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2课 宋明理学
2018-12-02 | 阅:  转:  |  分享 
  
三、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朱熹①“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依据;三纲五常属于天理。所谓天理,复
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道德、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等都是天理,是不可改变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们要通过自我修养
克制欲望,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要循规蹈矩安分守己,遵从三纲五常,使自己的一切言行符合“天理”,实际就是每个人的言行要符合现存
的统治秩序,应绝对服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朱文公文集》(保存心
中的天理,消灭人的私欲。)人物主要观点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认识论及其他理学(宋)二程朱熹归纳总结:程朱理学基本
内容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3.“格物致知”;1.理是宇宙的本原,天理即三纲五常;同上2.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2.“
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
目的: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巩固封建统治。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
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
主练一练(二)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3.“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
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
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D4.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学的
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5.“眼珠子,鼻孔子,
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理”是世界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目的:宇宙观:方法论:道德观:维护
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巩固封建统治。三、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
出“心即理也”,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三)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①建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命题为核心的理论体系②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主张……,即…
…。①“心即是理”“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固有的②“知行合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通过“内心反省
”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伦理道德——天理③“致良知”王阳明(“良知”即天理)小故事:王守仁同
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
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学“存天
理,灭人欲”“心即理”,“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内心反省,致良知目的:宇宙观:方法论:道德观: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
度,巩固封建统治。四、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美丽”的三寸金莲“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
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理学消极的一面: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1“人人自有
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D.王阳明的“心学”2.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是儒学在宋明时
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3.“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此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
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A.“仁政”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
用”思想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单元第2课宋明理学兄:程颢弟: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的基本流派(北宋)
(南宋)(南宋)(明朝)理学奠基者理学集大成者心学奠基者心学集大成者
一、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一
、理学的概念:二、理学产生的背景:阅读以下材料,分析理学产生的背景:材料二:武当山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
12月1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材料一:江南春千里莺
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材料三:右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
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画中释氏跌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明·丁云鹏)问题:右图反映了我国思想文化呈现出怎样的潮流?“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
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红门宫山西恒山悬空寺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佛
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二、理学产生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广泛
传播;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3、宋王朝社会矛盾尖锐,北宋统治者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改造创新
,以维护封建统治。三、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理学的奠基者:北宋的“二程”1、主张:①提出“天理”的概念,认为天理是
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三、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北宋的“二程”2、主张:①提出“天理”的概念,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
源;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④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一)理学的奠基者: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格物致知格:探究;致:获得。通过学习实践、探究万物,明白天理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涵养德行需要用敬礼。要是学问有所进境就要致知穷理。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二)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朱熹
献花(0)
+1
(本文系学而勤思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