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最新)
2018-10-13 | 阅:  转:  |  分享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版本号:TSTBTC?YJYA?03







唐山通宝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生产单位:唐山通宝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17年3月







目录

第1章、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

1.1总则 1

1.1.1编制目的 1

1.1.2编制依据 1

1.1.3适用范围 2

1.1.4应急预案体系 3

1.1.5应急工作原则 4

1.2本企业的危险性分析 5

1.2.1本企业概况 5

1.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5

1.2.3危险源及其风险程度 14

1.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6

1.3.1公司应急组织体系 16

1.3.2指挥机构及职责 17

1.4预防与预警 22

1.4.1危险源监控 22

1.4.2主要事故预防措施 24

1.4.3预警行动 29

1.4.4信息报告与处置 31

1.5应急响应 33

1.5.1响应分级 33

1.5.2响应程序 33

1.5.3应急结束 36

1.6信息发布 37

1.6.1信息发布部门 37

1.6.2信息发布原则 37

1.7后期处置 38

1.7.1善后处置 38

1.7.2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38

1.7.3工作总结与评估 38

1.8保障措施 39

1.8.1通信与信息保障 39

1.8.2应急队伍保障 39

1.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39

1.8.4经费保障 39

1.8.5其他保障 40

1.9培训与演练 41

1.9.1培训 41

1.9.2演练 43

1.10奖惩 43

1.10.1奖励 44

1.10.2处罚 44

1.11附则 45

1.11.1术语及定义 45

1.11.2维护和更新 46

1.11.3制定与解释 46

1.11.4应急预案实施 46

第2章、专项应急预案 47

2.1.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7

2.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48

2.1.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48

2.1.3组织机构及职责 48

2.1.4预防与预警 50

2.1.5信息报告程序 51

2.1.6应急处置 52

2.1.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53

2.1.8应急结束 53

2.2起重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4

2.2.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54

2.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55

2.2.3组织机构及职责 56

2.2.4预防与预警 57

2.2.5信息报告程序 59

2.2.6应急处置 60

2.2.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60

2.2.8应急结束 61

2.3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1

2.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61

2.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2

2.3.3组织机构及职责 62

2.3.4预防与预警 64

2.3.5信息报告程序 68

2.3.6应急处置 69

2.3.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69

2.3.8应急结束 70

2.4.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0

2.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70

2.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71

2.4.3组织机构及职责 72

2.4.4预防与预警 73

2.4.5信息报告程序 75

2.4.6应急处置 76

2.4.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7

2.4.8应急结束 77

2.5.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8

2.5.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78

2.5.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78

2.5.3组织机构及职责 78

2.5.4预防与预警 80

2.5.5信息报告程序 81

2.5.6应急处置 82

2.5.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83

2.5.8应急结束 83

2.6.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4

2.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84

2.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85

2.6.3组织机构及职责 85

2.6.4预防与预警 86

2.6.5信息报告程序 88

2.6.6应急处置 89

2.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90

2.6.8应急结束 90

2.7极端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91

2.7.1极端天气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91

2.7.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92

2.7.3组织机构及职责 92

2.7.4预防与预警 94

2.7.5信息报告程序 95

2.7.6应急处置 96

2.7.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97

2.7.8应急结束 97

2.8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98

2.8.1食物中毒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98

2.8.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99

2.8.3组织机构及职责 99

2.8.4预防与预警 100

2.8.5信息报告程序 102

2.8.6应急处置 103

2.8.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04

2.8.8应急结束 104

第3章、现场处置方案 106

3.1喷涂作业区及油漆暂存间现场处置方案 106

3.1.1事故特征 106

3.1.2应急组织及职责 107

3.1.3应急处置 108

3.1.4注意事项 112

3.2.室外箱式变电站现场处置方案 114

3.2.1事故特征 114

3.2.2应急组织及职责 115

3.2.3应急处置 116

3.2.4注意事项 120

附件 124

附件1公司事故应急责任人联系表 124

附件2地方求助和报告电话 125

附件3应急物资清单 126

附件4地理位置图 127

附件5企业周边情况卫星图 128

附件6公司平面图 129

第1章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1总则

1.1.1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企业内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公司的要求,结合企业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1.2编制依据

1.1.2.1法律法规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7.《工伤保险条例》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1.2.2标准及规范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安全色》(GB2893-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T14441-2008);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R7001-2013);

1.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范围内火灾、爆炸、自然灾害、机动车(范围包括厂区外)及特种设备作业等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根据本企业生产规模、危险因素少的特点,本《预案》重点针对重大事故、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而制定。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因火灾、爆炸、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压力容器爆炸、中毒窒息及触电等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影响正常生产组织活动开展的应急响应和救援。













1.1.4应急预案体系

1.1.5应急工作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坚持的原则是:预防与救援相结合,自救与外援相配合。企业对外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做到与政府联动。企业对内做到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行动,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救援工作的首位。

1.2本企业的危险性分析

1.2.1企业概况

1)单位地址:唐山市丰润区公园道162号。

2)从业人数:521人。

3)主要原材料:钢材。

4)主要产品:机械式停车设备。

5)主要设备:机床、焊接设备、切割设备。

6)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周边无重大危险源。

7)周边布局情况:公司东森普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司南公园道;公司西圣雪大成药业;公司北不知名道路。

1.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焊接过程中使用的二氧化碳、电焊弧光、电焊烟尘等(主要含:氮氧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等);

2)气割(焊)用气:氧气、乙炔;

3)工件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工件磨尘、砂轮磨尘等;

4)油漆暂存间储存和喷烘漆过程中使用的油漆、稀释剂、甲苯、二甲苯等;

5)其它危险有害物质:润滑油、压缩空气等;

6)其它易燃物质:包装纸盒等可燃物;

7)食堂进餐时导致食物中毒。

1.2.2.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爆炸危险性分析

1.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物质分析

1)焊接作业使用乙炔,其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2)气焊作业使用氧气,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属于不燃气体中的助燃气体,火灾危险性等级为乙类。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的反应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危险的反应速度。

3)公司使用或储存油漆及其辅助涂料。其主要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具有易燃的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2.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原因分析

1)如乙炔、氧气瓶上的阀门、接头等密封不好,导致氧气、乙炔泄漏。

2)如氧气、乙炔瓶等压力容器及输送管道内部压力过高,如未能及时泄压,引起物理爆炸,易燃或助燃物质发生泄漏。

3)油漆库等场所若通风不良,则易形成气体爆炸性气氛。

4)如油漆泄漏,则油品挥发易形成爆炸性气氛。

3.下面对点火源作详细分析:

1)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

焊接、切割等作业,若其周边堆放有易燃物质或防护措施不当,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作业现场吸烟、使用打火机

公司喷、涂、及油漆库等场所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均是火灾爆炸危险区域,若现场操作人员,尤其是外来人员(如外来施工人员、参观人员等)由于安全意识较差,在以上区域吸烟、使用打火机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3)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火花、电弧及高温表面等点火源。产生点火源的情况主要包括:由于设计、选型、工作的失误,造成部分电气设备选用不当,不能满足防火防爆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火花、电弧或高温表面,进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电气设备在安装、调试或检修过程中,因安装不当或操作不慎,有可能造成过载、短路而出现高温表面或产生电火花,或者发生电气火灾,可能进一步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元器件锈蚀、老化等设备原因,导致故障发生,产生点火源;业人员违章操作、违章用电,以及其它原因也可能会引起电火花、电气火灾等火源。

4)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是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5)雷击

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如因防雷设施不齐,或因管理疏忽,导致防雷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则可能在雷雨天因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6)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

若生产过程中,金属工具等金属物与地面、工艺设备、管道等发生摩擦或撞击,可能产生火花。

4.电气火灾危险性分析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电气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仅次于一般明火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位居第二位。

1)分布

公司输电线路、配电室、配电柜(箱)、整个操作工序过程中及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电热设备、照明器具等均可能引起火灾。

2)产生原因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短路,接触不良过载、铁芯短路、散热不良、机械故障。

在易燃易爆场所,未选用防爆型电气或防爆功能失效。

电热设备和照明灯具形成引燃源。

电火花和电弧。一些设备正常工作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绝缘层发生过电压击穿、短路、故障接地、导线断开或接头松动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电弧;熔断器的熔体熔断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电弧;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强烈电弧;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火花等。

二、起重伤害危险性分析

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压挤、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起重机械进行,可能会发生起重伤害。发生起重伤害的主要原因如下:

1.脱钩

吊运物体时,因现场无人指挥,吊物下降过快造成脱钩;

吊运起吊物体不稳,使吊钩在空中悠荡,在悠荡过程中钩头由于离心惯性力甩出而引起脱钩

3)行车因操作不稳,紧急起动、制动可能引起钩头惯性飞出

2.钢丝绳折断

钢丝绳发生折断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和常见的原因是:操作前没有对钢丝绳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或认真检查对已断丝的钢丝绳没有按钢丝绳报废标准处理或降低负荷使用吊运时严重超负荷等。

3.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

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制动器、缓冲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等)是各类起重机不可缺少的安全装置缺乏或失灵又未检修时,因操作不慎和超负荷等原因,将发生翻车、碰撞、钢丝绳折断等事故

4.吊物坠落

起重机吊运物体时,由于原因,物体突然坠落,将地面的人员砸伤,,因为坠落的重物一般都是击中人的头部(立姿)或腰部(蹲姿)。

5.碰撞致伤

物体在吊运中,因碰撞或刹车等原因,使吊件在空中悠荡,吊件撞倒设备或积物而引起事故。

6.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

现场起吊时,指挥者乱指挥或指挥信号不明易使现场起重人员产生错误判断或错误操作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

7.工件紧固不牢

当起吊散装金属物体或工件时,若没有捆扎牢固,吊运或搬运过程中零星小件会脱落坠下,极易。

.光线阴暗看不清物体

如起重现场光线太暗或眩目刺眼,看不清物体和周围障碍物,。

.起重设备带病运转

设备带病运转,,导致设备和人身事故。

.人为事故因素

起重机械在时违规操作或人员未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三、机械伤害危险性分析

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工器具和机械设备进行作业,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对该项目各主要工器具及设备产生机械伤害的情况分析如下:

1.刀具造成的伤害。钻床上的钻头、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刀具在加工零件时造成刺伤、割伤。

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的伤害。齿轮、滑轮、卡盘、轴、光杠、丝杠、供轴节等零、部件人

3.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直线造成压伤、砸伤、挤伤。

易滚动物件堆放无防滚动措施

产生以上机械伤害的原因分析如下:

1.无防护无防护罩安全装置报警装置安全标志护栏。

2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等。

设计不,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工价上有锋利毛刺、毛边,设备上有锋利倒棱等

4.人员违章作业

5.机械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

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

无意或为排除故障而接近危险部位如无防护罩的两个相对运动零部件之间清理卡住物时,可能造成挤伤、夹断、切断、压碎或人的肢体被卷进的伤害。



空气压缩机的为压力容器,如果操作压力较高,可能会由于内压异常升高,发生爆炸。一般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失效,无法对压力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超出安全范围,很可能发生容器爆炸事故

2.容器内部压力过高出气管道堵塞引起容器内压升高

3.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违章操作

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安装缺陷:如设备、管道本体质量差用材不当存在先天性制造质量缺陷

