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求解读课件
2019-03-21 | 阅:  转:  |  分享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点及其评审要求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龚春明博士背景为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
工作,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密集出台了相关的导则、标准和管理办法,尤其是网上平台的备案要求,亟需企业必须按规范编制、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预案,才能顺利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审核和网上备案。近年出台的文件主要有:《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闽环保应急[2013]17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8]8号)《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环办应急[2018]9号)主
要内容一、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点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三、《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
作指南》解读一、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点一、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点企业应急预案种类综合应急预案:对环境风
险种类较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突发事件,而编制总体应急处置方案,从总体上阐述应急思路。专项应急预案:针对某一具体的、特定种类的环境风
险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而编制的应急预案。如水污染、大气污染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应当编制重点岗
位的现场处置方案,力求做到重点岗位人员应知应会、正确处置。一、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点编制依据:《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
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应急[2013]17号)编制大纲总则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终止
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监督管理附则附件1总则1.1编制目的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提高事件应对能力,避免或减轻事件影响,加强企业
与政府应对工作衔接。说明:强调应急预案重在“应对”,适当向前延伸至“预警”,向后延伸至“恢复”。1总则1.2编制依据简
述应急预案编制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修订)《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
015〕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
办应急〔2018〕8号)《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应急〔2013〕17号)1总则1
.3事件分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中规定的事件分级从大到小,分别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突发环境事件。结合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事件分级。企业事件分级一般从大到小分为社会级、企业级、车间级。明确分级指标1总则
1.4适用范围明确预案适用的主体、地理或管理范围、事件类别、工作内容。说明:适用主体,指组织实施预案的责任单位;地理或管理范围,
如某公司内、某公司及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内;事件类别,如生产废水事故排放、化学品泄漏、燃烧或爆炸次生环境事件等;工作内容,可包括预警、
处置、监测等。1总则1.5工作原则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原则。示例:救人第一、环境优先;
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1总则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以预案关系图的形式,说
明本预案的组成及其组成之间的关系,辅以必要的重点内容说明。预案体系构成合理,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定位清晰、有机衔接。预
案与内部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其他预案清晰界定、相互支持,与政府环境应急预案有机衔接。厦门市海沧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厦门
市海沧区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上级主管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周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本企业
消防、安全生产等应急预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大气环境污染专项应急预案氨机房现场处置预案水环境污染
专项应急预案?污水站现场处置预案危险废物现场处置预案应急预案关系图示例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说明组织体系构成、应急指挥运行机制,配有应急队伍成员名单和联系方式表。明确组织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责。一般包括应急
指挥部及其办事机构、现场处置组、环境监测组、应急保障组以及其他必要的行动组。可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组织机构。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结构图示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现场处置组环境监测组应急保障组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企业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特点,
建立由负责人和成员组成的、工作职责明确的环境应急组织指挥机构。总指挥与各行动小组相互作用的程序和方式,能够对突发环境事件状态进行评
估,迅速有效进行应急响应决策,指挥和协调各行动小组活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周边环
境敏感点、企业应急响应能力等,建立分级应急响应机制,明确不同应急响应级别对应的指挥权限。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2外部
指挥与协调说明企业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介入后,企业内部指挥协调、配合处置、参与应急保障等工作任务和责
任人。企业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
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3预防与预警3.1预防危险品储运安全防范措施;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自动控制
设计安全防范措施;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应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等防范措施;污染物治理设施防事故排放缓冲
