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氏家谱
2019-02-28 | 阅:  转:  |  分享 
  
江氏家谱修续概述(修改稿)



江建红



(二〇一八年六月)



古人云:礼莫大于尊祖敬宗,典莫大于修续家谱。家谱[注1],作为我国姓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过改朝换代,社会变迁,风风雨雨几千年延续至今,充分说明,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巨大的社会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修续家谱,上以溯祖宗昭穆之序,下以清子孙世派之源;发扬和传承祖先之美德风范;重申族规家训之谕,启迪子孙后代之本;能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可激发同根、同源、同宗的血缘亲情。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1821年)正月二十六日,由烈祖江奇珍、江奇库携天祖江廷梁、江廷正、江廷魁、江廷元、江廷柱重修的。[注2]

家谱上记载:(明初)始祖江梅→江湖→江珊→江增→江友→江怀→江金祥→江时泰→江崇光→江济民→江玉全→江明→江容先→江奇珍→江廷柱(梁)→江文星(吉星高照)→江景库(芳仓财库)→才字辈→林字辈→森字辈→茂字辈。

从这个家谱来看,从江金祥开始辈分排序是:金时崇济,玉明容奇;廷文景才,林森茂盛。

家谱的辈分,老祖宗只排到“林森茂盛”,之后就中断没有再续了。这次修家谱续辈分,为承接老祖宗的“廷文景才,林森茂盛”之意(其意后有述说,此不赘述),拟再续八个字的辈分,以嗣子孙后代:钟灵毓秀,厚德延承。

钟灵毓秀:钟:凝聚,集中;毓:养育。秉承老祖宗的祈望,我们要凝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才。

厚德延承:一代代要将江氏家族美好高尚的家风(品德)延续传承下去。



二、西骆驼村江氏家族的由来

从清朝道光元年修订的家谱对接来看,并根据老辈人代代口传,我们西骆驼村的江氏家族,其祖上是1858年从河北省涉县更乐东鹿头江家大院逃难来到西骆驼村的。当年,年幼的曾祖江景芳、江景仓、江景财、江景库四兄弟由一老人携领逃难,来到地处太行山腹地的山西省黎城县的西骆驼定居下来,生息繁衍至今。据我母亲(87岁)和本家江培田大哥(81岁)讲,当年逃难来到西骆驼时,年龄最大的江景芳9岁,最小的江景库才6岁。据此推算我们家这一支的曾祖父江景库出生于1852年。

据老人们讲,带四兄弟逃难来到西骆驼的老人不是江家直系祖上,是涉县西涧人,有可能当时是涉县江家的管家,江家有一景字辈姑姑嫁给了他,还同时是江家的姑爷。在西骆驼安居后,他把景字辈四兄弟抚养成人,他在年老时返回到了西涧。这个老老姑爷去世后,老老姑姑还健在,他们一生共养育了三个女儿,没有男丁。后来,西骆驼江氏家族的江巨林改名江巨海隔代过继给他们顶门立户。老老姑姑在西涧是夫妻孤墓。过继的江巨林是另立墓地。

进一步探讨江家大院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迫使景字辈四兄弟逃难出来?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湮灭,基本上没有什么现存史料来考证了。从目前看到的祖上传下来的家谱记载到文字辈时,有着明显的中断痕迹:在廷字辈下一代的左边有两支文字辈的江文彬及后代江凌、江文彦的后代及江继和江维,及他们的再下两代记载;而在廷字辈的右边只记载到江文吉、江文高、江文星、江文照和江文质,没有这五支下一代景字辈的记载,明显是记载中断了,而恰恰中断的景字辈与逃难到西骆驼的景字辈四兄弟能够相衔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中断?家谱上没有任何说明。

有一种传说但现无法考证了,就是当年景字辈四兄弟等人的逃难与太平天国北伐军杀戮有关。1853年5月4日,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风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率两万余人北伐,任务是趁虚而入,直捣清朝老巢北京。9月25日下午攻占黎城,次日拂晓从黎城出发,经东阳关进入涉县,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临洺关,太平军完成绕道山西入河北的军事行动。60公分、宽约30公分。此画原先由江培田家保管收藏的,现不知在何人之手,下落不详。这幅画和江怀的传说较为一致。

2、有关老祖宗江怀与小白蛇的故事。当年,老祖宗江怀迁往东鹿头一带。搬迁时在寺庙抽签找人解签。大意是要想发家致富须迁徙到千里之外,解卦的人又说州与州隔若千里。祖上江友从更乐迁到南寨(当时为河南崇州辖地)时间不长。江怀搬往鹿头(当时为潞安州府辖地),两州之隔喻意千里。其实是迁徙到几十公里之外有泉水的东鹿头。

