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故乡冷水江和老鼠港名称来源未解之谜
2019-03-31 | 阅:  转:  |  分享 
  
故乡冷水江和老鼠港名称来源未解之谜刘人朴编著故乡冷水江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在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以前,冷水江资江以北城区是一处不出
名的穷乡僻壤,在原野上散布着几处乡村房屋院落,随着世界锑都锡矿山锑矿的发现,跟随着锡矿山不断发展而发展。到了1938年,冷水江最早
的城区曾经发展成为新化县安集乡乡公所所在地,后来由于行政管理机构几经变更,于1950年才定为新化县冷水江镇。1960年由新化县划分
出一部分成立冷水江市,1962年又撤市设区为新化县冷水江区,1969年又恢复建市为冷水江市。冷水江市最早的商业城区被戏称为“老鼠港
”(最早用文字记载老鼠港的人,可能不懂冷水江方言或者不会说标准的普通话,方言如果按普通话读应为“老序广”,普通话“广”与“港”读音
完全不同。按方言原意应为老鼠讲或老鼠管。在冷水江方言中,老鼠如果按普通话读为“老序”,管与讲如果按普通话读为“广”)。冷水江和最早
的商业城区“老序广”名称来源,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一个有争议没有确切结论的话题。在编著“故乡各姓氏迁湘始祖梅子村千年之谜”博文时,
通过研读宝庆(邵阳)府志和新化县志时,发现关于冷水江在历史上有一些零星记载。1、历史上宝庆(邵阳)府志和新化县志记载冷水江的一些情
况: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宝庆府志记载情况:仅仅只有资水(资江)名称的来源,连溪距新化县城(治)的距离和方位。资水在新化
县境内的河滩,无村庄记载。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新化县志记载情况:县志记载有连溪距新化县城的距离和方位,资水在新化县境内的
河滩,下连溪市、上连村、下连村及连溪桥记载。从记载内容可以看出:连溪、下连溪市、连溪桥在同一位置,即现在的连溪桥。下连村没有说明方
位,按与连溪桥距离相差5里和现在中连乡位置,可能在现冷水江市一中附近,而上连村可能在现锡矿山附近,没有锡矿山和冷水江记载。新化县在
明朝行政区划为:城区称厢,农村称都,统称为里。在清代初年,地方政区的基层组织,仍沿袭明代制度。在康熙末年,根据自然地理形势,将全县
编为128个行政村,作为政区的基层组织。咸丰年间,为抵御太平军,新化设局办团练,以团统辖各村。将全县127行政村划为16团管辖。公
元1934年民国重印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宝庆府志记载(资料应来源于道光新化县志,有新化县道光志没有找到)情况:图中地名
记载有满竹、化溪、连溪、下连、连溪桥、长铺子、柳溪等,无冷水江。图中地名记载有上连、中连、下连村界等,无锡矿山。对比以上两张地图,
可以确定漩塘湾为大湾里(原市耐火材料厂到440水泵房资江大湾及湾周边村庄)到渣洋滩铁路桥这一段。卢埠滩为卢埠码头渡口到新资江大桥这
一段。图中有沙塘湾、卢埠、崇北刘家院子等,无冷水江。说明当时冷水江没有名气。在疆里记一章中介绍连溪流域水源各支流情况,其中有一个特
别的地方,西注连溪有丝塘水(施塘里泉水井),出黄茅坳麓,向为智井,道光乙末(公元1835年)大旱,里人×,于是一夜湧出甘泉如沸,浇
田数百亩,殆(几乎)有神物凭(证据)之也(后述清同治新化县志有同样记载)。在我的“故乡世界锑都锡矿山和小城冷水江之一”博文中,是这
样介绍施塘里泉水井的:“扎钢施塘里泉水井(60年代仍然为不间断间隙喷泉)”,当时编写时,是根据我在1967年10岁左右前后那几年,
每逢清明节,跟着原住在新化县人民医院冷水江分院(地址在现冷水江市中医院)大门口从小一起长大的姜姓、谭姓同学及其长辈一起去施塘里泉水
井旁的山上祭祖扫墓,每次路过施塘里泉水井,井水间隙式涌出时大时小,并且井水如开水一般沸腾,蔚为壮观。为什么记忆这么深刻,因为那时冷