5.疲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长期压力交变引起疲劳裂纹及疲劳断裂

6.腐蚀: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连接件、附件未定期开展检验,年久失修腐蚀,强度不够焊缝破损管道承受不了内部的压力发生爆炸

压力容器、管道爆炸事故不但直接损害管道、设备,而且会造成内部物料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二次事故。



1.乙炔中毒窒息。使用或储存乙炔,若乙炔泄露,则可能发生中毒窒息事故。乙炔具有弱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失。慢性中毒:目前未见有慢性中毒报告。有时可能有混合气体中毒的问题,如磷化氢,应予注意。

2.二氧化碳中毒窒息。使用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体进行焊接,二氧化碳为窒息性气体,无毒,但空气中浓度超过3%以上,能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眩晕、呕吐等;10%以上时,出现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35%以上时,则出现中枢神经的抑制、昏睡、痉挛、窒息致死;长期反复接触该物质可能对承受力有影响,引起情绪波动和烦躁不安。

3.在进行氧气切割或电焊时,高温下空气中电离的氧和氮结合可形成氮氧化物(主要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若被人体吸入,会造成中毒的危险;加工材料中的碳元素在高温下也易生成一氧化碳,若通风不畅,被作业人员吸入,会对作业人员造成中毒的危险。

4.喷涂场所、油漆暂存间使用或存的油漆,具有一定的毒害特性。进行喷涂作业的过程中,大量有机溶剂挥发,若操作人员未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极易对人员造成中毒危害;在喷漆、补漆时,若操作人员未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大量漆雾被人体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中毒的危害。当喷涂场所或油漆库通风设施缺失或通风不良时,挥发的有毒气体会在车间或库房中积聚,人员进入作业前若未进行通风换气,则容易引起中毒窒息。

5.食堂进餐时食物中毒。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包括

六、触电危险性分析

触电事故的发生经常是由于线路老化,高压用电设备绝缘失效,电气线路及设备设计选型不合理、安装上存在缺陷、超负荷使用,未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漏电保护装置失效,电气设备保护接地不良以及违章作业等致使电气设备漏电造成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或人体接近高压带电体,使人体流过超过承受阈值的电流而造成的伤害。

公司配电室和生产车间发生触电伤害的几率较高,这是由于其作业性质决定的。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计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引起的。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有:

1.地线失效。

2.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

3.线路或电气设备检修完毕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恢复送电。

4.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

5.工作人员在带电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皮尺等进行测量或携带超高金属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

6.引线接头碰地、触及带电体。

7.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8.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

9.在电缆沟、隧道或金属容器内工作不使用安全电压照明灯。

10.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内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等。

七、其他危险性分析

1.物体打击。若高处的防护栏、安全盖板等安全设施缺失,在生产或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过程中,高处的工具和材料从高处跌落或人为向下抛掷物件时,均易对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板材、型材、物料、物件摆放不稳,倾覆,也会对人体造成物体打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如果在高空平台、通道上堆物或者高空装置零件破损,可能会造成物料或装置部件坠落,造成物体打击;另外高空抛物,未划定警戒线,无人监护或冲击作业中锤头脱落、飞出等也会造成物体打击。

2.高温灼烫。在电焊防护眼镜面罩在电焊操作过程中会由于熔融金属的飞溅、

3.噪声危害。公司使用到各类机械设备,噪声源较多。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影响工作效率,还会使工作出差错若长年累月在强噪声的反复作用下,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出现噪声性耳聋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波动,心电图测试阳性增高当噪声超过生产控制系统报警信号的声音时,淹没了报警音响信号,容易导致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1.2.3危险源及其风险程度

1.2.3.1重大危险源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2.3.2主要危险源

根据以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合生产工艺和装置特点,辨识出本公司的主要危险源。本公司的主要危险源为:

1.油漆库

2.喷漆设备

3.焊接作业

4.氧气瓶、乙炔瓶、二氧化碳气瓶

5.压缩空气储罐及输送管道、液氧罐及输送管道

6.起重机械、电焊机

7.做旋转或直线运动的机械设备(车床、铣床、钻床、磨床、锯床等)

8.高压配电室及各变配电室和输电线路

1.2.3.3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后果

本公司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为:发生重大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主要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停产等。

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监督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医疗用具、灭火设备、救援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等)。

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或现场预案)。

报告上级机关,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

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根据事态发展,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其他人员的安全。

决定救援人员、员工从事故区域撤离,决定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从事故受影响区域撤离。

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以支持反应组织。

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决定公司各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各单位事故应急演练。

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发布救援和事故处置指令。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步骤的协调工作。

1.3.2.2专业组

1.抢险抢修组

1)组成

组长:王凤祥

成员:茹凯、霍云龙、梁征、王立钊、张浩、古大鹏、杨帆、李冀朋

2)职责:

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侦察、评估,协同现场抢救组长制定抢救方案;组织一切力量严格按抢救方案实施现场抢救;控制事故现场的紧急情况,协调、指挥现场各应急队伍;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操作,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协助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负责现场照明线路、设施的抢修,保证事故抢救用电;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报警,恢复供电或切断电源。

2.消防治安组

1)组成

组长:万超

成员:许靖霄、张宏硕、穆树友、吴冰、于宏伟

2)职责

负责维持厂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地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人员、车辆的进出;负责对火灾、泄漏事故的灭火、堵漏等任务;对其它具有泄漏、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负责应急救援、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参加事故调查。

3.专家顾问组

1)组成

组长:张立新

成员:朱庆宝、曾庆良、吕伟

2)职责

负责提供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在有毒物质泄漏或火灾中产生有毒烟气的事故中,负责侦察、核实、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范围,并掌握其变化情况。

4.后勤保障组

1)组成

组长:张春华

成员:于富沉、房超、孙立丹、周树明

2)职责

负责为救援工作提供物质保证。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救急必需品等。

5.善后处理组

1)组成

组长:李桂芸

成员:李小千、吕富强

2)职责

负责组织落实救援人员后勤保障和善后处理工作。

6.通讯救护组

1)组成

组长:李月英

成员:魏涛、崔继珉、郭珩

2)职责

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并负责联络相关救援人员及时到位;负责对受伤人员实施医疗救护,提供运送车辆,联系确定治疗医院,办理相关手续;负责提出危险品贮存区域及重点目标的建议;负责各专业救援组与总调度室和领导小组之间的通讯联络;负责配合重大事故调查工作。

1.4预防与预警

1.4.1危险源监控

日常主要以现场仪表和现场巡视对危险源进行监控,采取技术和管理预防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管理。

1.4.1.1技术措施

公司各部门按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求,对重要危险源进行管理,由危险源所在部门、工段负责,对可能引发事故的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监控方式要坚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凡能够采用仪器、仪表、防护罩等技术监控措施的危险源,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危险源运行参数,保证危险源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不具备技术监控手段和措施的危险源,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及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1.厂区内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2.各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安全操作规程张贴上墙;

4.机械装置有转动部位的设置了机械防护罩;

5.车间内的设备周边留有足够间距;

6.仓库内物料的堆垛进行了分区,留有安全通道;

7.储罐安装压力表、安全阀等;

8.楼梯安装了扶手、高处平台安装防护栏

9.砂轮机安装了托架及挡屑板。

10.起重设备设置了防脱钩、超载限位装置等安全附件,并通过质监局定期检验合格。

11.用电设备旁设紧急开关等。

12.生产车间、仓库等处设置消防器材;

13.车间设置安全通道;

14.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分层布置,并用防火堵料封堵电缆通过孔洞;

15.为作业人员配备手套、劳保鞋、防毒面罩、防尘口罩、防护服装、防噪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1.4.1.2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

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5.建立严格的工艺控制指标,制定可行的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教育考试合格,方能上岗按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6.定时对危险源的运行状况、安全联锁、监测设施进行巡检、维护、调校,排查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预防事故发生。

1.4.1.3应急处置措施

1.组建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相应应急指挥部成员和专业组到达事故现场。

应急指挥部各位成员和专业组组长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起本组的工作人员及抢险装备,然后赶往事故现场,向现场总指挥报到,接受任务,了解现场灾害情况,实施统一的救援工作。

2.设立临时指挥部

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选择上风向有利地形设立现场指挥部。

各救援队伍尽可能靠近现场指挥部,随时保持与指挥部的联系。

3.现场疏散引导?

疏散引导组根据划定的危害区域做好现场疏散,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4.现场医疗急救?

后勤救护组确认人员受伤情况后立即与合作医院联系,说明事故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做好紧急救护的准备。

后勤救护组必须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在现场进行处理急救,急救时按先重后轻的原则治疗。

1.4.2主要事故预防措施

1.4.2.1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各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安全部应加强对全厂消防器材的管理,定期检查,做到完好无缺。全体员工必须会使用灭火器材,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特性,比如不能用水扑灭金属碳化物、氧化物火灾;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等。

2.属易燃易爆场所的要害部位严禁烟火,保持空气流通,非操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油漆库及喷漆等火灾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尽量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执行动火作业审批,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3.在平面布置中,各生产区域、装置及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安全距离,并设相应的消防通道和应急疏散通道,严禁阻碍消防通道及应急疏散通道的情况发生。

4.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还应定期做好防爆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避免防爆功能失效。

5.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6.下班后,必须切断电源,做到人走电断。

7.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4.2.2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起重机应安装以下安全装置并保证良好有效:超载限制器、升降限位器和运行限位器、防冲撞装置、轨道端部止挡等。

2.每班第一次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吊具是否完好,并进行负荷试车,然后下降以检查起升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起重机运行严格执行“十不吊”。

3.起重机械、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电线保护金属管、金属结构等按电气安全要求,必须连接成连续的导体,可靠接地(接零),通过车轮和轨道接地(接零)的起重机轨道两端应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轨道的接地电阻。

4.制定明确的使用程序,操作必须由专门人员负责,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安全法规定实行持证上岗。

5.建立、健全起重机械维修、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制度。

6.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4.2.3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安全、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严格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操作。

2.设备设施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设施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并确认机械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出“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合闸送电试转。

4.作业人员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的紧急制动操控装置,制动操控装置的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

5.各机械电源开关、操控开关布置必须合理,必须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转并能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6.严禁不会或不熟练人员单独操作机械,因工作需要操作的,必须有熟练操作工教导或监督完成。

7.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在上机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8.设备检修和正常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前应认真进行作业风险预控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9.使用工具前应进行检查,不完整的工具不准使用。对诸如梯子、手提式电动工具、安全带等,应按规定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10.重点监督设备运转情况、检修情况及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

11.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4.2.4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压力容器及其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法规、标准的要求。

2.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和附件须齐全、灵敏、安全、可靠。装载易燃介质的运输车须装可靠的静电接地装置。乙炔气瓶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如发现失效应及时更换。

3.加强使用管理,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氧气瓶的瓶体与瓶阀不得沾有油脂、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或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同室储存。易起聚合反应的气体钢瓶,须规定储存期限。

4.加强对压力容器的使用保养。容器在运行使用中应处于完好状态。定期检验和安全检查能及早发现并处理容器存在的缺陷。

5.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按规定着装,带齐操作工具;认真检查本岗位的压力容器、安全装置、机泵及工艺流程中的进出口管线、阀门、电器设备等各种设备及仪表附件的完善情况;检查岗位的清洁卫生情况;试动各阀门是否灵活,检查系统阀门开关情况。操作人员在确认压力容器及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后,才能开工启动系统。