传说祖上江怀爷爷去武安打工,走时夫人已经怀孕了,那时工钱是挣小米,妻子坐月子后才捎信让他回来,他得信后整装行李挑着小米徒步回家,走到佛山奶奶庙旁,因太累而依庙休息,恍恍惚惚看到一条小白蛇钻进行李之内,他急忙解开行李,抖了抖也没发现什么。其实是小白蛇钻进米口袋里了,他当时也不知道,就这样捆好行李回家了。回家后将小米倒进了米瓮,后来发现米瓮里的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察看才发现是小白蛇盘踞在米瓮里。后来家人每次去挖米时,先用手指带的顶针敲几下缸口告知小白蛇,以免打扰了她。江家从此好运连连,家业富强,子孙兴旺。江怀有四子:江金山,江金玉,江金祥,江金良。以至后辈官运亨通,建成江家大院,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富裕大户,江怀被后人尊为白财神位了。

江家大院至今还流传着“老八刮租”(即容字辈弟兄八年一人一年轮着收租)的往事。常听上辈人说,江家过去很富有,宇庄沟一带都是江家的土地。更乐本家还告诉我,因江家以前是开票号的,所以“运动”来时就受牵连。曾祖们逃难来到西骆驼时还带有一只酒壶和两只酒盅,曾祖父江景库传给了我父亲江喜林。抗日战争年代,一次在日本人进村逃命时,父亲将其放在破筐里,扔在土窑洞后面,等日寇走后,回来再寻找,发现丢失了。父亲生前曾经说过酒壶和酒盅都是用黄金制作的,当年东鹿头江家的富裕可窥一斑。

在鹿头流传着江家落难前白蛇化作青烟从屋顶飞走了的故事。还有江家当时管账的有两个掌柜,分管内勤和外勤账务,其中一个掌柜姓杨,他记录着在某某道沟这个地方“东七步,西七步,七步之下有一物”的埋藏财宝具体方位的顺口溜。在杨掌柜病危时,江老太太前去看望他,说了几句不是杨掌柜所祈求的话,杨掌柜就把藏宝的秘密到死都没说出来。

3、有关西骆驼江家祖辈口传给后代子孙起名不能带“水”字的禁忌由来。咱们江氏家族兴起是因白娘子的扶持,家族供奉的也是白娘子(白娘子在好多地方被尊为白衣菩萨的财神)。因白娘子水漫金山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

4、有关烈祖江奇珍与清朝廷成亲王永瑆的关系及“吉星高照”名字的由来。我们家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烈祖江奇珍在朝为官时与成亲王永瑆[注3]关系友好,江家大院有多处成亲王爷和刘墉等一些官宦名人书画题刻。我这次寻祖去了许多寺庙,考察与江家有关的碑文,许多碑文上落款时间都在年号前刻有“大清”二字,包括墓地立后土[注4]也写着:“大皇清本山后土”,据我分析,这可能是江奇珍祖上为永瑆王爷没当上皇帝而感到不平;东鹿头江家大院也许在永瑆王爷的呵护下达到家族兴旺的顶峰。因此,江奇珍在道光元年正月重修家谱时定的辈分是“金时崇济,玉明容奇;廷文景才,林森茂盛”,以及他为“廷”字辈的儿子取名廷梁、廷柱;为“文”字辈的孙子们分别取名“吉、星、高、照。”其寓意就是秉承成亲王爷永瑆的恩德,惠及江家后代。辈字“廷文景才,林森茂盛”就是企望江氏家族成员中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人口象森林一样茂盛。家谱重修落款时间是道光元年(1821年)新正月贰拾陆日,1823年永瑆王爷病逝。

5、有关更乐村鹿头坟传说。在涉县更乐村西侧309国道的东面到更乐的环形道旁有一片长满了树林和花草的小土岗,大约占地一亩多,东西长南北稍窄,那就是江家鹿头老坟。因江家祖上在东鹿头生活,去世后埋葬到更乐,时间长了便叫“鹿头坟”。

流传在我们和更乐江氏家族的一个故事。江家以前是个大户人家,办丧事办了半个多月,非常讲究气派。打葬是外甥做的事,工时也比较长。外甥们打好葬时发现下面有一块青石板,便在上面玩。一天石板底下发出奇响,他们出于好奇便揭开石板,里面冒出一股青烟化作两只鸽子,一只鸽子落在自家的鹿头坟上,另一只落到纪奎坟上,外甥们从石板下面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石槽,大石槽曾在更乐街上放置了许多年。今年春节期间,我去更乐考察时,更乐的本家告诉我,你要是早十年来寻祖的话还可见到此石槽,可惜当年修公路时就被掩埋了。

