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与中年男一起陷入危机的黑枸杞产业能靠原花青素自救吗?
2018-12-20 | 阅:  转:  |  分享 
  
摘要:专利视角分析原花青素提取可否成为黑枸杞产业的突围方向。一、繁荣下的困局:黑枸杞产业凭干果销售难行长远去年8月的“铁汉保温杯”热点意外
地把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和枸杞绑在一起。这个中年铁汉手中的保温杯点燃了市场对枸杞消费的热情,发端于社交平台的中年危机讨论最终发酵成一
场持续数月的枸杞营销狂欢,并理所当然的成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枸杞市场的又一助推剂。枸杞市场的宠儿当属黑果枸杞,市场热情曾创造出黑枸杞
干果每公斤售价突破5000元的价格神话。在价格神话的刺激下,市场从2011年开始对黑枸杞的关注持续走高,如图1所示,百度指数的走势
忠实地反映了这一变化。图12011年-2015年黑枸杞搜索指数从0增长到4000左右数据来源:百度指数,由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图2
2015年-2018年黑枸杞搜索指数从4000左右持续增长到近16000数据来源:百度指数,由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市场对黑枸杞的热
捧部分归功于黑枸杞较高的保健功效。以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功效的原花青素为例,根据《黑果枸杞、枸杞、黑加仑中原花青素含量对比研究》
的测定结果,在所测的样品中原花青素的平均含量为:黑果枸杞5.04%,枸杞0.48%,黑加仑0.58%。黑果枸杞可谓是补充原花青素的
理想来源。有趣的是,赵明义的保温杯和黑枸杞相搭配并不和谐,所谓“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方式很难实现黑枸杞中原花青素的有效利用。根据
《原花青素高聚体水解》一文,原花青素高聚体的抗氧化活性不及低聚体,且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只有将高聚体水解为低聚体才能有效提升吸收率
。而这一过程是传统的直接食用方式和泡水喝等方式不能完成的。高价养生圣果到头来变成消化系统的平凡过客,显然大大贬损了黑果枸杞的功效价
值。遗憾的是,黑枸杞产业的绝大多数从业者在数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未能突破“种植-简单烘干-销售干果”的简单模式,市面上可供消费者选择
的黑枸杞产品仍主要集中在干果一类上,有较高附加值的黑枸杞保健品和黑枸杞药品等产品仍不多见。事实上,黑枸杞以干果销售为主的产品模式不
仅限制了消费者有效利用其保健功效的途径,更是给产业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以新三板挂牌的宁夏杞爱原生黑果枸杞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上半年财务报告数据为例,激烈竞争导致的价格下滑和产品结构单一导致的产品附加值低等多重诱因拦住了杞爱公司的上升脚步,归属于挂牌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为-255.04万元,较上年同期121.97万元,由盈转亏。图3:宁夏杞爱原生黑果枸杞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上半年财务数
据数据来源:宁夏杞爱原生黑果枸杞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上半年财报,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杞爱公司的挫折并非偶然,早在2016年就有研究
报告预警称,2011年黑枸杞价格神话所掀起的种植浪潮使得黑枸杞种植面积从数千亩疯狂扩张到18万亩,这些土地上的黑枸杞苗木将在201
7年进入盛果期,终将造成市场供应过剩并导致价格崩盘。保温杯不止宣告了中年危机的到来,它或许还将继续见证黑枸杞产业危机的到来。图4
黑枸杞种植面积及价格变化图数据来源:《重磅报道:2016年黑枸杞产业预警报告》,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单从产量看,目前黑枸杞两万余吨的
年产量似乎并不算夸张。但囿于其单一的产品模式,生产的黑枸杞几乎全部以干果的形式供应市场,造成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黑枸杞供应量的过剩
发生时,市场上几乎所有经销黑枸杞的主体所出售的产品都是清一色的黑枸杞干果:既无区分度,又无附加值。这种价格竞争的唯一的结果便是陷入
“共输”局面,上个世纪末的兰花热往事让人印象深刻,2015年的玛咖产业崩盘更是历历在目,而如今这种暴跌崩盘可能要在黑枸杞产业重演了
。除非找到新的市场,或改变产品结构。在中国人的保温杯里泡不完2万吨黑枸杞的情况下,打开国际市场似乎值得期待。“枸杞成国际网红”在中
文互联网世界已经不算是新闻,欧美市场对枸杞的消费热情也的确日渐增长,黑枸杞如果能被国际市场接受,至少能暂时缓解部分危机。但问题在于
,欧美市场的消费者多热衷于将枸杞作为一种“超级食品”用在甜品和沙拉中直接食用,而这恰恰是黑枸杞的短板——相对于普通枸杞的独特甜味,
黑枸杞的口感并不适宜直接食用。这样看来,黑枸杞恐怕不太容易以干果的形态进入国际市场。尽管黑枸杞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不甚明朗,但对黑枸
