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沭阳章氏世系渊源(更新)
2019-03-26 | 阅:  转:  |  分享 
  
沭陽章氏世系淵源

















金陵清凉山





沭阳章氏世系

沭陽章氏世系渊源



目錄

一、元祖炎帝神農氏...............................................................................................................三

二、始祖太公姜子牙...............................................................................................................六

三、鄣氏始祖呂虎...................................................................................................................七

四、章氏始祖章韅.................................................................................................................八

五、泉州章氏始祖章嵓.........................................................................................................十

六、浦城章氏始祖章及.....................................................................................................十一

七、全城章氏始祖章仔鈞.....................................................................................................十二

八、沭陽章氏始祖章魯先章廣成.........................................................................................十二

九、《章氏家訓》.......................................................................................................................十四

十、章氏譜《百代歌》.............................................................................................................十五









金陵清凉山





沭阳章氏世系







一、元祖炎帝神農氏





《史記·五帝本紀》、《白虎通義·號》、《世本·帝系篇》、《淮南子·時則訓》、《左傳》、《國語》、《禮記》、《水

經注》有記曰,

元祖,炎帝神農氏,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

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生於公元前約3200年前,传姜姓部落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

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

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

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元初祖,成为中华

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奠基

人物,是上古劃時代的歷史偉人,有關傳說五千年來讚頌不絕。在位一百四十年。

妻:莽水氏女,名聽詙(音拔),為人有見識,又能幹,是炎帝的好助手,以

致在傳說故事中被神化為龍女。

二世,帝臨魁,炎帝長子,在位80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三世,帝承,在位60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四世,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五世,帝直,在位45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六世,帝來(厘),在位48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七世,帝裹(哀),在位42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八世帝榆罔,在位55年;讓位於軒轅,即黃帝,炎帝時代結束。帝榆罔從

世系上說,是炎帝神農氏石年的第十世孫,是薑姓的第十世。從帝位上說,為炎

帝神農氏第八帝,即炎帝族神農氏之後人被推為帝的第八個帝。我們通常所說的

炎帝指的是始祖第一個炎帝,但在當時他們先後八個帝都叫炎帝。

九世炎居

十世節莖

十一世戲器

十二世祝融,本名重黎,器之子。政治家、發明家、音樂家,本名重黎,

上古帝王,以火施化,號赤帝,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帝

“三皇”之一,葬衡陽南嶽。據山海經記載,祝融在居所衡山,傳下火種,教人

類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相傳名為《九天》,

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

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十三世術器(雷)

十四世勾龍

金陵清凉山十五世垂(共工)、信(誇父)

十六世噎鳴





沭阳章氏世系



十七世伯夷(佐禹治水有功,封呂侯,掌四嶽)。名伯夷,姜姓,堯舜

時人,大約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前後。著名賢人,佐堯帝掌四嶽。帝堯時伯夷

輔政,掌管禮儀(伯夷為堯“典三禮”、“定五刑”),助堯治理部落聯盟,很

有政績,堯想禪位於他,伯夷拒絕堯的美意,不肯接受禪讓,推薦舜做了帝。帝

舜時正式任命伯夷為秩宗。禹代行天子政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之心腹。伯

夷因系共工之後,也善治水,曾助禹治水。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於呂,為呂侯,

是即呂氏得姓之始。(與商末孤竹君長子伯夷並非一人,孤竹國伯夷大約生活於

公元前1140年前後,兩人的生活年代相距一千多年。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

承人,及父卒,叔齊讓位於伯夷。伯夷以為逆父命,遂逃之)四嶽是堯舜時期官

職,掌管諸侯事務。《國語·周語下》載:“昔共工棄此道也……共工之從孫

四嶽佐之(伯禹)……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薑,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

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也。”

十八世宣公

十九世定公、邇公

二十世懷公、恒公(定公子)

二十一世宙公(懷公子)、宇公(恒公子)

二十二世高公、許公

二十三世宰公(高公子)

二十四世禪公

二十五世啟公

二十六世蒯公、副公

二十七世正公、喬公(蒯公子)

二十八世志道(正公子)

二十九世祖榮

三十世杜公、成公

三十一世濟公(杜公子)

三十二世林一、林二

三十三世承先

三十四世光公、榮公、平公、理公

三十五世永和(榮公子)

