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你防范招商加盟骗局(第2版)
2019-03-24 | 阅:  转:  |  分享 
  
教你防范招商加盟骗局(第2版)



1. 引言

本文以服装加盟为例,但是其中的方法适用于餐饮、美容、家居、建材、饰品和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加盟项目。希望各位能提出宝贵意见作为更新本文的依据,特别是广大投资者和有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人士。在不改变本文标题和内容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

有朋友考虑到消费者更认可品牌服装的质量和价格,加盟品牌后不用辛苦去批发市场拿货,决定先考察品牌。最初不了解如何找到合适品牌,所以在网上发布了招商加盟消息,不久就有很多品牌公司联系。了解到地址后,就让作者陪同在广州、东莞和深圳连续考察了3天,对17个品牌的款式、质量、价格、供货波段和退换货政策等进行了现场考察,最终选择了一家品牌签订了合同,但是不久就发现陷入了加盟骗局。之后和网友“我是艾米女”装成顾客去考察该品牌的多个实体店,发现都是中了骗局,惨淡经营。

痛定思痛,才发现时间仓促,没有全面地-多途径考察品牌。了解到广州一服饰公司诈骗,合同陷阱套牢上百加盟商,更是深深为老百姓鸣不平。反思整个过程并学习案例来了解如何防范招商加盟纠纷,学习加盟合同要点,总结了一些教训,希望可以让做小生意的老百姓节约投资考察费用,少上当。

2. 正确的考察方式

2.1. 前期网上和电话考察

加盟前一般都会去加盟总部和加盟店实地考察,但是那样成本高、时间长。以网上搜索的方式进行前期考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考察花费。

以服装加盟为例:

(1)在服装品牌展示网站上根据风格找到合适的品牌和对应的公司。考虑到一个品牌既有实体店渠道,又有互联网销售渠道时,实体店容易成为线下体验店,而又因为店租无法与网上销售价格竞争,所以作者考察时没有收录有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品牌。

(2)在政府网站(所有政府网站的域名中都有.gov.cn)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上用公司名称查询公司是否存续(有的根本就不存在,有的已注销或者已吊销,有的为个体工商户,不具备资格进行加盟经营),注册资金(少于20万元的我基本上不考虑)、成立日期(少于1年的肯定不满足商务部要求的“两店一年”商业特许经营资质),营业范围(是否有服装批发或者销售,是否设计、生产)。有的企业只有服装零售,是无法进行批发业务的。

(3)在政府网站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页面上查询是否有被强制执行记录。有的时候执行标的是0元,但这并不是代表执行标的价值为0,可能是需要被执行人提供某些财产,而这些财产是难以确定价值的。

(4)在政府网站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是否有被起诉以及被起诉的原因。一般来说败诉方都可能不诚信,但是有时胜诉方也可能不诚信。一审法院受理案件就说明具有管辖权,上诉人以法院管辖权为由提起上诉,可能是为了拖长诉讼时间,一般也是不诚信的。

(5)在政府网站中国商标网网上查询商标状态查询页面上查询商标是否有效,以及商标所有人是否为公司或者公司法人代表、股东。如果商标所有人不是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和股东,再在“商标流程”页面下看是否有“商标使用许可备案”的相关业务。如果有“商标使用许可备案”的相关业务,再查找商标公告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公告”里面相关被许可人以及许可使用的商品/服务项目。按照商标法,许可他人使用注册商标的,许可人应当自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将合同副本报送商标局备案。如果需要加盟的公司不是被许可人,那么现场考察时要品牌公司出具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等权利证明材料。也可以在商标信息查询的一类网站上查询,然后在政府网站上合核实。最好能有商标局出具的商标使用许可备案材料,经过备案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才能更好地保护被许可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6)在企业信息查询的一类网站上用品牌名称查询公司名称,看品牌所在地(地市一级)的“零售业”分类下是否有加盟店。通过地址在地图软件上看加盟店是否在比较繁华的商圈。有的品牌公司可能说地市一级服装零售市场太激烈,所以只发展二三线城市的加盟商。不过加盟商销售情况不理想,对于品牌公司来说加盟费和品牌使用费并没有少收,只是批发销售款少一点而已,并没有什么损失。个人认为不在本地发展加盟商,说明品牌竞争力差,也有可能是考虑到外地加盟店维权交通成本高,而本地人容易去品牌公司本部附近宣传导致难以诈骗其他人。如果在本地比较偏僻的地方才有加盟店,那可能是品牌公司的托。如果不认同这种观点,也可以看品牌所在地(省一级)的“零售业”分类下是否有加盟店,然后进行后续考察。有时候一个品牌名称在多个商标分类下注册,在第25分类“服装鞋帽”中也可能有多个类似品牌名称,所以查询结果中有很多不是加盟了指定品牌的服装店。这时可以通过公司名称来判断是否是服装店,通过相关地图软件和街景软件中的店铺招牌照片来判断是否加盟了指定品牌。虽然有的品牌不是容易读出的英文或者不够朗朗上口,以至于服装店店主没有在营业执照的商号中采用品牌名称,但是考虑到商号中没有品牌名称间接说明了该品牌名称可能知名度不高,所以相关查询结果也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

