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瓮城连环中华门——虎踞龙蟠何处是之一
2019-03-03 | 阅:  转:  |  分享 
  
瓮城连环中华门——虎踞龙蟠何处是之一12018年8月20日下午5点半,我们乘坐的秦淮河画舫到达中华门码头,游船驾驶高喊一声:“买八十元票的下
船!”我们买的秦淮河游览票50元(白鹭洲公园开放时60元),中华门游览票30元,正好80元,符合条件,赶紧下船。不参观中华门的游客
,则随画舫重返泮池码头。我们乘船游览的内秦淮河,位于南京市明代古城的城内(古城外还有绕城的外秦淮河),所以到达的码头位于明代城墙的
内侧门附近。不过它不是城门正门的内侧门,而是城门的瓮城门。古代的城门一般都在外面建有侧开门的瓮城,以防敌人使用攻城槌之类的武器破门
。但中华门的瓮城建在了城内,而且不像一般瓮城那样是半圆形,而是方形。它由连续的3座瓮城组成,4道券门在一条直线上,依次贯通。从城门
前观看,瓮城下部由条石砌成,上部由城砖砌成。券门上方的匾额上刻着三个金色大字——中华门。中华门瓮城景区有免费的导游讲解员,凑够一拨
儿游客景区就安排人讲解。景区给我们这拨儿游客安排的讲解员是一位中年汉子,业务水平很高,那个景点都能讲得滚瓜烂熟,对游客是有问必答。
刚进入景区,也就是刚过了我们从外面看到的第一道券门,他就让我们看路边的地砖,原来砌在石头甬路边上的地砖上竟然有字。我仔细看了其中一
块儿,上面写有:“袁州府宜春县提调官主薄高亨、司吏陈廷玉、烧砖人杨奇,人户孙祖一、洪武十年月”的字样。导游说,这种地砖是明代城砖
,侧面都有监造官员、烧制工匠等一干人等的名字,另外还有烧制时间,这样,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就能够追查责任。他说这是中国最早的责任制。
我觉得这种做法,更像现在流行的“产品质量追溯制”。朱元璋建南京城是在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这种做法说不定是世界上最早的质量
管理创新。果真如此,中国就又多了个世界第一,好有面子。景区的第一座瓮城内,没有什么可观览的东西。我们进入第二道券门的门洞,看到墙上
挂着的中华门简介牌。导游不看牌子就开讲,讲的比写的还要详细、精彩。他说,中华门是南京明代城垣的城门之一。明代的南京城垣是1366年
至1386年兴建的。明代城垣沿用了南唐都城南面和西面的城墙,扩建了东面和北面的城墙,周长达到35公里以上,共建了13个城门,中华门
是城墙的南门。中华门的瓮城规模仅次于通济门,由于通济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拆城风”中被拆除,中华门瓮城成了全国最大的瓮城,有“天下
第一瓮城”的美称。明代城垣建成之前,此门称“南门”,明代城垣建成后改称“聚宝门”,1931年,又改称“中华门”。现在城门匾额上的“
中华门”三个字,是蒋介石题写的。导游说此门改名是在1931年,简介牌也是这么写的,可我后来在资料室的展板看到的却是:“1927年,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认为南京城门名称不符合时代,决定改名。1928年夏,将聚宝门改为中华门。”为什么景区自己的介绍都打架?不得而知
,只能等你有机会去了南京,再咨询景区了。2、过了第二道券门,进入景区的第二座瓮城。导游说这里是守城士兵习武操练的地方。西边是射箭场
,不过不是古代的射箭场,而是游乐场的射箭场,花钱就能射上几箭。当时管理人员不在,大门紧锁。东边是擂台,导游说守城士兵就在上面比武。
可我看擂台四边的石头都很新,根本不像古代擂台。擂台边上有铁架子,架子上放着石锁,导游说守城士兵就用这些石锁练习臂力。我小时候玩过真
的石锁,印象中石匠们加工的石锁边角都比较圆滑,而这些石锁方方正正,像拿切割机切的,怎么看都像劣质仿冒品。擂台东边的瓮城城墙上,是一
块与墙一般儿长的宣传栏,宣传栏正中是“南京城墙城门现状图”,导游站在擂台上,给我们讲解明城墙的古今变迁。导游先问大家整个城墙的图形
