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男儿当以懦弱无能为耻。
2、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3、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韩之法势,杂用黄老之柔弱韧。?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4、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5、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尘要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惠要容得。?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6、过俭则吝,过让则卑。太过客套,被人看扁。?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7、相人识人,奥妙甚多,复杂得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关键在于相者识者的阅历。歌诀如下: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尽在语言中。
8、作文与做官司并不是回事,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便尖刻,偏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个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了收到实效,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理论。运笔为斤,自成大匠。做官则不同,世事纷繁,人心不一,官场复杂,尤为精妙,识见固然要闳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进。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迈出不可逞才使气只求一时痛快。历史上有文坛泰斗,官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9、世上之人,其聪明才力相差都不太远,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于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别生异人。自三代以后,论强弱不论仁暴,论形势不论德泽,譬如诸葛亮辅蜀,尽忠尽力民心拥护,而卒不能复已绝之炎刘。金哀宗在汴,求治颇切,而终不能抗方张之强鞑,人所见不能甚远,既未可以一言而决其必冒,亦不得一事而许其不覆。?小事以速办见长,大事由以草率而致误,此皆取巧手腕。
10、八字: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11、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须力行节俭???
五?善养身心类?、毋恼毋怒以养肝疾、要善于保养身心、?治病应以自养自医为主、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告养生五事、养老不在服补药、养生与力学缺一不可?
一?读书作文类、切不可浪掷光阴、读《汉书》之道、
坚持看、读、写、作“四法”、
读书须做到“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学诗须讲究声调,
学字须讲求墨色、读书应注意广泛涉猎、治经、作赋、练字均须讲究、读《文选》以医“笔下枯涩之弊”?、学做高邮王氏那样的学问大家?
写字作文宜模仿古人问架、学书法须从赵法入门、
看书不可不加选择?、作文要分类手抄词藻?、读书务必求个明白
学书须窥寻四大家门径、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
每月必须完成“三课”、作文须效法古人之“珠圆玉润”、不可积钱买田而应努力读书、
文章贵在行气、作诗文宜从短处痛下工夫、
对《左传》释经之答疑、写篆字不能无帖意、看、读、写、作应逐日无问?、目录分类很有学问?、?宜对古人诗集悉心研究?、行之以恒就会有持续不断的进步、
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学作文应循序渐进、学诗可以陶冶情操、行气为文章第一义、钻研小学宜先知其源流优长、学诗宜取韩愈奇崛之气、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绝好文字必突出一长?
少年文字贵在气象峥嵘、阅书贵在有恒、
练书法贵在困知勉行工夫、学字当学颜柳秀雄之气、
宜从古文上用工夫、作文须讲究支撑之意、作文以思路宏开为必发之品、诗文若非迥绝群伦不足以当大家之目?作诗文应具备情韵趣味、
读书应具有广大气度、学习须注意一张一弛、须在五十岁以前将应看之书看完?、务必以好学为第一义、
修身处世类、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宜力戒“骄、奢”二字
做人的道理重在“敬”、“恕”二字、当思雪我“三耻”、
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与长辈常存休戚一体之念、?一定要经风霜磨炼、早起、有恒、稳重三者皆最要之务?
“勤敬”二字断不可忽视、举止要庄重说话要谨慎、宜常记“劳谦”二字
应牢记“八本三致祥”、“劳”字“俭”字是最好的安身之法、早起和种蔬之家类多兴旺、居家惟崇俭可以长久、世家子弟不宜多积钱多制衣、要成大器须谨守俭朴、闺女理应孝顺翁姑敬事丈夫、勿忘先世之勤俭、处世须以“谦谨”二字为主?
在省城应以“谦敬”二字为主
应以“勤俭”二字自惕?、家眷不能住在风俗华靡的城市
悉心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
家运兴衰与穷通决定于勤惰、不宜居大位享大名、诫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势利机巧之心,与猎取清廉虚名均不可取
修身应以不忮不求为重、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孝友为家庭之祥瑞
每日以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相勉励?、应以好学与节俭为立身持家之本、
谨守家风类、办丧本不可铺张、治家八事缺一不可?、临危遗嘱:一意读书、勤俭治家?、门第鼎盛而规模礼节愈要认真讲求?、莳蔬、晒菜是家世兴盛之象?、用财太奢最可耻?、对儿女不要看得过于娇贵、居家须限定日常用费?、孝友二字须切实讲求
善养身心类、体弱不宜随便服药、多食蔬有利于节俭和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在于戒恼怒知节啬、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
养生之道在顺其自然、生病不宜乱投医乱服药、常行辛劳有助于保养身心、养身之法不在服药?、业精之法在于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