(7)在企业信息查询的一类网站上用品牌名称查询公司名称,看有多少个以品牌作为服装店店名一部分的加盟店,营业中和未营业的各有多少,成立日期有多久。只认定以品牌作为服装店店名一部分的加盟店,如果品牌注册之后每年发展的加盟店不足两个或者总数不足六个,个人认为品牌竞争力不足,则作为次要考虑的品牌。查找成立日期较早的加盟店招牌照片,如果招牌上商标状态不是“商标已注册”,或者加盟店成立日期比招牌上“商标已注册”时间还早,则说明品牌公司不诚信。

(8)在企业信息查询的一类网站上查询公司法人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其他公司是否有不诚信行为。一个人在多个公司担任法人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时,如果某一个公司不诚信,其他的公司通常也是不诚信的。如果姓名不是大众化的,可以直接通过姓名查到相关公司。如果姓名是大众化的,我还没有找到免费的查询方式。第(2)到第(5)项基本都可以该类网站上查询到,也有很多非政府管理的商标查询网站。这样只需要补充查询品牌商标的所有人是否为公司法人和股东就可以了。该类网站很多都需要注册,不过查询相对较快,文书更新较快,所以基本上都在在该类网站上查询,确定之后再去政府网站上复核。

(9)在政府网站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上查询是否有备案的网站,通过备案的网站了解产品和加盟条件。

(10)网上有很多帖子教大家以“公司名”和“骗子”作为关键字来搜索。作者也推荐以“公司简称”、“品牌名称”加上“骗子”、“骗局”等关键字在搜索引擎上看看别人的评论。不过网上看别人评论,评价好可能是公司为自己打广告,评价差可能是竞争对手,难以确定是否是真正的加盟者。这种方式花费时间很长,考察效率偏低,难以做出好还是不好的结论。但是对于评论差的,倒是可以了解欺骗的手段有哪些,然后到现场核实。很多网站(包括某些知名网站)上的商业资讯都是虚假的,虽然有“网友评论”的输入栏,但是只要有对品牌不利的评论,或者无法通过审核,或者不久就会被删除。有些论坛上的帖子或者提问长期没有人答复,就无法再回复了。有的网站需要登录才能发表评论,但是无法注册。

(11)在电话咨询品牌提供者相关招商政策前应录音。以“你是某某公司的吗?”问话开始。咨询内容应包括:加盟费收取多少、首次进货最低进货款要求、每年分多少次上货,每次上货至少有多少新款式的货品,不同阶段的货品价格范围是什么。一般要使用通话录音功能。

(12)电话询问品牌公司有多少加盟店。如果加盟店数目多于5个,则要求品牌公司给出至少5个加盟店的地址和名称。如果品牌公司不提供,基本上就不用再考察了。

2.2. 现场考察

1) 在企业信息查询的一类网站上用品牌名称查询公司名称,行业选择“零售业”,查询本区域或者附近区域是否有某品牌的加盟店,然后到现场考察其货品款式、质量和价格。加盟商一般不会透露信息给别人,只能自己先观察分析店铺装修、货品陈列、工作人员态度及销售状况等。如果加盟商愿意透露内情,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是否真实。现场考察之前应根据地址通过地图软件规划好最佳路线以节省路费。

2) 如果展厅里面的衣服没有吊牌(即使只有一件没有吊牌),则不诚信的可能性很大。

3) 前期根据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确定是否有设计和生产,现场考察时确定是否有设计团队和生产工厂。

