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2018-11-29 | 阅:  转:  |  分享 
  
参考答案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写拼音。(每空0.5分,共8分)(1)睛(2)懦(3)投(4)祀(5)赃(6)囔(7)即(8)诓(9)仆(10)骛(11)huàn(12)lánlǚ(13)jiǎo(14)shè(15)xuán2.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①却道“天凉好个秋”②水满陂塘③故国东来渭水流④云横秦岭家何在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D(2分)【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与句中“唯一”语意重复,用法错误。4.D(2分)【详解】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D.“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活动”语序颠倒,应将“一系列”放到“丰富多彩”前面。5.D(2分)【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补写句子的能力。该段论述的是精读的重要意义。第一空,根据后文的“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可知,这应该是“少读如果彻底”的读书方法,少而彻底才能深思熟虑,而不是“多读如果彻底”。第二空,根据后文的“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可知,这是“多读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广泛阅读却理解不深。第三空,根据后文的“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是批判世俗“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而不是批判“许多读书人”。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B(2分)A(2分)(1)举行“分享青春”话题讲座(1分)(2)①⑤(1分)(3)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③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虽然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2分)【详解】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适合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图片展、主题班会、歌咏比赛、办手抄报、专家讲座等。从中选择一个活动,参照所给的活动名称来拟写其名称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素材的积累。演讲的主题为“只有勤奋才能成功”,所给的素材中,“高山流水”与友谊相关,“岳母刺字”与家庭教育相关,所以除此二者不符外,其余皆可作为演讲的内容。故选①⑤。(3)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名人的了解。作答时,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物,写出其最感人的举动,表现其高尚的情操即可。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最终以身殉国。记叙文阅读(10分)9.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提示文章核心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定下全文感情基调(2分,每答对一点加0.5分)10.注意同情(忍饿)施舍心神不安(2分每答对一点加0.5分)11.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老乞丐哀号声动人心魄,给我内心带来震动,语言形象生动,使人印象鲜明。(2分)12.扁豆是盲老乞丐在什么都看不见的情况下费尽辛苦种出来的,非同寻常;同时扁豆又体现了老乞丐心中有他人,有感恩之心。这些都触动了我的内心,所以感到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那样好吃。(2分)13.作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两个乞丐曾经让他甚是牵挂(心神不安);自己曾给他们温暖并感到其乐无穷(极大的欣慰);盲老太婆种出扁豆,并有一颗感恩的心,让作者感到不寻常甚至感动;两个乞丐的消逝让作者感到凄凉。(2分,答出4点即可,每点0.5分)【解析】9.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的作用。同时提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并定下全文感情基调。10.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态度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此题“久而久之”的情节使“我”又不注意到注意;“唤来的是几个小制钱和半块窝窝头”的情节使我同情;“到了后来,我竟自己忍住饥饿,把每天从家里拿到的买早点用的几个小制钱,统统递到他的手里,才心安理得”这是设施的情节等。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11.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使得上面的天空、下面的大地都在颤动”明显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老乞丐哀号声给我内心带来震动。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一定要把这一问题的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读懂。扁豆那样好吃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扁豆为盲老乞丐种出来的;一个是老乞丐有感恩之心。这些都触动了我的内心。1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谈谈两个乞丐能一直保留在作者记忆中的原因。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感情基调。可从作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角度,从自己给他们温暖并感到欣慰的角度,从盲老太婆的感恩的心让作者感动的角度作答。这些都是记住他们但“我说不出理由”的原因。
说明文(10分)14.①体积和质量大;②能犮光,有自己的能源;③由液态氢构成,无坚硬外壳;④主要通过对流形式释放能量(2分)15.①木星十分与太阳的构成方式十分相似;②木星释放能量的方式与太阳一样;③木星的能量越来越大,热度越来越高(3分)16.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木星的体积和质量是行星中的“巨无霸”这个特点。(3分)17.不能。“很可能”表估计,说明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木星取代太阳的概率很大。如果去掉,原文就变成了“木星取代太阳的地位”,语义过于绝对,“很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2分)【解析】14.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需要通读全文,找出相关语句,摘抄即可。根据第一段“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可见木星体积和质量特别大;“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可知木星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根据第三段“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提取概括即可。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根据第五段内容“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据此即可提取原因。16.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把木星比作“巨无霸”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木星的体积和质量和地球的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320倍”“318倍”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解答即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17.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回答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观点+论证+结论。其中论证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先正面解析某个词语的本义及在句中的含义,再从反面说明如果去掉就成了什么情况,与事实不符,要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很可能”说明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木星取代太阳的概率很大,但并不是绝对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18.“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观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2分)19.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的观点。(2分)20.第③段: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第④段: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3分)21.先提出观点: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接着举了阅读《资治通鉴》、《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3分)【解析】1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论点。概括论点的方法先看看有没有中心句,如果没有,再根据内容概括。而本文的论点恰好就在①段末“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观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当然要浏览全文后再下结论。19.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是典型的比喻论证方法。好处就是通过这种比喻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阅读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观点。答作用时不能脱离文章中心。2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论证思路的理解和把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
文言文22.A(2分)23.B(2分)24.(1)有一座(亭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2)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4分)25.甲文:欧阳修与民为乐(或山水之乐)。乙文:欧阳修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2分)【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①句意思是: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命名。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B项表述错误,“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说明他们不知道太守其实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岂:难道;为:被。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掌握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分析作答。甲文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以看出,欧阳修与民为乐的思想情感;乙文从“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看出,欧阳修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据此分析比较作答即可。(甲)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乙)选自《诗人玉屑》作者:魏庆之年代:南宋参考译文:(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乙)欧阳修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且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表明我的乐趣罢了。”26.写作学会等待等待,是生存的重要技能。不会等待,就不会生活,不会等待,最终将一无所获。要生存,就必须学会,积极的等待,学会在等待中蕴积力量,在等待中涵养锐气,在等待中寻觅机会!万物无一例外:梅花斗雪,独立寒枝,那是在等待春天!雨声潇潇,花木入梦,那是在等待晨曦!孤云出山由,一无所系,那是在等待彩虹!江河咆哮,一泻千里,那是在等待入海!石头躺在江底,那是在等待磨光棱角!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那是在等待出去!创业者夙兴夜寐,无一曰之懈怠,那是在等待成功!作家精通八极,心游万仞,那是在等待读者的共鸣!这些都是积极的等待,看到了积极的等待,我们就看到了等待者的品质与风范,积极的等待,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弛”,最终是为了“张”,没有“弛“就不可能更好地“张”如果我们耐不住寂寞,在不经意中抛弃了等待,生活就会抛弃我们。还有一种消极的等待:消极等待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那是对生命的消磨与浪费,是对生命的亵读与透支,这种等待,丝毫没有悲壮,没有涵养,没有韬略,没有意义!敛金聚银,贪得无厌,那是在等待末曰到来!多行不义,伤于害理,那是在等待,下地狱的那一天!我们必须学会积极的等待,学会用等待,驱散阴霾。用等待走出逆境,用等待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解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本题属于命题作文。二选一。审题参考:结合材料中的“人生旅途中,难免遭遇困境,有时我们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有时我们又要沉着冷静,学会等待”这是两种观点,是勇往直前还是学会等待。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然后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1页,总2页答案第1页,总2页
献花(0)
+1
(本文系李功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