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波波玩偶实验
2019-01-11 | 阅:  转:  |  分享 
  
波波玩偶实验AlbertBandura人物介绍AlbertBandura生于1925年;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著名的“儿童攻击
行为模仿”实验,又称“波比娃娃”(Bobodoll)实验。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习理
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奠基人;其理论在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班杜拉认为,儿童侵犯行为的获得并不一定要以其亲身获得奖励
或惩罚为前提,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从事此类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而学会这类行为。他于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和他的助手多萝西娅·罗斯
以及希拉·罗斯做了Bobodoll实验,是关于攻击性暴力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说明了观察学习对侵犯行为的影响。在1963年和1
965年又对此专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攻击行为。纵观心理学的历史,人们已经提出很多理论假设来解释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些理论认为,人在生理上有一种预设的攻击性程序。比如,长期形成的暴力冲动不断积累,最后终于爆发。另一些理论强调情境因素,比如多次受
挫,是引起攻击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攻击行为是习得的,这种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实验介绍理论假设研究者计划让儿童分别观察
两名成人,一名表现出攻击行为,另一名不表现出攻击行为,随后在没有榜样出现的新情境中对儿童进行测试,以了解儿童在多大程度上模仿他们观
察到的成人攻击行为。依照这种实验操作,班杜拉和他的助手们作出了四种预测: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不论榜样是否在场,都会模仿成人作
出类似的攻击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明显不同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或根本没有榜样的被试。理论假设2.对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的儿童,他们的攻击
性不仅比观察到攻击行为的儿童更低,而且也明显低于无榜样的控制组儿童。换句话说,非攻击性榜样能起到抑制攻击行为的作用。3.因为儿童
倾向于认同父母或与自己同性别的其他成人,被试“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远远超过异性榜样的行为”。4.“由于在社会上,攻击行为主要是一种
极典型的男性行为,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攻击行为,尤其是在给被试呈现男性榜样时差异更明显”被试研究者得到了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
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获得研究中所需要的被试。参加这项研究的被试由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组成,他们的年龄在3
~6之间,平均年龄为4岁零4个月。实验条件24名儿童被安排在控制组,他们将不接触任何榜样;其余的48名被试先被
分成两组:一组接触攻击性榜样,另一组接受非攻击性榜样,另一半接触异性榜样。这样最终得到8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你可能会问这样一
个问题:如果某些儿童原先就比其他人更有攻击性怎么办?班杜拉通过事先获得每个被试的攻击性评定等级来克服这种潜在的问题。一名实验者和一
名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对物体的攻击行为进行评定。这些评定结果使实验者可以依据平均攻击水平对个组被试进行匹配。实验程
序每个儿童分别接触不同的实验程序。首先,实验者把一名儿童带入一间活动室。在路上,实验者假装意外地遇到成人榜样,并邀请他过来“参加一
个游戏”。儿童坐在房间的一角,面前的桌子上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有土豆印章,和一些贴纸,这些贴纸颜色非常鲜艳,还印有动物和花卉,儿童可
以把它们贴在一块贴板上。随后,成人榜样被带到房间另一角落的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有一套儿童拼图玩具,一根木槌和一个1.5米高的充气
波比娃娃。实验者解释说这些玩具是给成人榜样玩的,然后便离开房间。无论在攻击情境还是在非攻击情境中,榜样一开始都先装配拼图玩具。1
分钟后,攻击性榜样便开始用暴力击打波比娃娃。对于在攻击条件下的所有被试,榜样攻击行为的顺序是完全一致的:榜样把波比娃娃放在地上
,然后坐在它身上,并且反复击打它的鼻子。随后榜样把波比娃娃竖起来,捡起木槌击打它的头部,然后猛地把它抛向空中,并在房间里踢来踢去。
这一攻击行为按以上顺序重复3次,中间伴有攻击性语言,比如‘打他的鼻子…'',打倒他…,把他扔起来…,踢他…‘和两句没有攻击性的话
:‘他还没受够'',‘他真是个顽强的家伙''。这样的情况持续将近10分钟,然后实验者回到房间里,向榜样告别后,把孩子带到另一间活动
室。在无攻击行为的情境中,榜样只是认真的玩10分钟拼图玩具,完全不理波比娃娃。班杜拉和他的同事们努力确保除要研究的因素――攻击
性榜样对非攻击性榜样以及以及榜样性别――以外的所有实验因素对每一名被试都是一样的。愤怒或挫折感的激发10分钟的游戏以后,在各种情
境中的所有被试都被带到另一个房间,那里有非常吸引人的玩具,如救火车模型﹑喷气式飞机﹑包括多套衣服和玩具车在内的一套娃娃,等等。研究
者相信,为了测试被试的攻击性反应,使儿童变得愤怒或有挫折感会令这些行为更可能发生。为了实现这种目的,他们先让被试玩这些有吸引力的玩
具,不久以后告诉他这些玩具是为其他儿童准备的。并告诉被试,他可以到另一间房间里去玩别的玩具。检测对攻击行为的模仿在最后的实验房间内
,有各种攻击性和非攻击性的玩具。攻击性玩具包括波比娃娃(当然会有)﹑一个木槌﹑两支掷镖枪和一个上面有人脸的绳球。非攻击性玩具包括一
套茶具﹑各种蜡笔和纸﹑一个球﹑两个娃娃﹑小汽车和小卡车,以及塑料动物。允许每个被试在这个房间里玩20分钟,在这期间,评定者在单
向玻璃后依据多条指标对每个被试行为的攻击性进行评定。攻击行为的评定指标总共评定了被试行为中的八种不同反应。为清楚起见,在此我们只概
述四种最鲜明的反应。首先,研究者记录所有对榜样的攻击行为的模仿,包括坐在波比娃娃身上,击打它的鼻子,用木槌击打它,用脚踢它,把它抛
向空中。第二,评定被试对攻击性语言的模仿,记录他重复“打他,打倒他”等的次数。第三,记录被试用木槌进行的其他攻击行为(也就是用木槌
击打娃娃以外的其他东西)。第四,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成人榜样未做出而被试自发做出的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行为。结果观察者把研究发现概括为表
3。如果你仔细查看此表,就会发现这些结果支持了班杜拉和他的助手们在实验前提出的四种假设中的三种。若被试看到榜样的攻击行为,他们也
就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男性被试每人平均有38.2次,女性被试平均有12.7次模仿了榜样的身体攻击行为。此外,男性被试平均
