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赵文俏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案例研修课件(研磨后)
2019-01-13 | 阅:  转:  |  分享 
  
13.3等腰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当堂练习课堂小结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
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讲授新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
做游戏: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的红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一个直角三角形),再把得到的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互动探究ABC已知:△ABC中,AB=AC,求证:∠B=?C.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求证:∠B=∠C.ABCD证明:作底边的中线AD,则BD=CD.AB=AC(已知
),BD=CD(已作),AD=AD(公共边),∴△BAD≌△CAD(SSS).∴∠B=∠C(全等三
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在△BAD和△CAD中方法一:作底边上的中线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求证:∠B=∠
C.ABCD证明:作顶角的平分线AD,则∠BAD=∠CAD.AB=AC(已知),∠BAD=∠CAD(
已作),AD=AD(公共边),∴△BAD≌△CAD(SAS).∴∠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方法二:作顶角的平分线在△BAD和△CAD中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ACB如图,在△ABC中
,∵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证明后的结论,以后可以直接运用.总结归纳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ACBD12∵AB=AC,∠1=∠2(已知),∴BD=C
D,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B=AC,BD=CD(已知),∴∠1=∠2,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B=AC,AD⊥BC(已知),∴BD=CD,∠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综上可得:如图,在△ABC中,AB
CD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典例精析1、如
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C=38.5°,∠B=77°.针对训练:
献花(0)
+1
(本文系赵文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