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奔弥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上善若水 时中于道
2018-12-29 | 阅:  转:  |  分享 
  
上善若水时中于道
——鲤鱼跳龙门、史前文物解读水(中篇)——
信仰时期(公元前4500年—前2070年),社会洪荒。与水斗争引发的故事
充满史前史。鲤鱼跳龙门、半坡人鱼盆和人网盆、含山玉版、八角星、良渚陶璧、
南湖陶罐、澄湖陶罐、古埃及金字塔文物皆记载着对水的怨恨。直到老子、孔子
相遇,相互感慨“道”人(鱼)水应有的情怀,才改变人们对水的认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
水在地上、或向上动(水汽)为善。因为,水在地上可滋润大地,在天空可湿(时)
润空间,有利于万物和谐生长(不争水分)。处理好众生对水(洪)在地下时的厌
恶,在于水的上下有多少、大小,以及“四方八位”运动状态,也就是其现状与
趋势的道缘。
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
说,人(鱼)水都应具有的善、德。洪水面前,人(鱼)是弱者,无端受到危害,
于是祈求水,应该与人(鱼)为善,要有人(鱼)的情怀,别伤害人(鱼),与人
(鱼)和谐相处,盼望水善地,善渊,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善时。
关于水的德与下善。老子与孔子逢水而聊,老子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
德矣”,孔子说“水有何德”,从这里可看出,受洪灾影响,孔子对水德是有疑问
的。老子又说,“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是说之所以人们对水有不好的
看法,是因为水只知谦虚向下就是德。孔子猛然醒悟,德乃下必善。那就是水从
空中向下(雨水),在于不多不少、不大不小、既不太过,又无不及,以及在地上
“四方八位”有序流动,有利于万物生长的态势,这才能与上(水汽)善相同。
善是孔子时中思想的由来,时中来自人(鱼)水情怀,在于道。
信仰时期,远古人为了让水(雨)善下,避免洪灾发生,信仰的力量与治水
的力量同行。因此《山海经》里记载了与洪水进行斗争的形形色色怪古神话、传
说。除鲧禹治水外,还有欲与洪水过后火上浇油的太阳作斗争的夸父逐日、羿射
九日(太阳多,水汽多,下雨多);远古人认为洪灾是因为天漏水,所以女娲要补
天;精卫填海寓意于只要洪水没了去处,人类就安全了,等等。《山海经》怪古充
满了无穷的治水信仰力量。
鲤鱼跳龙门源于水,人(鱼)水有情缘。但是,太阳能使水变为水汽上升到
空中。太阳过多,意味着水汽过多,不利万物生存。水汽过多,又意味着雨水过
多,容易造成洪灾水患。所以是含山玉版、八角星、良渚陶璧、南湖陶罐、澄湖
陶罐、古埃及金字塔文物涉及的五行易数属性中,避开水、火的缘故。火也有上
善、也有善下(太阳光),乃是“故几于道”,时中于道,
大禹治水功劳在于,治水工程能控制、适应水情,能使洪水“四方八位”有
序流动,变水患为水利。大禹治水成功,水的善、德为远古人显现,所以金字塔
停建理所当然。(作者李传学)
1
献花(0)
+1
(本文系奔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