三十六世嘉禹

三十七世衡車

三十八世海複

三十九世祖甲、祖丙

四十世一懋、二懋(祖甲子)

四十一世正一(一懋子)、正二(二懋子)

四十二世美成、心成(正二子)

四十三世元一(心成子)

四十四世仲調

四十五世計恒、訓元

四十六世先一、先二(訓元子)

四十七世司會(先二子)

金陵清凉山四十八世輝前





沭阳章氏世系



四十九世公倫、公顯

五十世豫仲(公倫子)

五十一世姜尚(薑子牙、呂尚、姜太公)





亦有說傳五十四世至太公。









金陵清凉山





沭阳章氏世系



二、始祖太公姜子牙



姜尚,字子牙,薑姓,呂氏,又稱呂尚。

薑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

因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民間不分姓氏均

尊稱為姜太公。釣于渭水之濱,周文王訪賢,拜為師(“師”為武官名,古代有

時也稱太師,是輔弼國君掌管軍國大事的大臣),尊為五侯九伯之首。紂王無道,

太公輔武王伐紂,建立周朝,是周朝第一開國功臣,受封於齊,是中國古代的一

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傳姜尚乃是昆侖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弟子,後被派下山輔佐明君,代理

封神。元始天尊賜薑子牙打神鞭,封神完畢之後,奉還此鞭,元始天尊念子牙封

神有功,故而不收,並特許他可雲遊眾神部,每去一處,該部正神暫時讓位,就

是所謂的“太公在此,諸神回避”,後也有人說是“太公在此,諸神退位”。

齊國薑氏二世呂伋,尚子。稱丁公,為第二代齊侯。

子:呂得、呂隱。

齊國薑氏三世呂隱,伋子。·

第三代齊侯乙公,呂得之弟

子:呂虎。

齊國薑氏四世呂虎。







金陵清凉山





沭阳章氏世系



三、鄣氏始祖呂虎



呂虎,隱子,姜太公之曾孫。受周封於鄣,因以國名為姓,稱鄣穆公。為鄣

姓始祖。

據《公羊傳》、《谷梁傳》,鄣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公

爵爵位,国君为姜姓,建国君主是鄣穆公,乃齐太公姜尚之曾孙。势力范围大约

于齐、楚之间,齐哀公死后,被纪国收为附庸,后来纪国被齐襄公所灭后,又转

为齐国的附庸国。

據鄭樵《通志》稱,鄣國被同宗齊國所滅後,子孫(據《章氏宗譜》稱,為

胡公弟章韅)去邑部,皆姓章。齊威王將有章子,[秦將則有章邯。後來秦置鄣

郡,漢武帝改之丹陽,世認為即後世豫章。故章家亦望于豫章。據記述,鄣建城

於密州,即東平無鹽縣東北。現諸家多以為指今江蘇贛榆縣北75裡處的鄣城。



鄣氏第二世鄣侯靖公

鄣氏第三世鄣侯康公

鄣氏第四世鄣侯桓公

鄣氏第五世鄣侯平公

鄣氏第六世鄣侯厲公

鄣氏第七世太子偉,名字應叫鄣偉。周夷王時自稱鄣城王。

鄣氏第八世鄣侯武侯

鄣氏第九世鄣侯定侯

鄣氏第十世鄣侯隱公

鄣氏第十一世鄣侯繆公

鄣氏第十二世鄣侯閔公

鄣氏第十三世鄣侯懿公

鄣氏第十四世鄣侯丁公

鄣氏第十五世鄣侯胡公鄣祥



春秋之時,周王室漸衰,各諸侯開始互相兼併。姜太公的玄孫哀公為齊王時,

喜好佃獵,紀侯譖之周。據《公羊傳》的說法,“古者有明天子,則紀侯必誅,

必無紀者。”可當時的周天子是周夷王,結果是哀公遭烹。這事雖已過去九世,

但在諸侯會聚中按禮得稱先君如何如何,這常使齊侯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弄得

齊侯與紀侯“不可以並立於天下”。齊襄公為報這九世之仇,就於公元前690年

滅了紀國。但當時的紀侯又是個賢君,於是就由他帶著國人出走。《春秋》筆法

以“紀侯大去其國”來記其事。這樣鄣國就成了“紀之遺邑”。這事拖了二十六

年之後,鄣侯胡公祥終於在齊桓公的武力威脅下歸降。《春秋》莊公三十年記其

事雲:“秋七月,齊人降鄣。”