6.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1.4.2.5中毒窒息事故预防措施

1.应加强对乙炔、二氧化碳等气瓶的巡视检查工作力度,定期对阀门接头进行检查,避免乙炔、二氧化碳等可能导致人体中毒窒息的气体发生泄漏。

2.在进行氧气切割或电焊时,作业人员必须佩带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现场通风措施,避免作业人员吸入氮氧化物等可能作业人员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物质。

3.作业人员在进入喷、涂漆场所及油漆库等使用或储存油漆的场所前,必须先进行通风置换空气后方可进入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保证作业场所通风顺畅。

4.作业人员进入喷漆间、压力容器及管道等密闭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先通风,确认满足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进入密闭空间作业。

5.作业人员应严格履行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在作业时必须有相应人员进行监护,作业前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1.4.2.6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制定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并定期学习用电安全常识,提高用电安全意识,重视触电事故带来的危险性,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两票”制度,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

3.加强电力设施的维护,防止设备老化造成的误触电事故。

4.按照电气安全规范的要求,采取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1)电气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等绝缘措施;

2)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3)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

4)用电设备配置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

5)合理使用基本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棒、绝缘钳、高压验电笔等;合理使用辅助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鞋、橡皮垫、绝缘台等。

6)定期对绝缘工器具进行检验,保证绝缘工器具的绝缘性能。

7)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4.2.6高温灼伤事故预防措施

1.加强电焊、割炬作业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安全操作规程。

2.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

3.正确使用高低压及带电作业工具,规范化进行操作。

4.对作业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消除交叉作业等不安全现象。

5.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4.2.7高空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1.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知识教育,使他们在操作时熟悉使用工具和正确配戴安全防护用品。

2.针对可能发生坠落事故的特定危险,在作业前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并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强监督落实。

3.凡身体不适合(如高血压、癫痫病等禁忌症、酒后)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参与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体检。

4.高空作业严禁穿硬塑料底鞋、高跟鞋。

5.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不得攀爬脚手架,以免失足坠落。

6.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固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或布设安全网。

7.作业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确保使用安全。

8.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4.3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根据事故征兆或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级:

三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无人员受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二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轻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一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2.预警报告程序

危险源监控系统报警或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或隐患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按照正确的途径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报。预警报告程序如下:

1)三级预警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采用现场报告或通过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并根据危险性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故现场可能导致事故影响进一步扩大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急停处理。

2)二级预警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生产现场工段长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并根据危险性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故现场可能导致事故影响进一步扩大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急停处理,必要时对现场人员按应急疏散图进行疏散。

3)一级预警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或部门主管,并上报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并根据危险性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故现场可能导致事故影响进一步扩大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急停处理和对现场人员按应急疏散图进行疏散,必要时向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报告。

3.预警发布

三级预警由工段长(班组长)发布;

二级预警由部门主管发布;

一级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发布。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

1.4.4信息报告与处置

1.4.4.1应急值班电话

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值班室设在保卫部,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当向全公司员工公布事故应急救援电话号码,并要求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应急值守电话见附件1。

1.4.3.1信息报告

1.发生一般事故,无人员伤亡或轻伤的,且公司内有条件自行抢救设备设施的,由岗位人员向应急救援值班人员或部门主管领导汇报,应急救援值班人员或部门主管领导收到事故信息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2.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及1人以上死亡、多人受伤的事故或者事故扩大有可能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灾难时,事发岗位人员立即汇报应急救援值班人员或部门主管领导汇报,部门主管领导收到事故信息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总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尽快确定事故影响(或波及)范围、人员伤亡和失踪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迅速组织抢救,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1.4.3.1信息报告

1.事故发现者信息传递采取电话(固定电话、手机,下同)或当面报告的方式。

2.公司内部信息传递采取电话联络方式。

3.公司向上级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传递信息采取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的传递方式。

4.事故信息应逐级传递,必要时可越级传递。要求信息传递清晰准确。

5.事故信息传递程序如下图所示:











图1-4事故信息传递程序流程图







1.5应急响应

1.5.1响应分级

1.5.1.1外部响应

凡超出公司应急处置能力范围的或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的事故应立即启动外部响应,即: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急救、环保等有关部门报警,请求救援。

1.5.1.2内部响应

针对公司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的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1.Ⅲ级响应

无人员受伤或轻微伤,不影响生产或对生产影响较小的事故,依靠岗位(工段)技术力量可以处理的事故。

2.Ⅱ级响应

造成人员轻伤。对公司的生产有较大影响的事故,但不会对周边企业造成危害的较大伤亡事故为部门级。

3.Ⅰ级响应

发生重伤或有人员死亡,对公司的生产影响很大,影响整个厂生产甚至停产,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的事故以及大型的自然灾害或污染事件等为公司级。

1.5.2响应程序

1.5.2.1应急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全体成员接到电话通知或事故部门报告后,须在10分钟或最快的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地点集合,指挥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1.5.2.1应急预案流程

1.外部响应

外部响应程序由外部救援指挥力量启动,公司内部人员严格按照外部救援指挥部的要求配合、协助外部救援的开展。

2.内部响应

1)Ⅰ级响应

应急指挥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总经理任总指挥,营销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若总经理不在企业时,由副总经理任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下达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指令)。各职能部门按职责要求启动应急方案。若公司已无法控制事故发展态势,由总指挥向外求援。

2)Ⅱ级响应

应急指挥由部门责任人负责,成立部门事故应急指挥部,部门责任人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和指挥。若部门已无法控制事故发展态势,由部门责任人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应急响应升级,立即进入公司级响应(I级响应)程序。

3)Ⅲ级响应

应急指挥由工段长(班组长)负责,以岗位人员为基础,立即成立岗位事故应急指挥部,工段长任总指挥,负责岗位应急工作的组织和指挥。若工段技术力量不能及时解决事故发展态势,由工段长向部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升级,立即进入Ⅱ级响应程序。若事故发生已经不再控制范围内,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则立即请求升级为I级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及处理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1-5应急响应程序及处理流程图

指挥部在认真分析事故现场情况后,确认事故现场对相关人员和周边环境不会再造成危害,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确定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并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2.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应急结束后,公司应急指挥部应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事故调查报告,向上级部门或政府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应急救援情况、原因分析、责任划分、采取的预防措施等相关内容。

3.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若政府安全管理部门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公司应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事故现场收集的物证和口供,若事故现场不能保存的,应移交相关现场照片和其他相关资料。

4.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应急响应结束后,公司各部门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在应急响应结束一个月内,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安全监管部门。



1.6信息发布

1.6.1信息发布部门

事故应急结束后,根据总经理的授权,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对外发布信息。

1.6.2信息发布原则

准确、客观、公证、及时。

1.7后期处置

1.7.1善后处置

公司相关部门相关负责人负责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尽快对事故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清理,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伤害及受影响人员,维护社会稳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应急经费从安全专项费用中提取。安全专项费用的提取和使用严格执行公司管理规定。



1.对事故造成的损坏物要及时清理,对事故造成的污染物,要根据环保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本着对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3.消除事故后果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秩序。

1.7.2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在事故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1.7.3工作总结与评估

应急响应结束后,公司各部门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公司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对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组织修订应急预案实践中的不足。





1.8保障措施

1.8.1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指挥部成员及救援组联系电话:见附件1。

地方求助和报告电话:见附件2。

保卫部负责信息传递,保卫室24小时有人值守(应急值守人员),必须备有应急救援人员及救援组通信录,并保证及时更新,确保通信畅通。

凡应急机构人员在未取得指挥部批准的情况下禁止关机、停机等不利应急联系的事项的发生,必须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

1.8.2应急队伍保障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6个专业小组,紧急情况下可随时组织临时应急队伍。各作业区结合岗位和实际情况配备应急救援小分队,保证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小分队成员能第一时间就位,实施应急措施。

1.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按照规定各作业区都配备了相应应急救援设施,需要时,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使用。

应急救援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由作业区自行开展,保卫部日常对各单位应急救援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进行监督。

应急物资装备储备详见附件3。

1.8.4经费保障

公司设立安全专项费用,包括应急救援专项经费,用于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配备等与应急救援工作相关的支出。

应急经费从安全专项费用中提取。安全专项费用的提取和使用严格执行公司管理规定。

1.8.5其他保障

应急救援时,各部门、作业区的专业工程师,接到支援指令时,必须立刻赶赴现场,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援。

公司根据自身生产场所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危险源的情况,确定交通运输、治安、技术、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等。



1.9培训与演练

1.9.1培训

1.培训计划

每年应制定应急预案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培训。

2.培训方式.

应急救援知识辅导、有奖知识问答、救援设备现场操作、自救常识演练等。

3.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法规、条例和标准、安全知识、各级应急预案、抢险维修方案、本岗位专业知识、应急救护技能、风险识别与控制、基本知识、案例分析等。根据培训人员层次不同,教育的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1)安全法规

法规教育是应急培训的核心之一,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使应急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明确“有法必依、照章办事”的原则。

2)安全卫生知识

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基本理论及其简要预防措施;识别重大危险源及其危害的基本特征;重大危险源及其临界值的概念;化学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控制其扩散的方法;中毒、窒息的判断及救护等。

3)安全技术与抢修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抢修工作中,进行安全操作、事故控制抢修、抢险工具的操作、应用;消防器材的使用等。

4)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使全体职工了解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明确自己在应急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这是保证应急救援预案能快速启动、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4.培训对象

1)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

培训的重点在执行国家方针、政策;严格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标准等方面。

2)企业全体职工

对企业职工培训的重点在于:树立法律意识,遵章守纪;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与生产有关的安全技术;自救和互救的常识和基本技能等。所有的员工都应通过培训熟悉并了解自己工作所在的岗位的应急预案的内容,知道启动应急预案后自己所承担的相应职责和工作。使自己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操作和处理、控制事故的技能。

3)应急抢险人员

对专职应急抢险人员培训的重点在技术培训,对应急抢险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熟悉应急预案的全部内容,各种情况的维修和抢险方案;熟练掌握本单位或部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所应用器具、装备的使用及维护,掌握和了解重大危害及事故的控制系统;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常识;应急救援过程中的自身安全防护知识,防护器具的正确使用;本企业所辖的管道线路、站场、阀室、附属设施及周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关信息;事故案例分析等。定期对应急救援人员培训、考核,注重培训实效。

5.应急培训的要求

对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应急预案相应知识的培训,考核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学习和考核的情况应有记录,并作为企业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

1.9.2演练

1.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模拟突发事故安全应急演练,检验指挥系统、现场抢救、疏散、救援响应能力;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2.演练前应编制相应的演练方案,演练方案编制时应注意考虑:事故细节描述、日程安排、演练条件、安全措施等问题。

3.演练应包括室内演练和现场演练两种方式。室内演练由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生产、通信等部门以及救援专业队队长组成指挥系统,以室内组织指挥的形式,演练组织各级急机构实施应急救援任务。现场演练由指挥部根据安全生产情况和员工应急救援能力情况,组织公司各级人员模拟事故场景,进行实地救援演练。

4.各应急小组成员必须熟悉各自的职责,做到动作快、技术精、作风硬。根据实际演练情况,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在演练结束后应进行演练总结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并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公司各所属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抢险救援过程中,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可调用所属各部门人员、设备、物资等,各部门必须无条件服从,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拒绝,否则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10.1奖惩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公司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10.2处罚

