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故乡各姓氏迁湘始祖梅子村千年之谜
2019-01-31 | 阅:  转:  |  分享 
  
故乡各姓氏迁湘始祖梅子村千年之谜

刘人朴编著



我的故乡湖南省湘中地区新化县,有一个村庄——琅塘镇苏溪村(古代又称为茅坪,现改为琅塘镇龙湾村),是我族刘氏迁湘始祖刘玉盛开基定居安葬以官籍落业邵州,为邵州宋解组退休因喜湖南湘中山青水秀,就带领家人来定居立业。后裔族人非常兴旺发达,不但人丁极旺,而且人才辈出,已发展到数十万人,后裔族人现已广泛分湖南全省全国省。

资江河柘溪水库库尾地形图



新化琅瑭镇苏新开发区资江河柘溪水库河中大河岗上玉盛公墓



新化县琅塘镇苏溪村(现琅塘镇龙湾村),玉盛公后裔总祠刘氏文史馆。



宝庆(邵阳市)府志和新化茅坪(现琅塘镇龙湾村)刘氏族谱记载:迁湘始祖玉盛公为邵州刺史,其先祖来自于吉安府太和县早禾市梅子村,玉盛公宋建隆元年后居湘。





湖南省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共有四次,其中第一次为五代十国之际的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前后,移民多自江西吉安府迁来,迁入地多为湘中、湘东。第二次为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二县后,于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5年),朝廷组织从江西移民,也多自吉安府迁来,迁入地主要为湘中地区新化、安化、湘乡、邵阳等地。在各族谱中许多记载原籍分别为:泰和(太和)县早禾渡、早禾市、早禾里、水北保、千秋乡、梅子村、梅子坡、梅子湾、梅陂、鹅颈大丘、鹅公大丘、鹅掌大丘、圳上、墈上、潼江湾、千秋乡、信实乡等地名。

如在宝庆(邵阳市)府志中也记载有新化斛木山刘氏吉蕴公、吉祥公为吉州太和早禾渡人,宋元丰八年迁湘及同时还记载有来自吉州太和的其他姓氏。



近十几年来,因纂修族谱兴盛,不断有来自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的人士到江西泰和县档案馆查阅资料、地名和到族谱所载地进行实地调查,查阅较多的地名为太和早禾渡、鹅颈大坵、泰和圳上等地名,但由于历史变迁,这些地名基本已无从查考,因而成为湘中及各地各姓氏迁移始祖千年未解之谜。

2018年8月,有幸参加了广东梅山文化调研小组,到江西吉安市泰和县禾市镇(镇所在地早禾市),对梅山地区(雪峰山山脉及周边区域)邵阳、娄底两市各姓氏从泰和县早禾市迁出的先祖居住地及吉安庐陵文化情况,进行调研考察。

根据上述邵州府志记载的二个刘姓及族谱记载,在当地县、镇相关单位领导和南昌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廖艳彬老师及当地热心人士刘德星的支持、引导、配合下,先后考察了寨下、梅枧、水西、隘前、祟道观、传说中的潼江湾、传说中的梅子坡遗址、禾溪、玉皇阁遗址、槎滩陂展览馆、槎滩陂、牛吼江、六七河、六八河、谷村等地,与当地老人、村干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话,重点考察了所记载的早禾市、早禾渡、梅子坡(梅子村)、潼江湾、圳上等地名在宋朝是否真实存在,并颇有收获,同时找到新化五户李氏迁湘始祖仲章公在泰和居住地谷村,终于将早禾市迁湘的各姓氏始祖居住地点梅子村这千年未解之谜破解。

通过找到并确认各姓氏族谱所记迁湘始祖在江西居住地情况,基本可以确认历史上1000年前江西就开始了人口迁移填湖广,说明了湖南湘中地区梅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通过调研考察,证实湖南许多姓氏为江西填湖广外迁后裔,验证了“江西老表”之说。

一、调研考察情况:

