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野外记录与整理工作要求
2018-09-29 | 阅:  转:  |  分享 
  
野外记录与整理工作要求提纲一、地质路线与观察点的布置二、野外地质图件的测制三、样品采集与管理四、野外资料整理一、地质路线与观察点的布置按照一定的路线间距进行系统的野外观测,对重要的地质界线、构造线、地质体、矿化现象及蚀变带等以一定数量的地质观测点控制,取得必要的地质资料,是路线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目的。(一)观测路线的布置1.观测路线布置应考虑的因素观测路线的密度及布局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测区内地质矿产的复杂程度及已有的工作程度、基岩出露情况、航片的解译程度、测区内主要找矿方向及各类异常的分布情况、自然地理条件。2.布置方法通常采用穿越路线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法,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⑴穿越路线:基本垂直于地层、地质体或区域构造线的走向布置,按一定的间距横穿整个调查区,尽量布置在露头良好、易于通行的分水岭或沟谷。对产状近于水平的岩层分布区,路线必须穿越山岭及沟谷,便于查明地层层序、时代、上下接触关系、岩相纵向变化及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以穿越为主的地区,可根据不同的条件,选用直线平等推进法、交叉正弦法、直线交叉法或梅花状路线法等。⑵追索路线:沿地质体的界线或构造的走向布置。用于追索地层层位、接触关系、各种构造、岩层的横向变化,特别是对确定接触关系、查明构造线及研究矿化带更为有效。追索路线一般采用直线追索法或波浪式追索法。(二)观察点的布置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的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处、岩浆岩的单元或超单元接触界线、矿化现象、褶皱、断裂、破碎带和节理、片理等测量地点,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三)观察路线及观测点的密度要求地质调查的点、线布置是作为达到地质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一般虽然不应过多的追求点、线距离,但不能无限制地放宽,否则就没有比例尺的约束了。在1∶5万地质调查中,基岩出露区一般线距为500—800米,点距为500米,点距没有严格的规定,应视地质情况而定;覆盖较严重的地区或遥感解译效果较好的地区线距可放稀为1000—1500米,但一般要求点距最大不超过1000米为好。凡属砂矿、近代盐湖及其它有关矿产地均不得放稀。(四)野外地质观察与记录1.地质路线观测的一般程序标定观测点的位置;观测与研究观测点所能控制范围的各种地质矿产现象、地貌特征,并给予如实的记录,取得必要的产状要素;采集样品;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沿前进方向进行路线的连续观测与记录,尽量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顺手剖面图)。2.观测点位置的标志及要求观测点位置要准确地标定,其定位误差<25米。观测点的定位应尽量采用GPS技术手段,条件不具备时,要结合航空照片,以便定点更加准确。如果观测点所处位置的地貌特征受到破坏时,可采用交会法定位。3.地质界线的填绘及要求各种地质界线的填绘应在实地进行。首先在航片上辨认其特征,结合现场,实地填绘。填绘长度应向观测路线两侧各延伸1/2线距长度,并转绘在野外工作手图上。勾绘地质界线时,应按“V”字形法则。4.编录要求及基本内容⑴观测记录中的注意事项。观测要全面,重点要突出;如实地反映客观地质现象,不得歪曲,更不允许弄虚作假;记录要系统,有条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质术语概念要清楚,文字通顺、清晰、易懂,避免错字、别字,并且一律使用文字记录,不得使用代号或符号,更不能涂改;文图一致;地质素描、地质摄影内容要齐全。⑵编录要求及格式。编录内容应包括:观测点号、位置、点性、观测内容描述、地质素描、地质摄影、样品编号、点间观测与记录、顺手剖面等。记录格式如下:日期: 年月日天气地点:即路线起点—经过地点—终点。