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育技术定义
2019-03-06 | 阅:  转:  |  分享 
  










浅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与实践





















芦台一中张志杰











浅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与实践



人类社会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也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信息时代。面对信息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定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广大教育工作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已经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论学习上,大部分老师能结合自己的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位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者,在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中,我对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些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与实践。

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间的关系

当前在很多教育教学文献中,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这三者或混为一谈,或相互排斥。这造成很多教师认识上的混乱,阻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运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它们三者间的联系与区别。

1、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西方国家界定的概念和建立的学科,美国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从1989年历时5年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最后于1994年给出了新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西方的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技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而形成的。

现代教育技术是我国学者在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反思中,借鉴西方的教育技术的概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可表述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1)现代教育技术它包含了两个要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两者缺一不可。

(2)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现代教育观,学习观和人才观;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

(3)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它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和分析、评价的知识和技能;系统方法是指系统科学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它的代表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现代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在我国把现代科技成果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和西方的视听教育几乎同时产生,也是跟教育技术相对应的。电化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人们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也没有产生电教理论工作者所预期的效果。回顾我国的电教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电教重新开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电教不同的发展过程,人们对电化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概念。(见图表)

阶段

名称 起止

年代 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所依据的学习理论 特点 媒体技术 智能

技术 初创

阶段 20~40年代末期 电影、广播、幻灯 ? 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中国少数城市和地区开展了电化教育试验。 奠基

阶段 50~60年代中期 电影、幻灯、广播、录音 ? 行为主义 奠定了中国电化教育的基础 发展

阶段 7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 电影、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计算机 系统

方法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 以音像技术为主,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发展 深入

阶段 90年代中期以后 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仿真教学系统 系统方法、整体技术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情境认知、人本主义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智能技术得到重视,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初步确立。 第一阶段,也即电教起步的阶段,电教工作者以及热心电教的人们,向学校引进、推广各种电教设备,让教师使用这些设备来协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电教工作者从事的工作是管理、维修电教设备,对教师的使用在操作技术上进行指导,在这一阶段注重的是媒体技术、工具技术,因而产生了“电化教育是辅助教育的手段”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拥有了一定的电教设备后,为了急于把这些电教媒体使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并很快产生效益,便扩大电教媒体的作用和效果,大有取代传统教育之势,形成了“电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的概念。

第三阶段的出现是当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电教媒体的应用,并没有所宣扬的那种效果出现,于是提出质疑出现异议,同时学术界也出现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名称之争论,这就迫使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电教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学习西方国家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认识到电化教育不能只注重电教媒体的应用,而应该把电化教育放在教育的整体中考虑,以教育理论为依据,全面系统地分析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电教媒体的作用来获得整体的效果。这样电教界便对电化教育形成了一个较深刻、较准确的概念。即:电化教育是依据教育科学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通过教学设计,高效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既然已有“电化教育”,为什么又要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这是在实践中教师们提出的不解,这就要求弄清“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应该说“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提供和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两者都把教育科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理论。“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就内涵和外延而言,现代教育技术比电化教育要广泛和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有宏观的技术,如:课程开发技术、课程计划技术等,又有研究具体教育过程的微观上的技术,其中包括课堂教育技术、远距离卫星广播电视教育技术、多媒体个别化教育技术、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而电化教育一般只是具体的教育过程的技术。其二,两者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也不相同,这是最本质的区别。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把重点放在现代教育媒体上,并过分强调它的作用,因而有的学者称之为“媒体论”。现代教育技术则淡化了媒体之间的区别,注重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称这为“方法论”。通过“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对比,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中包含了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上看,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性,特别是对当前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能更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而应该把电化教育熔入现代教育技术之中,实现由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变。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探究

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最终是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来服务。几年来我一方面加紧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着手在学校内进行教育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实践。在相应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协助任课教师做了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公开课、创优课。承担了大部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两年多下来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六十多个,指导学科教师上教育技术课几十节,他们大多数都在市、县级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奖。一系列成绩的取得说明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举两个课例来介绍一下我在对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的教学设计、思考及收获。

1、例如由我制作的课件,我校地理老师上的地理课《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曾获得市现代教育技术课一等奖、市第四届“双优课”一等奖。在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下,教师只有口传说教,学生无法体会知识情境,所以只会形成一个模糊概念。因此在我在设计课件时着重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巧妙地设计知识导入。这节课讲的是主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同上课老师商量,精选录制了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作为课件的导入部分。上课铃响后让同学们注意观看,留心预报员所说的关键词语,比如高低压控制、冷暖气团的影响等等,这样非常自然地便切入了本课的主题,学生同时感觉到亲切、新鲜,对新知识也产生了浓厚地兴趣。

②天气系统的成因及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课件制作中用多媒体、电脑动画加以表现。比如,冷锋的形成过程,我绘制了局部的冷、暖两个气团,首先冷气团流动,靠近局部的暖气团,暖气团受到冷空气的影响主动爬升,之后锋面形成,这时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由于大气流动,锋面也会随之转移,当锋面系统从局部地区移走后,此地区顷刻间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同学们观看天气系统形成过程时,真是聚精会神、兴趣盎然。此间动画模拟逼真地再现了天气系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多媒体的音效加深了学生印象和感官的刺激。

③学练结合、锻炼学生的能力。我在课件结尾的知识反馈部分,设计了两个云层变化图,结合天气预报的录像,让学生学做天气预报员,一方面巩固所学的天气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对课件本身而言,我注意了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问题。技术性就是要解决要表现的内容要操作方便、流畅,画面要清晰有质量且交互性要强。因此,我多使用authorware和flash来制作课件。艺术性就是要使画面、场景设计合理、美观但绝不喧宾夺主。

2、《如何写出个性化人物》是我与学校另一位语文老师做的网络课。

在制作时,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①主页是引言,由同学们熟悉的一连串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相应配套文字制作的动画构成。

在网页的下端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快速浏览相关网页,筛选信息,回答网页中的问题;总结描写个性化人物的

②把网络课件,分成了A,B,C,D四个浏览区,分别从动作、语言、外貌、细节四方面入手,摘录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素材加以充实,有的还配以插图。并且在每个网页中都设置了相应的问题,比如:“鲁迅在

























献花(0)
+1
(本文系信息1601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