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流程研究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谢韶东Tel:0757-83066154e-mail:1152735687@qq.co m概述1目录CONTENTS2骨折分型与手术治疗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34创新康复评定,控制风险5建立科学的康复流程一 、概述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膝关节遭受内、外翻暴力的撞击或坠落造成的压缩暴力等均可导致胫骨髁骨折。由于胫 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很容易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或稳定问题,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 一、概述——骨性解剖1、胫骨平台亦称胫骨髁,内侧较外侧大,关节面为凹形,外侧较内侧高且较小,形似马鞍,呈凸形。2、平台正 中的髁间隆突,为交叉韧带附着点。3、成人胫骨近端主要为松质骨。胫骨平台关节软骨下皮质骨较股骨髁薄弱,外侧骨皮质较内侧薄弱。一、 概述——韧带解剖一、概述——肌肉解剖一、概述——生物力学一角三轴后倾角:胫骨平台由前向后倾斜,大约有3-7°后倾角三 轴:股骨机械轴(力学轴)股骨解剖轴(股骨干轴)人体垂直轴两夹角:股骨干轴和力学轴有4-6°的外翻夹角力学轴和垂直轴有3° 的夹角一、概述——生物力学胫骨平台三柱理论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示意如图:取胫骨平台俯面观,?A?点为胫骨结节,?O点为胫骨棘连线 中点,?C点为腓骨头前缘,?B?点为胫骨平台内侧嵴。胫骨平台被OA?、O?C?、OB?三条线分割为三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 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三柱理论对于骨折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概述——生物力学注:F l为垂直载荷应力,F2为反作用力,F3为载荷在胫骨平台关节面上的向后分力,F4为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力,F5为前交叉韧带的 张应力。当F3>F4+F5时,股骨裸后移,胫骨平台前移,产生ACL损伤;当F3=F4十F5,Fl使胫骨 平台在O点产生应变。概述1目录CONTENTS2骨折分型与手术治疗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34创新康复评定,控制风险5建 立科学的康复流程二、骨折分型与手术治疗以骨折的x线表现为分型依据: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多种多样,如:Hohl和Moore分型,S chatzker分型,AO分型,Schulak和Gunn分型等。最常用的为Schatzker分型。Schatzker分型Ⅰ型外侧 平台单纯劈裂骨折.常见于年轻人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压缩性骨折Ⅲ型:外侧平台单纯压缩性骨折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劈裂骨折 或塌陷骨折V型:双侧平台劈裂的双髁骨折Ⅵ型:关节面伴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二、骨折分型与治疗目的:稳定骨折,促进骨折愈合二、骨折分型 与治疗内固定术:SchatzkerII-IV型骨折:单侧钢板(T型、L型钢板)SchatzkerV-VI型骨折:双侧侧钢板外固定支 架:多段骨折概述1目录CONTENTS2骨折分型与手术治疗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34创新康复评定,控制风险5建立科学的康 复流程三、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内固定非坚强内固定,早期是否可以运动,是否造成骨折不愈合?案例1三、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下地时间 案例2内固定术后下地时间的选择三、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发症控制案例3:内固定术后骨质疏松三、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术后等待骨折愈 合?——研究发现,持续制动的模式恰恰是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1-2]◆研究表明,关节制动5~7 天就会出现肌腹缩短;超过3周关节周围松软的结缔组织会变为硬实的疤痕样组织[3]。◆骨折的发生率多在手术固定后的第8~12周,恰 恰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高峰期。[1]LiuMJ,LiJX,LeeKM,etal.Oxidativestress aftermuscledamagefromimmobilizationandremobilizationoccur slocallyandsystemically.ClinOrthopRelatRes,2005,(434):2 46-250.[2]SiuPM,AlwaySE.Mitochondria-associatedapoptotics ignallingindenervatedratskeletalmuscle.JPhysiol,2005,565 (Pt1):309-323.[3]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2.概述1目录 CONTENTS2骨折分型与手术治疗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34创新康复评定,控制风险5建立科学的康复流程四.创新康复评定:关 注风险发生原点康复风险控制关注点四.康复评定设计——关节的生物力学评价胫骨平台所在的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 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膝关节的负荷随人体的运动和步态方式有很大的变化,膝关节站立位的静态受力(双足着地)为体重的0.43倍,而行走 时可达体重的3.02倍,上楼时则可达到4.25倍。四.康复评定设计:专注骨折,控制风险的重点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功能评定表四.控制风险的重点:内固定物评价内固定物评价内固定强度:一般?固定的位置:胫骨近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弱点:内固 定处于胫骨外侧,内侧骨折固定力量欠佳,且内固定钢板宽度欠佳,支撑力不足。四.控制风险的要点:骨骼生长评价骨骼生长评价骨折部位生长能 力:该区域供血较好,但是由于骨折粉碎分离,对骨折生长带来影响。骨折端骨密度变化:局部密度下降,骨折端骨痂生长不明显。四.康复风险控 制:骨骼生长评价关注训练过程的骨骼生长,是防控继发骨折风险的关键四.控制风险的重点:骨折风险评价骨折风险评价1.骨折属于(A 单纯)(B多发√)(C合并软组织)2.骨折稳定程度(A稳定)(B分离)(C粉碎√)3.骨折与关节关系(A临近)(B内√)(C远 离)4.骨折术后时间(A后期)(B中期√)(C早期)5.骨折内固定属于(A坚强√)(B弹性)(C传统固定)6.骨折端固定力学弱 点(A不明显)(B存在√)(C非常明显)7.骨折愈合程度(A愈合)(B生长√)(C不愈合)风险分析:该骨折属于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IV型),使用单侧钢板内固定,考虑胫骨平台内侧负荷偏大,平面有部分塌陷,从而该固定使胫骨内侧稳定性欠佳,抗压作 用不足,且外侧钢板长度偏短,容易在内固定钉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存在风险。前言1目录CONTENTS2髋关节的运动解剖早期 康复还是等待?34创新康复评定,控制风险5建立科学的康复流程五.建立科学的康复流程五.建立科学的康复流程MTT康复方案表 :五.建立科学的康复模式:循序渐进康复循序渐进的要求01康复训练需要顺利度过损伤不稳定期02骨关节训练强度需要适应损伤恢复过 程能够有效控制训练风险03(一)早期维持:稳定骨折,促进骨折愈合五.建立科学的康复流程:循序渐进稳定骨折,促进骨折愈合促进下 肢血液循环,减少炎性反应预防全身并发症出现五.建立科学的康复流程(一)早期康复训练技巧控制五.建立科学的康复流程(二)中期:控制性训练关节功能训练:关节活动度、肌围度、正常的运动模式预防肌肉萎缩,维持核心肌群及机体的功能基础全身机能训练:核心肌群训练、下肢各肌群肌力及耐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五.建立科学的康复流程准确评价骨折生长愈合情况准确的训练技巧,强调控制性训练循序渐进原则个性化方案(三)后期:运动与步态的训练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