工作任务:指该观测路线所解决的问题人员:记录:×××,标图:×××野外工作手图编号:图幅编号、工作手图编号。航片编号:点号:位置要明显,字型要大些。点位:以公里网座标记录,先南北,后东西,并在手图上量出至公里网的距离。起、止点要求详细位置。除公里网座标之外,还应标明距其附近的村、镇或高程点的距离、方位。其它各点可以前点为准,写相对点,如有明显地物或居民点,则须标明。点性:一般分为岩性控制点,岩性或岩相分界点,地质界线点,化石点,构造性质点(如断层控制点或褶皱塌折端控制点)及矿化点等。一律用文字说明,不得采用其他符号表示(描述项目及示例见表3)。例如:九龙山组与下花园组角度不整合控制点,而不采用J2j/J1x。⑶产状记录要求:用倾向、倾角表示,如:320°∠40°,同时应标明产状的性质、类型和测量部位。另外线状构造也要用倾向和倾角表示,但同时应测量面状构造,以检验其正确性。⑷地质素描、顺手剖面:在野外地质路线观测过程中,除文字记录外,对重要的地质现象必须进行地质素描。地质观测路线一般要绘制顺手剖面,以便与文字配合,更好地反映客观地质现象。地质素描或信手剖面应有图名、比例尺、方位、素描内容或信手剖面内容(标出观测点在信手剖面上的位置)、简单的图例或文字说明。在文字记录中要有地质素描图或信手剖面的反映,以便互相配合。⑸野外地质摄影:对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进行拍摄,是地质路线观测中的一个内容之一,它能记录所要研究的地质现象的全部信息,拍摄后应及时登记,并在野外地质记录中标注拍摄照片的编号,最好附有相应的地质素描图,待照片冲洗后,选其效果较好的附在地质素描图的一侧。二、野外地质图件的测制(一)工作手图工作手图应根据填图比例尺和相应的规范要求选用地形图,如1∶5万区调采用1∶2.5万正规出版地形图,或正规1∶5万放大图,该图是各种图件的基础,是野外直接用来定点和勾绘各种地质界线、标注各种地质内容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之一,必须要求内容齐全,准确真实。标图位置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图面表示内容:观察点及编号、地质路线、剖面线、各种地质界线、各种地质代号、断层、标志层、矿层及蚀变带、产状要素(层理、劈理、片理、片麻理、流线等)、矿点位置、各种样品的采集地点及各种工程位置。各作业组必须有一套固定的手图,每天工作完后,应及时整理、核对、接图和着墨。(二)实际材料图1.编制原则。实际材料图是根据野外工作手图编制而成的,因此对工作手图和各种原始资料,如记录本、各种分析鉴定结果、实测剖面、航照解译成果及前人工作成果等要进行全面整理检查,吻合无误后,方可编制。实际材料图最好使用与工作手图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2.表示方法与要求。⑴观察点:以直径1.5毫米的空心园表示并编号,当图面负担太重,可进行间隔编号,路线中间一般每隔3—5个点标注一个号。点号一般标在点的右侧,字迹要求工整、清晰、美观。⑵地质路线:按野外实际工作路线,将观察点用绿色绘图墨水相连,用箭头表示路线前进方向。⑶地质界线:包括实测与推测的各种地质界线,其中有地层、断裂及岩性等。实测地质界线用实线,推测地质界线用断线。各种界线表示的方法按照《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执行,在勾绘地质界线时要考虑到地层的先后顺序、地形切割、岩层产状等对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的影响。⑷产状要素:各种产状要素的表示应进行适当的取舍,以能清晰地反映地质构造形态特征、构造性质为原则。断裂和褶皱的产状要求全部表示。⑸时代符号:每个单独的地质体,至少要有一个符号,延续较长和面积较大的地质体应有数个符号。小地质体可用引线引出,标在地质体之外。⑹实测剖面位置:用紫色折线将剖面线按经过位置标在图上,要保证起止点及主要地质界线位置与实地吻合。⑺各类样品:除实测剖面上采集的薄片样品不在图上表示之外,同位素、岩石化学、化石、人工重砂等,均按《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要求表示。⑻多幅联测时要做好图幅之间的接图和已出版的邻幅接图。三、样品采集与管理区域地质调查需要采集的样品较多,必须明确各种样品的取样目的,针对样品或标本的用途和要求,采取有效的采样方法,采样时应注意代表性和真实性,要选择合适的地点采集。除对不同类型的标本样品有专门的规定要求外,一般采集的样品,均应十分新鲜,无次生破坏或混入物。