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圣贤书
2018-12-27 | 阅:  转:  |  分享 
  
读圣贤书

—《论语全解》有感

昌邑区第三幼儿园韩雷

断断续续的读完《论语》,对于《论语》,有种特殊的感受,曾经在上学时,被老师逼着去读,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过是应付考试罢了,却也凭着记忆力好,记下了一些,如今,有了一些感悟,拿起这本书,发自内心的想要记下些什么,竟也发现,居然什么都记不住,便不得不承认一个道理,人的记忆力,是真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的,明白了,在年少时,父母耳边的叮咛,是他们多么宝贵的人生经验,自己却在不屑中虚度了许多光阴。而今,我们何不是依然在重复父母的故事,这大概就是人生吧?

和朋友聊天中,有一个共同的感触,我们似乎已经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年龄,谈理想,太老,谈人生,又太早,每天忙忙碌碌的周旋于父母,孩子中间,混混沌沌的过着没有自我的生活,最后,大家得出了一个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结论,哎,我们都已陷入了“中年危机”。

渐渐地大家的聊天竟多了许多成长的故事和从前的往事……

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的思想,竟然能穿越时空,在千百年后,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依然能启迪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像于丹口中的《论语》一样“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于是,我在书中寻找孔子对生命的诠释。为政篇第二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讲述了孔子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孔子十五向学,跟现今的社会相比,年龄是偏大的,我们现在的孩子从四五岁开始,便掉入学习的深渊,盲目的学,机械的学,其实有些还真的是“过犹不及”的。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学习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现在的孩子,又有几个能掌握学习的方法?有几个能把学习当做乐事呢?

“三十而立”,我们理解的“立”是经济独立,有房有车,独立生活。而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应该是心理的独立吧,对于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且能够执着的,为着心里的目标去努力。在儿子的学习班,有个小朋友,和儿子同岁,但是他的执着,坚持,让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孩子在12岁的年龄,已经学完了初中英语、高中英语、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雅思、托福的全部课程,而且,他已经把学习英语当做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像每天必须吃饭睡觉一样,姑且不说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天赋,但是,小小的年龄,单凭这份坚持,这份执着,这份毅力,相信他以后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从三十到四十,就从“而立”进入了“不惑”之年,这是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光。但是现在的社会,这个年龄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也是工作的黄金时期,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像两座大山压在肩上,真正做到不惶惑,确实有点难。那么,渐渐的,就要调整心态,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叫做“断舍离”,无论从家居、朋友、生活上从原来的加法改为减法,敢于舍弃,把不想要东西舍弃,把不相交的朋友舍弃,把不想做的事拒绝。敢于舍弃,并且知道如何舍弃,才能真正的做到不惑吧?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离我的距离似乎还很远,但我想象那时,我会经历了很多事情,有一些人生感悟,许多的事情都能够看得很透彻,内心有了一定的定力,对于生活、人生会有了自己的思考,“不怨天,不由人”,乐得逍遥自在在凡尘,也是很幸福的。

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里借来的一段时光,随着岁月的流淌,我们把它刻成自己的样子,学习经典,汲取圣贤的智慧,真的会使我们在这些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我们生命的效率,在品味人生的过程中走一段捷径,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献花(0)
+1
(本文系水晶azxzn5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