系统。——参考公司设计资料、环评、安评资料,组织各相关部门骨干对前面识别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对其设置的风险防范、报警措施进行评价
,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部门和个人。3预防与预警3.2预警3.2.1预警条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发布预警的
条件。气象部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通过对主要工段和生
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时;被监控物质的浓度等指标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次生突
发环境事件时。3预防与预警3.2预警预警分级: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发布预警分级,应与事件分级相对应。预测可能有发生社会级突
发环境事件时,发布红色预警。预测可能有发生厂区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发布黄色预警。预测可能有发生车间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发布蓝色预警。红
色预警一般为企业自身力量难以应对;黄色预警一般为企业需要调集内部绝大部分力量参与应对;蓝色预警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确定。3预防与预
警3.2预警3.2.2预警措施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例如根据相关信息和应急能力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分析研判。组织相关部门对
可能造成事故的源头进行排查,封闭可能受到危害的场所,准备应急物资和设备,应急响应中心进入备战状态。3预防与预警3.2预警3
.2.3预警解除当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解除预警。4应急处置4.1先期处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立即
采取有效先期措施来防止污染物的扩散,如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明确污水排放口和雨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等。岗位上人员做好3件事
:1、立即报告;2、切断污染源;3、防止污染物扩散。(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4应急处置4.2响应分级当发生社会级突发环境事
件时,启动Ⅰ级响应。当发生企业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Ⅱ级响应。当发生车间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Ⅲ级响应。事件分级预警级别响应级别备
注社会级红色Ⅰ级需要全公司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企业级黄色Ⅱ级需要几个部门或全公司力量参与应急车间级蓝色Ⅲ级仅需要事故部门参与应急,可
申请公司或其它部门支援4应急处置4.3应急响应程序4.3.1内部接警与上报明确企业内部事件信息传递的责任人、程序、时限、
方式、内容等,包括向协议应急救援单位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内容一般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物质、简要经过、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
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4应急处置4.3应急响应程序4.3.2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明确企业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环保等部门报告的
责任人、程序、时限方式、内容等,辅以信息报告格式规范,确定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明确企业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通报的责任人、程序
、时限、方式、内容等。掌握最坏情况下可能影响范围内环境状况和单位、人群分布及其通讯方式及避险措施等。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
向当地县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告,向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通报。4应急处置4.3应急响应程序4.3.3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明确不同级别预案的启动条件,并以应急响应流程图表示。应急指挥中心接警后,及
时调度指挥,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通知应急响应中心各成员进行应急处置。在企业自身能力可以应对污染控制时,可以设置车间应急和企业应急。
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启动社会应急,请求政府应急救援机构支援。4应急处置4.3应急响应程序4.3.4应急监测企业
应根据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可能产生污染物种类和性质以及自身监测能力,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频次和监测人员
。自身无监测能力的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但需有委托合同和相应的污染物监测方案,并附协议。4应急处置4.4
应急处置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容,说明应对流程和措施,体现企业内部控制污染源-研判污染范围-控制污染扩散-
污染处置应对流程和措施分别说明可能的事件情景及应急处置方案,明确相关岗位人员采取措施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目标等。4应急处
置4.4应急处置4.4.1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迅速切断污染源;(2)启动截流措施,减少污染物外排数量和速度;(3)关
闭污水总排口,并采取围堵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外环境;(4)关闭雨水排放口阀门,防止初期雨水和事故污水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外环境;(5)
启动应急排污泵、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等及时向应急池转移事故废水;(6)如事故污水不能控制在厂区内,需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请
求支援。应重点说明企业内收集、封堵、处置污染物的方式方法,适当延伸至企业外防控方式方法;配有废水、雨水、清净下水管网及重要阀门
设置图。4应急处置4.4应急处置4.4.1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控险:包括严控明火、关闭断源、启用消防设施;堵漏:对泄漏
物进行堵截、覆盖、收容、稀释、中和等措施;输转:转移较危险的罐、桶,对已漏物料进行收集、导入应急池。部位形式方法罐体砂眼使用螺
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缝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
(适用于高压)堵漏管道砂眼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缝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
漏孔洞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
压)堵漏阀门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法兰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4应急处置4.4应急处置4
.4.2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及时切断污染源;(2)启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紧急处置装置,如吸附、水解、喷淋等;(3