相关人员没有立即组织抢救和采取必要措施;

造成事故蔓延、扩大和重大经济损失的;

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不配合、协助事故调查的;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玩忽职守或临阵脱逃、擅离职守;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不听从指挥的;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失职、渎职形为的;

妨碍抢险救援工作的;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1.11附则

1.11.1术语及定义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分级: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1.11.2维护和更新

本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对应急预案及时进行修订:

因公司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时;

因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时;

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时;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进行调整时;

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时;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时;

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时。

应急预案修订后,及时向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1.11.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唐山通宝停车设备有限公司制定并负责解释。

1.11.4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第2章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针对某种特有或具体的事故、事件或灾难风险导致的紧急情况应急而制定的救援预案。本公司制定的专项预案有: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起重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压力容器爆炸专项应急预案、中毒窒息专项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极端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2.1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的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合生产工艺和装置特点,辨识出可能发生的爆炸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分析见。

序号 事故类型 主要事故原因 事故

时间规律 事故

严重程度 1 油漆火灾爆炸事故 公司使用或储存的油漆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具有易燃的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1)油漆库、喷漆工段等储存或使用油漆的场所若通风不良,则易形成气体爆炸性气氛;

2)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作业现场吸烟、使用打火机、电气设备运行、静电放电、雷击、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等均可成为点火源。 突发性 严重的 2 可燃气体火灾、爆炸事故 1)乙炔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氧气可增加可燃物的燃烧速度。在富氧环境中可燃物的燃烧时间会缩短,燃烧激烈,从而造成灭火的困难;

3)在常态空气中难燃、不燃的物质在高氧气浓度下变成可燃物;

4)氧气可降低引燃能量、扩大爆炸极限范围、提高火焰温度。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时的火焰温度,比与空气混合时的火焰温度高出数百摄氏度,使高速运动的金属颗粒成为点火源。

5)可能因为以下原因导致氧气、乙炔泄漏:

a.氧气、乙炔瓶上的阀门、接头等密封不好,导致乙炔泄漏形成爆炸性气氛;

b.氧气、乙炔瓶及其输送管道内部压力过高,如未能及时泄压,引起物理爆炸,易燃或助燃物质发生泄漏;

6)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作业现场吸烟、使用打火机、电气设备运行、静电放电、雷击、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等均可成为点火源。 突发性 严重的 3 电气设备火灾、爆炸事故 1)电气设施不防爆,工作时打火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变压器等充油电器设备故障漏油致电缆上遇明火引燃电线;

3)开关设备、其他电气设备短路或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起火将附近电线引燃;

4)电线本身在制造时有缺陷,在敷设时保护绝缘层损坏或在运行中电线绝缘受到机械损伤,引起电线相间的绝缘击穿而发生电弧。电弧高温能引燃电线的绝缘材料;

5)电线长期受水、酸、碱和其他有腐蚀性液体腐蚀使保护层破坏,绝缘强度降低,引起电线短路起火;

6)在长时间运行中,由于过负荷、过热等原因使电线绝缘加速老化,绝缘强度降低,引起电线相间或对地击穿短路起火;

7)过电压使电线绝缘击穿发生短路起火;

8)电线终端接头和中间接头接触不良发生短路事故,引起电线着火。 突发性 严重的 4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1)储气罐压力容器内部压力过高,如未能及时泄压,引起物理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突发性 严重的 5 其他火灾爆炸事故 1)包装材料用的纸为可燃物,管理不当,易发生火灾事故;

2)电、气焊(割)作业过程中高温焊渣或熔融的金属火星飞溅到可燃物质上,会引起火灾;

3)液压油、设备润滑油着火事故;

4)库房、档案室等纸张潮湿自然引起火灾。 突发性 严重的 2.1.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响应、先人后物,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原则。

2.1.3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

副指挥:

指挥部成员:

2.职责

总指挥职责

发生重大火灾、爆炸突发事故时负责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解除应急状态,召集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根据事故特点研究和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指挥调动各应急小组,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副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不在公司时履行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公司时、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和配合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机械设备的调配及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公司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检查、督促做好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保卫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期间,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总指挥不在,由副总指挥任临时总指挥;如正、副总指挥都不在,就由安全部部长临时任总指挥。公司所有部门、现场作业人员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1.4预防与预警

2.1.4.1危害源监控与预防

a.氧气、乙炔瓶、压力容器的回火阀、减压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

b.氧气、乙炔储存区、油漆暂存间、喷涂作业等场所设置“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

c.用电设备设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并设相应的安全标志。

d.定期对各建构筑物进行防雷检测。

e.在配电室、油漆暂存间、喷涂场所等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场所配置灭火器材,定期对灭火器材进行检验。

f.对员工经常性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员工进行演练。

2.1.4.2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根据事故征兆或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级:

三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无人员受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二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轻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一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2.预警报告程序

危险源监控系统报警或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或隐患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按照正确的途径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报。预警报告程序如下:

1)三级预警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采用现场报告或通过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2)二级预警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或安全员,生产现场工段长(安全员)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报告的方式)。

3)一级预警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安全员或部门主管,并上报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预警发布

三级(工段级

二级(部门级)预警由部门主管发布;

一级(公司级)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发布。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

2.1.5信息报告程序

2.1.5.1报警方式

通过固定电话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首先向汇报,根据,逐级向上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报告流程为:岗位人员长部门主管总指挥。

2.1.5.3报警内容

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发生事故设施设备名称、发现时间

事故危害程度及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2.1.5.4向外求援方式

如果情况紧急,可在与公司领导汇报的同时拨打。



2.1.6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根据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规定,本专项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专项响应(公司级)、二级专项响应()()

2.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意外火灾、爆炸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相应和救援措施:

最早发现火灾、爆炸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火灾、爆炸事故源。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火灾、爆炸事故现场。

指挥部成员根据火灾、爆炸事故性质和规模,迅速向上级公安、劳动、保险、环保、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报告火灾、爆炸事故情况。

指挥部成员到达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后,根据火灾、爆炸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火灾、爆炸事故扩大无法独立或及时消除时,应请求支援。

2.1.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物资和装备由保卫部根据应急救援的需求提出配置申请,按公司相关规定采购和储备。必要时,对应急装备的使用应进行培训或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时应急装备的正确使用。日常应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专项用于火灾、爆炸事故的消防应急物资台账见附件3。

2.1.8应急结束

1.程序终止条件

各应急救援组将救援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当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各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

2.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各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其他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扬、奖励。

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部门,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认真吸取事故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2起重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2.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的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合生产工艺和装置特点,辨识出可能发生的起重伤害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分析见表 主要事故原因 事故时间规律 事故严重程度 起重伤害事故 1.脱钩

起重工在吊运物体时,因现场无人指挥,吊物下降过快造成脱钩;

吊运起吊物体不稳,使吊钩在空中悠荡,在悠荡过程中钩头由于离心惯性力甩出而引起脱钩

3)行车因操作不稳,紧急起动、制动可能引起钩头惯性飞出 突发性强 严重的 2.钢丝绳折断

钢丝绳发生折断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和常见的原因是:操作前没有对钢丝绳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或认真检查对已断丝的钢丝绳没有按钢丝绳报废标准处理或降低负荷使用吊运时严重超负荷等。 严重的 3.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

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制动器、缓冲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等)是各类起重机不可缺少的安全装置缺乏或失灵又未检修时,因操作不慎和超负荷等原因,将发生翻车、碰撞、钢丝绳折断等事故 突发性强 危险的 4.吊物坠落

起重机吊运物体时,由于原因,物体突然坠落,将地面的人员砸伤,,因为坠落的重物一般都是击中人的头部(立姿)或腰部(蹲姿)。 严重的 5.碰撞致伤

物体在吊运中,因碰撞或刹车等原因,使吊件在空中悠荡,吊件撞倒设备或积物而引起事故。 危险的 6.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

现场起吊时,指挥者乱指挥或指挥信号不明易使现场起重人员产生错误判断或错误操作,尤其当在同一操作时,因各自的指挥信号不同引起的错误操作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 危险的 7.工件紧固不牢

当起吊散装金属物体或工件时,若没有捆扎牢固,吊运或搬运过程中零星小件会脱落坠下,极易。 危险的 8.光线阴暗看不清物体

如起重现场雾大、粉尘大,能见度差,晚间光线太暗或眩目刺眼,看不清物体和周围障碍物,。 危险的 9.起重设备带病运转

设备带病运转,,导致设备和人身事故。 严重的 10.开车前未发开车信号

起重在开车前预先发出开车信号,。 危险的 11.人为事故因素

起重机械在时违规操作或人员未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突发性强 严重的 2.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起重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坚持“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安全生产防治方针,遵循“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内部救援和外部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长:

副指挥长:

指挥部成员:

2.职责

总指挥职责

发生重大起重伤害突发事故时负责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解除应急状态,召集起重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根据事故特点研究和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指挥调动各应急小组和专业组成员,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副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不在公司时履行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公司时、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和配合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机械设备的调配及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公司起重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检查、督促做起重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发生起重伤害事故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临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保卫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期间,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总指挥不在,就由副总指挥任临时总指挥;如正、副总指挥都不在,就由安全部部长临时任总指挥。公司所有部门、现场作业人员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2.4预防与预警

2.2.4.1危害源监控与预防

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定期对起重设备进行检验检测,保证其使用安全性。

2.起重设备设置限高、限重、门限位等限位器和机械阻挡器、防护罩等安全防护装置,并定期检查安全装置的有效性。

3.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起重设备进行专业检查,并定期对钢丝绳进行维护、保养、更换。

4.起重设备接地装置有效,漏电保护装置齐全。

5.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6.操作人员班前必须对起重设备性能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正常后,方可开车。班后做好交接班记录。

7.执行日常点检制度及“十不吊”规定。

8.使用部门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部门的起重伤害事故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习。

2.2.4.2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根据事故征兆或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级:

三级预警:是指针对无人受伤或可能导致轻微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二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人员轻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一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人员重伤或死亡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2.预警报告程序

危险源监控系统报警或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或隐患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按照正确的途径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报。预警报告程序如下:

1)三级预警(工段级

2)二级预警(部门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生产现场工段长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一级预警(公司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或部门主管,并上报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预警发布

三级(工段级

二级(部门级)预警由部门主管发布;

一级(公司级)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发布。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

2.2.5信息报告程序

2.2.5.1报警方式

通过固定电话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首先向汇报,根据,逐级向上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报告流程为:岗位人员长部门主管总指挥。



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发生事故设施设备名称、发现时间

事故危害程度及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2.2.5.4向外求援方式

如果情况紧急,可在与公司领导汇报的同时拨打。



2.2.6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根据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规定,本专项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专项响应(公司级)、二级专项响应()()

2.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起重伤害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相应和救援措施:

最早发现起重伤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起重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控制起重伤害事故危害程度的扩大。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起重伤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起重伤害事故现场。

指挥部成员根据起重伤害事故的性质和规模,迅速向上级公安、劳动、保险、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报告起重伤害事故情况。

指挥部成员到达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起重伤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起重伤害事故不能控制或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2.2.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起重伤害应急物资和装备由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应急救援的需求提出配置申请,按公司相关规定采购和储备。必要时,对应急装备的使用应进行培训或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时应急装备的正确使用。日常应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起重伤害事故的应急物资与装备与综合应急预案的应急物资与装备相同,台账见附件3。