杞产业从业者来说向外看仍是获益匪浅的: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美国膳食补充剂市场的市场销售额已从2001年的180.3亿美元
,增长至2010年的281亿美元,2017年可达361亿美元。欧美市场发达的天然健康保健品市场为黑枸杞突围之路提出了一种可能,即通
过黑枸杞有效成分的提取并制备成保健品或许可以推进黑枸杞产业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对于黑枸杞产业来说,黑枸杞的天然成分中富含原
花青素的特点说明,提取黑枸杞中的原花青素并制备成相应的黑枸杞原花青素保健品可能是值得期待的选择。二、路在何方:原花青素能救黑枸杞吗
?如前文所述,由于炒作者与市场的盲目造成黑枸杞供给的大量过剩,为了避免像玛卡那样价格崩盘,需要给黑枸杞产业找个“去库存”的方向。初
加工显然已是条死路,由于黑枸杞中富含原花青素这个优势,深加工这个方向值得探索。这是黑枸杞业界目前的一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原花青素是
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提取出来后为粉末状固体。按聚合度大小,可以把原花青素分为单体,低聚体(聚合度2-
4),高聚体(聚合度5以上),研究表明,低聚体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因为其出色的抗氧化性,具有心血管保护,抗肿瘤,皮肤保健及美容等作用
,所以经常作为原料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原花青素第一次是由法国教授JaequesMasquelier于195
1年从松海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目前葡萄籽是原花青素的主要来源。提取出的原花青素粉末是混合物,里面包含单体,低聚体,高聚体及其他物质等
。所以不同提取源的原花青素粉末会有不同的品质,是存在差异性的,但是国内外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方象知产研究院从专利角度分
析黑枸杞作为原花青素的提取源是否可为黑枸杞产业指明一条深加工的方向。通过对国内的相关专利分析,发现原花青素的提取源有几十种,如下图
5所示,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从葡萄籽中提取,其次就是黑枸杞,这个数据看似可给黑枸杞产业一点信心。图5原花青素提取申请量数据来源:方
象知产研究院整理图6原花青素提取源申请量趋势图数据来源: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再从申请趋势来看,如图6,从葡萄籽中提取的相关专利从很
早就出现了并且每年有较稳定的申请量;从黑枸杞中提取的专利在2005年第一次出现,在2010年爆发增长,之后的申请量波动性较大。这些
代表着什么,我们不能简单得出定论,不过似乎指向2010年从黑枸杞提取原花青素的技术有一个大的突破。为了验证这种推断,我们对2010
年的专利进行仔细研究,其中的一篇核心专利是CN101982192,下图是它的引用关系。图7专利CN101982192引用关系网络
图中:红色字体专利:撤回/无效;绿色字体:有效;蓝色字体:公开数据来源: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CN101982192的专利权人是中国科
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这项专利采用膜分离技术对黑果枸杞分离纯化后得到原花青素提取物,这种方法优点是简单、快速,避免了有毒性的有机
试剂的使用,并且得到的产品性质均一、稳定且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应用于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医药保健品原料。它的技术方法被11项专利引
用应用到越橘中原花青素的提取,花色苷的提取和保健品的制备中。这项专利在2012.06.27授权,2015.04.08日被中国科学
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转让给临沂思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然后2017.03.22又被临沂思科生物科技转让给山东润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
沂思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饲料原料以及饲料添加剂销售,山东润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饲料原料和添加剂技术开发及销售。两家公司
法定代表人相同,隶属于同一个集团。为什么会买该项专利呢?有研究表明,原花青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具有降低料肉比,提高
动物的免疫调节能力、抗病驱虫等功能。极有可能思科生物正在研发原花青素相关的饲料添加剂。再看另一篇被中科院转让出去的专利CN1019
12480,是用了陶瓷膜分离技术集合柱层析分离,在2010年7月23日申请,在2016年11月9号对外转让。综合以上分析,基本可以