四、为修谱寻祖连宗的考察情况

今年春节以来,我和一些本家进行了艰辛的实地考察,查阅了许多的书籍档案,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为寻祖连宗、修订家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多次往返黎城和涉县两地的更乐、东鹿头、辽城、新桥、仟午、南委泉、偏城、偏店等村镇,收集记录了许多种江姓家族的家谱,多方联系各地的知情人进行调查,到黎城档案局查清史及涉县县志核实相关历史问题,千方百计地探寻老祖宗的踪迹。

涉县东鹿头现居江家的家谱的一些情况:江遂珂(1746年)→江保全(1770年)→江兰秀(1794年)→江景昌(1818年)→江凌(1842年)等。

东鹿头江家书上记载,清嘉庆年间(1810年前后)江遂珂的两个儿子江和、江顺走上了迁徙之路,这前后好几辈子人的繁衍,到江凌出生时只用了三十年时间,这非常不合常理。

江氏后代传人带我们前往江氏老坟东,这里埋着七辈人。其中一墓较大,本家指着说:“这是有钱的人的墓。”按辈分应该是江凌之墓。我对族谱上“继、维、凌”字是什么含义不清楚。

黎城仟午江家家谱情况:江(顺、和)(1823年)→江起峧(腾龙、腾峧)(1847年)→江多文(1871年)→玉字辈(1895年)→元字辈(1919年)→喜字辈(1943年,现还有老人健在)等。

黎城南委泉江家家谱情况:江景魁(1862年)→孝字辈(1886年)→书字辈(1910年)→鹏字辈(1934)等。

江景魁是东鹿头人,在涉县关公庙光绪二十二年的碑文中有记载,他是光绪三年大旱逃荒迁徙到南委泉的。我们西骆驼的本家祖父江三元常提起江景魁是我们的本家。

黎城的土地庙也有江姓人家。

2、多次去娲皇宫、鹿头龙泉寺、南庙、更乐村大庙等相关的大小寺庙考察有关碑文石刻,寻找历史信息。

涉县更乐大庙院中石柱上镌刻有7个人的名字,其中有明朝万历八年江金祥、江本元的记载,在大庙墙上有明万历十二年江时通的石刻记载。

涉县东寨关公庙上明崇祯拾贰年拾贰月碑上记载有江昇,江时通的名字。

涉县江家庄的一块碑文刻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江温。

涉县西涧江家记录了明万历年间的江万年。

涉县宋家庄真觉寺十几块碑中、有雍正贰年玖月记载祖上江明。

涉县东鹿头村龙王庙前康熙叁拾叁年的半块残碑上有江济民的字样。好可惜的是,江家碑林在文革被毁,在1978年东鹿头修小学时二次被填,现无从查找。《江家大院》一书记载1991年有两米多高的江家碑头雕有二龙戏珠的石碑也被埋在小学基石中。东鹿头的龙泉寺有四五十块石碑,文革时被垒海洞淹没了。

黎城东阳关洪福寺大明隆庆元年十月十四日立的石碑上记载有老祖宗江友的名字,江友是南寨人,找到南寨村,但现已无江姓人家了。

由于岁月的动荡、历史的磨灭,有关江氏家族经历的产生、发展、变迁等历史历程,已经剩下了一些风雨侵蚀的老屋、只言片语的残碑石刻、支离断续的旧谱和江氏家族代代口传下来的故事了。西骆驼的江氏家族经过160年的生息繁衍,因种种原因,许多家族人员迁徙生活在全国各地,又衍生出千枝万叶,人口越来越庞大,人才济济,。不管我们现在生活和工作在哪里,但是我们的根在西骆驼、我们的祖先在西骆驼、我们的老家是西骆驼。







注释:



注1:家谱,通常指一个支脉、一个世系、一个氏族,乃至一个地域同姓族人,记录世系延袭、变迁所构成的一个文化载体。它以血缘亲情为脉络,世代传承,有其他任何别类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注2:祖宗十八代往上九代依次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往下九代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封成亲王,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清乾隆帝第十一子嘉庆帝异母兄清朝著名书法家酷爱书法艺术,不被乾隆看好,从而错失皇位,才让十五弟永琰(嘉庆帝)捡了个大便宜。后土源于母系社会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阴阳育万物,是与皇天相对的大地之神,或地神或土神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民间认,人死入土,就是投入后土的抱。在一些地区,做好后,会在的背后堆一个土墩,所以称“后土”。防止别人侵葬凡后土与坟墓之间的距离是不允许别人占葬的。

献花(0)
+1
(本文系五龙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