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故乡各姓氏迁湘始祖梅子村千年之谜
2019-01-31 | 阅:  转:  |  分享 
  
龟、蛇锁六七河护卫高市墟。



龟山



(5)、寨下村萧氏的先祖——居早禾市开基始祖军巡觉公,五代宋初之际避马殷之乱,约公元947年由长沙迁泰和,按风水学说根据卦象选择居住地,与其一同外逃后代,有的择山而居,有的择水而居。

巡觉公根据卦象择早禾渡而居,也有后代选择在狮形山建流陂寨而居。流陂寨该处相联三座山,分别为狮形山、象形山、龙形山,牛吼河在狮形山、象形山、龙形山前转湾以近90度向东北方向流去,而在狮形山前由西北方向而来的一条溪水在牛吼河转湾处汇入牛吼河,狮形山、象形山、龙形山被水环抱,巡觉公去世后葬流陂寨。现寨下村萧氏先祖北宋咸平年间,萧株又从早禾渡隘前村迁回流陂寨下,称流陂寨下,现巡觉公后裔十分庞大,其后裔在泰和系名门望族,也出了不少达官贵人(其萧氏族谱近一千一百年来记载比较齐全,并且有部分后裔迁回湖南各地)。



寨下村委萧主任介绍,流陂寨(从牛吼河面计,山高约25米)过去为祖地曾经有后代居住,但现已无人居住,一是生活确实不方便,二是易被误认为是土匪窝。所以后来就无人居住了。如果从现代居住环境学来说,流陂寨完全不适宜居住。

从新化五户李氏迁湘始祖仲章公迁湘前居住的高市墟谷村位置和流陂寨萧氏家族居住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出,说明当时江西的官宅、乡村、墓葬都受到风水学说较大影响,风水术盛行。







改道的泰井公路旁流陂寨巡觉公墓标志桩



8、圳上、鹅颈大丘、鹅公大丘、鹅掌大丘:在湘中地区各姓的族谱中,记载最多的是圳上。泰和县圳上、泰和圳上、泰和圳上鹅公大丘、泰和县南乡村圳上、泰和县早禾市圳上、泰和县梅子坡圳上、泰和县水伯堡圳上、千秋乡圳上、千秋乡圳上谷村、四十一都圳上等等。

(1)、圳田间沟,多用于地名,如深圳、圳口等田间沟槎滩陂槎滩陂槎田间沟田间沟田间沟田间沟量词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分隔田风水流派958年前后建槎滩陂槎滩陂槎滩陂为南唐监察御史周矩建,时间约在958年前后

网络提供的槎滩陂

槎滩陂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

(9)、南昌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廖艳彬,在其著的“陂域型水利社会研究”一书中提供的槎滩陂田间沟

槎滩陂

主干渠流域的其中一条支渠



二、由于历史的变迁,为什么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族谱中记载的这些地名基本已无从查考,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湖南省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入第一次是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第二次是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二县后,元丰年间末(公元1085年距北宋建立已125年)迁入的移民,湘中地区各姓氏元朝以前的老族谱,由于各种原因基本上已全部被毁。有的姓氏可能其先祖就没有族谱,在明朝以后全国盛行修谱的年代,有的家族为了提高地位及其他各种原因,在先祖渊源上攀龙附凤,乱挂乱靠史上帝王或名人,乱认他人祖先。到了现代,有的人为了经济利益,更多是采用乱挂乱靠其他家族族谱。

目前有最早记录所载的几乎都是明朝(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所修谱,发现元朝族谱记录的极少。现国家图书馆收藏三千多种族谱,其中宋、金、元之前蒙古时期只有各1种,元代只有2种,其余都是明代、清代以后族谱。

即使其先祖在宋朝曾经有谱由于各种原因基本都被毁,湘中地区各姓氏族谱基本都是明朝以后补记,中间间隔最少有150年以上,往往看过老谱的人都已去世,只凭先辈的口传留存,所以对先祖在江西的居住地记录就产生了误差,有的只记载了大概的地点。

2、在元朝(1271年—1368年)禁止汉人打猎、学习拳击武术、持有兵器(例如数家才可共用一把菜刀)、集会拜神、赶集赶场作买卖、夜间走路。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元朝汉人元朝汗吉州祥(公元1278文天祥)作为抗元名将文天祥祥

