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才互通
2018-11-21 | 阅:  转:  |  分享 
  
新的历史机遇“自贸区、大湾区”背景下的人才互通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咱们舟山新的名片,浙江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5平方公里,全部设在舟山,其中我县占到76.4平方公里。不久的将来浙江自贸区将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自贸试验区还将接轨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建设,成为湾区经济重要的自由贸易港,届时岱山将真正成为海上明珠。

在自贸试验区、大湾区的大背景下,我县即将由离岛变成半岛,宁波、杭州、上海将进入“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经济建设的一体化将带来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项目流破壁互融、加速配置的大潮流中,我县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当前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我县得以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挑战;与周边大中城市相比较存在着市场运作机制不优的挑战;企业体制陈旧、用人主体意识不强的挑战。一体化进程的初期,我县想要和周边大中城市就人才争夺“掰手腕”,无疑是挑战更多。认清形势、知难而进,如何融入一体化大潮并充分得益,是当前人才工作的重点。围绕一体化来人才互通,接轨先进城市做法,在政策体制、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和人才进出等方面加速融合,实现互动、互通、双赢。

1.“接轨”是基础。我县在地域和交通上的接轨指日可待,但更重要的是做到观念、制度、资讯、薪酬上的接轨,甚至超越。要加快我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尽快接轨本岛、连接四邻的大交通体系和资讯互通平台,同时逐步缩小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先进地区的差异,逐步缩小人才在薪资福利等方面的地区差别,最终实现政策观念、机制体制、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一体化,从而为人才互通的顺利实现打好基础。

2.“融合”是重点。做到“融合”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合作。要在初步接轨的基础上,加强和加速我县和兄弟城市间各项硬件和软件的磨合和统一,先从舟山全市形成人才资源共享,各县区间做到人才互通融合,合力建设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我县而言,要准确定位。最重要的是融入和参与的任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业务领域上尽量避免项目趋同、重复建设。不再盲目追求小而全,而应转向努力追求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结合我县特色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岱山片区的产业定位,着力打造富有自己人才开发特色和品牌的“服务名片”,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点、有前瞻地开发应用型人才,如石化、港航、物流、船舶修造、运动休闲等方面。有所区别才能更好地实现融合,才能和周边城市形成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将来逐步扩大到舟山和宁波人才互通,直至杭州湾大湾区的人才融合互通。

3.“互动”是关键,做到“互动”必须科学引导、市场配置。首先要坚决扼杀“肥水不外流”的短视思想和行为,只有在较为灵活的机制下实现各类人才的灵活流动,才能在“流动”中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使人才本身获得薪酬效益,才能在“流动”中“留住”各类人才。二要促进“人才流”的形成,重在科学引导。以建设自贸试验区、大湾区为大背景,借助全省之力统筹引导;以我县城市功能定位为基础,既融合于大环境又贴近地区经济发展为需求,面向全国、全球招引人才。

竞争和合作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前提和策略。借助自贸试验区和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建设的东风,解决各地区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竞争过度协作不够的问题,把原先的“自行其是”改造为“共行其是”。



















1









献花(0)
+1
(本文系海盗7t9zjeb...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