4) 现场了解加盟政策、特别是品牌提供者解读合同内容时,应通过手机、录音笔和录音手环等进行录音。最好能同时使用两种。可以不注意保密。正规诚信的公司不怕录音。虽然麻烦一些,但总比事后拿身份证、户口本和合同到公证处支出大概600元进行电子证据保全的好。应保留相关品牌的宣传单。

5) 考察时都会与品牌公司对进货价格进行谈判,有时候品牌公司说可以给出比其他加盟商更低的折扣,但是为了避免矛盾,所以需要将合同内容对他人保密。这时候需要多点考虑,如果约定合同内容对他人保密,有纠纷的情况下就难以找律师和政府机构以外人员帮忙了。必要时也可以约定只将进货折扣的条款对他人保密。

6) 提出要带走合同范本给律师审核。如果品牌提供者答复为了保护商业秘密无法提供,那就说明可以签订对政府机关和律师以外第三者保密的协议,或者可以请律师到现场审核。如果品牌提供者还是不愿提供合同范本,那么不诚信的可能性很大。

2.3. 审核合同

1) 合同中所有名称应统一并作出明确定义。一个东西多个定义的,大都隐藏了合同陷阱。(1)对于服装价格,有吊牌价、市场零售价、进货价、批发价、市值、市场价、市场价格等多种定义,但是“市值”和”市场价格“等定义双方容易理解不一致。以网上的加盟投诉案例为例,合同中约定了首次进货款为69800元,配送69800元市场价的货品。合同签订前品牌提供者会诱导加盟者作出“市场价为批发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是双方交易的价格”的理解,但是执行时却说“市值为零售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是吊牌价”。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即使起诉到法院,法官按照一般消费者的通常理解,也会将市值理解为零售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是吊牌价,或者进行市场价格评估。(2)对于双方交易中的文件,有“文件”、“文书”、“材料”和“资料”等定义。有案例中合同约定加盟商在合同到期或者解除合同后必须把文件交给品牌提供者,才能收到保证金。但是执行中品牌提供者又会解释文件包括了合同。但是如果将合同交给品牌提供者,那么品牌提供者就可以任意修改合同了。合同法中也规定合同是双方各执一份,一定不能将合同交给别人。

2) 尽量以政府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作为模板进行修改,可以在政府网站中的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或者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网站下载上海市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示范文本(2013版)。

3) 发现了明显的合同陷阱,就不用继续考察下去了,委婉地答复需要考虑考虑,然后离开。

4) 初步审核没有问题后可以通过网上的合同审核服务来审核合同,基本上都是300到500元。

3. 执行合同

1) 如果采用电子邮件以外的方式订货,则应再次发送电子邮件确认订货内容,订货内容应包括订货号、货品名称、照片、颜色、尺码、服装材料说明、数量、吊牌价和总吊牌价。

2) 只通过转账到对方公司账户的方式支付加盟费、保证金和进货款,并附注联系电话和资金用途。

4. 感想和体会

1) 作者在网上收集了某地区日韩风格的197个品牌,其中品牌企业重复的5个,未找到公司名称的43个,实际上不在该地区的26个,已注销的5个,注册资金少于20万元的11个,个体工商户2个,个人独资公司1个,被法院强制执行过的11个,诉讼中不诚信的5个,诉讼中可能不诚信的2个,商标无效的19个,在天猫上开直营店的8个,品牌所在地没有包含品牌名的商号数的21个,包含品牌名的商号数少于7的29个,个人认为合适的剩下9个。经过网上考察,个人认为合适的品牌已经不足总数的5%。

2) 作者收集了某地区欧美风格的360个品牌,其中未找到公司名称的80个,实际上不在该地区的72个,已经注销的13个;注册资金少于20万元的11个,个体工商户的3个,被法院强制执行过的28个,诉讼中不诚信的15个,诉讼中可能不诚信的8个,商标无效的28个,京东开直营店的1个,在天猫开直营店的13个,店铺名中包括品牌名称的数量偏少的44个,品牌所在地没有包含品牌名的商号的35个,个人认为合适的剩下8个。总共花费时间11小时。

3) 有很多服装品牌招商网站,但是很少有展示企业信用情况的。很多骗子公司都是有营业执照和服装商标的,真实性没有问题,主要问题是设置了合同陷阱。一些号称对加盟项目进行过审核的招商网站实际上还在为不诚信品牌公司做广告。招商网站可能为了广告收益,不愿意向广大投资者展示企业信用情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投资者的考察难度。