水江四周山上树木密集并有少部分原始森林、灌木等,植被十分丰富(由于冷水江煤炭开采比较早,日常生活主要烧煤,很少烧材),靠山脚都是产
茶子油的茶子树,吸引我每年跟着去玩的是茶树上生长着可以生吃的茶泡和茶耳朵。网络上提供的茶泡和茶耳朵照片:山腰以上则树木茂盛,郁郁葱
葱,生长着各种高大的经济林木。并且有一年小腿在山脚下被人家的守门狗咬了一口,所以记忆尤为深刻。施塘里的泉水井不间断间隙喷泉现象,1
973年在冷水江市一中读高中时还见过,由于毕业后再也没有去过,不知什么时候没有这一现象了。2016年专程去拍摄照片时,泉水井上建有
抽水泵房,外排水只有涓涓细流了。从上述记载现在可以解释为:由于冷水江老城区及周边山体特殊的喀斯特地质结构(下层为石灰岩地下溶洞暗河
发达,上层主要为沉积岩混合结构,土层厚植被及涵养水资源丰富),原施塘里泉水井只有一个回路地下水源,水流量不是很大,在道光乙末(公元
1835年)大旱时,另一个回路有地下溶洞的大水源突然与原地下水源通道接通了,由于地下溶洞的虹吸作用,出现了间隙喷泉现象,成为不间断
间隙喷泉,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多次介绍过间隙泉产生的原因。这种不间断间隙喷泉在全国都不多,是大自然巧夺天工所造成,可惜奇观已消失
,如果周围各山头森林等植被恢复到50年前,这一奇观不知能否重现。如果能恢复,将是一个比波月洞(天然溶洞景点全国有几百个)还有名的景
观点。黄茅坳与施塘里位置施塘里的泉水井对毛易镇内及资江附近的村庄地界和溪流、水坝、桥梁及连溪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记载有漩塘湾渡在资
水,记载过渡资水的渡口比较少,说明在清朝公元1849年漩塘湾渡口已是很有名,从上面的府志图中标注漩塘湾为大湾里到渣洋滩铁路桥这一段
,根据这一段两岸岸边地势及当时村庄布局情况,漩塘湾渡口应该就在大湾里。狭义的漩塘湾也是大湾里别名,资江在大湾里的形状犹如一口大锅,
资江水流沿河道方向水向下流时,由于在河中有一片大沙洲(1969年建市前名称),沙洲东部及主河道一部分约沙洲五分之一的面积,为大量的
几十公斤重等大小花岗岩鹅卵石组成,沙洲西部约五分之四为长满芦苇的泥沙堆,靠两边河段则为沙滩。由于主河道及沙洲东部大量花岗岩鹅卵石阻
挡水流,因而在资江低水位时大湾里出现河水部分回流现象,如一口水塘的水出现旋转(在喀斯特地质结构中,如果一口水塘与地下暗河相通,有时
水塘的水也会出现旋转现象),所以可能是漩塘湾名称来源。曾经作为冷水江市的主要生活水源——温塘泉水,不知是否曾经有过水塘的水出现旋转
现象,周边居民应该知道。对连溪流域的支流、村庄地界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宝庆府志疆里记一章靠后面部分中,记载了自盐井塘西,别为乐家岭为
锡矿山。在宝庆府志山川记中,记载了资水自漩塘湾西北流一里行下连,潘溪界(潘桥乡界)又西北一里至冷水江右纳连溪。接着记载有资水自冷水
江西流一里行化溪、潘溪界。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新化县志记载情况:下连村:其小村落有终始街,人底街、岩里、铜子阁、塘湾、税
棚里、对山后蒋家湾、柘溪(柘溪院子)、冷水江、×(漩?)塘湾。在县东三十五里,广十五里,裹(包括)四里东界。从下连村包括的小村落范
围及柘溪、冷水江并列平行来看,当时的冷水江应该就是后来的“老鼠广”范围。对连溪记载有丝塘水(施塘里泉水井),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
849年)宝庆府志记载情况一字不差。说明在当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奇怪现象。2、综合以上宝庆府志、新化县志记载情况来看:当时的冷水江是
指狭义的冷水江,即后来的名称“老序广”,其范围为现建新路、现冷水巷、资江边老街这一片。冷水江地名,可能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