采样工作量应列入设计项目,要充分利用前人的分析鉴定成果,避免重复浪费。(一)一般样品的采集1.岩石手标本有临时标本和长期保存标本两种,后一种标本规格一般为3×6×9cm,薄片用标本为3×4×6cm。2.作为岩组分析或构造定向标本要在野外实地测量,并将样品的层理、片(麻)理、线理、节理的产状及数据直接标在样品上3.样品要采集新鲜岩石,作为保存标本最好有一个风化面。4.微体化石样品,包括有孔虫、介形虫、牙形刺、放射虫、硅藻、孢粉等,岩石样规格5×8×10cm,松散样200—250克,装牛皮纸袋。或按不同化石门类自行采集。5.古地磁样应垂直地层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5—10cm,每块样品12×12×12cm,一般采集5—8块。6.粒度分析样:砂岩200g,泥岩500g,碳酸盐岩1000g。7.人工重砂分析样8—10kg。8.岩石化学全分析样500—1000g,稀土、微量元素分析样重分别为500g。9.红外光谱分析、测定长石有序度、三斜度,单矿物样2kg以上。10.对一般化石采集后,应当随时用棉花包好。在野外遇有完整的大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应当先拍照、素描、描述和逐块编号后再行采取。如自己发掘无把握,则应保护现场,报告专业部门处理。(二)同位素测年样品的采集要求1.K—Ar法⑴测定对象:云母类、角闪石、辉石、钾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玄武岩及隐晶质全岩样。⑵送样重量:时代愈新样品重量愈大,一般稀释法2—10g,体积法5—40g,全岩样250—300g。2.U—Pb法适用于该方法的矿物有:晶质和非晶质铀矿、钍铀矿、钍石、方钍石;花岗岩中的副矿物,如独居石、锆石、榍石和磷灰石等。主要测定对象为锆石。样品要求新鲜岩石,对含锆石较多的花岗岩类取2—5kg;酸性火山岩类5—10kg;中基性—超基性岩类20—50kg。要严格防止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3.Rb—Sr法一般做全岩分析,每个补测地质体中要采6—8块标本,每块1kg,粉碎至200目,缩分后取30—50g送样。4.Sm—Nd法在同期同源地质体中采全岩样5—8块,取样位置避开动力变质带和蚀变带。全岩样一般采500—1000g,粉碎至200目缩分后取50g送样。5.14C同位素年龄样:主要用于距今3万年以来地层地质年龄的测定,样品采自泥炭、动植物化石等,送样重量20—30g。6.稳定同位素样:包括氧同位素、碳同位素、硫同位素、氢同位素,主要用以计算成岩温度,判别花岗岩物质来源等,单样重量20—30g。由于测试单位的不同、测试设备的更新和技术工艺的提高,对测试样品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和变化,区调单位应根据承测单位的具体要求不断改进采样方法和采样重量。(三)样品管理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所取各类样品,都要及时进行编录、登记、包装和送样。各种标本要严格按照规定格式填写标签、登记薄和送样单;需要切片的标本,地质人员最好要根据目的在标本上划好切制的位置。对于重要测试样品,一定要留副样,以备下一阶段检查和进一步研究利用。四、野外资料整理对野外资料的及时整理,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就工作阶段而言,可分为日整理、阶段整理、年度整理和野外验收前的整理。(一)日整理当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进行,要求当日收集的资料,当日整理完毕。如对野外记录进行检查和整理,及其与图件、样品的符合,必要时加批注,但不得任意修改和涂抹;整饰记录中的素描图、路线剖面图等;应写出当日路线小结。内容包括完成工作量、地质矿产的新收获、新认识、或路线上照片的解译特征、提出尚未解决的地质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对野外手图详细核对检查,达到文图相符,进行组间接图,把已经肯定的地质矿产图件在一两日内进行着墨并汇总在一张实际材料图上,便于随时综合研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各种样品进行取舍、整理、加工、登记。明确次日工作任务和方法,判读解译照片。(二)阶段整理一个工作阶段或某项专门调查工作结束后,要把取得的地质矿产资料进行初步的综合整理,一般2—3个月一次为宜。