17次﹑女性被试平均15.7次模仿了榜样的言语攻击行为。这些特定的身体和言语攻击行为,在无攻击行为榜样组和控制控制组几乎没有
发现。表3儿童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攻击反映的平均数榜样类型攻击性非攻击性攻击性非攻击性控制组攻击类型男性男性女性女性模仿身体攻击
男孩25.81.512.40.21.2女孩7.20.0552.52.0模仿语言攻击男孩12.70.0431.1
1.7女孩2.00.013.70.30.7用木槌攻击男孩28.86.715.518.713.5女孩18.70.517.2
0.513.1自发攻击行为男孩36.722.316.226.124.6女孩8.41.421.37.26.1结果是混杂的。
比如,在用木槌攻击行为中,观察无攻击行为的男性榜样的男孩和女孩榜样的男孩表现出的攻击明显低于控制组;而观察无攻击行为女性榜样的男
孩表现出的攻击行为却远远高于控制组。作者承认,这种矛盾性结果不能说明无攻击榜样能对攻击行为产生抑制作用。结论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
这样一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便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他们指出,当儿童以后遇到挫折时,他们可能更容易表现出
攻击行为。研究者同时探讨了为什么攻击性的男性榜样对男孩的影响明显大于女性榜样对女孩的影响。他们解释说,在美国的文化中,也是在世界大
部分国家的文化中,攻击行为被看成是典型的男性行为,而不是女性行为。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男性化的行为。所以,攻击性的男性榜样行带有更大
的社会认可度;因此,可能对观察者的影响更大。波波玩偶实验的延伸他们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的延伸,目的是要了解两个问题:(1)榜
样攻击行为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2)儿童是否能不管榜样攻击行为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击行为。在实验中,把儿童分为
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受批评,第三组
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也不受罚。然后,把三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
的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这说明,榜样攻击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
。但这是否意味着榜样受奖组的儿童比榜样受罚组的儿童习得了更多的攻击行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在上述三组儿童看完电影回到游戏
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可能地回忆榜样行为并付诸行动。结果发现,三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水平几乎一致。这说明,榜样行为所
导致的后果只是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而对攻击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榜样在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需要遵循
这些心理规律,合理使用榜样教育,科学发挥榜样学习的作用。1.遵循模仿学习规律,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榜样人的行为模仿一般都呈现“由
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无意识的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由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及学习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模仿,由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
特质的模仿”这样的趋势。因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应该侧重他对周围环境和身边人物的直接模仿。至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选择一
些杰出的、有影响力的榜样,通过学习榜样的某些思想特质或精神激励来感染学习者,从而达到引导、督促、激励的目的。2.引导孩子客观地
认识和接纳榜样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榜样的合理宣传,切忌将其塑造成高大完美的“神”。榜样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使受教育者领
悟到榜样的优秀之处,从而引导他调节自己的行为,向榜样靠近。如果我们所树立的榜样过于完美、高高在上,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距离感而不愿
意去模仿和学习,对其“敬而远之”。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客观地认识榜样,接纳榜样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使榜样贴近孩子的生活。这样亦能锻
炼孩子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3.榜样示范可运用多重方式和手段从前面的实验可知,真人示范在榜样教育中的影响最大,效果最好。但是真
人示范会受到空间、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作用的范围较小。而利用电视电影媒体将真人示范镜头拍摄下来进行宣传,其影响效果虽有下降,但却
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响的范围会更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孩子的需要,为他选择适当的榜样示范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相互
补充,从而使榜样教育的作用发挥得更深入、更到位。谢谢观赏参考文献Ross,D.,&Ross,S.A.(1961).T
ransmissionofaggressionsthroughimitationofaggressivemodels
.JournalofAbnormalandSocialPsychology,63,575-582.Ross,D.
,&Ross,S.A.(1963).Imitationoffilm-mediatedaggressivemodels.JournalofAbnormalandSocialPsychology,66,3-11.Kosslyn,StephenM.andRobinS.Rosenberg.Psychology:TheBrain,ThePerson,TheWorld.2nded.Boston:Pearson,2004.246-248.边玉芳.学习即模仿——班杜拉的榜样学习实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
献花(0)
+1
(本文系J简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