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lucjb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平遥三 平遥文庙
2018-11-15 | 阅:  转:  |  分享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平遥三平遥文庙自从汉武帝开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就
已经成为过去时。孔子的地位也被一再拔高,由“公”而“圣”、“王”、“帝”,祭祀孔子也一度成为国家的“大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科举考试就是指挥棒。到了明清,科举考试已变得僵化,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孔子不仅是儒学的创始人,而且开创了平民教育,自然受到
学人敬仰和祭拜。文庙是祭孔、尊孔以及官办学的学堂。至明清两代,孔庙建筑与祭祀已成定制。平遥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形制典
型,建筑艺术高超,殿宇宏敞,层次有致,是我国华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孔庙。平遥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位于平遥古城东南隅
,东南方是“奎星”所处的方位,主文运。文庙南北中轴线上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敬一亭,左为东学宫、右为西学宫。棂星
门棂星又名灵星,天田星,龙星,主农事。汉代汉高祖命祭天先祭棂星,宋代以后移用于孔庙,置棂星门,喻孔子是天上“棂星”降生,祭孔子如同
祭天一样,也含祈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的思想。棂星门为牌楼式建筑,背面匾额“万仞宫墙”,出自《论语》,原意是围墙有万仞高,后用以称颂
孔子学识渊博高深。过了棂星门即泮池和状元桥。泮池呈半月形,又称半月池,是文庙的一种特有形制。泮池源自《周礼.王制》,“大学在郊,天
子曰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泮池”。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所以其多用于文庙、学宫等建筑中。
泮池之上有桥联通,称泮桥。相传古时能考中状元者方可从此桥通过,而其他人只能绕行,所以也称“状元桥”。泮桥平时封闭,一般人不能跨过。
科举时代,新入学的秀才要在当地官员带领下,从棂星门过泮桥进孔庙,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
”,所以泮池也是古代官学的标志。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殿,建在一米高的台基上,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现存大殿为金大定三年(
1163年)重修,距今850多年,是全国现存文庙中最早的建筑,为古代木构建筑之珍品。历史上有至圣殿、宣圣殿、先师殿等不同称谓,多与
皇帝册封孔子的名号有关。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赐名“大成殿”并题匾,确定了大成殿的称呼,并一直沿用下来。大成殿因文庙的级
别不同其规格也不同,有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和九开间四种规格,平遥文庙为五开间。文庙大成殿以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像,“四配”、“十哲”
陪祀。孔子的塑像高4.5米,“四配”塑像高3.8米,其他先贤的塑像均在1.8米以上,为中国最大的孔圣及先贤群雕像。明伦堂明代即有之
,清乾隆、道光时修缮。面阔五间,旧时是县学大堂,是儒生讲学之地。“明伦”二字出自《孟子》,讲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是地方学堂的
代名词。各地文庙的“明”字“日”都写成“目”,是让你多观察多思考吧。古代学额向有定制,明清县学学额为15-20名。尊经阁原名藏经楼
。明开国宰相刘伯温回乡(浙江文成县)省亲,过路平遥祭祀孔子时改名并亲书“尊经阁”,以示尊孔。其功用既有藏书亦有振兴文运之意,是文庙
建筑中的固定配置。超山书院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创建的古陶书院,后改名超山书院,是官民联办的学堂。该院有60余间房舍,主从有
序,为四合院形制,历史上曾经主持过书院的12名讲席全为进士。文庙的临侧还有“大戏堂”。“大戏堂”原名“礼乐堂”。始建于清康熙42年
(1703年),历史上曾为官绅、礼宾、商贾休闲和演戏宴舞的名所。平遥在明清代商帮经济发达、财力雄厚,由此而产生了高雅文化的需求。
大戏堂园区包括演歌厅、戏廊、九龙壁等,其中九龙壁和大戏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上平遥人善经商,一等聪明的人往往选择经商,重商轻
仕,所以从平遥走出的进士并不多,但有着雄厚的资本,平遥文庙却够得上一流的。更多内容请关注,乐途乐游之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趣头条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知乎新浪微博
献花(0)
+1
(本文系lucjb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