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花非花》意境试解
2019-01-27 | 阅:  转:  |  分享 
  
《花非花》意境试解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字面理解不难,难在意境。有女人说、朦胧说、禅说等,但迄今
未得正解!
白居易写诗通俗,据说写完要夫人看懂后再发表,按理说,理解这首诗的意
境应该不难,关键是弄清诗中的“花”和“雾”,网上有他的《眼病二首》对
此很有帮助,前四句是:
散乱空中千片雪,
蒙笼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
不是春天亦见花。
诗中“花”、“雾”所指十分清楚。有医生分析,白居易可能患的是眼内出
血,得这种病的人会有间歇性视力障碍:躺下时,出血上浮,影响视力,会看
到花雾。站起来后,出血下沉,视力恢复。如出血量不大,过数月会恢复。这
种出血与饮酒或劳累有关,故诗中还有“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因此,《花非花》意境应为:
“看到的花不是花,看到的雾不是雾。半夜来了,天亮不见了。来的时候像
春天做梦,不知持续多久!没的时候像早晨的云,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诗其实是向医生主诉眼疾病情!白居易中年得此病,据考证一生写他自
己眼疾的诗有30多首,《花非花》应该是其中之一。


2018-11-25
1
献花(0)
+1
(本文系董印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