4、根据泰和县明清时期官方区划一览表,现禾市镇属于高行乡,范围主要包括为64、65、66三个都。共有行政村庄17个。



高行乡:



而在公元1279年灭亡2013年在“湘省氏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丘等地名考”中所言,而早禾渡、早禾市之所以独受赣省移民青睐,被铭记于湘省诸多氏族谱牒之中,实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莫大关系。早禾市地处吉泰盆地西缘牛吼河畔,其东为一片沃野平畴,其西逐渐进入罗霄山区。古时江西中部去往湖南各府县,至早禾市沿今天319国道行进路线,过宁冈、井冈山后,越罗霄山脉进入湖南酃县(今炎陵县)、茶陵县、攸县。因此,吉安地区的移民进入湖南都要经过早禾市的早禾渡,早禾市在历次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中所起之作用,恰似山西洪洞老槐树、江西饶州瓦屑坝、湖北麻城孝感乡等国内耳熟能详的移民聚集点。所有吉安府移民至此后,回望是难离的吉泰盆地故土,前行是逐行逐高的罗霄山脉和前途未卜的移民之路,此地在移民心中的记忆尤其深刻,此或是湘省众多族谱中列有早禾渡、早禾市名目之缘由。

三、泰和县有着千年以上深厚的庐陵历史文化,有的姓氏按目前族谱中记载的先祖居住地,尽管可能已难以寻找确认祖先准确的居住点。但通过上述邵州府志记载的二个刘姓及族谱记载,可以基本确认各姓氏其祖先在泰和的居住点和居住大致范围。

江西吉安府及泰和县作为湘中地区及后来迁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各姓氏的后裔来说,是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价值观。江西吉安府及泰和县为灵魂深处之故土,心中之伊甸园,是毫无质疑的。



编后记:

1995年,我族玉盛公后裔刘氏,恢复了自1930年九修族谱通谱后,中断达65年的大规模十修族谱工作,年底召开了十修族谱总结大会。父亲作为总结大会邀请人员之一,由于突然患病未能前往参加,在六个月后父亲去世前,与父亲交谈家族情况,父亲只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江西,对没能去参加十修族谱总结大会了解祖先及整个家族情况深表遗憾。



1999年收到家族刘氏十修族谱谱书后,对家族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由于资料有限,未做进一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日益丰富的资料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族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华民族家谱的历史有三千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祖先编制的家谱,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特别对人口的迁移和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情况做了重要补充,所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我中华民族在世界人类几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有着最完整独有的历史记载。

我族玉盛公后裔刘氏制定的规训十条和族人守则,对国家对家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国法谨遵循

处事要公平

尊老爱幼少

五代内勿婚

家庭要和睦

持家重俭勤

贫穷争志气

富贵莫骄矜

凡事莫凶恶

礼貌又文明

通过我族玉盛公后裔刘氏总祠负责人刘唐伯、族史爱好者刘陶俊及其他族亲人员,提供的我族自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历次重新纂修族谱资料,对我族家族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次考察,针对“江西郡马刘氏《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涉及将湘中刘氏世系嫁接入郡马刘氏世系制造混乱的抗议书”问题,与早禾市《江西泰和刘氏通谱》副主编刘襄黄老人进行了详细交流,了解到了二十年前一个称为刘贵南的人,三次到泰和早禾市寻找其先祖在早禾市居住地,都住在刘襄黄老人家中,其中有一次一个云南来寻祖地的刘氏与刘贵南一起住在他家,最后要求副主编刘襄黄老人编辑《江西泰和刘氏通谱》时,将所谓三文五吉嫁接到江西郡马世系刘氏族谱上。后来《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照搬了《江西泰和刘氏通谱》内容,了解到了所谓三文五吉故事真相。

在总祠负责人刘唐伯、族史爱好者刘陶俊及其他族亲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这次调研考察任务,终于将湘中地区各姓氏迁湘始祖在江西泰和居住地点梅子村这千年未解之谜破解,在此向各位族亲人员深表感谢。



编著2018年

































17









献花(0)
+1
(本文系liu6212169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