2.2.8应急结束

1.程序终止条件

各应急救援组将救援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当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各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

2.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各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其他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扬、奖励。

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部门,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认真吸取事故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3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的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合生产工艺和装置特点,辨识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分析见表。



事故类型 事故类别 主要事故原因 事故时间规律 事故严重程度 机械伤害事故 1.刀具造成的伤害。钻床上的钻头、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刀具在加工零件时造成刺伤、割伤。 无防护无防护罩安全装置报警装置安全标志护栏。

2.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等。

设计不,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工价上有锋利毛刺、毛边,设备上有锋利倒棱等

4.人员违章作业

5.机械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

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

无意或为排除故障而接近危险部位如无防护罩的两个相对运动零部件之间清理卡住物时,可能造成挤伤、夹断、切断、压碎或人的肢体被卷进的伤害。 危险的 2.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的伤害。齿轮、卡盘、轴、丝杠等零、部件人 突发性强 危险的 3.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直线造成压伤、砸伤、挤伤。 危险的 4.易滚动物件堆放无防滚动措施 突发性强 危险的 2.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坚持“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安全生产防治方针,遵循“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内部救援和外部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长:

副指挥长:

指挥部成员:

2.职责

总指挥职责

发生重大机械伤害突发事故时负责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解除应急状态,召集起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根据事故特点研究和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指挥调动各应急小组和专业组成员,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副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不在公司时履行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公司时、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和配合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机械设备的调配及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公司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检查、督促做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保卫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期间,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总指挥不在,就由副总指挥任临时总指挥;如正、副总指挥都不在,就由分管安全部长临时任总指挥。公司所有部门、现场作业人员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3.4预防与预警

2.3.4.1危害源监控与预防

1.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安全、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严格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操作。

2.设备设施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设施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检修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并确认机械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出“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合闸送电试转。

4.作业人员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的紧急制动操控装置,制动操控装置的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

5.各机械电源开关、操控开关布置必须合理,必须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转并能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6.严禁不会或不熟练人员单独操作机械,因工作需要操作的,必须有熟练操作工教导或监督完成。

7.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在上机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8.设备检修和正常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作业前应认真进行作业风险预控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9.使用工具前应进行检查,不完整的工具不准使用。对诸如梯子、手提式电动工具、安全带等,应按规定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10.重点监督设备运转情况、检修情况及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

11.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2.出现机械伤害事故时的现场急救措施

1)休克、昏迷的急救

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

2)骨折的急救

固定断骨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棍、树枝、木板、拐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材料,长短要以能固定住骨折处下两个关节或不使断骨错动为准。

脊柱骨折或颈部骨折时,除非是特殊情况如室内失火,否则应让伤者留在原地,等待携有医疗器材的医护人员来搬动。

抬运伤者,从地上抬起时,要多人同时缓缓用力平托;运送时,必须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担架或绳床。木板上可垫棉被,但不能用枕头,颈椎骨骨折伤者的头须放正,两旁用沙袋将头夹住,不能让头随便晃动。

3)严重出血的急救

一般伤口小的出血,先用生理盐水涂上红汞药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严重出血时,应使用压迫带止血法。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即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住比伤口靠近心脏更近部位的动脉跳动处(止血点)。只要位臵找的准,这种方法能马上起到止血作用。

4)肢体切断的急救

断肢(指)后,有时即刻造成伤者因流血或疼痛而发生休克,所以应设法首先止血,防止伤员休克。其急救要点为:

让伤者躺下,用一块纱布或清洁布块(如翻出干净手帕的内面),放在断肢伤口上,再用绷带固定位臵。如果找不到绷带,也可用围巾包扎。

如是手臂切断,用绷带把断臂挂在胸前,固定位置;若是一条腿断了,则与另一条腿扎在一起。

料理好伤者后,设法找回断肢。倘若离断的伤肢(指)仍在机器中,千万不能将肢体强行拉出,或将机器倒开(转),以免增加损伤的机会。正确的方法应是拆开机器后取出。

取下断落的肢(指)体后,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片包扎,然后放人塑料袋或橡皮袋中,结扎袋口。若一时未准备好袋子或消毒纱布,可暂置于4℃的冰箱内(不应放在冰冻室内,以免冻伤)。运送时应将装有断伤肢体的袋子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如广口保温桶等,周围用冰块或冰棍冷冻(注意防止冰块与其直接接触,以免冻伤),迅速同伤员一起送医院以备断肢(指)再植。

离断后的伤肢,如有少许皮肤或其他肌腱相连,不能将其离断,应放在夹板或阔竹片上,然后包扎,立即送到医院作紧急处理。

严禁在离断伤肢(指)的断端涂抹各种药物及药水(包括消毒剂),更不能涂抹牙膏、灶灰之类试图止血。

2.3.4.2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根据事故征兆或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级:

三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无人员受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二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轻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一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2.预警报告程序

危险源监控系统报警或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或隐患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按照正确的途径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报。预警报告程序如下:

1)三级预警(工段级

2)二级预警(部门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生产现场工段长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一级预警(公司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或部门主管,并上报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预警发布

三级(工段级

二级(部门级)预警由部门主管发布;

一级(公司级)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发布。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

2.3.5信息报告程序

2.3.5.1报警方式

通过固定电话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首先向汇报,根据,逐级向上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报告流程为:岗位人员长

2.3.5.3报警内容

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发生事故设施设备名称、发现时间

事故危害程度及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2.3.5.4向外求援方式

如果情况紧急,可在与公司领导汇报的同时拨打。



2.3.6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根据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规定,本专项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专项响应(公司级)、二级专项响应()()

2.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意起重伤害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相应和救援措施:

最早发现机械伤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控制起重伤害事故危害程度的扩大。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起重伤害事故现场。

指挥部成员根据机械伤害事故的性质和规模,迅速向上级公安、劳动、保险、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报告起重伤害事故情况。

指挥部成员到达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后,根据机械伤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起机械害事故不能控制或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2.3.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机械伤害应急物资和装备由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应急救援的需求提出配置申请,按公司相关规定采购和储备。必要时,对应急装备的使用应进行培训或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时应急装备的正确使用。日常应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物资与装备与综合应急预案的应急物资与装备相同,台账见附件3。

2.3.8应急结束

1.程序终止条件

各应急救援组将救援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当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各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

2.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各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其他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扬、奖励。

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部门,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认真吸取事故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4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的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合生产工艺和装置特点,辨识出可能发生的爆炸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分析见。

序号 事故类型 主要事故原因 事故时间规律 事故严重程度 1 储气罐爆炸事故 1.安全附件失效:如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失效,无法对压力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操作压力超出安全范围,储气罐很可能发生容器爆炸事故。

2.储气罐内部压力过高:如出气管道堵塞时会引起容器内压的升高。

3.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违章操作。

4.储气罐安装缺陷:如设备本体质量差、用材不当、存在先天性制造质量缺陷(焊接裂缝和未焊透等)或安装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

5.疲劳:储气罐长期压力交变会引起疲劳裂纹及疲劳断裂。

6.腐蚀:储气罐及其连接件附件未定期开展检验,年久失修,将会出现腐蚀,导致强度不够、焊缝破损,致使储罐承受不了内部的压力而发生爆炸。 突发性 严重的 2 压力管道爆炸事故 1.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违章操作。

2.压力管道设计安装缺陷:如管道本体质量差、用材不当、存在先天性制造质量缺陷(焊接裂缝和未焊透等)或安装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

3.疲劳:压力管道长期压力交变会引起疲劳裂纹及疲劳断裂。

4.腐蚀:压力管道及其连接附件未定期开展检验,年久失修,将会出现腐蚀,导致强度不够、焊缝破损,致使管道承受不了内部的压力而发生爆炸。 突发性 危险的 3 工业气瓶爆炸事故 1.安全附件失效:如减压阀等安全附件失效,无法对压力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操作压力超出安全范围,很可能发生气瓶爆炸事故。

2.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违章操作,如使气瓶在阳光下暴晒、搬运时撞击气瓶等。

3.腐蚀:气瓶及其连接件、附件未定期开展检验,年久失修,将会出现腐蚀,导致强度不够、焊缝破损,致使气瓶承受不了内部的压力而发生爆炸。 突发性 危险的 2.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响应、先人后物,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原则。

2.4.3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

副指挥:

指挥部成员:

2.职责

总指挥职责

发生压力容器爆炸突发事故时负责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解除应急状态,召集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根据事故特点研究和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指挥调动各应急小组,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副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不在公司时副总指挥履行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公司时、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和配合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机械设备的调配及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公司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检查、督促做好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期间,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总指挥不在,就由副总指挥任临时总指挥;如正、副总指挥都不在,就由安全部部长临时任总指挥。公司所有部门、现场作业人员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4.4预防与预警

2.4.4.1危害源监控与预防

1.压力容器及其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法规、标准的要求。

2.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和附件须齐全、灵敏、安全、可靠。锅炉、空压机及储气罐安全阀必须按规定周期检定。乙炔气瓶须装设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如发现失效应及时更换。

3.加强使用管理,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氧气瓶的瓶体与瓶阀不得沾有油脂、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或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同室储存。

4.加强对压力容器的使用保养。容器在运行使用中应处于完好状态。定期检验和安全检查能及早发现并处理容器存在的缺陷。

5.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按规定着装,带齐操作工具;认真检查本岗位的压力容器、安全装置及工艺流程中的进出口管线、阀门、电器设备等各种设备及仪表附件的完善情况;检查岗位的清洁卫生情况;试动各阀门是否灵活,检查系统阀门开关情况。操作人员在确认压力容器及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后,才能开工启动系统。

6.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2.4.4.2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根据事故征兆或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级:

三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无人员受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二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轻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一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2.预警报告程序

危险源监控系统报警或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或隐患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按照正确的途径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报。预警报告程序如下:

1)三级预警(工段级

2)二级预警(部门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生产现场工段长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一级预警(公司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或部门主管,并上报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报告的方式)。

3.预警发布

三级(工段级

二级(部门级)预警由部门主管发布;

一级(公司级)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发布。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

2.4.5信息报告程序

2.4.5.1报警方式

通过固定电话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首先向汇报,根据,逐级向上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报告流程为:岗位人员长部门主管总指挥。



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发生事故设施设备名称、发现时间

事故危害程度及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2.4.5.4向外求援方式

如果情况紧急,可在与公司领导汇报的同时拨打。



2.4.6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根据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规定,本专项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专项响应(公司级)、二级专项响应()()

2.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意外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相应和救援措施:

最早发现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减少。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现场。

指挥部成员根据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性质和规模,迅速向公安、劳动、保险、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报告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情况。

指挥部成员到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现场后,根据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2.4.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应急物资和装备由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应急救援的需求提出配置申请,按公司相关规定采购和储备。必要时,对应急装备的使用应进行培训或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时应急装备的正确使用。日常应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应急物资台账见附件3。

2.4.8应急结束

1.程序终止条件

各应急救援组将救援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当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各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

2.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各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其他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扬、奖励。

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部门,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认真吸取事故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5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5.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的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合生产工艺和装置特点,辨识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分析见。



序号 事故类型 主要事故原因 事故时间规律 事故严重程度 1 油漆中毒窒息事故 喷漆场所、油漆暂存间使用或存的油漆,具有一定的毒害特性。

1.在喷漆、补漆时,若操作人员未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大量漆雾被人体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中毒的危害;