1.核对各项原始资料,把野外记录、手图、各类样品进行严格符合,使文图相符,数据准确。2.整理、转绘、编制野外图件(实际材料图、地质图、剖面图、柱状图、采样位置图等)。3.整理样品、标本、包装入箱,挑选可供分析鉴定样品,填写送样单和送样。4.检查各种资料的完备程度和质量。5.对野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写出阶段小结(内容主要是工作概况、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地质矿产成果、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矿点检查简报及专题研究简报、填写矿产登记表等、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制定下步工作计划。阶段整理各组集中一起同时进行,以检验工作质量,总结交流经验,解决疑难问题。(三)年度整理在年度野外工作结束后进行,以综合研究为主,并分担编写野外简报与最终报告阶段的部分整理任务,其主要内容是:1.检查所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做到完全符合。2.完成年度工作区的地质图、实际材料图、矿产图、剖面图、柱状图的编绘。3.野外记录本要编制索引和编号。整理、登记和发送各种样品并将各种样品登记表、送样单、分析鉴定结果整理造册。4.根据收到的测试和鉴定报告,批注原始记录,修改图件。各种分析数据能整理的要系统整理、统计分析,编制各种成果图。5.编制褶皱、断裂、矿产等卡片。6.对地质、矿产、物化探等各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编写年度地质矿产报告和重点矿区、异常简报。7.在年度资料整理和研究中发现的一些关键性的疑难问题,要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专题研究内容包括基础地质、成矿规律和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新成果的研究和总结。(四)野外验收前整理野外验收前的资料整理是在野外工作结束后进行,其主要内容是:1.检查核实各项实际资料,对野外记录、原始图件、各种样品及分析鉴定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使文图相符,数据可靠。2.修整编制地质图、实材图、剖面图、野外地质手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样品分布图、物化探、重砂成果图、矿点分布图、遥感图象解译地质图、典型影象和摄影资料。3.经过综合研究和各种图件的编制,对各类地质矿产问题做出初步结论,编写野外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和重点矿区、异常检查简报。4.准备好以下资料,进行野外验收。⑴各种原始记录本、表格和卡片;⑵实测剖面资料;⑶测试鉴定分析资料;⑷各类图件;⑸各种文字报告和简报;⑹代表性的矿物、岩石、矿石、化石等标本实物。5.根据野外验收中提出的问题,制定补课计划。野外工作基本技能培训矿体断面素描图坑道素描图野外工作基本技能培训描述项目 示例 ①露头情况

露头良好,或露头为一采石场,岩石新鲜

②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等 秦岭岩群与宽坪岩群分界点,或黑云斜长变粒岩与大理岩分界点 ③描述:点两侧的岩性特征、地质特征分别描述、测量产状要素、采集各类样品,如有特殊样品,要详细记录 点东:点东为……(岩性、岩相、古生物、构造、矿化、地貌、生态环境)

产状:

样品:

照相:

点西:同上 ④接触关系:结论要明确,论据地充分(包括航片解译程度与验证程度) 二者为侵入接触,主要依据有:…… ⑤点间描述:随前进方向,按小比例尺剖面的记录形式依次分段连续记录,对重要的地质现象应详细描述。依次连续描述至下点为止。 ①SE,50—100米,岩性特征:……;;—下点……

③ ⑥路线小结:包括完成工作量、取得地质成果、存在的地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对当日工作量进行统计(路线总长度、地质点个数、照相、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献花(0)
+1
(本文系一木成行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