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加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阶段总结(一)
2018-12-27 | 阅:  转:  |  分享 
  
《加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阶段总结(一)

凉水中心校于伟丽

2016年5月我们申请确立了《加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课题。11月末,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准备工作,即将进入研究阶段,为了确保课题有效的,稳步的进行研究,现对本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教学实践,有效调查了农村孩子们现在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

1、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不能保障,考核体系缺失。

2、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3、孩子们不会说,不敢说,不想说。缺少说话的时间,说话的机会,说话的情境。

二、根据调研,注重了师资培训,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教师们边学习边作笔记。在学习中,教师深刻理解了口语交际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口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口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课题成员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转变了教师对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认识。

三、召开了小组会议,设计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研究目标:使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或与人交流时态度大方、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叙述有条理,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主旨,并有一定的感染力。学会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研究内容:

1、研究学困生不敢与同学交际的原因。

2、进一步研究如何让学生敢于和同学进行口头交际的策略,并让他们感受交际带来的舒畅心情和愉快情绪。

3、学习新课标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要求和策略。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研究方略:

1、文献法

2、行动研究法

3、调查法

4、实验法

5、个案研究法

6、经验总结法。

课题研究的步聚: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10月)

小组成员:孙鹤霞、刘坤、戴贵全、刘颖、刘建成、孙丽娜、吴云萍、魏建珍、崔锦顺、崔昌万、吕敏。

第二阶段:开题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2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8年6月)

四、加强了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和教学氛围

口语交际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40分钟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和教学环境,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想表达,会表达,爱表达。因此,我们按计划要求做到了:

1.各班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口语表达,形式不限;

2.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见面打招呼要严格要求按口语表达标准完成;

3学生学完一天的功课回到家里,要将一天的学习简单的和爸爸、妈妈对话;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好情景,并在情景创设中,坚持“学生自主,环境开放,注重实践,鼓励创新”,通过探究情景教学,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将单一的句型操练变为趣味盎然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进行灵活应用以求完全掌握,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利用一切事物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班会,队会,大型活动,班级突发事件,意外天气现象,路边见闻等等,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总之,初期阶段,我们的研究工作做到了顺利,有效。不足之处,再进一步的研究中努力完善。



2016年11月



献花(0)
+1
(本文系泷樟书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