)确定不同情况下的危险区、安全区、现场隔离区;(4)设置人员撤离、疏散路线;(5)及时向政府报告,并通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企
业。重点说明受威胁范围、组织公众避险的方式方法,涉及疏散的一般应辅以疏散路线图;如果装备风向标,应配有风向标分布图。4应急
处置4.4应急处置4.4.2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事故处理管制区域划分示意图4应急处置4.4应急处置4.4.3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新增)依据:《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部令第3号),该办法2018年8月
1日起施行。第十五条重点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相关内容。第三条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包括:(一
)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中应当纳入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企业;(二)有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开采行业规模以上
企业;(三)其他根据有关规定纳入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名录的企事业单位。4应急处置4.4应急处置4.4.3土壤与地下水环境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迅速切断污染源;(2)启动截流措施,减少污染扩散;(3)及时将污水转移至事故应急池;(4)防止污染物进入雨水
管网污染土壤和地下水;(5)排查污水是否通过地面裂隙、破损管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6)排查厂区内裸露地块有无污水流入;(7)对受污
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应急处置。4应急处置4.4应急处置4.4.4其他类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1)及时切断污染源;(2)
采取防止污染物扩散措施;(3)针对不同污染物(包括伴生/次生污染),采取相应的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措施;(4)及时向政府和环境主管
部门报告。4应急处置4.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企业应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应急药品,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处理。对于
重伤人员及时送往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处理。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场救护、救治处置方案。体现自救、互救能力。4应急处置
4.6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明确当政府及有关部门介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时,企业的配合措施,包括配合人员、技术支持、应急装备和
物资保障使用等。5应急终止列明应急终止的基本条件明确应急终止的决策、指令内容及传递程序等。应急终止后,通知企业相关部门、周边社
区及人员危险已解除,完成应急处理情况的上报与发布,并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6后期处置6.1善后处理应急行动结束后
,落实现场保护、清洁净化等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妥善安排。进行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逐步恢复企业的正
常生产秩序。提出应急终止后进行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及损失赔偿等善后工作内容。6后期处置6.2评估与总结应急终止后企业应组织内
部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做出评估,编制应急总结报告,提出修订应急预案建议。7应急保障7.1人力资源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
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7应急保障7.2资金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
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公司在每年编制年度预算时列出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应急器材维护及购置,应急培训,事故
发生后的救护、监测、洗消等处理费用。7应急保障7.3物资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
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应急物质补充、抢险人员吃喝、人员住院、保险申报等保障等7应急保障7.4医疗卫生保障明
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医疗急救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各车间配备小药箱,公司设医务
室等7应急保障7.5交通运输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的管理制度、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24小时应急车
辆配备等7应急保障7.6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本单位应急指挥人员、应急小组,以及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
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7应急保障7.7科学技术保障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及
时为应急处置行动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公司内外应急专家名单、联系方式,应急资料储存等内容7应急保障7.8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
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24小时警卫保障等8监督管理8.1应急预案演练应明确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演习和训练
的内容、范围、频次等,并进行演练过程的记录和演习的评价、总结与追踪。每年至少演练1次。具备较大危险源的企业应增加演练频次。必要时,
组织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居民参加演练。8监督管理8.2宣教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使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熟悉应急救援预案的实际内容
和应急方式。明确各自在应急行动中的任务和行动措施;熟知公司危险品的特性及一般处理方案;熟悉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使有关人员
及时知道应急抢救救援预案和实施程序修正和变动情况。使员工熟知公司危险目标位置和危险化学品的特性;熟知紧急事故的报警方法和报警程序
;懂得在紧急情况发生后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采取有效的逃生方法。使外部人员知道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急救的方式,疏散逃生的方式。8监
督管理8.3责任与奖惩明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应急行动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奖励、处罚和责任追究的条件和内容。9附则9.