金陵清凉山





沭阳章氏世系



四、章氏始祖章韅



章韅(韅音顯),原名鄣韅,鄣侯胡公鄣祥之弟。

齊、鄣為同姓之國,因恥其同姓操戈,率眾逃至河間。河間郡在今河北中部

一帶,其治所樂城,在今獻縣東南。鄣國既亡,遂去邑(阝)而為章姓。時在公元

前664年。河間郡為章氏發祥之地。

章韅公為章姓的始祖。

章氏第二世章群

章氏第三世章黑肩

章氏第四世章震

章氏第五世章達

章氏第六世章昭

章氏第七世章粉冒

章氏第八世章子,名至孝,為齊平將

章氏第九世章傑

章氏第十世章驁

章氏第十一世章弟

章氏第十二世章曆

章氏第十三世章湣

章氏第十四世章孝伯

子:章邯、章平、章豨。

章邯:章平兄。原為秦少府之官,九卿之一,秦二世使將兵擊楚。為項羽所

敗,降楚,封為雍王,都廢丘。公元前205年劉邦圍攻廢丘,兵敗自殺。為雍州

祖。

章豨:章平弟。為單於近臣。

(據章壽發等所編《廣系圖譜》:章孝伯為章氏第十世祖。邯、平、豨為湣

公子。)

章氏第十五世章平,仕楚為上大夫,領兵守關。為梁州祖。

(《廣系圖譜》在“領兵守關”之後,還有“後遷洪州。武寧郡”字樣。今

江西省西北有武甯縣,尚不知是否即古武寧郡。又:太傅公封“武甯郡開國伯”。)

子:章直。

章氏第十六世章直,平子。

魏巳東將軍。(魏於公元前225年滅于秦。)

章氏第十七世章宜

章氏第十八世章竦

章氏第十九世章贛

仕漢武帝朝,官御史大夫。(漢武帝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40—87年。)

章氏第二十世章琦(?—章椅—章夫子。待考)

章氏第二十一世章開,?之子。

子八:永年、長寬……

金陵清凉山章氏第二十二世章永年,開子。

子:章謹。





沭阳章氏世系



章氏第二十三世章謹,永年子。

子:章慍。

章氏第二十四世章慍,謹子。

子:章轗(音坎)。

章氏第二十五世章轗,慍子。

子:(?—章焉,待考)。

章氏第二十六世章施(?—章師孟,待考)

章氏第二十七世章伊(?—章尹,待考)

(《廣系圖譜》作:章伊—章華—章教。按:章華、章教非直系祖先。可不

載入。)

章氏第二十八世章松

章氏第二十九世章樵,松子。

西晉時封為三秦王,食邑三千戶。

子:章嵓(岩之古體)、章評、章展、章長。

章嵓:為泉州祖。

章評:仕晉為兵部尚書。居泉州,後分蘭溪族。

章展:為汴州祖。

章長:為洪州祖。

章氏第三十世章嵓(嵓即今之岩字),樵長子。







金陵清凉山





沭阳章氏世系



五、泉州章氏始祖章嵓



章氏第三十世章嵓(嵓即今之岩字),樵長子。

仕晉為上大夫,領兵四十萬收大散關,後封河間侯。大散關在寶雞西南的大

散嶺上,當秦嶺咽喉,為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守泉州,

遂于泉州南安縣安家,為南安祖,亦稱泉州祖。

子:章道益。

泉州章氏第二世章道益,嵓子。

仕晉為廣平太守。

子:章法尚。

泉州章氏第三世章法尚,道益子。

仕梁揚州議曹從事。南史有傳。

子:章昭達。

(梁,公元502—557年)

泉州章氏第四世章昭達,法尚子。

陳宣帝庚寅(公元570年)討平歐陽紇之亂,贈大將軍,封邵陵侯。為吳興武

康祖。

子:章大寶、章喬。

(陳,公元557—589年)