1、早禾市:即为禾市镇所在地,在泰和地名志禾市镇概况中已明确,距县城30公里。



2、早禾渡:在清朝各时期的泰和县志中,记载早禾渡在早禾市。万历志宋淳熙间(公元1174年—1189年)胡笺建桥,明洪武初乐大成设上、下二渡。



3、早禾渡桥:

(1)、在清朝乾隆版的泰和县志中,记载早禾渡桥在早禾市。

早禾渡桥在八都,宏治志(明宏治志记载),宋淳熙间(公元1174年—1189年)邑人胡笺率众建架石创建。高二丈,阔一丈,长二十丈,上覆以屋,路南(实际为北)通永新,北(实际为南)达本县,水自罗浮洞发源,历庐陵神冈山下入赣江。

明朝初全县共分为8个大都,70个小都。早禾市在66小都,属第8大都。清朝嘉庆时,取消大都制,改实行70小都制。

牛吼河(又名灉(yōng)水,?水,牛吼,?江,禾溪邕江,古称禾溪整个流域属山岳丘陵地带。主河道纵比降2.74‰,洪水期易发生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

(2)、在清朝同治版的泰和县志中,对早禾渡桥记载为:

在泰和八都早禾司署后半里许,宋淳熙胡笺率众架石创建,高二丈,阔一丈,长二十丈,上覆以屋,路北通永新,南达县治,后圮(pi)。道光二十四年,邑人孙明独修,费万余缗。水自罗浮洞发源,历庐陵神冈山下入赣江。



清朝泰和王廷献也有诗为记:

禾江渡头涛最怒,东岸西岸嗟窘步。

春涨夏潮万马奔,临流欲唱公无渡。

潭影林霖几经秋,古桥曾无片石留。

泛泛一叶穿桃花,几人目眩怯中流。

犹忆十年人争济,惊风巨浪摇虎臂。

可怜三十有六人,一时并命渺无际。

白昼云霾天欲昏,夹岸哀呼难具论。

至今江南连阴夜,犹闻鬼啸觅乡村。

彼都长者仁且侠,痛深沦胥缘轻艓。

慨然鸠工起石梁,千万金钱顿相协。

洒汗如雨气如云,嘘出长鳌迥不群。

穹窿金前烁日月,直欲跨海驾青雯。

自是平途任来往,夜静犹闻茅店敞。

安步征人欢且呼,不分楚蜀与闽广。

桥左洪寨右鏐寨,并束沧江激澎湃。

绎络车马纷如织,犹傍赤栏听青籁。

临流选胜我亦能,晏坐桥头兴倍增。

上挹杰阁之朝云,下窥江市之夜灯。

渺然不记人间险,横拥飞练清欲剪。

牧笛樵歌时相答,其乐坦坦王道展。

丈夫未能据要津,如此宏济亦无垠。

一掷万金浑不吝,坐拥高资是何人。

呜呼!坐拥高资是何人!

清朝同治版的泰和县志



清朝同治版的泰和县志



4、早禾渡在早禾市何地,按照当地老人指认,位置在早禾市西北角牛吼河拐弯处。



早禾渡渡口两边的老街。



5、早禾渡渡口是否是该处,从历史、地理、气候、水文等各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早禾市位于泰和县西北井冈山泰和井冈山必经之地



(2)、牛吼河自西南入境,斜穿全境,向东北流入螺溪镇。牛吼河牛吼河上有始筑于南唐的水利工程槎滩、碉石二陂,千年以来一直为及附近地区的农田提供灌溉,因而该地区成为赣中重要的水稻产区稻

(3)、由于牛吼河稻古称早禾市泰和井冈山早禾市牛吼河早禾市早禾市早禾2座中型水库,19座小型水库,19座其他引水工程大二型

(5)、隘前村得名于因地处渡口,元末明初,当地豪富曾于此设隘布防故名。



(6)、当地老人指认的早禾市早禾市



























15









献花(0)
+1
(本文系liu6212169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