1名词术语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9附则9.2预案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9附则9.3
修订情况说明本预案修订的时间、过程和内容,明确预案的报备部门,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企
业结合环境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重大变化、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
重大变化的、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修订。10附件10.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另外装订成册)10.2企业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和外部联系单位、人员及电话;10.3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标准化
格式文本;10.4厂区地理位置图(标明本单位坐标及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10.5厂区平面布置图(标明主要生产设施、危险源、
应急设施(备)、事故应急池分布情况);10.6雨水、污水管网图(标明事故导流沟/管、清静下水切换阀门及其他应急切换阀门和抽水泵的
位置);10.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10.8应急物资储备清单;10.9各种制度、程序、方案等;10.10预案编制人
员清单,包括参与编制人员姓名、所在单位、联系电话、职务/职称、专业类别等;10.11其他。10附件重点车间(岗位)现场处置
预案主要内容:1危险性分析;2信息报告;3应急处置措施;4注意事项。针对企业危险性较大的具体的重点工作岗位分别编制现场处置
预案。现场处置预案要做到制度上墙、卡片式管理,明确该岗位的应急响应程序、执行人员、具体措施、所需应急物资、注意事项及时间要求,即“
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格式封面标题、企业名称、预案编号、发布日期。批准页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发
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目录预案内容附件附加说明,如术语、符号和代号基本要求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正文采用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如仿宋4号字或宋体4号字参照《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
应急〔2013〕17号)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要点编制依据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
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要点编制依据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HJ941-200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要点说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自
2018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实施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不再执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
34号)中的相关规定。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企业,可以按照《指南》进行风险评估,但需要按照《方法》实施风险等级划分;已按《指
南》开展等级划分的企业,再次开展等级划分时,按照《方法》标准实施。编制大纲前言总则资料准备于环境风险识别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现
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附图编制大纲沿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
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pdf附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
行).pdfD。《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1.术语和定义根据企业生产、使用、存储和释放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数量与其
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的评估分析结果,分别评估企业突发大气环境
事件风险和突发水环境风险。将企业突发大气或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
红色标识。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以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2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流程图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Q<1计算涉气(或水)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值比值(Q)Q<1涉气(或水)风
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大气(或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或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突发大气(或水
)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3.风险物质
识别依据企业涉及的各类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进行风险物质识别。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pdf附
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pdfA。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分为有毒气态物质、易燃易爆炸气态物质、有毒液态物质、易燃液态
物质、其他有毒物质、遇水生成有毒气体的物质、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其他类物质及污染物等8个部分,共392种。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
件风险的企业,以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4.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4.1
计算涉气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Q式中:,——每种风险物质的存在量,t;,——每种风险物质的
临界量,t。按照数值大小,将Q划分为4个水平:(1)Q<1,以Q0表示,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2)1≤Q<10,以Q1
表示;(3)10≤Q<100,以Q2表示;(4)Q≥100,以Q3表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4.突发大
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4.2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生产工艺过程评估评估依据分值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
、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
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10/每套其他高温或高压,涉及易燃易爆炸物质的工艺过程a5/每套具有国
家规定限期淘汰的工艺名录和设备b5/每套不涉及以上危险工艺过程或国家规定的禁用工艺设备0注:a高温工艺指工艺温度≥300℃,高压
指压力容器的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炸等物质是指按照GB30000.2至GB30000.13所确定的化学物质;b指《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4.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4
.2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评估指标评估依据分值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1)不涉及附录A中有
毒有害气体的;或(2)根据实际情况,具备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化氢、光气、氯气、氨气、苯等)厂界泄漏监控预警系统的0不
具备厂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的25符合防护距离情况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防护距离要求的0不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防护距离要求的25
近3年内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发生过特别重大或重大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20发生过较大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15发生过一般等级突
发大气环境事件的10未发生过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0《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4.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4.2生产工
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类型划分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类型M<25M125≤M<45
M245≤M<65M3M≥65M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4.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4.3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
程度(E)敏感程度类型大气环境风险受体类型1(E1)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
业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5万人以上,或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人口总数1000人以上,或企业周边5公里涉及军事禁区、军事管理
区、国家相关保密区域。类型2(E2)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商场
、公园等人口总数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或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人口总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类型3(E3)企业周边5公里