泉州章氏第五世章喬,字仲遷。兵部司馬。

子:章亮功、章育功。

泉州章氏第六世章亮功,章喬長子。

子:章焯、章耀、章煌。

泉州章氏第七世章耀,亮功次子。

子:章忠彥。

泉州章氏第八世章忠彥,耀子。

子:章季裴。

泉州章氏第九世章季裴,忠彥子。

都水監。

子:章熠。

泉州章氏第十世章熠,季裴子。

大理丞。

子:章端蒙。

泉州章氏十一世章端蒙,熠子。

左史。

子:章及。

泉州章氏十二世章及,字鵬之,號岩永,端蒙子。浦城始祖。



金陵清凉山





沭阳章氏世系



六、浦城章氏始祖章及



章及,字鵬之,號岩永,端蒙子。泉州章岩公第十二世孫。

仕唐康州刺史,自南安遷居浦城,為浦城始祖。

娶何氏、柳氏、滕氏。

子:章侑、章傑、章修。

章侑為洪州漳州祖。

(唐,公元618—907年)



浦城章氏二世章修,及三子。

唐福州軍事判官。

墓在浦城雞鶩山下。

娶劉氏、葉氏。

子:章仔鈞、章仔釗。



浦城章氏三世章仔鈞為全城章氏始祖。

浦城章氏三世章仔釗為吳中西蜀祖。







金陵清凉山

十一



沭阳章氏世系



七、全城章氏始祖章仔鈞



章仔鈞,字仲德,修長子。浦城章及公第三世孫。

生於唐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卒於五代後晉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唐末藩

鎮割據,各以武力爭雄。天祐間(公元904—907年)王審知據福建為閩王,禮賢下

士,能以生產、人民為念,大孚人望,公遂剖析時勢,撰《戰攻守三策》往獻。

閩王大喜,即日表奏朝廷,特授高州刺史,檢校太傅,任西北面招討制置使。夫

人練雋封渤海郡君。制置使的職責主要是在邊境置防保衛疆土,同時也負責制控

地方秩序維持治安,又治軍又管民。浦城是閩國西北的軍事重鎮,公駐守浦城及

西岩三十餘年,篤仁厚義以待軍民,極受軍民擁戴。又與夫人義釋二校,後因以

保全了建安合城性命,被稱為全城氏。建有全城專祠,春秋崇祀。

子十五:章仁垣、章仁眆(音方)、章仁燧、章仁嵩、章仁徹、章仁郁、章仁

政、章仁愈、章仁鑒、章仁肇、章仁皦、章仁耀、章仁佑、章仁遜、章仁輔。



八、沭陽章氏始祖章魯先章廣成



章魯先(沭陽章氏祖,對應南唐序歌第17字元輩,及公20世)

章廣成(沭陽章氏祖,對應南唐序歌第17字元輩,及公20世)



