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曾经,“风骚”是个纯美的名词
2019-02-16 | 阅:  转:  |  分享 
  
曾经,“风骚”是个纯美的名词今天,人们要是评价某人风骚,通常不是好话,是说那人行为举止不正经,容易引起不可描述的联想,像潘金莲。但这个词最初
还是很纯洁,很美的,像四大美人。《诗经》有三部分:风、雅、颂,其中精华正是简称为“风”的十五《国风》;楚辞的精华就在一篇《离骚》,
简称“骚”。“风”与“骚”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所以文人们便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伟大诗篇合称为“风骚”。如果说某人的诗文堪
称“风骚”,那是多高好评价啊——估计多数时间是拍马屁或商业互吹的话。不过,好话人都爱听,后来“风骚”便用来泛称文学作品或文采,在文
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其中的变化过程,可以从很多诗文中分辨出痕迹来,如:《宋书·谢灵运传》:“自汉至魏,四百余年,
辞人才子,文体三变……原其流所始,莫不祖同风骚。”唐代贾岛《喜李馀自蜀至》诗:“往来自此过,词体近《风》《骚》。”清代姚莹《论诗绝
句》之二:“辛苦十年摹汉魏,不知何故远《风》《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
泽东《沁园春·雪》至于贬义的生发,应该是民间口语中逐渐由“风骚”的字面意义引发出来的,一开始也只能从白话的俗文学中看到,如:《二刻
拍案惊奇》卷十九:“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到任。寄华此时身子如在云里雾里,好不风骚。”《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
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清李渔《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
付他。”这些小说戏曲中的“风骚”就一望而知其意了。
献花(0)
+1
(本文系HE教育梅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