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希望高中高二语文周测15时间:11月19日100分(一)基础知识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汉皇重色(zhnò g)回眸一笑(móu)千乘万骑(shéng)B、虚无缥缈(miǎo)含情凝睇(dì)三顾频烦(gā)C、翔鸟号林(hào) 汀上白沙(tīng)澹澹生烟(dàn)D.桎梏(gù)佝偻(lóu)修葺(qì)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A、 遗余褋:留下姊妹弟兄皆列土:分裂土地B、可怜光彩生门户:值得羡慕映阶碧草:掩映台阶C、出师 未捷:捷径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D、海上明月:海上的一轮明月。势拔五岳: 山势与五岳同高。3、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气蒸云梦泽。波陷岳阴阳城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 跃水成文。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铺上不胜愁。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 意要求的一项()“,”,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更不是简洁。“,”,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 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路上青天④涧草殷勤绿 ,岩花造次香A.①④B.③②C.①③D.②④(二)诗歌赏析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 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 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 ,“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6.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 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 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7、对下诗赏析不恰当的 一项是()丁都护歌———唐·李白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鸣都护歌,心 摧泪如雨。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挽着纤,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B、中四句重要写纤夫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凄切哀怨的心境。C、末四句更进一层,写磐石之大,行动之 艰难,即使是万人也无法将石头拖至江边,把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D、全诗朴素自然无刻琢的痕迹,处处以形象的画面代替叙写,层层深入地把诗 情推向了极端,不愧为浪漫主义之作。8.对下面一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A、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首二句写长安一群妇女在月下赶制征衣。B、 首四句把秋月、秋声、秋风和关切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C、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大大深化,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过和平 生活的善良愿望。D、玉关,就是玉门关;良人即丈夫。全诗的手法如同电影,一个个画面组成意味深长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赏析下 面诗句,回答问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9、对诗歌意境和意蕴赏析错误的一项()A、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 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B、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 ,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歌表现出他很消沉。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 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D、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 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10、下面各项对诗句理解有错的一项()A、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 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B、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 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C、这一首诗的结句写道:“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横流。因为伤神,诗的意境低 沉,反映了他消极.的人生观。D、“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诗人若干年前就听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能够登上岳 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其实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11、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 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B、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 ,写得那么宽阔广大.黄生认为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C、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 凝结而成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此为基础酝酿成诗词的意境。因此我们可以肯定黄生探讨创作问题 的方法错了,是倒果为因了。D、五、六两句写得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 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 上下衬托起来。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艳压群芳了。12、对春江花月夜意境理解有误的()A、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 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B、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浓厚水墨彩图。, 格调沉重抑郁.读来让人伤神。C、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 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D、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 ,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 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三)默写(20分)①、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菩萨蛮》)②、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③、—————————————————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④、泻水置平地———————— —————————(鲍照《拟行路难》)⑤、———————————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⑥、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⑦、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⑧、天台四万八干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⑨、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⑩、我 欲因之梦吴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四)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回答问题。(20分)移家别湖上 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 ,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10分)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10分)答题卡12 3456789101112(三)默写(20分,每空2分)、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菩萨蛮》)②、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③、—————————————————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④、泻水置平地——————— ——————————(鲍照《拟行路难》)⑤、———————————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⑥、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⑦、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⑧、天台四万八干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⑨、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⑩、我欲因之梦 吴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四、诗歌鉴赏1.2.周测15答案1、D2、B,3、B ,4.C.5.C,6、B,7、D(现实主义作品),8、D(不是画中有诗),9、B,10、C,11、B,12、B13、①游人只 合江南老,②洞庭波兮木叶下,③未老莫还乡,⑤回眸一笑百媚生,⑥举杯断绝歌路难,⑦在地愿为连理枝,⑧对此欲倒东南倾,⑨脚著谢公屐,⑩②、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身到老(不再回乡)。一夜飞度镜湖月。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3分)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5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