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实验实验目的考察温度和神经反射性的关系。实验过程十九世纪末,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 受不了突入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隔了半个小时,他们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在锅里放五分之四的冷水,然后把 那只青蛙放到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来回游动。实验过程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烧热。青蛙不知究底,仍然悠游地在微温的水 中享受“温暖”。等到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为时已晚,它全身乏力,呆呆地躺在水里,最终在锅里 被煮熟了。相关实验虽然当年的实验结果是这样,但这个实验其实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的人认为青蛙不可能在水温升高的时候还会在锅里安稳地游 动,并对此做了另一个实验。并在这个实验中得到了与上一个实验完全不同的结果。相关实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一位女生物老师,组织全班同 学做了一次这样的实验:同学们两三位一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只青蛙,文火加热,使水温缓缓升高,以符合“温水煮青蛙”的基本条件。同学们激 动而焦急地看着显示水温的温度计和容器中的青蛙。当温度缓步升到60度时,开始有青蛙跳出。水温到65度的时候,所有容器中的青蛙一个不落 地全部跳出来了。相关实验奥克拉何马大学的动物学教授霍奇森也曾做过这个实验。霍奇森选定的加热速率,是每分钟2华氏度,也就是差不多1. 1摄氏度。霍奇森发现,到了一定温度以后,青蛙会开始躁动不安,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装载的容器允许,青蛙还是会跳出来的。因此他认为青 蛙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相关实验早在1869年,一个德国的科学家哥而茨,在寻找灵魂这个东西的时候,设计了这么一个实验。把切掉了 大脑的青蛙放在冷水里面慢慢加热,青蛙就被煮死在里面了,而把正常的青蛙也同样处理,正常的青蛙会试图跳出来。相关实验的结论哥而茨与亨滋 曼的实验的区别是加热的速度不同。哥而茨的实验中,从17.5℃加热到56℃,只花了10分钟,每分钟的平均升温速度高达3.8℃, 比后来霍奇森使用的加热速率还快。而亨滋曼的实验,加热速率要低很多。亨滋曼使用了90分钟才把水从21℃加热到了37.5℃,平均 每分钟升温速率不到0.2℃,因此并没有观察到青蛙跳出容器的行为。实验结论在较快的加热速率下,青蛙能跳出来,原因很好理解:热刺激引 起了青蛙的应激反应——逃离。而在慢速升温的过程中,由于类似“感觉适应”的原因,持续细微的温度变化使得青蛙适应了这种刺激,反射应激性 降低,直到达到可耐受的临界高温,无法逃生。实验结论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两栖类是冷血动物,也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整 。青蛙可耐受的临界高温大约是36-37℃。如果慢速加热到37.5℃,青蛙即使没有立即死亡,已经丧失一跃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 离它不远了。实验启示就像人吸毒一样,如果第一次就给很大的量,那么这个初次接触毒品的人可能完全感觉不到吸食毒品的快意,而是觉得非常痛 苦。但是如果刚开始只给一点点,这个人可能会有很舒服的飘飘然的感觉,后面慢慢增加毒品的量他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但是如果增加的量超过了 他“感觉适应”的范围,他可能就会觉得受不了了。实验启示如果环境突然改变的太大了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环境一点一点改变则不会引起受 影响的生物的太大反应,这大概就是“潜移默化”吧。所以传销组织善用的“洗脑术”大概就是把我们变成温水里的青蛙了,通过一点一点的量变最后达到质变的效果。谢谢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