验证了我们的判断,2010年中科院从黑枸杞中提取原花青素的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申请了一批相关专利,并且这批专利在后续进行了商用。从
目前来看,黑枸杞的深加工方向似乎是走得通的。我们再进一步深入,针对葡萄籽与黑枸杞两个技术分支,对申请人与技术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如下
图所示。图8数据来源: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图9数据来源: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通过申请人的分析,发现从黑枸杞提取原花青素的技术主要由中科
院和个别生物科技公司在研发申请,申请人不多,相关专利也很稀少。反观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技术,专利分布很分散,申请人众多,以高校研
究所为主。某种程度可以反映出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的研究在学术界是很热的。图10黑枸杞技术生命周期图数据来源: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图1
1葡萄技术生命周期图数据来源:方象知产研究院整理再通过技术周期图看,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提取技术始终在不断发展,进入这个领域进行研究
的主体不断增加,成果也在增加。然而黑枸杞原花青素的提取技术近年来在急剧萎缩,基本无人问津,也没有什么显著成果。虽然2016年黑枸杞
的相关专利不降反而有大幅增加,但是查看当年申请的专利发现,那是因为某公司当年申请了4件用黑枸杞为原料的保健品制备专利,例如米酒,口
服液和咀嚼片等。在制备过程中用溶液法对黑枸杞的原花青素进行提取。这4件专利对黑枸杞提取原花青素的技术本身并没有实质突破。所以201
6年黑枸杞原花青素提取的相关专利申请量实际上是在下降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技术上遇到了突破的瓶颈?还是技术已经足够成熟?
还是这个技术已经没有研究的价值?对这些问题的探究,需要深入到原花青素提取技术本身。图12原花青素提取申请量数据来源:方象知产研究
院整理提取原花青素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和超声波萃取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经过方象知产研究院
的分析总结,形成了一张不同植物提取工艺的综合功效图(见图12)。发现大量的专利是在研究如何提高提取的原花青素的质量,降低成本以及简
化工艺。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了,然而黑枸杞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还是有待完善的。换句话说,黑枸杞原花青素提取工艺亟待完
善,但是学术界与工业界整体上是不看好这个领域方向的,仅仅个别以黑枸杞为主营产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在这个领域“苦苦摸索”。这个现象给黑枸
杞深加工方向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通过以上分析看出,原花青素的应用是非常广泛和具有前景的,问题是黑枸杞原花青素提取物比葡萄籽原花青
素提取物的优势究竟在哪里?两者都是以原花青素为主的混合物,里面的组成配比不一样,所以效果也会不一样,这跟提取源和提取技术有关。目前
从葡萄籽中提取原花青素的标准与技术工艺都在趋于成熟,然而黑枸杞原花青素提取还处于萌芽阶段,并且业界并不怎么看好。黑枸杞原花青素最大
的优势也许就是它在中药保健品中的“明星效应”了,这还要归功于之前有心无心的炒作,但这是无法让黑枸杞深加工产业走远的。三、结论:黑枸
杞神话恐难逃破灭基于前述分析得出的判断是偏向悲观的,即黑枸杞的深加工无法消耗掉这2万多吨的存量,价格必然还会持续走低。因为以现在的
工艺,黑枸杞原花青素的提取质量、效率都不高,黑枸杞本身作为原料的成本更是比葡萄籽高出太多。方象知产研究院认为,可以基本确定黑枸杞重
蹈玛卡的悲剧是难免的,不过也有一丝曙光,那就是黑枸杞原花青素提取物的差异性。如果黑枸杞原花青素的提取物能有葡萄籽及其他原花青素所不
能达到的功效,那黑枸杞的深加工产业才能真正“活”起来。有可能吗?这需要验证。还记得前文提到的饲料添加剂公司吗,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黑枸
杞呢?或许他们已经看到了黑枸杞的前路应何去何从。不过,方象知产研究院观点认为,至少目前来看,致力于投资黑枸杞初加工的投资者们应该放缓脚步,而致力于黑枸杞深加工领域中原花青素提取方向的投资者们,同样应该三思而后行。——END——声明本文由方象知产研究院原创,申请转载请关注我院获取联系方式,我院保留追究侵权行为的权利。本文仅以学术交流目的对特定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结论不代表对特定主体的消极评价。任何行业的发展走势均受到多重复杂因素影响,本文对特定行业的发展预测不应视为对具体投资行为的指引。感谢您关注方象知产研究院,在这里,我们将用最生动的案例为您展现如何通过技术价值分析洞见科技未来。我们聚合了前所未有的智力资源,只为帮助您做出正确的技术投资决策。欢迎您提出技术价值分析问题与我们沟通交流。
献花(0)
+1
(本文系方象知产研...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