魯先公,為仁肇公十七世孫,在老譜百代歌排十七字,元字輩,及公20世。

魯先公,明永樂年間公元1434年前後遷沭,原籍浙江省寧波府鄞縣,浦城

仔鈞公第十子章仁肇之裔孫。魯先公在大明永樂元年癸未科浙江鄉試中式,是為

舉人出身,公於大明永樂至宣德年間,先後在海州府沭陽縣、松江府華亭縣(上

海)、揚州府儀征縣、山東費縣等地任教諭;配趙夫人(明封·宜人)生瑢、玘、

環、璉四個兒子,瑢傳至七世失考,環無嗣。

最新考證發現,魯先公家中人丁興旺,兄弟較多,魯先公兄弟排行最小。魯先公之兄長,

章敬先公,隆平知縣,有三子,章廷璧,章廷玉(章琦)、章廷琰。《欽定四庫全書·鶴年

詩集原序》和《乾隆隆平县志》记载,章敬先公,饱读诗書,厚德载物,任知县治隆平期

间,造福民众,德高望重,殉职于岗位上。为了纪念他,国家专门拨官地十六亩,建立了陵

园,供后人进行每年固定的祭祀纪念活动。在中国古代,国家专为一知县拨官地十六亩,建

立陵园,供后人进行每年固定祭祀纪念活动的事例,并不多见,可见敬先公受当地民众爱戴

之深,堪称古代之焦裕禄也。

魯先公卒於沭陽教諭任上的儒學南署(今址在原沭城鎮四老巷),葬沭城西城

門外裡許(今址在沭陽供電局北邊,新沂河大橋東面的沂河南堤下,1950年導沂

整沭工程塋基被埋)塋基七畝餘。後裔居住沭陽縣龍廟鎮岔路口,分遷江西,北

京,上海,安徽,浙江,連雲港,淮安等地,目前有後裔28000餘人。魯先公夫

人趙氏先卒於儀征學署,還葬鄞縣高橋老塋—王泥塋(毀於明末戰火)。



廣成公,廣成府君系仔鈞太府君第九子之裔,與魯先府君是族中兄弟,廣

金陵清凉山成公,字德博,廩貢生侯選訓導,祖籍浙江金華府蘭溪縣,明洪武未年奉諭由金

十二



沭阳章氏世系



華府蘭溪縣到沭陽桑墟大佛寺講學”,廣成公在1398--1403年遷沭,生

仁、倫、忠、恕四子,葬于桑墟漁市口大佛寺河東塋基七畝,後因城鎮規劃

該墓西遷五裡至老灣溝南岸,今失考。子仁、倫、忠三公葬於河西莊土廟前塋

基三畝(現三公合葬墓在桑墟街西200米),後裔居住沭陽桑墟大佛寺河西,分遷

東海、淮安、宿遷等地,目前有後裔3600餘人。



浦城始祖章及

二世:章修

三世:章仔鈞全城章氏始祖。

四世:章仁肇,仔鈞十子。

五世:章基,仲彝,由桐庐窊石徙居象山(明州象山祖)。

六世:章岘,思比。

七世:章時邁,思比公之子,字弘亨,行十六,配錢氏,子:慶。

八世:章慶,時邁公之子,子一:悌。

九世:章悌,慶公之子,行六.配陳氏.子一:成。

十世:章成,悌公之子,行十,六配魏氏,子二:伯十九、房二十九。

十一世:章伯十九,自象山徙居鄞县高桥西一里许之旧宅,(四明鄞縣祖)

十二世:章千(千十四)

十三世:章從(從五)

十四世:章元(元五)

十五世:章文(文二)

十六世:章道(行)

十七世:章仁(景)

十八世:章義

十九世:章禮

二十世:章敬先、章魯先(沭阳章氏祖)





金陵清凉山

十三



沭阳章氏世系



九、《章氏家訓》



傳家兩字,曰耕與讀;

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防家兩字,曰盜與奸;

亡家兩字,曰嫖與賭;

敗家兩字,曰暴與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

休作生憤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喫緊在盡力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喜張;

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遊不患寡而患從邪。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

神昏如醉,體解如癡,意縱如狂,行卑如丐。

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為之羞,妻妾為之泣。

豈可入吾祠而葬吾瑩乎。

戒石具左,朝夕誦思。

《太傅仔鈞公家訓》





浦城章太傅家訓發揚光大當推民國章氏會譜,進入新世紀,隨著

百家講壇名人推崇與官家的推薦,浦城章太傅家訓迎來了傳播高潮,章

姓人家爭說太傅家訓,各種場合,歌之詠之!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傳承有序、流傳有序,流傳千年的章太傅家訓

當然也不能有例外!

互聯網古籍資源分享時代,使大批珍貴古籍善本重見天日,有幸

能讀到康熙《呂新吾先生去偽齋文集》影印本。此刻本,今北圖、北大、

傅斯年圖書館各有收藏;道光七年,栗毓美任開封府知府時,曾校刻《呂

氏遺書》,《去偽齋文集》收錄其中;蕭山朱家溍先生《故宮退食錄》

之故宮藏禁毀書錄介紹,北京故宮仍藏有萬曆王鳳翔刻本《新刻呂新吾

先生文集》。康熙古今圖書集成第328冊第二0頁

《欽定圖書集成家範典家範總考》孝睦房訓辭呂坤





金陵清凉山

十四



沭阳章氏世系



十、章氏譜《百代歌》



景直明昌茂,隆高厚裕能;泰運旋添仲,曾元複秀升;

顯玉敬俊瑞,恭亮錦賢成;華表真儀傑,齊安啟順臣;

壯麗熙詳固,嘉寧定會春;愛宜臻慶萃,盛益致新寅;

昭繼生榮美,超乘賜合伸;永延徵起士,喜見喻舊登;