1至1849年),其来源:一是按现在比较通用的说法冷水江一名源于涟溪两岸由于喀斯特地质结构多泉水井,并且水特别凉,因而将该小片美丽
的平原、岗地叫冷水江。但从以上府志、县志记载情况来看,这一说法也存在疑惑,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记载近300年来,连溪
及连溪桥的名称一直使用就没有改变过,连溪与冷水江明显不同。二是邬干于(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湖南省教育家)1941年春贺段楚贤漩塘湾新
居联:“结庐在冷水江头,管领一峡烟云,是修到神仙,一代风流怀谢处;此地乃乌衣旧巷,分得半园桃李,倘成功尝试,百年佳话说漩塘”。
从这幅新居联来看,一是段楚贤在大湾里(漩塘湾)的大兴庄(璇塘别墅)可能建于1940年前后,具体位置在我的“故乡世界锑都锡矿山和小城
冷水江之一”博文中配有照片,由于当时编辑是按儿童时代的叫法不知道是叫“大兴庄”还是“大型庄”,所以在照片中标注为段楚贤在码头旁的庄
园。针对上述贺联,先请看下图一、图二:图一:现滨江公园内涟溪西侧,江北路跨涟溪新建的桥下泉水井。在现泉水井旁边江北路路基下,上世纪
有一座修建于1961年左右新化至金竹山公路通车时建的跨涟溪单孔水泥大桥,北侧桥头正对着现冷水巷南端(冷水巷北端在中医院门口),现泉
水井当时是在涟溪的东侧单孔水泥大桥桥头底下,上世纪六十年代有搬运公司和供销社食品厂的抽水泵房(在“故乡世界锑都锡矿山和小城冷水江之
二”将详细述叙上世纪六十年代冷水江老城区及各单位情况)。现滨江公园内江北路跨涟溪新建的桥下泉水井在涟溪西侧,由于修建江北路时将涟溪
水道往东改了约100米左右)。请看下图二:现滨江公园范围内原来的沙洲(1969年建市前名称),沙洲与陆地之间有一条小河叉,除了东侧
靠大湾里水流入口处经常与陆地相连外,一年大部分时间沙洲由一条小河叉与路地隔离,只有在干旱季节资江水位大幅度下降后才有部分与路地连成
一片。在原市耐火材料厂大门前公路靠河边、桃树山悬崖下,有一个地下阴河出口,到了大旱年份,这条小河叉变成了一个个小水塘,但这个地下阴
河出口始终有几平方米不干枯见不到底,有时还有泉水流出,在200多年前的清嘉庆时期,由于整个资江流域植被丰富,这条小河叉加之有二股大
的泉水,小河叉的水比主河道资江要冷是有可能的。因为冷水江的泉水井水源都来自比较深的地下,泉水冬暖夏凉,天气越冷,泉水井冒热汽;天气
越热,井水如冰水刺骨。温塘地名来源就是到了冬天,温塘泉水深潭经常冒热汽(高于气温的水雾),50年前去岩里煤矿挑煤来回路过所见外排水
量比较大,一年四季不断。结合上述贺联“结庐在冷水江头”,这条小河叉叫冷水江也有可能,但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常去桥下挑井水和洗衣服,没有
听人说过这条小河叉叫冷水江。从地理位置来说,这条小河旁的原市耐火材料厂这一片叫冷水江比较合适,隔着涟溪水的大片陆地因为这条小河叉变
为地名又感到有些牵强附会。图二:三是也有人说在冷水江从连溪入资江到断层悬崖岩宝凼这一小段资江由于水冷称为冷水江。但连溪的水量与上游
资江来水量相比,不可能影响资江水温度,不存在这一小段资江水冷问题。在宝庆府志、新化县志记载中,柘溪村与冷水江并列,是一个地名,而不
是指这一段资江,如果指这一段资江得名,柘溪村就应该包括在冷水江内,从宝庆府志、新化县志记载中也可以看出来。四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水
文、地形、语言方言等来解释冷水江名称来源,湘中大梅山地区的语言方言比较特殊,湘中地区的语言,由于交通与地理环境以及一千多年来汉族与
原住民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语言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原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五十里之间互相听话不懂,三十里之间不同音。除了走
南闯北见识多广的人,各个县城之间的一般人是互相听话不懂。三十里之间都存在不一样的方言。仅现冷水江全市方言就分成三大片,说话音调、吐
