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行为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20 | 阅:  转:  |  分享 
  
行为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早期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
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他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
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
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在新行
为主义中有另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他认为
,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
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
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
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
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
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程序教学。至今
这种由易到难,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学习任务目标具体化并及其重视课程开发的思想还起着积极作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时是非常有效
的,例如:记忆英语单词、做句型操练等等,只能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现在学生们的情况是这样的。首先,学生不必考虑“学什么”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你的手中。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既然父母和相当数量的教师只关心那些大家都必须学的东西,那
么只好割舍自己的兴趣,任个性特长、潜质潜能消磨殆尽。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
试。成天吃别人嚼过的馍,那就不能品尝探索和发现的快乐。这并不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错,而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为追求分数过度运用行为主义
强化理论,使学生形成接受式学习的惯性。致使有许多人都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在现在,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完全过时的。
献花(0)
+1
(本文系专升本1兰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