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探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阮经文颈源性头痛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所引起的,以反复发作的慢 性、单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颈源性头痛是一种牵涉痛,人群中发病率为1%~18%颈源性头痛在头痛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达89.1% 。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直接原因。颈椎病的症状群头部面部头晕头痛耳鸣颈源性头痛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占头痛89%面部麻木眼 眶痛吞咽异常脏腑心悸胸闷消化不良呕吐上肢放射痛麻木乏力下肢无力踩棉花感颈椎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屈颈机遇的增加!生活方式 的改变颈源性头痛工作方式改变社会老龄化颈椎退行性变肌肉痉挛是直接原因颈源性头痛原因颈源性头痛分类★3条神经与7块肌肉与「颈源性头痛 」关系及处理三条神经枕大神经①①枕大神经受卡压后枕部、头枕部有时会向额部放射性疼痛枕大神经枕小神经②枕小神经耳大神经耳大神经③②枕 小神经受卡压颞区、耳后一些区域的疼痛③耳大神经受卡压耳后放射性疼痛耳鸣、耳聋、双重听7块肌肉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半棘肌枕下肌群 枕额肌颞肌枕额肌颞肌枕下肌群七块肌肉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紧张在头痛的患者中是最常见的时见:迎风流泪、鼻塞、耳朵疼痛起于胸骨、 锁骨。止于颞骨乳突胸骨头短缩:枕骨嵴至眼眶深处的疼痛,并伴有视力模糊、咽部和舌根的疼痛锁骨头短缩:出现前额、耳内深层和耳后 的疼痛。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枢椎棘突枕下肌群表现为头颈深处难以定位的疼痛,从颈屈向前扩散至框内。七块肌肉上斜方肌上斜方肌紧张 :颈后外侧到乳突并颞侧的疼痛。是导致颈源性紧张性疼痛常被忽视的原因。(无胸锁乳突肌常见),松解了胸大肌、胸锁乳突肌后,上斜 方肌的肌张力也会降低枕额肌前额痛,头后痛透过颅骨至眶内眼球后深部痛皱眉头,或卡压框上神经可缓解七块肌肉头夹肌头夹肌头夹肌紧张:颈后 外侧到乳突并颞侧的疼痛时见:后枕部疼痛或者颠顶痛头半棘肌常见于带状感颈源性头痛。也可引起浅筋膜性头痛从枕后到颞区并至眶上方颞肌偏头 痛,颞区疼痛,偶尔可扪及动脉搏动感七块肌肉激痛点斜方肌激痛点胸锁乳突肌激痛点七块肌肉激痛点头夹肌激痛点头半棘肌激痛点七块肌肉激痛点 枕下肌群激痛点枕额肌激痛点上斜方肌激痛点肌肉松解法▼胸锁乳突肌▼手法(剥法)Step1病人仰卧位,一只手握住病人的头,转向治 疗的对侧。Step2将一只手的拇指或指尖放在肌肉连接至乳突的部位Step3紧紧的压向组织,慢慢向下滑动拇指或手指尖沿整个胸 骨头至胸骨柄连接处,遇敏感点暂停,按压,直至放松。Step4从上方连接处再次治疗,重复以上操作沿整个锁骨头至与锁骨连接处。St ep5在对侧重复以上治疗过程肌肉松解法▼头夹肌▼治疗手法(压揉法)Step1病人附卧位,一只手握在颈部Step2将一 只手的拇指或指尖放在肌肉连接至乳突的部位Step3紧紧的压向组织,慢慢向下滑动拇指或手指尖按压,直至放松。Step4从上方 连接处再次治疗,重复以上操作沿整个锁骨头至与锁骨连接处。Step5在对侧重复以上治疗过程肌肉松解法▼上斜方肌▼治疗手法(压揉 法)Step1病人仰卧位Step2将一只手的拇指或指尖放在锁骨外三分之一Step3紧紧的压向组织,慢慢向下滑动拇指或手 指尖按压,直至放松。Step4在对侧重复以上治疗过程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特点▼颠顶痛: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偏头痛:胸锁乳突肌 、上斜方肌、颞肌、咬肌▼浅筋膜性头痛:头后小直肌(唯一一块与硬膜囊连接的肌肉,如果头后小直肌紧张的话会牵拉硬膜囊,引起浅筋 膜紧张性的头痛。如同头上带着帽子一样的疼痛)、头夹肌、胸锁乳突肌、枕额肌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特点▼神经源性头痛1、枕大神经巡行 于寰枢间隙、头下斜肌、头半棘肌、上斜方肌2、几乎所有导致头痛的肌肉都起止于枕骨或颞骨乳突(颞、咬肌除外)卡压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 特点▼上交叉姿势颈深屈肌和枕下肌群紧张或缩短,其活动起始障碍和耐力不足,这种情况下处于浅层的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一起出现代偿受到影 响,在前外侧共同支撑并维持头颈部姿势。如果出现代偿紧张,更容易引起头痛。如果颈椎稳定性不足的话,就会引起周围运动性肌肉代偿。颈源性 头痛临床治疗特点▼屈伸在伸展的时候,首先是下颈椎(C4-C7)伸展通过不同的活动姿势寻找激痛点C2侧屈多数是发生在C2-C7,有5 °的侧屈是发生在寰枢关节C7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寰枢关节600~800350~450350~450450600~800450颈源性头 痛临床治疗特点▼淋巴、神经、血管组成了颈椎的微循环系统神经组织血管组织淋巴组织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特点慢性劳损可产生炎症水肿反应淋巴 组织明显改善颈椎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减轻神经水肿、消除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症状。(怕冷)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运用西医知识诊察疾 病,以获取病情资料中医解剖、生理、病理…进行分析归纳以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为特色,对于各种不同的症候进行分析归纳明确疾 病的病位、病因、病机及标本缓急。