像什么,见没人回答,他就直接说了答案,像葫芦。然后又问,西安、北京城墙的整体形状都是方的,为什么明长城要建成葫芦形?依然没人回答,
他又直接说答案,朱元璋不是特意要建成这样,而是因为要依山傍水,“据岗垄之脊,控河湖之势”,就成了这个样子。他这样建城,城墙在山冈
之上,借助了天然屏障;城墙在外秦淮河之内,又有了天然壕沟,城墙自然具有了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那会儿是战争年代,鞑虏未灭而群雄并起,
朱元璋要想不被吃掉,就得把老窝儿建得固若金汤。导游说,给朱元璋出主意建好老窝儿的人叫朱昇,时间是九年前。朱昇出的主意是个九字真言,
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建好自己的根据地,保证不被别人吃掉,然后闷头看别人打,等别人多败俱伤,再出来收拾局面。朱元璋觉得
这个损招儿实在是太好了,就一直不折不扣地照办,所以将明城墙建成了军事堡垒。明城墙的13座城门中,有7座建有瓮城,其中聚宝门等3座门
是4门3瓮城,石城门是3门2瓮城,正阳门等3座门是2门1瓮城。仅神策门一座瓮城在城外,其余都在城内。导游还提到,现状图上的城墙之所
以断断续续的,是人为造成的。五十年代,南京成立“拆城工程处”,拆城卖砖,后来由于专家的反对过于强烈,才被迫停止,但还拆掉了一部分。
讲完地图,导游带着我们进入了第三道券门的门洞。门洞的墙上挂着两块简介版,介绍的都是“千斤闸”。小块儿简介版的内容是:“中华门瓮城共
有四道券门,每道券门都有上下启动的‘千斤闸’。现‘千斤闸’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这个深深的‘闸槽’。”大块儿简介版则介绍了千斤闸的功能
以及闸槽、绞关石柱的具体尺寸。导游说,中华门的券门上不光有千斤闸,还有双扇木门,平时使用木门,敌人来犯,才用到千斤闸。千斤闸的木门
上包有铁皮(明代有那么大块的铁皮?存疑),钉有铁钉,非常牢固。平时千斤闸置于券门上部,有敌人攻入瓮城,守军就用绞盘把它放下来,使敌
人成为瓮中之鳖,然后伏兵就可以瓮中捉鳖了。导游解释说,明城墙的大部分瓮城都建为内瓮城,就是为了便于伏兵。他说,中华门瓮城的藏兵洞就
多达27个,可藏兵3000多人。小时候听故事,多次听到过千斤闸,激动人心的当然是“好汉力托千斤闸”这样的情节。印象中,举过千斤闸的
就有《说唐传》中的雄阔海,《杨家将》中的杨二郎(也有说杨三郎的),《英烈传》中的胡大海(也有说常玉春说),一般讲故事的人讲到此处都
格外卖力,我也就对千斤闸充满了好奇,这次终于看到真实的玩意儿了。3、过了第3道券门,进入第3座瓮城。瓮城南边是第4道券门城墙,这面
城墙更为高大,不仅券门两侧各有3个藏兵洞,上边一层还有7个藏兵洞。瓮城西边是平房,直觉是个经营场所,由于没有进去看,不知是饭馆还是
买纪念品的。东边是绿地,绿地前边有两尊青铜像,一座束甲披袍,头戴结式幞头,手扶佩刀,执须作望远状,应该是战争年代的朱元璋。另一座着
儒装,持书卷,作讲解状,应该是刘伯温。绿地北边有砖砌的阶梯,可通达城墙之上。据说此阶梯以前没有,是中华门辟为景区后为方便游客登城而
新修的。进入瓮城后,导游把我们直接带到了第4道券门的门洞。其实此门才是中华门瓮城的正门,如从正门进入,它是第一道券门。这道券门的门
洞更为高大宽敞,只是有些阴森。比起前面两道券门的门洞,它深了不少,目测得有50多米长。导游让我们看建造门洞的条石,说这些石头多来自
外地,一般都在500斤至1000斤,由于用量巨大,运输非常困难,要等到冬天在路上泼水造冰才能运输。他又让我们看石壁上凝固的灰浆,说
那是明代砌砖石用的黏合剂,比水泥还结实,还耐风化,几百年过去仍紧固如初,还说谁不信可以用手摸一摸。他接着问我们这种黏合剂是用什么做
的,我回答是糯米,他说对了,是用糯米汁、桐油加石灰混合而成的。他说,你们想想,35公里长的明城墙,得用多少糯米?另外,还要用到巨量
的条石、城砖,这得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啊。导游说,朱元璋建南京城的时候,还不是皇帝,只是割据一方的军阀,没有多大的财力,怎么办?