2.当喷漆场所或油漆暂存间通风设施缺失或通风不良时,挥发的有毒气体会在车间或库房中聚集,人员进入作业前若未进行通风换气,则容易引起中毒窒息。 突发性 危险的 2.5.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响应、先人后物,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原则。

2.5.3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长:

副指挥长:

指挥部成员:

2.职责

总指挥职责

发生重大中毒窒息突发事故时负责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解除应急状态,召集中毒窒息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根据事故特点研究和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指挥调动各应急小组,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副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不在公司时履行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公司时、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和配合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机械设备的调配及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公司中毒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检查、督促做好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期间,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总指挥不在,就由副总指挥任临时总指挥;如正、副总指挥都不在,就由安全部部长任总指挥。公司所有部门、现场作业人员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5.4预防与预警

2.5.4.1危害源监控与预防

1.应加强对油漆作业的巡视检查工作力度,定期对危化品库房通风情况进行检查。

2.作业人员在进入喷漆场所及油漆暂存间等使用或储存油漆的场所前,必须先进行通风置换空气后方可进入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保证作业场所通风顺畅。

2.5.4.2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根据事故征兆或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级:

三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无人员受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二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轻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一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2.预警报告程序

危险源监控系统报警或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或隐患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按照正确的途径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报。预警报告程序如下:

1)三级预警(工段级

2)二级预警(部门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生产现场工段长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一级预警(公司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或部门主管,并上报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预警发布

三级(工段级

二级(部门级)预警由部门主管发布;

一级(公司级)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发布。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

2.5.5信息报告程序

2.5.5.1报警方式

通过固定电话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首先向汇报,根据,逐级向上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报告流程为:岗位人员长部门主管总指挥。



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发生事故设施设备名称、发现时间

事故危害程度及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2.5.5.4向外求援方式

如果情况紧急,可在与公司领导汇报的同时拨打。



2.5.6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根据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规定,本专项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专项响应(公司级)、二级专项响应()()

2.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意外中毒窒息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相应和救援措施:

最早发现中毒窒息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中毒窒息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减少。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中毒窒息事故现场。

指挥部成员根据中毒窒息事故性质和规模,迅速向公安、劳动、保险、环保、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报告中毒窒息事故情况。

指挥部成员到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后,根据中毒窒息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2.5.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物资和装备由安全部门根据应急救援的需求提出配置申请,按公司相关规定采购和储备。必要时,对应急装备的使用应进行培训或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时应急装备的正确使用。日常应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用于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物资与装配台账见附件3。

2.5.8应急结束

1.程序终止条件

各应急救援组将救援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当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各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

2.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各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其他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扬、奖励。

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部门,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认真吸取事故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6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的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合生产工艺和装置特点,辨识出可能发生的故类型。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分析见。



序号 事故类型 主要事故原因 事故时间规律 事故严重程度 1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发生经常是由于线路老化,高压设备绝缘失效,电气线路及设备设计选型不合理、安装上存在缺陷、超负荷使用,未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漏电保护装置失效,电气设备保护接地不良以及违章作业等致使电气设备漏电造成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或人体接近高压带电体,使人体流过超过承受阈值的电流而造成的伤害。

公司配电室和生产车间发生触电伤害的几率较高,这是由于其作业性质决定的。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计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引起的。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有:

1.地线失效或断裂;

2.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

3.线路或电气设备检修完毕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恢复送电;

4.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

5.工作人员在带电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皮尺等进行测量或携带超高金属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

6.引线接头碰地、触及带电体;

7.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8.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

9.在电缆沟、隧道或金属容器内工作不使用安全电压照明灯;

10.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内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等。 突发性 危险的 2.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响应、先人后物,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原则。

2.6.3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长:

副指挥长:

指挥部成员:

2.职责

总指挥职责

发生重大触电突发事故时负责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解除应急状态,召集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根据事故特点研究和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指挥调动各应急小组,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副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不在公司时履行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公司时、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和配合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机械设备的调配及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公司触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检查、督促做好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发生触电事故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安全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期间,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总指挥不在,就由副指挥任临时总指挥;如正、副总指挥都不在,就由安全部部长临时任总指挥。公司所有部门、现场作业人员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6.4预防与预警

2.6.4.1危害源监控与预防

1.制定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并定期学习用电安全常识,提高用电安全意识,重视触电事故带来的危险性,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2.提高执行“两票—工作票、操作票”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执行“两票”制度,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

3.加强电力设施的维护,防止设备老化造成的误触电事故。

4.按照电气安全规范的要求,采取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1)电气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等绝缘措施;

2)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3)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

4)用电设备配置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

5)合理使用基本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棒、绝缘钳、高压验电笔等;合理使用辅助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鞋、橡皮垫、绝缘台等。

5.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绝缘工器具进行检验,保证电气设备和绝缘工器具的绝缘性能。

6.加强变配电室、控制室等场所用电设施设备管理,强化相关安全责任制度,定期对用电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对重要部位要设置保护性措施。

7.线路施工维护人员在电力线附近作业,如遇安全距离不够时,必须事先与电力部门联系停止送电,并有专人看管,经验电确认停电后再作业,作业时仍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戴安全帽和使用绝缘钳子。

8.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6.4.2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根据事故征兆或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级:

三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无人员受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二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轻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一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2.预警报告程序

危险源监控系统报警或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或隐患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按照正确的途径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报。预警报告程序如下:

1)三级预警(工段级

2)二级预警(部门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生产现场工段长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一级预警(公司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或部门主管,并上报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预警发布

三级(工段级

二级(部门级)预警由部门主管发布;

一级(公司级)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发布。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或广播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

2.6.5信息报告程序

2.6.5.1报警方式

通过固定电话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首先向汇报,根据,逐级向上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报告流程为:岗位人员长

2.6.5.3报警内容

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发生事故设施设备名称、发现时间

事故危害程度及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2.6.5.4向外求援方式

如果情况紧急,可在与公司领导汇报的同时拨打。

2.6.6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根据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规定,本专项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专项响应(公司级)、二级专项响应()()

2.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意外中毒窒息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相应和救援措施:

最早发现触电事故的单位及人员,应立即向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减少。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触电事故现场。

指挥部成员根据触电事故性质和规模,迅速向公安、劳动、保险、环保、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报告中毒窒息事故情况。

指挥部成员到触电事故现场后,根据触电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2.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触电事故应急物资和装备由电工工段根据应急救援的需求提出配置申请,按公司相关规定采购和储备。必要时,对应急装备的使用应进行培训或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时应急装备的正确使用。日常应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用于触电事故的应急物资与装备台账见附件3。

2.6.8应急结束

1.程序终止条件

各应急救援组将救援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当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各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

2.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各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其他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扬、奖励。

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部门,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认真吸取事故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7极端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2.7.1极端天气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7.1.1极端天气危险源评估

1.暴风(雪)极端性天气

(1)一旦发生暴风(雪),由于建筑物的垮塌,会造成公司及周边区域道路堵塞,或路面积雪,影响员工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将会使员工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秩序。

(2)一旦发生暴风(雪),吹倒建筑物,形成危建:风速较大时可能出现吹坏门窗,吹掀屋顶及吹倒设备设施等情况,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受损;天气骤冷,会造成作业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影响员工正常工作。

(3)暴风(雪)极端天气停电:由于暴风、暴雪、冰凌等自然极端,可能造成电气线路接地、短路、断线引起全公司停电;其后果是影响公司的各生产系统的正常生产,需要恢复供电的难度较大,时间也较长,从而危及整个公司的安全生产。

2.强降雨(暴雨)天气造成洪涝灾害

夏季,由于雨水较多,公司内下水道堵塞或排放不及时,管路不畅通等原因,可能导致洪涝灾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洪涝灾害事故,会造成设备毁坏和公司财产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3.大雾(阴霾)极端天气

(1)大雾(阴霾)天气,能见度较低,影响交通安全,将会使员工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秩序。

(2)大雾(阴霾)天气,空气中湿度较大,容易使电气设备绝缘击穿,造成机电事故。

4.雷电、雷暴发生雷击及静电爆炸事故

(1)钢构式厂房发生雷击易引发设备设施被击毁及火灾事故。

(2)配电线路发生雷击,将会损坏配电设备设施及用电设备,产生静电后,易引起触电、火灾等电器事故。

(3)受雷击人员

2.7.1.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道路交通受阻。一旦发生公司道路堵塞、积雪、洪涝灾害,会影响员工正常工作,严重时将会使员工无法正常上、下班,造成公司停产。

2.暴风(雪)极端天气使公司建筑物及设备设施受损,人员可能伤亡;一旦发生暴风雪,天气骤冷,会造成公司作业环境温度大幅降低,影响员工正常工作及人身受到伤害。

3.强降雨(暴雨)会引起设备损失和人员伤害,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4.大雾(阴霾)天气会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员工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大雾(阴霾)天气湿度较大,容易使设备绝缘击穿,造成机电事故。

5.发生雷击会引起设备设施安全,产生大量静电,严重时将导致人员伤亡。

2.7.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响应、先人后物,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原则。

2.7.3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长:

副总指挥长:

指挥部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地点设在北办公区会议室,主任由安全部部长兼任,具体承担有关极端天气应急处置和协调指挥工作。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运行、组织协调和考核奖惩工作,完成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安排的各项任务。

2.职责

总指挥职责

发生极端天气突发情况时负责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解除应急状态,召集极端天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根据极端天气特点研究和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指挥调动各应急小组,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副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不在公司时履行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公司时、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和配合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机械设备的调配及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公司管辖区域内极端天气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

负责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加强对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导工作;

决定向上级领导机构报告和做出请示安排;

负责现场协调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

有关紧急事项的决策。

4)极端天气应急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负责制定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对预案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加强与上级领导机构的沟通。总结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预案。

a)负责与各部门的协调、联系,及时传达和组织执行上级的各项决策,及时检查和报告执行的情况;

b)负责极端天气期间安全信息的收集、核实、处理、传递、通报和报告,掌握及汇总应急工作情况;

c)按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指示,具体负责向集团公司的请示报告工作;

d)参加极端天气情况下的日常性值班,掌握灾情及即时动态情况,及时了解各类气象预报及极端天气变化情况;

e)负责完成极端天气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5)各部门极端天气应急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

服从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应急管理办公室指挥,组织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生产现场,根据极端天气影响情况,现场及时指挥,做好设备抢修、维护、巡检工作,清除路障,做好建筑物、设备设施、员工安全防护等应急处置工作。

2.7.4预防与预警

1.全体员工都有义务在获得可能的极端天气信息后及时向极端天气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公司极端天气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极端天气期间安全信息的收集、核实等工作,并及时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报告极端天气信息,经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2.信息报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极端天气类型、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现有防范措施,如上报上级部门还应包括受极端天气灾害影响的企业地点、灾情、受灾范围、损害程度等情况,上报信息内容力求准确。如上报内容有误,经核实准确后立即上报。

3.灾害信息报送程序:公司极端天气应急管理办公室成员在收到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并经核实后,立即向公司极端天气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报告,由公司极端天气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向公司极端天气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人员报告。

4.极端天气达到响应条件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及时启动相应预案,公司各相关人员要立即到岗到位,在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5.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配各类应急资源,指挥应急响应行动。

