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答辩汇报材料
2019-03-24 | 阅:  转:  |  分享 
  
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答辩汇报材料宁县第五中学周永亮尊敬的高评会各位专家、各位评委:今天我有幸借此机会,将自己19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
与认识作以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及评委专家批评指正:一、个人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经历我叫周永亮,男,汉族,现年40岁,宁县中村乡秦店村人
,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宁县第五中学一级政治教师。本人于1988年宁县师范毕业后被组织分配至宁县九岘中学,从事中学政治教学工作。199
4年8月考入甘肃教育教学院政教系学习,1996年毕业后调入宁县五中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工作。2002年1月被聘为中学一级政治教师,同年
6月获西北师大主考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本科学历。二、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本人从教19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担任中学政治教学工
作,自从1996年调入宁县五中以来长期承担高中政治会考、高考教学任务,同时兼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职务。多年来,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
无私奉献的精神,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认真学习和借鉴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从农村中学的
学情的学情、教情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抓高考、会考为契机,坚持向45分钟的课堂要质量,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一是注重加强对
学生的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战胜千难万险的信心,顽强拼搏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
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听课的方法,记笔记的技巧,记忆的方法以及解答各类高考题型的方法等,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三是苦练教学基本功,力求做到规范使用普通话,语言生动形象,讲课富有抑扬顿挫、充满激情,旁征
博引,深入浅出,注意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并能适时引入时代活水,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具有很强的思想疑聚力、逻辑征服力和艺术
感染力,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深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工作业绩。2002年在全国普通高考中,所教学
生文综人均成绩176.8分,为当年宁县五中高考进线率增幅距宁县五所完中之首做出了贡献;2003年高三政治会考合格率居全县第3名、庆
阳地区第4名;2006年与2007年连续两年高三政治联考平均成绩位居全县第4名,处于我县同类完中之首;2007年年末全县联考所教高
一政治平均成绩居全县第3名,高二(理)政治平均成绩居全县第2名,高二(文)政治平均成绩居全县第3名。由于我在教育教学中兢兢业业,一
丝不苟,积极进取,成绩显著,多次赢得市、县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2000年以来,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
任”。2000年被中共宁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宁县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3月在全县中小学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同年10月获市
教育局“高考优秀监考教师”奖。三、发表的教学论文简介本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立足和面向高考,认真研读教材和考纲,精心研究历年高
考试题,准确把握近年来高考文综命题的趋势及特点,积极探索文综考试下的高考政治单科教学的对策,先后撰写论文多篇。其中《2007年高考
文综政治试题的特点及启示》于2007年12月发表在《甘肃教育》杂志上,该文的主要观点是:(一)、2007年文综政治试题的特点:1、
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2、反映社会热点,体现人文精神;3、重视学以致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4、凸视开放灵活,鼓励创新思维。(
二)、2007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及备考启示: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体系;2、关注社会热点,培养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3、精讲巧练,提高解题能力。这些教研成果的取得增强了高考备考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于本人及我校的高考文综备考教学
工作有着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四、指导青年教师情况在担任学校政史地教研组长期间,组织指导青年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改进教法,指导学
法,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实施“传—帮—带”活动,除自己多次承担公开教学任务外,还经常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听课、说课、评课,指
导青年教师扎实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苦练教学基本功,使其教学业务水平迅速提高,他们当中不少人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骨干。
五、今后工作的展望本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知识更新不及时。这种现状与
党和人民对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工作上循规蹈矩,创新不够,缺乏对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对象,学情及教情的研究,致使工作效益低下。为
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好:一是进一步强化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工作之余要采取多种途径,切实落实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确保学
习质量,牢固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二是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今后要大力加强对新形势背景下教育教学
对象,学情及教情的研究,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搭建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OO七年十二月一日1
献花(0)
+1
(本文系user58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