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常】古代文学(一):唐代文学
2019-03-21 | 阅:  转:  |  分享 
  






唐朝中国古代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唐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优秀诗人如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诗歌艺术形式日臻完备,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

唐诗的发展,一般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

初唐四杰、张若虚、陈子昂

盛唐

王孟、高岑、李杜

中唐

元白、韩孟、李贺

晚唐

“小李杜”

唐代文学的风貌

1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

2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把文体文风改革与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散体文终于取代骈文占据文坛,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3唐代出现了一些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式——词。

中华好诗词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时期的杰出诗人。



题材的扩大

思想内容的革新

艺术形式的发展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沈佺期和宋之问,声望颇大,他们不仅使五律的体制完全定型,而且使七律的体制走向规范。

张若虚的诗存于《全唐诗》只有二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认为“孤篇横绝”,是“一首盖全唐”的杰作。

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李白《蜀道难》

盛唐放歌

“王维”之美

一、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

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

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1.王维的生平。

字摩诘,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二十一岁举进士,曾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官职,四十岁左右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

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等;

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观猎》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

乡情、友情、爱情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之山水田园诗

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底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是诗人孟浩然。孟浩然的山水诗,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边塞诗

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高适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他的一些绝句写得境界阔大、风骨凛然。岑参想象力丰富,喜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异域奇特的风光,给边塞诗开拓了新奇的境界。他的诗歌充满奇情壮采,极富力量感。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日光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七绝圣手”

为何被称为“七绝圣手”?

长于心理刻画

善于情景交融

启发读者无穷想象

自成系统的组诗

李白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蓬勃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强烈的个性色彩,饱满的青春热情,高扬亢奋的理想主义展望,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富浪漫色彩的高亢乐章。

李白沉香亭咏牡丹

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侍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酒。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唐高祖李渊)627年——649年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780年实行两税法(唐德宗)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社会衰败与安史之乱

唐玄宗后期,社会衰败,政治混乱。终于在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场灾难,给唐诗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已经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迈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

杜甫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成为其显著特征。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前夕。杜甫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感,凝视着流血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这种关注社会,关切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标志着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

杜甫的生平

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前)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

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

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

文学史上的中唐,一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历代、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766年左右,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岑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819)、韩愈(824)、元稹(831)、刘禹锡(842)、白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诗歌代表着表现出盛唐向中唐的转变,他的诗已不再有盛唐恢宏的气势,飞扬的神采,而多忧生、哀时、伤感,审美情趣也由壮美向纤巧转变。

韩愈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曾任礼部侍郎,谥曰“文”,故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

韩愈的七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贬官赴任到蓝田,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诗人无辜远谪,此时胸中正充满郁愤,又值严冬时节,天雪冰寒,路途艰难,更增添了他内心的感伤和对前途的担忧,所以借韩湘送行,写诗抒发这种复杂的情感。“朝奏”与“夕贬”、“一封”与“八千”,形成强烈的对比,怨愤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两句又坦荡地表明心迹,见其无悔且不屈之意。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雄浑阔大。尾联表示即使暮年远谪,亦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在耿介刚直之中,也透露出一丝悲伤哀怨之情。全诗意境深厚,感情强烈,气势纵横顿挫。

孟郊

孟郊一生,生活贫困,“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仕途潦倒,四十六岁时才考中进士,他及第后曾写下《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因此他的诗多啼饥号苦,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

孟郊以苦吟著称,注重炼字炼句,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他写得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作。

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李贺诗多为乐府歌行,其诗多对人生、命运、生死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通过写鬼怪、死亡、游仙、梦幻来抒发、表现自己的苦闷。充满伤感的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云:“此首起二句,则以风韵摇曳见长。后二句……以‘晴’‘情’字借作字,……双关巧语,妙手偶得之”。

刘禹锡的诗大多简洁明快,风情俊爽,贯穿着一股豪迈刚劲之气,如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反传统悲秋情绪,颂秋赞秋,表现出诗人乐观、坚毅、豪迈的精神,无怪乎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体验的结晶。由意在渲泄悲情到艺术的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其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一、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卒谥“文”,后人又称为“白文公”。一生经历代、德、顺、宪、穆宗五朝,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代古文运动

唐代韩愈、柳宗元所领导的古文运动,是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等各方面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六朝时期,骈文鼎盛,散文中衰,骈文成了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严重障碍。古文运动提出了比较明确、系统的文学主张,开拓了散文的应用范围,丰富、发展了散文的表现手法,确立了古文的新体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古文作家,开创了以唐宋古文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唐传奇

唐传奇是唐代兴起的文言短篇小说,它的兴盛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大演进。唐传奇是文人有意而为的小说创作,是小说意识开始成熟的标志。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词的开始——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

温庭筠精通音律,是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花间集》收入其词六十六首词。温庭筠的词风并不单一,有一些境界阔大之作,也有一些较为清丽疏朗通俗明快之作,但总体上多写闺阁题材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7



【文常】古代文学(三):唐代文学







献花(0)
+1
(本文系690773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