以经络腧穴学和刺灸学知识确定针灸处方,或补、或泻、或平补平泻、或补泻兼施),解除病因病灶通经络,行 气血,调脏腑,和阴阳经络与颈源性头痛▼枕额肌头痛就属于邪气侵犯阳明经而引起的头痛《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 。《普济方》卷三:“阳明头痛,在经白虎汤主之,入腹调胃承气汤下之。”《兰室秘藏·头痛门》:“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脉浮缓长 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点揉手阳明大肠经的手上的合谷穴或足阳明胃经脚上的内庭穴中医经典对颈椎病的认识《内经》对 颈椎病的认识《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额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类似现代神经根型颈椎病。 《素问·逆调论》指出:“……骨痹,是人当挛节也。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 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类似现代脊髓型颈椎病。《灵枢·海论》曰:“脑为髓 之海……,髓海有余,则轻颈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类似现代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经典对颈椎 病的认识《内经》对颈椎病的认识与治疗法则《素问·至真要大论》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二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素问·长刺节论》称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金医真言论》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即肝有病的时 候,可反应在颈项。临床可见一些颈项疼痛或颈项强硬的患者,辨证属于肝郁气滞型,在针灸治疗的时候以舒肝解郁法选穴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其病症特点除颈项疼痛或僵硬外,伴精神紧张或情绪低落,失眠,头痛或头晕中医经典对颈椎病的认识《内经》对颈椎病的认识与治疗法则《素 问·缪刺论》有针刺治疗颈肩痛记载:“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旁三痏(wěi,:1.瘢痕;2.针刺的刺数 ;3.穴位;4.疮疡),立已。”中医经典对颈椎病的认识《伤寒论》对颈椎病的认识颈型颈椎病多涉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 项强痛而恶寒”为太阳病提纲;颈项为太阳经区域。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多涉及少阳、厥阴病脊髓型颈椎病多属少阴病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属表 、实、寒证的三阳经证,传变多见合病、并病交感神经型、脊髓型颈椎病多属里、虚、热证的三阴经证,传变多见传经、直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 为主,多涉及少阳、少阴经,传变多见表里同病或太阳少阴两感中医经典对颈椎病的认识《伤寒论》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法则第142条曰:“太 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 当刺期门。”第171条曰:“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肺俞乃足太阳经之俞穴,肺主皮毛 ,刺肺俞以解太阳、太阴之表邪;(怕冷)肝胆相表里,取肝俞刺之,以泻少阳之邪;大椎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取刺大椎、肺俞、肝俞三穴 以泻太阳、少阳之邪气。中医经典对颈椎病的认识《伤寒论》颈椎病的中药治疗法则《金医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称:“血痹,阴阳俱 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 枝加葛根汤主之”《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黄芪15克桂枝12克芍药12克生姜25克 大枣4枚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炙)9克,大枣4枚,葛根12克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 9克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中医经典对颈椎病的认识葛洪《肘后方》&王叔和《脉经》葛洪在《肘后方》中应用药物治疗类似疾病 ,如“虎骨膏”、“丹参膏”、“独活酒”等。他对类似疾病的治则主要以辛温活血为主,配合膏摩。内服药多为酒剂或用酒送服,认为酒能 活血。王叔和在《脉经》中提出类似疾病的治疗要“以药熨之,摩以风膏,灸诸治风穴。”中医经典对颈椎病的认识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有很多类似颈椎病的描述:如“头重痛”、“头眩项似拔”、“项直不可顾”、“暴挛”、“足不任身”、“肩臂项痛”、“五指不可屈伸”;主张颈椎病的治疗以针灸为主。例如对“腰脊痛强引背少腹,俯仰难,不得仰息,脚萎重,尿不举,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久坐”的病症,就用膀胱经穴位来治疗。焦虑不同模块的劳损及增龄性退变长久神经变性放大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谢谢!焦虑不同模块的劳损及增龄性退变长久神经变性放大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