季賞恢英烈,宏苞具玫文;才猷鹹濟出,應識善良昆。





章氏譜序《百代歌》一為祖派百代歌,一為御賜百代歌。



祖派百代歌為祖籍福建浦城章仔鈞時期所編。百代歌第一字“景”,始于世祖章仔鈞。仔鈞公其子15、孫68,仕宦他鄉,



分居各地,此百代歌在部分遠遷或輾轉遷播的支族中失傳。如1996年陝西商南縣《全城章氏譜》載,安徽太湖遷祖章通,原居



湖北麻城,明洪武二年(1370)任安徽太湖縣令,其後定居太湖,百代歌就失傳數代。至清嘉慶六年(1801)年,太湖家族重修



宗譜時,派人專程到祖籍浦城祭祖,搜訪祖籍資料,才知原有百代歌。為歸正源,故族人恢復祖派百代歌。至今江苏、福建、



江西、安徽等地章氏族人還是按照祖派百代歌的順序命名定派。



御賜百代歌是七世祖章得象拜相時,宋仁宗賜給章得象的,以表彰其祖上章仔鈞、練夫人的功德。御賜百代歌主要在浙



江各地章氏族人使用,其後也在其他省使用。據現有資料,使用御賜百代歌是在浙江山陰(今紹興)。南宋光宗、甯宗(1190~



1224年)間,章添十九由山陰(今紹興)蘭亭遷偁山,其後二世祖章仲七遞傳曾、元、複、秀、升諸代均按御賜百代歌中派次命



名,其後均遵此歌之句定派。這是章氏使用御賜百代歌的最早文字記錄。









图1【明成化四年】《宁波郡志·选举志》章鲁先举人出身记录







金陵清凉山图2【清】《四库全书?史部?浙江通志·选举志·一百三十四卷》举人榜

十五



沭阳章氏世系







图3【清】《续修四库全书·七零六·史部·地理类·[乾隆]鄞县志·卷九》举人榜









图4《道光云台新志嘉庆海州直隸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64》

金陵清凉山

十六



沭阳章氏世系







图5《康熙重修沭阳县志》永乐沭阳教谕









图6《松江府志》,松江府志二十,《学校志》,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金陵清凉山图7《正德松江府志》《学校志》陳威顧清纂修

十七



沭阳章氏世系







图8《欽定四庫全書》集部五丁鶴年集别集類四元,《鶴年詩集原序》









?图9【清】《乾隆隆平县志》給官地十六畝,以供歲時祭祀的记载





【参考文献】



[1].【明?成化】《寧波郡志·選舉志》,楊寔纂修,浙江省檔案館藏。

[2].【清】《四庫全書?史部?浙江通志·一百三十四卷·舉人榜》

[3].【清?乾隆】《鄞縣志》錢維喬修,永樂元年、二年進士舉人選舉表

[4].【明】《道光雲台新志,嘉慶海州直隸州志》,中國地方誌集成江蘇府縣誌輯64

[5].《康熙重修沭阳县志》,鲁先公永乐年沭阳教谕

[6].《清光绪?重脩華亭縣志》

[7].《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叢刊,【崇祯】松江府志》,《職官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8].《松江府志》,松江府志二十,《職官志》,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9].《松江府志》,松江府志二十,《学校志》,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金陵清凉山[10].《正德松江府志》《学校志》陳威顧清纂修

[11].【清】《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张安保刘文淇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512.

十八



沭阳章氏世系



[12].【明】《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41

[13].【清】《欽定四庫全書》集部五丁鶴年集别集類四元,《鶴年詩集原序》

[14].【清】《续修四库全书·七零六·史部·地理类·[乾隆]鄞县志·卷九》举人榜

[15].关于沭阳章氏祖章鲁先公的明清历史文献资料.pdf

[16].关于沭阳章氏祖章鲁先公的明清历史文献资料(二)沭阳华亭仪征任教渝的历史记载

[17].关于沭阳章氏祖章鲁先公的明清历史文献资料(三)华亭任教谕的历史记载

[18].最新发现:沭阳章氏祖章鲁先兄长章敬先考——文献(四)【清】《欽定四庫全書》

[19].章鲁先兄长章敬先(2)—沭阳章氏祖章鲁先公的明清历史文献资料(六)















金陵清凉山

十九
献花(0)
+1
(本文系Laozhang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