朱元璋有办法,向富户摊派。工程一共需要600万两黄金,他摊派了一半,其中江南首富沈万三就承担了工程总量的三分之一。导游说,沈万三是
真有钱,据说家产折合银子能有20多亿两,放在现在都是世界首富。他还当场折算,怎么算的没听明白,反正结论是比比尔盖茨还要富几倍。沈万
三为什么这么富?导游说是因为做外贸生意,把丝绸、瓷器、茶叶之类运到海外,再运回香料、药材、珍宝,就发了大财。导游说,还有一种说法,
是沈万三有聚宝盆。传说他曾经救过一只青蛙,这青蛙是仙女变的,仙女为报答救命之恩,就送他一个聚宝盆。这宝盆放入金银后,能变出取之不尽
的金银(听着像电脑的复制功能),所以沈万三成了大富翁。导游又说,中华门当初建成时,取名“聚宝门”就与这个聚宝盆有关。传说建中华门时
,有个秦淮河水怪总来捣乱,中华门怎么也建不起来,刘伯温微服私访,调查清楚只有聚宝盆才能镇住水怪。于是朱元璋就向沈万三借用聚宝盆,并
承诺五更还他。借来之后朱元璋命人把它埋入城下,果真把水怪镇住了,中华门也建了起来。还不了聚宝盆怎么办,朱元璋有办法,命令更夫永远不
打五更,聚宝盆也就永远不用还了。导游说,因为中华门这儿埋了聚宝盆,所以叫聚宝门。可据我所知,中华门是因为面对聚宝山(现在的雨花台,
就是产雨花石的那个雨花台)才叫聚宝门的。导游说的并不准确。导游说,沈万三帮了朱元璋这么大的忙,朱元璋感谢才对,可朱元璋贫苦出身,仇
富,对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更是嫉恨,所以当沈万三提出要出钱犒赏朱元璋的军队时,朱元璋竟想把他杀了,还是当时还没当皇后的马皇后劝解,才改
为流放。最后把他们全家发配云南。据我所知,朱元璋流放的并不是沈万三本人,而是他的后人。讲完这些,导游把大家带到瓮城东南角上,信誓旦
旦地说,聚宝盆就埋在墙角的地下,还说已用什么先进技术探测过,真的就在这个地方。之后就给大家讲聚宝盆的神奇,拥有聚宝盆的好处。在墙角
北边的石壁上,挂着一块“聚宝盆埋藏遗址”简介版,上写:“大明建城之初,财力匮乏,民生凋敝,帝与群臣议于大南门之财位地瘗聚宝盆,以祈
国运财运。时曾建塔志存。今圮。”导游又把大家带到这个牌子下,继续讲聚宝盆。我觉得他把传说当真事讲,有些过分了,就不再听他白话,去拍
照旁边的青铜像和广玉兰。拍照完了之后,导游还在那里口若悬河,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实在没了耐心,就从瓮城东北角的阶梯上了城墙,先到上
面游览。4、登上城墙右转,是城楼基座下的藏兵洞。左转则是一条很宽的斜坡砖道,向下直通地面,向上通达城楼基座顶部。路中间是阶梯,两侧
是锯齿形搓板路(下段儿)。我的直觉是中间的阶梯是为方便游客后改的。这条路应该是输送兵力、运送物资的专用路。有的书说,这种搓板路的正
式名称叫(足加姜)(足加察),怎么念没查到。也有人说它叫马道。中层城楼基座下的藏兵洞内设有资料室、纪念品经营部。我参观了资料室,拍
了介绍中华门瓮城的部分照片。转了两个洞,感觉太费时间,就去城楼基座顶部游览。中华门的城楼已被侵华日军炸毁,只剩下脚下的基座。据说此
处曾建过3座城楼模型,后又拆除。现在是光秃秃的,像个小广场。城楼基座冲外的垛墙边上,摆放着一排仿制的守城工具,好像是弩车、抛石机、
尖钉滚木之类。城楼基座西侧与东侧对应,也有一条同样的马道。两个马道的下面,都有7个藏兵洞,这样瓮城的藏兵洞总数就达到了27个。从城
楼基座上向外看,可以看到新建的大报恩寺玻璃塔。原塔为琉璃塔,已毁坏,遗存有地宫。据说是为了防止新建的塔影响地宫,建成了轻质的玻璃塔
。草草在城楼基座上转了一圈,我又回到中层藏兵洞,找导游他们。正好看到从那边走过来的女儿和外孙。女儿说,导游给她们讲了一通持有聚宝盆
