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上海最大非营利养老项目颐和苑落成
2019-03-21 | 阅:  转:  |  分享 
  
上海最大非营利养老项目颐和苑落成,开启沪上养老新模式上海最大的非营利机构养老院、上海首个与丹麦合作的养老机构、上海市首个华侨养老基地——上海
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由建设方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设计方GN栖城以及丹麦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护理机构“DDH”三方共同打造。而GN
栖城参与了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家具选型,设施设备选型导入,运营机构导入,模式设计等几乎所有的前期工作,以专业能力全程协助完
成了颐和苑的落成。“这个项目里,最少的是建筑师情结,最多的是对人的关注,几乎每个细节的设定都在考虑使用便利和感受。设计师在二年里走
访沪上养老院二十多次,去观察老人的行为方式,观察传统养老院的不便场景。设计师在项目验收时是坐在轮椅上行进的,以老人的视角来检验项目
,对于施工不到位的全部整改,有一个卫生间因地面微高差被砸掉三遍。我们这么做,业主方也全力配合,是为了让入住者真的满意。做养老建筑,
如果靠规范和一些技巧,是达不到真正的效果的,你必须熟悉不同阶段老人的体能特征,行为特征,心理需求,这个地域老人的普适观念,以及运营
服务模式,然后再设计。这个养老院的户内是家的场景,公共区是酒店气质,户外是农事果园,这缘于沪上老人的需求,一个自由而有尊严的场所”
--管轶群关于颐和苑项目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一期为划拨公共事业用地,占地64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米,配置养老院392床,养护院4
08床。养老院入住对象为生活自理的健康老人,养护院入住对象为经过评估的失能老人。社区内部设一个约2500的休闲娱乐会所,满足老人餐
饮、集会、运动、休闲的活动需求。另设一个约1400平米的健康及医疗会所,为老人提供医疗及康复服务,老人可以用医保卡享受这些基本服务
。社区南侧配置了一个占地140亩的生态果园,社区内部出了中央景观花园,还设了六大主题庭院和一个康复花园。项目一期已经建成,预计20
15年10月开始运营,目前有50个左右的家庭已经预约。二期工程除了进一步增加床位以外,还规划了一座200张床位的老年医院,将来为每
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日常的医疗、保健、营养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可以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基础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与上海三级甲等医院建
立合作,为院内老人开通绿色通道。不一样的老人社区1.“关上门是温暖的家,推开门是综合社区”项目从规划布局到室内及景观设计都围绕“关
上门是温暖的家,推开门是综合社区”的理念展开。规划上为老人营造多层次的室内外社区活动空间,组团式布局创造邻里氛围;立面风格打破传统
养老机构“医院式”的冰冷印象,营造住宅感的法式住宅气质;室内公共空间布局上,在保证高效服务流线的同时,创造“会所式”的空间环境和细
节;户型以住家设计概念为出发点,从结构布局、软装配饰等方面融入“家”的元素。房间内配备了基本生活设施,拎包入住。老人也可以把房间内
的家具全部换成自己家里的家具,让老人入住后,感觉在自己家中一样自由和舒适。2.“隐藏的细节,打造自由安全的环境”除了打造整个社区全
程无障碍的活动流线以外,又增加了许多传统养老院所不具备的人性化的细节。如嵌入式灯槽扶手和定制的“水滴形”扶手,等侯电梯的座椅,低窗
台设计及隐藏式移门,书画室洗毛笔的专用水槽,下入式台盆和厨房,卫生间截水槽设计,餐厅的家庭餐室,SPA区的家庭更衣室,防撞圆角柱,
丹麦进口的护理天轨系统……就连140亩的生态果园都是无障碍的。让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也能畅游蔬果园,采摘瓜果。3.“多样化的公共活动交
流空间,满足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老人居住在社区里,不应该是单纯的被看护的对象,他们有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精心打造约150亩果园提
供生态低碳的田园式生活方式。接近两公里长的无障碍步道连接了庆典大草坪、橘子园、杨梅园、桃园、种植园、垂钓园。老人们除了可以在里面徜
徉漫步,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对蔬果的偏好,选择“承包”打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这里,老年朋友们可以自由种植蔬果,培育。在收获
时节,更可以品尝到亲手种植的纯绿色无污染果实,体验亲自动手的满足与快乐。中心的休闲娱乐会所营造老上海的俱乐部风情,洋溢老上海的浪漫
氛围。一楼设有餐厅、小型超市、多功能厅,多功能厅除了举办大型聚会和讲座,也是老人交谊舞和合唱团的好去处。二楼围绕红酒吧主题的休息厅
和朝南的大露台,设泳池和SPA区域、桌球室、乐器室、卡拉OK及影音室、美容美发室和棋牌室;三楼则是浓郁书香气息的文化区,设有开放式
图书阅览室,书法手工室、会见厅、电脑网吧。养护楼的每个楼面,都单独设了公共客厅、公共餐厅和私聊区域。让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在楼里面就
能实现社区化的生活方式。各个养护楼之间通过风雨连廊串联起来,围绕风雨廊打造老人康复园、静思园、盆景园、太极园,同时也和健康医疗会所
联系在一起。养老院区域的景观围绕中心花园打造六大主题庭院,书画、棋艺、观鸟、养花、阅读、运动,让老人仿佛身处上海热闹的城市公园。4
.“个性化的丹麦式服务,享受幸福养老的晚年生活”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是与丹麦最大的非营利养老机构“丹麦执事家园”合作,由丹
麦方进行统一的人员培训和管理。丹麦不仅连年被评为“世界上幸福感指数”最高的国家,在养老护理领域也具有国际领先的理念和技术。“在我眼
里,这里不是800张床位,而是800位不同生活方式的鲜活的个体。”丹麦管理公司的CEO这样说道。为了做到这一点,项目将比传统养老
院投入更多的人力,为老人提供贴心和专业的护理和生活管家服务。服务方式也将根据每个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习惯进行优化,避免出现传统养老院
“部队式”的管理方式。入住的老人,尽管房型不同,但是都能有一个私密空间,只要关上门,就像住在自己家里一样,不会受到任何干扰,而一旦
遇到突发情况,只要按一下按钮,立即就有专业人员赶到房间,提供专业的服务。这就是颐和苑所倡导的“幸福养老”的核心理念。在一线护理团队
建设上,丹麦SoSu护理学校与金山护理学校达成合作,为项目提供定向培养。丹麦式服务的理念将贯彻在美一位服务人员身上。价格上,除了亲
民也提供基础服务包收费与增值服务包收费的个性化收费模式。颐和苑作为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其定价须接受政府指导,目前预计养老院平均每人的
入住费用为每月5500元,养护院的收费可能略高。养老机构新模式项目在软硬件配置上都循着目前沪上老龄化状态做了研究和创新,在养老模式
和运营模式上更是成为国内机构养老的典范,作为金山区的重点工程,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上海市及金山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提供了税收上、财政补
贴上、政策支持上的大量扶持。自从与丹麦达成合作以来,也得到了丹麦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作为丹麦第一个在中国输出管理的养老项目,颐和苑项目管理人员携栖城设计师先后参见了丹麦女王、副首相、卫生部长、民政部长、丹麦大使、驻沪总领事等各界人士。丹麦国家电台、丹麦商业周刊等重要媒体也对项目进行了跟踪报道。
献花(0)
+1
(本文系栖城设计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