一样了,到处都看得到广场舞,人气儿足着呢。”桂佳的车正好开到了龙德广场前的红绿灯路口,这又勾起了他的回忆。刚
入住的那几年,立汤路是出入天通苑的唯一主干道,从太平庄中街路口向南一直到立水桥,每天上下班必堵无疑。“地铁5号线2007年才开通,
公交线也没几条,几十万人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同一条路,你想想得有多壮观。”桂佳说,如果遇到车祸或者施工,至少要一两个小时才能“挪”出
天通苑。现如今,已经有5座条横跨清河直通天通苑,立汤路不再是天通苑的“独木桥”,也再也不会有天通苑人调侃要买冲锋舟划过清河回家了。
而位于天通苑西侧的回龙观居住区,也有大量的上班族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城里单位与回龙观的通勤上。有数据显示,回龙观人群通勤距离在2
0公里以上的占比为45%。到了晚上和周末,偌大的回龙观却找不到一家剧院、一个舞台,甚至要找个晚上10点以后仍在营业的咖啡馆、酒吧,
都难上加难。引入双创摘掉睡城“帽子”为何住在天通苑回龙观的人们会过着这样早上进城上班、晚上回家睡觉的“钟摆式”生活?闲置资源难以
利用、缺乏产业和就业支撑,是这个大型居住区变成“睡城”的主要原因。简单说,就是“睡城”没有好工作,只能睡觉用。多年来,如何为“睡城
”解困,一直是昌平区政府的老大难问题。2015年,“睡城”迎来了转机,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发展”)总经理王颖经
历了这场转变的全过程。王颖回忆,2015年5月,作为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的产业生态投资运营企业,昌发展刚刚成立不久,腾讯公司就找上了
门。“他们很多员工都住在回龙观天通苑,所以想就近寻找一个创业空间。”借此机会,昌平区盘点了一下“睡城”的资源,调研的结果让他们有些
惊讶。在回龙观、天通苑居住的100多万人口中,6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70%左右是4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而且多从事IT、金融、
文化设计等工作。“睡在睡城里的人,居然是这么有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挖掘呢?”王颖说,这个调查给了昌发展一个非常
大的启发,挖潜“回天”地区的闲置资源,为这些年轻人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如果职住问题平衡了,睡城就不再“沉睡”了。2015年11月8
日,回龙观西大街南侧,一座时尚而独特的建筑正式投入使用,这就是腾讯众创空间,至今这栋建筑也是回龙观西大街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也是回
龙观双创社区的标志性项目。而在此之前,这里只是一处征地拆迁后的农村劳动力安置房,像周边很多集体产业用房一样,用来出租成大卖场,但因
为经营不善,空置率较高。经过昌发展和投资方的重新打造,“灰头土脸”的大卖场摇身变成色彩斑斓的众创空间,5.5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聚
集了数百创业团队的涌入。有了腾讯众创空间做了样板,昌发展乘胜追击,2017年8月将回龙观龙域中心的劳动力安置房进行改造,13万平方
米的创业空间引入智能硬件、大数据、AI等硬科技项目创业团队。“回天地区”的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吸引了众多创业项目,却也引发了新的难题
,入住龙域中心的北京奥维视讯公司创始人王宇对此颇有感受。王宇告诉记者,公司员工大部分都租住在回龙观地区,如果想招聘住在回龙观以外的
员工非常难。“我们如果看上了一个住在大兴的人才,想约面试,人家一听在回龙观,连见都不见了,尤其成了家的人才,更会仔细考虑职住问题。
”王宇的这个担心,龙域中心已经想到了,上个月开始,龙域中心二期的人才公寓即将对外开放,140多套人才公寓将面向地区公司开放申请,精
装修可拎包入住,租金也比同地区房屋租金略低。“我已经去申请了,如果申请下来,公寓离公司走路只有3分钟,我想这会是未来招聘时对人才最
有诱惑力的条件了,甚至比多发几千块钱工资的心理体验感更好。”王宇说。继回龙观之后,天通苑也打造了以极客丛林为代表的双创社区,并结合
天通苑人口的专业性和就业特性,在产业主题、功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化和互补化设计,重点发展泛文创产业。经过短短3年多的发展,“回天
”地区已经打造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创业空间和产业园,引入项目估值已达数百亿元。从此,创业者的工作、生活都在家门口,可以用一杯咖啡的距
离实现工作空间、生活空间、社交空间、消费空间之间的转换。3年投入200亿回天地区将大变样创新创业人员来了,但怎么才能让他们能踏踏
实实安家立业?昌平区在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也做足功课,本地居民也能受益。今年7月,北京市委常委会讨论并通过《优化提升回龙
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三年内,要对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投资200亿,到2020年,
北京将在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实施涉及4个领域、共计17项具体任务,增加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基础设施能力。未来3年中,在教育方面,回
天地区将推进26个教育项目,预计将提供1.3万个学位;在医疗方面,回天地区将新增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医院项目;在文体方面,一
批体育公园、小剧场等配套设施将充实80余万市民的生活,还有8个养老项目将满足公共服务需求;最让人头疼的拥堵问题也将逐步得到缓解,停车管理秩序将进一步规范,数千个停车位将通过各种形式出现在百姓身边。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正在努力成为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
献花(0)
+1
(本文系环球知识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