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1万人以下,或企业周边500米范围
内人口总数500人以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4.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4.4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环
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M1类水平M2类水平M3类水平M4类水平
类型1(E1)1≤Q<10(Q1)较大较大重大重大10≤Q<100(Q2)较大重大重大重大Q≥100(Q3)重大重大重大重大类型2
(E2)1≤Q<10(Q1)一般较大较大重大10≤Q<100(Q2)较大较大重大重大Q≥100(Q3)较大重大重大重大类型3(E3
)1≤Q<10(Q1)一般一般较大较大10≤Q<100(Q2)一般较大较大重大Q≥100(Q3)较大较大重大重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
风险分级方法》解读4.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4.5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Q<1时,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
“一般-大气(Q0)”Q≥1时,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环境风险等级-大气(Q水平-M类型-E类型)”如:重
大-大气(Q2-M2-E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5.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水环境Q水平的计算方式,M类型、E
类型的评估方式与大气环境相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的确定和表征也与大气环境相同。Q<1时,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一
般-水(Q0)”Q≥1时,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环境风险等级-水(Q水平-M类型-E类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
险分级方法》解读6.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以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
险等级。近三年内因违法排放污染物、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为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罚的企业,在已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的基础上
调高一级,最高等级为重大。同时涉及的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风险等级表示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
级+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例如:重大[重大-大气(Q1-M3-E1)+较大-水(Q2-M2-E2)].三、《企业事业单位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解读《评审工作指南》解读1.评审依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
办应急[2018]8号)《评审工作指南》解读2.评审定义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对环
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进行评议和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查看核实,以发现环境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为企业审议、批准环境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而进行的活动。《评审工作指南》解读3.评审要求评审主体: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评审时间:环境应急预案审签发布前。评审经费:企业将
评审经费纳入编修环境应急预案的预算中。评审对象:(1)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2)环境风险评估报告;(3)环境应急资源调查
报告。评审方式:评审可以采取会议评审、函审或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一般应采取会议评审方式,并对环境
风险物质及环境风险单元、应急措施、应急资源等进行查看核实。《评审工作指南》解读4.评审人员评审人员及其数量由企业自行确定。评审
人员数量:一般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3人;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5人,其中,评审专家不少于3人,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不少
于2人。评审人员要和可能受影响的求:一般包括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的专家居民代表、单位代表。评审专家可以选自监管部门专
家库、企业内部专家库、相关行业协会、同行业或周边企业具有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知识经验的人员;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应当回避。《评
审工作指南》解读6.评审重点环境应急预案:重点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定位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及运行机制,信息传递、响
应流程和措施等应对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明确、合理、有可操作性,体现“先期处置”和“救环境”特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重点评审风险
分析是否合理、情景构建是否全面、完善风险防范措施的计划是否可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重点评审调查内容是否全面、调查结果是否可信。《评
审工作指南》解读7.评审程序(1)企业负责人介绍评审安排、评审人员。(2)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确定评审组组长。(3)企业负责人介绍
环境应急预案和编修过程,向评审人员说明重点内容。(4)评审组组长对评审进行适当分工,组织进行资料审核、现场查验、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
。现场查验可以在会议评审前进行。(5)评审组开展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定性判断为未通过的,可以结束评审。(6)评审组组长汇总评审情况
,形成评审意见。《评审工作指南》解读8.评审实施8.1评审人员定性判断“一票否决”项:(1)单独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
调查报告;(2)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出发编制且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无缺失;(3)能够让周边居民和单位获得事件信息。以上三项
中任意一项判定为“不符合”,则评审结论为“未通过”,可以直接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未通过评审的结论,不再进行评审专家定量打分。《评审
工作指南》解读8.评审实施8.2评审人员定量打分评审专家参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doc附表企业
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doc1,对评审指标逐项给出“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的结论,按照赋分原则逐
项赋分、相加得出评审得分。定量打分结果大于80分(含80分)的,为通过评审;小于60分(不含60分)的,为未通过评审;其他,为原则
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评审工作指南》解读8.评审实施8.3评审结论各评审专家评审得分的算数平均值为定量打分结果。评审得分差异过大时,评审组组长应组织进行讨论、确定定量打分结果。综合评审人员的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结果,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通过评审、原则通过评审但需进行修改复核或未通过评审的结论。《评审工作指南》解读9.评审意见评审组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参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doc附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doc2形成评审意见。评审结论为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的,企业参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doc附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doc3形成修改说明,送评审组组长复核。评审结论为未通过评审的,企业应当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改,重新组织评审。重点回顾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必须有编制说明。说清预案编修过程,说明意见建议及采纳情况、演练暴露问题及解决措施。“前期处置”和“应急处置”章节中注意真实的情景构建。增补“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内容。“信息通报”中,企业应当有让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获得事件信息的渠道。重点回顾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沿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pdf附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pdfD。环境风险分级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执行。规定了突发大气环境、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方法,弱化了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评估指标,细化了风险表征。补充完善了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风险物质由310种补充至392种。重点回顾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评审工作指南突出重点、设置3个“一票否决”指标。定性与定量结合,先定性判断再定量打分。评审人员及其数量由企业自行确定,评审人员方面包括评审专家和周边居民和单位代表。一般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3人;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5人,其中,评审专家不少于3人,周边代表不少于2人。评审对象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谢谢!
献花(0)
+1
(本文系野风7b7ae9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