词等明显不同。根据冷水江市城区及周边各村庄各姓氏族谱记载情况(各族谱所记载清朝以后的历史基本是真实的),除了一小部分被同化的原住民
苗族等少数民族外,绝大部分都是从新化县城及周边迁来,方言基本与新化县城完全相同。请先看下图:从宝庆府志、新化县志记载柘溪村与冷水江
并列平行关系来看,早期的冷水江(老序广)是指现建新路(图中紫色曲线老城区商业街)、现冷水巷(紫色曲线)、资江边老街这一片。这一片西
侧有柘溪村(府志县志有记载)、桃山坳,北面有茶恩棒等地名(冷水江方言棒按普通话读,应该读为上升,新华字典中没有这个字的上升字。茶恩
棒意思为一个小山岗(小山包),在冷水江方言中,“棒棒高闹”意思为小山岗上面。在1938年冷水江曾经为新化安集乡乡公所所在地,上世纪
六十年代,我们的长辈及现冷水江城区四周的人,都一直是将建新路、冷水巷、资江边老街这一小片区域叫做“老序广”。到了农历初一、十五赶集
的日子(墟市日),在建新路与广场路交叉处(叫十字路口)及整个建新路,城区及四周乡镇来赶集的,人如潮涌,络绎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热
闹非凡,市场上熟人之间打招呼问候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什么时候来老序广的”(按普通话读:恩磨个词集来老序广稿)。(1)、水文方面:上
世纪六十年代,在现冷江市场南门有一口三联井(吃水井、洗菜井、洗衣服井),水流源源不断的大泉水井,该泉井水流出后与花屋里村的泉水塘(
不间断排水)汇合后在新华书店南面流过建新路,再南流至现体育广场东,然后与广场路基本平行西流穿过锑都中路最南端,与红日岭东面山脚下几
个井的排水一路向南流的小溪汇合,再向西流至现水利局附近南流汇入资江(见上图红色曲线)。在记忆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冷江市场南门有
泉水井排水这条小溪,在现新华书店以南,平均宽度有2米左右,深度在1米5左右,没有下雨时,水深50厘米左右,日平均流量超过1000吨
。在地形上,这一片区域,这条小溪位置是最低位置,低于建新路、广场路约5米左右,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建新路、广场路,都是将相邻高
处小岗顶的土推平填埋到斜坡上建成的。小溪两边都是种蔬菜的农田。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府志、县志记载出现冷水江地名时,距
今已超过150年,150年前水流肯定比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得多。1969年第二次成立冷水江市后,1970年开始进行城市建设,1971年
开始建设冷水江饭店至新华书店到资江河第一条地下排水管道,体育广场开始修建后,七中东侧这条小溪的排水功能被第一条地下排水管道取代。1
977年开始建设从消防大队至市政府到供电所和人民医院经广场至老电厂2条下水道,七中西侧的那条小溪排水功能被取代。上述这两条小溪从地
面上永远消失了。(2)、地形方面:资江以北冷水江老城区1949年解放后,随着锡矿山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发展扩大城区,原来由几个小片平
原、岗地(小山包)构成的城区,到了六十年代,随着冷水江钢铁厂、锡矿山矿务局修配厂、老电厂、锡矿山矿务局运销科、湖南省资江机械厂、工
农机械厂、搬运公司、航运公司、湘运汽车分公司、供销社、人民医院等厂矿企业单位的建立;城区砂石公路的扩建;以及1960年成立冷水江市
、1962年撤销冷水江市期间成立了一些单位,新建了一些房屋建筑物,原来几个小岗地的岗顶(小山包顶)被先后平整,地形海拔高度发生了一
些变化。老城区范围内,除了上述单位土地范围内有厂房和比较密集的住房,几个小村落集中居住外,居民的房屋基本是建在公路边,那时在整个城
区范围内,农田面积还大约占60左右,农田有一部分由种水稻改为种蔬菜。冷水江城区西、北、东三面环山,南临资江,北高南低,市一中校园处
