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李 |
|
|
Sheet3
Sheet2
Sheet1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语文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目标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教材分析
基本结构与内容体系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的,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重点难点
重点:1.扎实进行语言训练。2.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难点:落实每个单元训练重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真实、具体的写话目标;使孩子在课外阅读中既得“法”有得“趣”。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教学措施
教学评价
李丽丽
六、三
1.狠抓课堂教学。坚决反对教师逐段讲解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为作文教学打好基矗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解决好阅读和写作,扎扎实实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加大教材的钻研力度,要求所有的语文教师尽快熟悉小学阶段自己所教的各年级的语文教材及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全局,脑中有整体,从而准确、全面的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预防出现教学的疏漏。 3.加大课外阅读量,增加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博览群书,广泛摘录,按新教材的要求指导学生保值保量的完成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重点包括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必须是一桶活水。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要用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度、语文修养感化学生,让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所教的语文课。 5.各个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努力使学生的知识不出现亏空,努力做好接力棒的传递工作。 6.加大小片段写作力度。小片段的范围,教师要告诉学生可以写一天来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也可以写读书笔记、名篇赏析、读后感、心灵感悟、内心独白等,总之,不要使学生产生惧怕感。 7.对讲读课文,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切实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语文知识积累性评价(60%): 主要考核对字词的掌握,以及日积月累的掌握情况,以及质量检测测试比赛情况。 二、多种形式评价(30%): 由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三、日常表现评价(10%) 1.学习兴趣:学习认真,注意力集中,虚心接受他人评价,不懂就问,虚心好学。2.学习习惯:认真听讲、注意观察;大胆发言、声音洪亮;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大部分学生语文能力比较强,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再加一些子女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但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