6.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云之家和短信平台向全体员工发送极端天气预警及注意事项,当极端天气结束后再次通过云之家、短信平台发布预警结束信息。

2.7.5信息报告程序

2.7.5.1报警方式

通过固定电话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首先向汇报,根据,逐级向上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报告流程为:岗位人员长

2.7.5.3报警内容

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发生事故设施设备名称、发现时间

事故危害程度及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2.7.5.4向外求援方式

如果情况紧急,可在与公司领导汇报的同时拨打。

2.7.6应急处置

1.公司在极端天气期间要加强各二级单位管理人员值班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首长”负责制,公司总经理对全公司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管辖区域负责。在接到极端天气通知时,各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开展极端天气抢险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经营工作。

2.遇到极端天气影响员工正常工作时,员工接到预警通知后应及时停止可能受影响的作业,同时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巡查现场,检查厂区建筑物、设备设施、室外作业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由于极端天气导致的次生灾害。

3.遇到极端天气影响员工正常上下班等情况时,可由应急管理办公室上报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后采取错时上下班、换休、调休等方式等待极端天气结束,避免在极端天气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4.遇极端天气造成厂区建筑物、设备设施等损坏时,员工有义务立即报告应急管理办公室,由应急管理办公室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报告的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损害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如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应由应急管理办公室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报告的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抢修,确保将损失减少在最小范围;如果损失在持续极端天气不会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可在极端天气结束后组织进行修复。

5.遇极端天气造成员工意外受伤时,由责任单位或应急管理办公室安排及时送医,确定为工伤的参照国家和公司相关工伤管理制度办理。

2.7.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极端天气应急物资和装备由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应急救援的需求提出配置申请,按公司相关规定采购和储备。必要时,对应急装备的使用应进行培训或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时应急装备的正确使用。日常应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2.7.8应急结束

1.程序终止条件

各应急救援组将救援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当极端天气造成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各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

2.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各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其他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扬、奖励。

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部门,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认真吸取事故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8食物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8.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辨识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分析见。

序号 事故类型 主要事故原因 事故

时间规律 事故

严重程度 1 食物中毒 毒大米、面粉、食用油等,蔬菜残留农药洗不干净,可能导致职工群体性食物中毒。

食用变质的的食物,可能导致职工群体性食物中毒,造成腹痛腹泻。

犯罪分子投毒,造成群体性食物中毒。

不适当的冷藏食物、在室温下储藏食物、过早的准备食物、不适当的加热、解冻食物、交叉污染。

食品加工、制作人员有感染或有不良生活习惯。 突发性 严重的 2.8.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各部门在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中,?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紧急救护要坚持“快速反应、立足现场、迅速抢救”的原?则,采取积极的措施挽救食物中毒人员的生命,减轻食物中毒人员的伤情。职工食堂在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救人优先”的方针,依法规范、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协同应对的原则。?

2.8.3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

副指挥:

指挥部成员:

2.职责

总指挥职责

发生重大食物中毒突发事故时负责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解除应急状态,召集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根据事故特点研究和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指挥调动各应急小组,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副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不在公司时履行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公司时、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和配合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机械设备的调配及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a)负责公司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b)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c)检查、督促做好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保卫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期间,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总指挥不在,由副总指挥任临时总指挥;如正、副指挥都不在,就由安全部部长临时任总指挥。公司所有部门、现场作业人员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8.4预防与预警

2.8.4.1危害源监控与预防

(1)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食堂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体检合格证上岗。?

(2)加强食品原料进货关。饮食采供组要严格把关,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有关规定,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安全关。?

(3)加强食堂仓库关。食堂仓库的钥匙由专人保管,责任落实到人,仓库门口有明显标记,规定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仓库。其生、熟食物必须分别加工制作存放。凡变质、糜烂的食品,严禁食用,每天要做好防蚊、蝇传染源的控制工作?

(4)食堂内严禁非炊事人员进入。

(5)食堂人员注意个人卫生,要穿工衣、帽上岗、便后、制作食品前要洗手

(6)加强餐具消毒关。食堂对餐具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确保餐具清洁卫生,防止出现因交叉感染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故。

2.8.4.2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根据事故征兆或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级:

三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无人员受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二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轻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一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

2.预警报告程序

危险源监控系统报警或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或隐患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按照正确的途径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报。预警报告程序如下:

1)三级预警(工段级

2)二级预警(部门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工段长,现场工段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

3)一级预警(公司级)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工段或部门主管,并上报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报告的方式)。

3.预警发布

三级(工段级

二级(部门级)预警由部门主管发布;

一级(公司级)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发布。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

2.8.5信息报告程序

2.8.5.1报警方式

通过固定电话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首先向汇报,根据,逐级向上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报告流程为:岗位人员长部门主管总指挥。



a)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b)发生事故名称、发现时间

c)事故危害程度及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d)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e)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2.8.5.4向外求援方式

如果情况紧急,可在与公司领导汇报的同时拨打。



2.8.6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根据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规定,本专项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专项响应(公司级)、二级专项响应()()

2.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意外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相应和救援措施:

当中毒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救,并及时报告食堂主管人员;

食堂主管人员获得求救信息并确认中毒事故发生以后,应:

①?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或120食堂主管人员?)电话求援。讲清中毒人员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到主要路口引导急救车到达现场;

②?立即向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上报事故的初步原因、范围、估计后果:

③?组织救护组对中毒病人进行急救:

④?保护事故现场,封存食堂剩余食物,如有呕吐物,应利用干净塑料袋等容器封存,供卫生防疫部门化验。

⑤?病人病情稳定以后,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并记录。

3、指挥部接到电话报告后,指挥部即指令全体成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疫情,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封存事故现场,获取中毒食品的化验样品,供卫生防疫部门检验。

4、当事人被送入医院接受抢救后,指挥部即指令善后人员做好与当事人家属的接洽善后处理工作,并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工作。?

5、现场安全员应对中毒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认真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和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公司及有关上级机关。?

2.8.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物资和装备由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应急救援的需求提出配置申请,按公司相关规定采购和储备。必要时,对应急装备的使用应进行培训或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时应急装备的正确使用。日常应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应急物资台账见附件3。

2.8.8应急结束

1.程序终止条件

各应急救援组将救援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当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中毒人员全部救出送往医院,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各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

2.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各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其他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扬、奖励。

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部门,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认真吸取事故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第3章现场处置方案

3.1喷涂作业区及油漆库现场处置方案

3.1.1事故特征

3.1.1.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喷涂作业区进行喷涂工作、油漆库房为储存油漆,若油漆泄漏或通风不良,则易在作业现场形成爆炸性气氛和中毒窒息环境,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及中毒窒息事故。

3.1.1.2事故危险性分析

1.可能发生的时间

无明显时间规律,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以上各类事故。

2.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火灾、爆炸事故:作业现场有较大油漆及其辅助溶剂刺激性气味,并出现烟尘或明火。

中毒窒息事故:作业人员出现头昏、呼吸困难、恶心等反应。

3.事故后果

火灾、爆炸事故:若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可导致火灾、爆炸现场周围设备厂房摧毁以及周边人员伤亡,导致喷漆车间甚至整个公司停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中毒窒息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1.2应急组织及职责

1.应急组织

立即成立事故应急,负责应急自救工作组织和指挥。应急人员由当班岗位操作人员及员组成。

应急人员构成



副组长:

成员:班岗位操作人员及

3.人员职责



现场处置;

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处置方案,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负责组织人员查明事故发生原因和和善后恢复。

2)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相应指挥工作,并进行应急救援物资与装备的协调和调配,若组长不在时,任临时组长,负责对现场事故处置的指挥与组织。

3)当班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听从当班长调遣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3.1.3.1报警

发生事故后,发现人应迅速报告当班长,长迅速报告在逐级上报的同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实施救援行动。



生产部部长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各应急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如应急救援成员在短时间内不能赶赴现场,则按职务高低和能力大小依次临时安排其他人员担任其相应职务,履行相应职责。并根据应急事件种类、严重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按本现场处置预案要求,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实施救援,如果险情排除,则恢复正常状态。如果险情未能排除,则迅速向。



应急事件发生初期,当班长负责指挥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当上一级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汇报现场情况,配合上一级指挥,并听从上一级指挥调度。指挥的步骤内容有:



保持与公司领导、应急人员、专业组人员及事故现场内部人员之间的联络。

快速组织启动各类应急设施,调动应急人员奔赴事故现场。

迅速组织医疗、后勤、保卫等部门各司其责。

迅速通报事故情况,通知相关方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保护或设置好避灾通道和安全联络设备。撤离事故现场人员,划清警戒范围并实施警戒。

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力争迅速消灭灾害,并注意采取隔离事故现场措施,转移附近易引起灾害蔓延的设备和物品,撤离或保护好贵重物品,尽量减少损失,对现场普遍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保护好现场,为开展事故调查做好准备。

派人到路口准备迎候救护人员。

3.1.3.4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1.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发现火警的处理

发现火警的员工,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当班长,长迅速报告

生产部部长立即指挥安全员、及现场人员进行扑救,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是否拨打119火警电话,

切断喷涂作业区所有电源。

安排喷漆作业员工关闭压缩空气阀门。

将车间所有的安全出口通道门打开进行人员和物资疏散,利用就近的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的火苗。

若火势较大要立即疏散火灾现场所有员工。

2)火灾扑救方法

小火:用干粉灭火器和消防水枪喷射进行扑救。

大火: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撤离现场所有油漆及辅料;对于燃烧剧烈的大火,现有人员、设备无法控制火势时,指挥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清点人员数量,确认火场内有无未撤离人员。

3)逃生方法

若现场火灾较大,无法对事故进行控制,则现场人员应根据紧急疏散线路有组织的疏散,疏散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方法撤离现场:

弯腰下蹲法或匍匐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的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口罩、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口罩或将衣物打湿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和过滤作用。

逆风疏散法:着火后根据火势发生的倾向、确定逃路,并躲避火焰和烟雾,向安全通道、出口位置方位逃生与疏散。

4)伤员的急救

如有严重烧伤人员,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应针对烧伤程度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小面积烧伤

立即将受伤部位用冷水冲或浸泡在冷水中,以降低温度减轻疼痛与肿胀,如果局部烧伤较脏和被污染时,可用肥皂冲洗,但不可用力擦洗。如果眼睛被烧伤,则将面部浸入水中,并做睁眼、闭眼活动。浸泡时间至少在10分钟以上。如果身体躯干烧伤,无法用冷水浸泡,则可用冷湿毛巾敷患处。患处冷却后,用灭菌纱布或干净的布巾覆盖包扎。视情况待其自愈或转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大面积或重度烧伤

局部冷却后对创面覆盖包扎。包扎时要稍加用力,紧贴创面,不留空腔。如烧伤后出现水泡破裂,又有赃物,可用生理盐水(冷开水)冲洗,并保护创面,包扎时范围大一些,防止污染伤口。做好简单包扎后,应迅速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呼吸道烧伤:应迅速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休克伤员:就地给予抗休克、补充平衡盐溶液后再送医院,这类伤员应由专人专车护送。

2.中毒窒息事故

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详细说明中毒情况后的反映、中毒程度及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现场人员发现中毒人员应立即通知应急小组人员。