于一个较高的山岗庙山上(山上自古就有寺庙,后来建气象站时寺庙被拆除),庙山海拔高度约230米左右,从市一中西南角现锑都中路(为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冷锡公路一部分)与扎钢路交叉路口开始,海拔高度约210米,沿现锑都中路一路往南,路面都是平缓的下坡沙石路,到达锑都大
厦锑都中路与新城路交叉路口时,海拔高度降为约195米,落差约15米。锑都中路东侧与冷水江钢铁厂之间(进钢铁厂公路只有一条扎钢路),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除了工农机械厂(后来的市机械厂)占有较大地块和公路两侧有部分房屋外,都是一个接一个矮矮的小山岗(小山包)相连(小
山岗最高与最低处一般不超过10米),有一部分农田种水稻,也有少部分种蔬菜。到了冷江市场南门泉水井及市场内这一带。其海拔高度急剧降低
了约两米,地质结构上产生了一个小断层,现在还可以看出冷江市场内的海拔高度仍然低于锑都中路、新城路、金竹路,为一块低洼地。由于冷水江
老城区特殊的喀斯特地质结构(下层为石灰岩地下溶洞暗河发达,上层主要为沉积岩混合结构土层),北高南低,地下水沿着地下溶洞或裂隙一路往
南,到了冷江市场内由于遇到了地质断层,地下水被迫冒出地面,所以当年在冷江市场南门就有了一口大泉水井。其原始地形见下图:从当年整个地
形来看,从北面市一中所处庙山开始,沿锑都中路东侧,往南一个接一个矮矮的小山岗相连到资江边,为一条底矮的斜坡型山脊,西面有红日岭(过
去叫尖尖山,如竹笋般节节高),东面有大连溪水所环绕。这条斜坡型山脊,基本上是中间高、两边低(现在整个地势海拔高度还是如此),东侧和
西侧又都有两条溪水环绕,犹如一条卧龙,市一中所处的庙山位置海拔高度约230米是龙头,遥望着锡矿山宝藏锑矿,七中(解放前为庵堂)则是
龙尾(现体育广场海拔高度约187米左右),依托着资江水,整个老城区山环水抱,是一块风水宝地。所以当年第二次成立冷水江市后,在省政府
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行各业、市民上下一条心共同努力,艰苦奋斗,龙腾虎跃,仅仅用10多年时间,冷水江市就发展成为湖南省经济最强县市之
一,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现市一中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优秀生源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城区广阔的田野上,虽然只有七中校园内
保存有几棵大古树,但在一些小山岗坡边和耕地边,仍然零零星星有一些树,最多的是每年包粽子及平时代替绳子要用的粽树及竹子、椿树、桃树等
。桃树在梅山文化中作为一种风水树,很多村民屋前屋后都热衷种植。每逢春天来临,一派桃花盛开欣欣向荣的美景,犹如世外桃源。(3)、普通
话“冷水井”,在冷水江方言中读作“凉许蒋(方言全部按普通话音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让时光倒流,回到清道光年间,在一个桃花盛开的
春天,有一天,新化县城来的编制县志官员,爬山涉水、一路艰辛来到现场考察核对,这一片分散的几个小村庄都没有名称,当来到现建新路或广场
路位置的斜坡上,望着远处有红日岭、断层悬崖岩宝凼等奇山,近处同时有矮山(七中往北到锑都大厦为一条底矮的斜坡型山脊)、有树(七中校园
及粮食局内当时应该还有许多的古树)、有水(蜿蜒曲折的溪水)。望着蜿蜒曲折、大量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溪水,问本地人:这条溪叫什么名(
方言为:“以条七宽再号么稿”用普通话读),本地人回答:没有(方言为:猫低)。水是从哪里来的(方言为:“许词来个落当来稿”),本地人
回答:上面的冷水井(方言为:高闹稿凉许蒋)。望着这么一片被浓缩精美的山清水秀盆景区和这么大流量的泉水、少有的波光粼粼溪水,官员心旷
神怡,这么漂亮的世外桃源地名都没有,太受委屈了。地名写成冷水井(方言为:凉许蒋)显然不行,于是浮想联翩,诗兴大发,将这小片美丽的平
