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錦果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2017中考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
2018-09-29 | 阅:  转:  |  分享 
  
一、(2017·湖北黄冈)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26.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悟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针对每一项对诗歌的分析,结合诗歌内容仔细比对,找出错误之处。B项错误在于,这种愁情不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至”,因为前面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诗人的愁情是忧国思亲。

27.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答案】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希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赏析。先要看到这四个地方本来相距遥远,然后要明确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它巧妙地把这几个地方贯穿在一起,表现诗人行动迅速,从中要分析出诗人的喜悦和迫切归乡的心情。

2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

【答案】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思想感情的分析。解答的时候,要联系诗歌内容,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前,从诗人描述的眼前所见之景,借景抒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能分析出诗人因国家沦丧,骨肉分离的伤心之情。乙文写于安史之乱后,突出的是一个“喜”字,从“漫卷诗书喜欲狂”可以看出。因此,这里的泪是欣喜的泪。



二、(2017·四川眉山)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B

】题《天净沙秋思》没有运用典故,且没有矛盾心理。 的理解有错。



三、(2017·浙江湖州)阅读古诗,完成第13题

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五、(2017·辽宁沈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

刘禹锡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联延喧驿步,白头俯伛到江滨。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俯伛峡水秋来不恐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阅读理解的能力。D项“《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不妥。诗中看不出有“归隐”之意。就是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



六、(2017·吉林)(甲)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是(朝代)文学家。(1分)

【答案】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平时多加积累即可。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1)高兴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喜悦的样子)(2)只是(只、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词语,一方面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另一方面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题干中的两个词语都是课内词语,难度不大,只要对文本熟悉,即可回答。第(1)题,欣然是“高兴的样子”的意思;第(2)题,但是“只”的意思,不要理解成“但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2分)

【答案】示例:写出了月色空明、澄澈的特点。或写出了月色清澈透明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先翻译句子,如,本句的意思是:月光下的庭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好像)水中还有水草交错摆动,其实是竹柏的影子(而已)。然后,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比喻修辞手法,依据“本体与喻体”具有相似点的特点,找出喻体的相似点,就是本体的相似点。根据句意,很显然月色的特点是清澈透明,也可以写空明澄澈。

“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2分)

【答案】例如,“卷”;“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场面声势浩大;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提示:围绕“神速;声势浩大”回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语言的赏析能力。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很能体现苏词的豪迈之风。词中“卷”,可以从“卷”的词义入手,是“骑马行走之快”,然后,结合“千骑卷平冈”中“千骑”写出了打猎的人多,可以联想到“卷平冈”时的声势浩大,骑马打猎人员的精神状况,如,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等。

从《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3分)

【答案】示例1:苏轼是一位有闲情雅致、诗意地生活、心胸旷达的人;示例2:苏轼是一位英武豪迈、壮志难酬、有报国之志”的人。(回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回答此题,要能结合写作背景来写出作者的情感,《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仕途失意,心情低落,看到美好的月色,产生自我派遣的情怀,但苏轼身上积极的一面,面对困境,不消沉,向上、乐观,有积极的追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写自己的志向,如,亲射虎:《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明自己老当益壮。遣冯唐: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诗人抵御外敌、建功立业的决心。

【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乙】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七、(2017·湖北荆州)古诗文阅读(24分)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②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③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④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担]放下担子。③[颔]点头。④[忿然]气愤的样子。

(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

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B.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C.走送之走:行走D.礼愈至至:周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C项中,“走”是“跑”的意思。

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弗之怠

C.益慕圣贤之道??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B项中,“之”是代词,其他各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8.(2分)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C项中,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的表述有误,而是反映了诗人希望获得机会,有为于当世的理想抱负。

9.(2分)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内容。C项中,“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表述有误,用先达的态度与自己去学的态度对比,反映自己求学之诚恳。

10.(2分)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

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

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

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内容。A项中,陈康肃公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不是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B项中,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事实也如此,他没有本身没有高超技艺;C项中,由“康肃忿然”可以看出,陈康肃公不是一个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

11.(3分)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三处)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答案】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解析】本题划分朗读节奏。对于该句,可以语义进行划分。该句的意思是: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往葫芦里舀油,油从钱孔注入葫芦而钱却没被油浸湿。在这里,可以抓住四件事进行理解,即“覆”“沥”“入”“不湿”,在此基础上,可以整合成四个小语群,再划分。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答案】我站在旁边伺候,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答题时,需要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如:“援疑”的意思是“提出疑问”,“质理”的意思是“询问道理”,“请”的意思是“请教”。在此基础上,做到语句通畅即可。



7.2

7.5

7.11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理趣是指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

宋诗往往不排斥说理,但不用抽象、直露的“理语”入诗,而要用具体生动、自然和谐的美的形象来表现一定的道理。









献花(0)
+1
(本文系錦果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