4) 有很多教你防范服装加盟招商骗局的帖子,标题中有“见招拆招”、“绝招”、“搞定”等吸引人的字眼,但很少有让投资者先以省钱又高效的企业信息查询方式考察企业的,而是先让投资者花费大量差旅费和精力到现场考察项目或者加盟总部。先进行投入大而低效的考察,只会让投资者觉得难以承受考察的时间成本,最后草草了事地考察几家品牌公司,非常容易陷入骗局。发这些防骗帖的有可能就是骗子公司雇佣的网络水军。这样的加盟防骗贴将以最少精力筛选出不合适品牌的方法淹没,是广大投资者的悲哀。作者参考了很多网上防范加盟骗局的帖子,本文中提出的考察方式和顺序都是进过改进优化的,考虑了每个方式中考察单个品牌花费的时间以及筛选出不合适品牌的比例,最先采用花费精力少而筛选出不合格比例高的方式。先进行必要性评审,然后进行参考性评审。对于“观察对方是不是一个想做事、能做事的公司”(很难有一个判断标准)、“联系当地工商局了解投诉情况”(没有有义务告诉相关投诉情况)等可行性不强的方式,作者忽略了。

5) 有很多以“某某女装品牌教你防范加盟骗局”、“有什么证据说某某女装是骗子”为标题的帖子,让人感觉好像品牌公司底气十足,但是最终作者发现好多都是不诚信的。

6) 网上和电话考察品牌公司需要大量的时间,可以找到女装品牌加盟考察方法示例后再核实。如果有人能整理出各个地区女装品牌的基本情况,那将是广大投资者的福音。

7) 相对于去服装市场拿现货,加盟品牌可以理解为拿期货,虽然品牌服装更容易赢得消费者信赖,也不用辛苦去跑批发市场,但是对于期货的款式和质量是难以约定的。

8) 成立时间长的企业也可能是骗子。由于很多人嫌麻烦,在到法院起诉之后让步接受了骗子调解要求,这样的调解书法院是不会放在网络上的,所以骗子也可以生存很长时间,甚至有的骗子公司行骗七八年后才被人举报到商务委员会。

9) 对于在等各个论坛发帖询问“某某品牌怎么样”的帖子,可以回复帖子,提醒投资者先在政府网站上查询信息,避免盲目到现场考察浪费金钱和精力。参考内容如下:“现在生意不好做,老百姓加盟品牌做小生意钱大多都会在网上搜索品牌公司消息,结果却不知道是哪些人发帖,评论好担心是骗子打广告,评论差又担心是竞争对手发的。花费了大量精力,还得不出一个好或者不好的结论。在好心店主和资深加盟案例律师指点下一下子就搞清楚了先搞什么考察好。权威政府机关和大众媒体网站官方给出的信息才是真实可信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运行管理的裁判文书网上用公司名搜索,看有品牌公司是否有被强制执行过。如果被强制执行过,也就是该公司故意不执行法院裁定,那么和这样的公司做生意自然就有很大风险了。如果没被强制执行过,再看有没有被起诉过或者起诉过别人,然后再看看相关文书内容,这应该是首先要做的。由于很多人嫌麻烦,在起诉之后让步接受了骗子调解要求,这样的调解书法院是不会放在网络上的,所以律师补充说明这样的考察也不全面,商务谈判应全过程录音,还应该找品牌公司要合同范本给律师审核。自己应该学习案例防范招商加盟纠纷,让已经有加盟店经营经历和经验的人教你多途径考察品牌,防范招商加盟骗局,以及教你处理招商加盟骗局,各个行业的项目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只有把握考察要点,才能找到合适的品牌,积累人生财富。”

10) 很多骗子加盟项目的广告费用和展厅费用每月都很高,但是“套得”的利润远远高于投入的成本。其实只要加盟受骗者现场考察前先在网上查询企业信用情况,那些骗子公司就会因为成本问题而无法生存下去。如果加盟受骗者因为合同陷阱不愿意到法院起诉,也不愿意提醒其他投资人先在网上查询企业信用情况,甚至懒到不愿意转载本文,作者就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第4页共4页







献花(0)
+1
(本文系多途径考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