原、岗地,根据溪水来源冷水井中方言音“蒋”,而将这条发源于泉水井的冷水溪及周边村庄写为冷水江记入县志中。上面的第四个冷水江来源只是
本人的分析和美好的愿望遐想。从现有资料来看,除了资水(资江)在府志中有名称来源记载外,其他所有地名都没有来源记载。冷水江名称来源除
了当时新化县城编制县志官员知道外,恐怕冷水江名称的真正来源只有天知地知了。上述四个冷水江名称来源,只能是大家去遐想哪一个最有可能。
在古代对于村庄地名的取名,主要一是村内有标志性建筑,二是根据地理特征(旁边有溪水名或山名等),三是根据某事件或传说,四是有某个姓氏
族群居住过按姓氏取名。但根据地理特征取名的最多。下面是该条溪水的源头冷江市场南门口旁的大泉水井现状,花屋里村的泉水塘与湖南省资江机
械厂东侧的地下阴河天坑已被填埋了。冷江市场南门口旁的泉水井3、“老序广”名称来源情况:“老序广”名称来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
为在资江边有渡口,可过渡到对岸布溪,是官差商贾、挑夫贩卒,从锡矿山去宝庆府(邵阳)的必经之路,穿梭于资江的船只都在此停靠,往来人员
增多,物流量增大,慢慢开始形成港口码头、街道店铺与贸易集市,叫做“老序港”。但仅从府志、县志和锡矿山矿务局历史资料及段楚贤女儿段吉
璋的回忆录中都可以确定,货物运载码头在大湾里(漩塘湾)码头是毫无置疑的。狭义的冷水江资江边即使有码头,也只是一个简易的人行过渡资江
码头。历史上宝庆府、新化县的货物运输都是依靠水路,仅从毛板船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确定。1947年8月邵阳(宝庆府)新化县城公路才竣工通
车。1950年底,冷南公路(冷水江至石冲口南烟铺,连接1947年8月竣工通车的邵阳至新化公路)才修通,全长13公里。在公路通车前,
锡矿山去宝庆府直线距离近50公里,走小路翻山越岭不低于80公里,有水路运输,怎么可能渡过资江码头走崇山峻岭山路运送货物去邵阳。从资
江大桥建成前的码头照片汽车大排队长斜坡,及照片中没有的搬运公司码头长斜坡可以看出,在1950年底公路通车前,资江岸边全部是悬崖,从
汽车码头石头护坡结构可以看出,码头是建公路时所修。只有在连溪入口处坡度缓和一点(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一砂石堆场),但水浅只能行人过渡。
解放前的行人过渡码头应该在连溪入口处附近不远。在本文首页已说过,“老鼠港中的港翻译是错误的,方言中的意思应该为老鼠讲或老鼠管。在新
化、冷水江方言中,历史上只叫码头,从来没有叫港口的(在历史上著名的武汉宝庆码头、新化码头都不叫武汉宝庆港、新化港,去武汉做生意叫跑
码头),到了文化大革命,样板戏“海港”电影上映,大家才知道港口,认为是码头,实际上码头是港口一部分”。二是在未曾开发之前,古木参天
,后因放毛板船下资江去汉口宝庆码头,所以古木砍个精光,即“老树光”(在冷水江七中校园内仍存有几棵三五百年的古樟,要双人或三人才可合
抱)。新化方言“老树光”久而久之却变成了“老序广”。整个冷水江市资江以北老城区,地下水源非常丰富,地形非常适合农耕种植,在清道光府
志中记载的仅施塘里泉水井就可以浇田数百亩,在同治新化县志中同时记载连溪筑有几个水坝,可以浇田千亩,由于没有具体位置,本文未做进一步
探讨了。记载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宝庆府志中记载一样,有头坝、二坝、蒋家坝,俱垒连溪为之溉田千余亩。有漩塘湾渡。有曲水
桥跨岩里水。下面照片拍摄于1978年。读高中时每个星期从市一中到岩里挑煤都要经过的连溪其中一个水坝,颇为壮观的水量情况,在解放前水
量应该更大(同学告之该坝现已改为一个小水电站)。从新化县志中可以看出,整个冷水江市城区在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新化县志记载
前,由于其地形地貌适合农耕种植开发,早就没有多少古树了。如果叫“老树光”地名,就不会单指狭义中的冷水江这一小片,这一小片仅占资江以
北老城区约六分之一,并且已十分明确叫冷水江而没有叫“老树光”,同时,在冷水江方言中,“树”读作“淤”(用普通话读没有该字,但接近淤