中毒者离开中毒环境外通风良好的地方,吸收新鲜空气。

当作业过程中发生油漆作业中毒事故时,发生油漆作业中毒事故的场所应立即停止所有作业,防止引爆发生油漆中毒事故场所内的爆炸性油漆气体;

3.1.3.6现场恢复

现场处理结束,无其他危险后,由现场应急指挥确认后结束应急响应。

如按《综合应急预案》启动了三级及以上响应,应按其流程进行现场恢复。

3.1.3.7报警电话

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3.1.3.8报警内容

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性质(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除遵守应急处置中的注意事项外,还应遵守以下通用注意事项:

3.1.4.1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中的注意事项

使用防毒面具处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3.1.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中的注意事项

1)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按照规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并进行记录。

2)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3)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常用劳动防护用品。

3.1.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生产岗位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公司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安全管理规定不能体现的,要汇报工段长和生产部部长进行处理。

2)对于出现的不明原因导致的事故和灾害,要迅速报告安全部门。

3)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处理。

4)发生油漆及其辅助溶剂中毒窒息事故进行抢救时,抢救人员必须进入高浓度场所的,为了防止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抢救人员的服装必须防静电;场所内禁止使用手机、无线电对讲机;照明用防爆手提灯;抢救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但要做好空气呼吸器钢瓶的外部包裹,防止钢瓶与铁器碰撞产生火星。

5)喷涂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还应考虑防中毒问题,抢救人员在进入爆炸现场时应戴好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救灾的顺序是: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扑灭火灾。

6)油漆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受现场恶劣环境、救援物资限制无法实施救援行动时,救援人员必须停止救援行动,并向油漆中毒事故的场所补充新鲜空气,加强通风;利用应急消防水向发生火灾爆炸场所喷射消防水进行灭火、冷却降温,防止发生二次事故和事态进一步扩大,待救护组人员到达后及时通报施工现场和伤员情况,并协助救助。

3.1.4.4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实施自救和互救,超出自身条件时应请求增援,不能延误灾情及病情。

发现身上着火时,第一时间应将身上的火扑灭(如采用水淋灭、在地上打滚等)其他人员为着火者扑火时,应避免与着火者接触,在安全距离外对着火者实施救援。

3.1.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2)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轻易离开现场。

3)参与救护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不能解决的不得参与抢险。

3.1.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事故结束后应派人监护现场。

2)迅速按照相应综合应急预案规定进行处理,特别是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整改。

3)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对相关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对不符合、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

3.1.4.7其他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结束后,所有人员应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对事故进行调查。



3.2室外箱式变电站现场处置方案

3.2.1事故特征

3.2.1.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室外箱式变电站电气设施繁多,负载大,易发生因过载、线路老化、短路而引发的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和触电事故。

3.2.1.2事故危险性分析

1.可能发生的时间

无明显时间规律,夏季和多雨季节易发生事故。

2.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火灾、爆炸事故:火灾初始阶段,附近地点往往能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继而可能看到烟气。一般地,突然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时,应引起可能要发生火灾的警觉;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触电事故:由于触电可迅速导致人员伤亡或休克,在触电前无明显征兆,进入箱式变电站前应先验电。

3.事故后果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和触电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引发生产单位一系列重大事故发生。

3.2.2应急组织及职责

1.应急组织

立即成立事故应急,责应急自救工作组织和指挥。应急人员由组成。

应急人员构成



副组长:

成员:

3.人员职责



现场处置;

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负责现场处置方案的具体组织实施

负责组织人员查明事故发生原因和对和善后恢复。

2)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相应指挥工作,并进行应急救援物资与装备的协调和调配,若组长不在时,任临时组长,负责对现场事故处置的指挥与组织。

3)成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听从、组长调遣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3.2.3.1报警

发生事故后,发现人应迅速报告,迅速报告在逐级上报的同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实施救援行动。



生产部部长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各应急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如应急救援成员在短时间内不能赶赴现场,则按职务高低和能力大小依次临时安排其他人员担任其相应职务,履行相应职责。并根据应急事件种类、严重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按本现场处置预案要求,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实施救援,如果险情排除,则恢复正常状态。如果险情未能排除,则迅速向。



应急事件发生初期,负责指挥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当上一级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汇报现场情况,配合上一级指挥,并听从上一级指挥调度。指挥的步骤内容有:



保持与公司领导、应急人员、专业组人员及事故现场内部人员之间的联络。

快速组织启动各类应急设施,调动应急人员奔赴事故现场。

迅速组织医疗、后勤、保卫等部门各司其责。

迅速通报事故情况,通知相关方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保护或设置好避灾通道和安全联络设备。撤离事故现场人员,划清警戒范围并实施警戒。

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力争迅速消灭灾害,并注意采取隔离事故现场措施,转移附近易引起灾害蔓延的设备和物品,撤离或保护好贵重物品,尽量减少损失,对现场普遍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保护好现场,为开展事故调查做好准备。

派人到路口准备迎候救护人员。

3.2.3.4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1.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事故一旦发生,现场负责人应保持冷静,现场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应当保持头脑清醒,迅速报警,并迅速采取以下救护措施:

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扑救,并迅速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同时向其它值班领导报告。

现场迅速成立应急自救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组织开展灭火抢险和自救行动。如果事态难以控制,应迅速向当地消防和医疗部门请求增援。

在自救行动中,应急人员应与应急救援指挥部保持联系,随时报告灾情变化和自救进展,贯彻指挥部救灾命令,引导救援人员赴事故地点救灾。

火灾发生的初期,现场人员应抓住灭火有利时机,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立即采取措施全力扑救,将火灾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住火势。

断电灭火:电力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扑救人员身体或所设法切断电源,然后组织扑救。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在没有切断电源时千万持器械可能触及带电部分而造成触电事故。因此发生火灾后,应该沉着果断,不能用水冲浇,而要用砂子或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

火灾扑救人员在扑救火灾时,应当加强自身防护,尽量穿戴好防护用品,现场有条件的尤其不可忘记戴防毒面具,防止再发生中毒事故。对于抢救出的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在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灭火扑救应按照“先控后灭”的程序,先采取措施控制火势漫延,然后扑灭、消除火源,防止事故扩大。

当现场灭火条件不具备或灭火无效时,在救援人员未赶到现场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触电事故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就地抢救:轻微触电者,神志清楚,触电部位感到疼痛、麻木、抽搐,应使触电者应地安静、舒适地躺下来,并注意观察;中度触电者,有知觉且呼吸和心脏跳动还正常,瞳孔不放光,对光反应存在,血压无明显变化,此时,应使触电者平卧,四周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衣服解开,以利呼吸;重度触电者:触电者有假死现象。呼吸时快时慢,长短不一,深度不等,贴心听不到心音,用手摸不到脉膊,证明心脏停止跳动,此时应马上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人工挤压,抢救工作不能间断,动作应准确无误。

触电急救法:可采用人工呼吸与心脏复苏方法。

烧伤的急救:迅速移去热力对身体的伤害,采取用水冷却表面的方法。若是强酸或碱等化学灼伤,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用湿纱布包好创面;烧伤严重,可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法;烧伤病人应尽量不喝水或喝少许盐水,注意创面保护。

3.2.3.5现场恢复

现场处理结束,无其他危险后,由公司安全领导批准后结束应急响应。

如按《综合应急预案》启动了三级及以上响应,应按其流程进行现场恢复。

3.2.3.6报警电话

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3.2.3.7报警内容

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性质(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除遵守应急处置中的注意事项外,还应遵守以下通用注意事项:

3.2.4.1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中的注意事项

使用防毒面具处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3.2.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中的注意事项

1)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按照规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并进行记录。

2)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3)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所有抢险用绝缘工器具必须定期检测检验,保证其绝缘的有效性。

3.2.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对于出现的不明原因导致的事故和灾害,要迅速通报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协商。

2)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处理。

3)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强度降低,因此拉闸时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操作。

4)先断开负载断路器,后拉开隔离开关。

5)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恰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火灾的扑救。

6)变压器油闪点大都在130~140℃之间,有较大的危害性。如果只是容器外面局部着火,而设备没有受到损坏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带电灭火。如果火势较大,应先切断起火设备和受威胁设备的电源,然后用干粉、水扑救。

7)要防止着火油料流入电缆沟内。如果燃烧的油流入电缆沟而顺沟蔓延时,沟内的油火只能用干粉、沙子等覆盖扑灭,不宜用水喷射,防止火势扩散。

8)灭火时,灭火器和带电体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灭火后要注意通风。

9)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触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

10)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为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最好用一只手进行。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剪断。剪断电线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

11)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m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10m以外后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12)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3.2.4.4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实施自救和互救,超出自身条件时应请求增援,不能延误灾情及病情。

1)发现人员触电时,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救援者应在安全距离外对触电者实施救援。

2)进入高压配电室援救前,应先对高压配电室进行验电,如发现室内带电,不要贸然进入救人,应查找相应开关、道闸,进行断电后方可进入实施援救。

3.2.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2)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轻易离开现场。

3)参与救护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不能解决的不得参与抢险。

3.2.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事故结束后应派人监护现场。

2)迅速按照相应综合应急预案规定进行处理,特别是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整改。

3)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对相关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对不符合、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

3.2.4.7其他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结束后,所有人员应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对事故进行调查。

附件

附件1公司事故应急责任人联系表

序号 单位 安全第一责任人 安全员/安全联络员 姓名 电话 姓名 电话 1 总指挥 郝素晨 15511537018 杨秀龙 18630523857 2 副总指挥 于硕 18631576606 李小千 18630542258 3 抢险抢修组组长 王凤祥 18630523855 4 消防治安组组长 万超 18630523896 5 专家顾问组组长 张立新 18630523658 6 后勤保障组组长 张春华 15503367155 7 善后处理组组长 李桂芸 18633180266 8 通讯救护组组长 李月英 18633981973







附件2地方求助和报告电话

序号 单位名称 电话号码 1 应急救援中心 110 2 医疗急救中心 120 3 消防应急中心 119

附件3应急物资清单

序号 名称 数量 位置 备注 1 应急照明灯 38个 各部位 2 对讲机 8部 保卫部 3 正压空气呼吸器 6个 保卫部 4 干粉灭火器 188具 各部位 5 断线钳 6把 保卫部 6 消防斧 6把 保卫部 7 手持照明灯 8个 保卫部 8 救援车 3台 保卫部 9 10 11



备注:以上应急物资日常由各物资负责人负责管理、检查和维护,各部门应急救援时就近使用物资,若有需要使用其它部门物资时,由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协调使用。

附件4地理位置图





附件5企业周边情况卫星图



附件6公司平面图



















II







通宝停车设备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图1-1应急预案体系



喷涂作业区及油漆暂存间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



室外箱式变电站现场处置方案



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起重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极端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



总指挥:郝素晨





抢险抢修组

专家顾问组



消防治安组保

后勤保障组

善后处理组

通讯救护组

副总指挥:于硕



事故现场



社会救援力量



外部单位



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值班人员或主管部门负责人



事故发现者



政府部门



事故



外部响应决定



应急资源调配



救援人员到位



现场指挥到位



申请外部增援



抢险抢修组



后勤保障组



消防治安组



善后处理组



预警信息



内部响应



不能控制



应急救援



事态控制



应急恢复



应急结束



现场清理



扩大应急



事故调查



善后处理



解除警戒



总结评审



不能控制















通讯救护组



专家顾问组



唐山通宝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唐山通宝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大道至简wj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