的好处之后,就带她们进了纪念品营业部,鼓动大家买聚宝盆,大概1000元左右一个。她看导游鼓动起来没完没了,就提前出来了。我本想顺着
城墙将所有瓮城都居高临下地看一遍,可听说老伴还在下面等着,就没有去。找到老伴,她说累了,我们就也就结束了游览。在城楼基座游览时,有
别的导游在讲城楼的历史,好像讲到这里多次经历战争。我听得不甚分明,就查看所拍摄的“中华门瓮城历史沿革”照片,发现展板中有4处涉及战
争的内容。第一处:“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先锋宫李开芳率部用大炮轰击聚宝门,这是中华门瓮城首遇到火炮攻击。”第二处:“191
3年,袁世凯派遣北洋军分别对朝阳门、太平门、神策门、海陵门、中华门等地段发起攻击。”第三处:“1927年,北伐军在总指挥程潜指挥下
,分三路向南京城发动攻击,中华门为其中一个突破口。”第四处:“1937年12月间,侵华日军进犯南京,对南京城墙大肆破坏,其破坏程度
远远超过自明代以来南京城墙历次战火的损毁。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中华门,南京沦陷,中华门的城楼也毁于日军的炮火。”从这几
处介绍可以看出,中华门曾见证过这样几段历史: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将南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改名为“天京”。与之相关联
的历史是,1864年曾国藩攻克南京,太平天国随之灭亡。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史称“二次革命
”。袁世凯出兵回击,9月,张勋攻入南京,南京落入北洋军阀之手。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是,1911年辛亥革命中发生“南京之战”,江苏、浙江
革命军联合攻占南京(时称江宁),为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奠定了基础。192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二军击败直鲁联军,占领南京。与之相关的
历史是,1928年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从中华门攻入南京,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军在6周内共屠杀南京市民和放下了武器的中国官兵30余万人。中华门城楼在日军进攻时被炮火炸毁。与南京城相关的还有两段重要历史。一是1645年清军依靠南明降军,占领明朝留都应天府(南京),南京改称江宁府。清王朝取代明王朝成为大势所趋。二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5军(由鲁中南纵队和经过整编的吴化文起义军合编,军长吴化文)占领南京。人民共和国诞生成为大势所趋。回顾这些历史,不由让人想起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句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中华门瓮城城门。券门。导游在擂台上讲解南京城墙城门现状图。千斤闸的闸槽。导游说墙角下埋着聚宝盆。朱元璋、刘伯温铜像。马道。城楼基座上的藏兵洞。城楼基座的顶部。从城楼基座俯视中华门瓮城。大报恩寺玻璃塔。
献花(0)
+1
(本文系乌拉盖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