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第2讲痤疮的防治_黄青
2018-10-04 | 阅:  转:  |  分享 
  
5333324212042410713602195030320012031353135121131510521000613123143150413001303160130230021201230115211152416213261211115810502206302215241124343332132422240114231524253123314040220035670120233423120110
··(总)中国临床医生年第卷第期

...胃肠湿热证翌日清晨洗净。
主症:面部油腻,皮疹色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黄等份
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研末,取适量加凉开水调成糊状,每晚外敷于红色丘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疹处,翌日清晨洗净。此药较二黄散刺激性强,一般
主方: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用于皮肤较厚的男性,较少用于女性患者。
处方示例:茵陈g,栀子g,炒苍术g,茯苓g,...负离子喷雾加倒膜法是将负离子喷雾
黄芩g,黄连~g,连翘g,生苡仁g,生甘草g。疗法与中药相结合,增强了局部皮肤对药物的吸收
加减:伴腹胀、舌苔厚腻者,加生山楂g,鸡内渗入作用。对消除面部油腻、软化面部痤疮囊肿具
金g,枳实g;脓疱较多者,加白花蛇舌草g,野较好疗效。洁面后,将金黄膏(金黄散加凡士林,调
菊花g,双花g。成%的油膏)涂于面部,在负离子喷雾机的熏蒸
...脾虚痰湿证下,循经按摩面部~分钟后,用石膏粉加温水
主症:面部有较多黑白头粉刺或有无痛性囊肿,调成糊状,均匀覆盖面部,待凉后揭去。每周次,
伴面色萎黄。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或濡或滑。可收满意疗效。
..
治法:健脾化痰。
...体针多取穴大椎、合谷、四白、太阳、下
主方:二陈汤加减。
关、颊车。肺经风热证加曲池、肺俞;胃肠湿热证加
处方示例:炒白术g,陈皮g,半夏g,白芥
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月经不调加膈俞、三阴交。中
子g,白扁豆g,茯苓g,土贝母g,昆布g,
等刺激,留针分钟,每日次,次为个疗程。
炙甘草g。
...耳穴压豆取穴肺、内分泌、交感、脑点、
加减:伴囊肿成脓者,加穿山甲、皂刺;伴结节、
面颊、额区。皮脂溢出加脾;便秘加大肠;月经不调
囊肿难消者,加三棱、莪术、夏枯草、皂刺。
加子宫、肝。依据辨证的证型,每次取穴~个,
...血瘀阻络证
~天换豆次,次为个疗程。
主症:晚发性痤疮或痤疮后期,皮疹大部分消
...大椎刺络拔罐疗法用%酒精棉球消
退,遗留暗红色色素沉着,或皮疹色紫并伴瘢痕、结
毒大椎穴,以三棱针快速刺入大椎.~.寸,
节等损害;妇女月经不调;舌暗红有瘀斑,脉弦细。
或用皮肤针叩打,以出血为度。用闪火法或贴棉法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将火罐吸附在大椎穴上约分钟,以出少量黑血,
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皮肤青紫者效佳。可达到清热解毒、散风除湿、活血
处方示例:柴胡g,当归g,丹皮g,赤芍
通络的功效。
g,香附g,丹参g,栀子g,茯苓g,紫草

g,蚤休g,连翘g。
.饮食的调控,应限制高脂肪、高糖、辛辣食品的
加减:伴妇女痛经者,加红花、泽兰。
..
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蜂蜜等的摄入量。少喝饮
...当归苦参丸凉血,祛湿。用于血燥湿热料,切忌以饮料代水。
引起的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精鼻赤。.便秘是令痤疮加重恶化的原因之一,应保持大
口服,每次g,每日次。便通畅,多食高纤维的食物,令肠胃经常保持通畅。
...丹参酮胶囊抗菌消炎。用于骨髓炎、痤.痤疮皮疹忌挤捏,以免造成继发感染脓肿,必
疮、扁桃体炎、外耳道炎、疖、痈、外伤感染、烧伤感要时找专科医生处理,粉刺充血则更忌挤压。若无
染、乳腺炎、蜂窝组织炎等。口服,每次粒,每日充血仅有脂栓者,宜洗净面部后轻挤,挤出脂栓,局
~次。部皮肤于~日内即会恢复平整光洁。
...连翘败毒丸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用于.平时用温水洗脸,早晚各次即可,洗脸水过
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热容易导致皮肤发干,引起更多皮脂分泌;洗脸水过
寒发热,风湿疙瘩,遍身刺痒,大便秘结。口服,每次凉则会引起毛孔收缩,不易洗净污垢。
g,每日次。.痤疮发作期最好不用化妆品,化妆品会使病情
..
加重。因工作需要一定用化妆品者,要在外用药之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市售成药,
后~分钟后再用。并选用水质类化妆品,低刺
取适量散剂加凉开水调成糊状,每晚外敷于结节、囊
激性,低致敏性,避免使用油性及易堵塞毛孔的化妆
肿处,翌日清晨洗净。
品。不宜浓妆,否则会造成毛孔不畅,使痤疮愈加严
...二黄散(经验方)大黄、黄柏等份研末,
重。夏季外出要注意防晒。
收稿日期:--
取适量加凉开水调成糊状,每晚外敷于红色丘疹处,
··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