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姜子龙中国画的竹意人生.docx
2019-03-23 | 阅:  转:  |  分享 
  
打开姜子龙中国画的竹意人生百度App,看更多图片01早期,姜子龙老师画的竹洒脱俊朗,第一眼看过去,竹叶深深浅浅,似有微风吹过竹林。先贤赋予
了竹太多美好的品质:虚化若谷、潇洒挺拔、清高正直等等。只是浅尝,也让人回味无穷。姜子龙先生初次接触水墨竹,便被身后的文化韵味深深地
吸引了。那时候他刚入伍,训练一闲下来,就琢磨着怎么画竹子,笔墨浓淡?竹林深浅?“未曾出土先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这个时期姜子龙先
生的画,笔墨浓淡之间,可见竹林深浅。竹节分明、挺拔昂扬,一杆杆竹子拔地而起,生机勃勃,片片竹叶也充满了精气神儿。02后来,姜子龙先
生的画里有了风雨。大概人到中年,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些“存在主义危机”吧,我何以安身立命呢?这些年一直在坚持的事情是否有意义,目的或者
价值呢?姜子龙老师也不例外,画了这么多年的竹,他开始思考他的画作,他的人生。为什么要画竹呢?该怎么画?还要不要继续画竹子呢?这个时
期,他的竹在狂风中被吹得竹影模糊。他画作里的,大片大片的浓墨占了主体,我们看到竹子在狂风骤雨里挣扎,被吹乱的竹叶遮住了竹节,我看见
每棵竹子都在风雨中战斗,冲刺坚挺。在这些画里,我们似乎可以听到风的呼啸声,感受到硕大的雨点打在身上的疼痛。细看又可以发现,这些画表
现的,不只是水墨。无论是在多么浓的、多么凌乱的竹影之下,都可以隐约看到坚韧的竹节,尽管模糊,尽管只是浅浅地着墨,但每一幅画里,竹节
都没有缺失过。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股韧劲儿,贯穿了姜老师这一时期的画作。其实,除了竹子,姜老师也陆陆续续尝试
过其它的意象,但总觉得差点儿意思——君子的淡然,在很多意象里,他都品得到;但君子的傲骨,只有在竹上,才可以表现地淋漓尽致。经历了这
一时期的迷茫与探索,姜老师在画竹上更加得心应手。03而现在,姜老师画竹已经画了三十余年。竹,对姜老师来说俨然是一位熟悉的老友。赏竹
时,静下心来思考,也好似是与旧友畅谈;而画竹时,则更像是在描摹人生的悲欢离合了。不必太过计较笔墨技巧,而是把竹带给人的感受画出来,
把它画出生机。这时候姜子龙老师的竹林,竹子挺脱,竹叶舒展,是历经世事后,宠辱不惊的洒脱。画中的雨打竹枝,是不一样的坚挺——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遭遇风雨是难免的事情,但人应该是坚韧的,雪压不倒,风吹不折,这正是姜子龙老师的墨竹。而那覆雪的黄竹、翠竹,更像
是困境中的老年人和青年人,也是我们每个面临困难的华夏子孙,肩负重担,但决不认输,我们努力扎根,在困境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等待来年
春天的厚积薄发。(文中配图均为姜子龙老师中国竹作品)作者/「然而raner」
献花(0)
+1
(本文系策展人韩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