字。而“树”方言与鼠方言“序”相差很大)。新化梅山毛板船试制于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而到了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才创
建了新化毛板公会大量制造,并且毛板船是用松树和杉树。七中校园内仍存有的几棵古树,在我的“故乡世界锑都锡矿山和小城冷水江之一”说明过
,一是按梅山文化传统当时认为这里风水好,有1971年建体育广场移坟时,大家看到先后重叠安葬有的为上下二层古墓为证。二是我们去七中上
小学,长辈们都是说去庵堂里读书,证明七中在1949年建校前是一个庵堂。在佛教中建寺庙即使在如今,都是首选风水好的地方,现在全国所存
在的古树,大部分在寺庙范围和受到保护的旅游景区内。七中在几十年中由于不断改造教学楼,现在仅存几棵古树了,在上世纪70年代还有十棵左
右,在1949年建校前应该更多。如果在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新化县志记载前,本地人因为老树光了而叫“老树光”地名,县志记载
时也应该取一个有合适含义的地名,不会记载成冷水江这个地名。三是认为“老序广”来源于一个美丽的笑话。锡矿山矿务局的有些老司机说:上世
纪八十年代去广州开车搞运输,自我介绍情况时,首先会介绍自己来自哪里,说来自冷水江这个地名,搞运输的广州人不知道,但说“老序广”就都
知道,知道那里盛产锑矿。如果写上冷水江三个字,广州人用广州话说出的就是“老序广”。1913年,广东商人韦志道组建志记炼厂于锡矿山谭
家冲。合利、多福、志记都是最早提炼纯锑的第一批冶炼厂,当时称为西法炼厂。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先后有美、日、俄
、法、英、德、西、葡等国在陶塘街开设了”多福”“开利”、“合利”、“修和”、等名目繁多的公司和洋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著名的两个城市
:广东广州和福建泉州,到了清代,由于朝廷实行海禁政策.其间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到了清朝末期和民国,当时
广州珠江北岸十三洋行及沙面租借地一带到处都可见洋人和洋买办。锡矿山锑产品的交易市场设在长沙,而不设在宝庆、新化传统经商地号称九省通
衢武汉,就是因为锡矿山锑产品的出口一直主要通过广州出口到世界各地。即使是解放后几十年,我国的锑产品出口仍然主要还是通过广交会出口国
外。所以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就有很多广东人、香港人(洋买办)从长沙坐船走水路到大湾里及锡矿山。到锡矿山勘探、建厂及采购锑产品,来到冷水江,一般都是住大湾里,听老一辈人说,当年大湾里戏院、妓院等都很齐全,并且很热闹。“老序广”很有可能是当年来的广州及香港人,从大湾里走涟溪桥到狭义的冷水江(最早的老城区)玩,说到冷水江,让人听起来就是“老序广”,按方言同时又可以诙谐认为广州及香港人是在“老鼠讲”,让人听起来风趣、引人发笑,因而成为本地人笑柄。冷水江建市前上世纪六十年代,整个城区人口只有几千人,解放前就更少的多,那时候人与人之间交往比较广泛,各种趣闻传播扩散迅速,很快就家喻户晓。久而久之,“老序广”就成为了狭义的冷水江老城区代名词。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我所接触的冷水江及周边农村的老一辈,绝大多数为人朴实,性格十分快乐,很多人说话幽默、风趣,苦中作乐,喜欢开玩笑,熟人之间见面往往都是先开玩笑才入正题。同辈或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一般都是用含有亲昵、开玩笑、憎恶或嘲弄的外号(指根据人的特征、特点或体型给他另起的非正式名字),同学之间也习惯互相之间起外号。特别在读小学二年级,学校组织各个班进行文艺表演演出,有一个班的演出节目叫“老爷爷拔萝卜”。“老爷爷”(方言为:老务子)就成为了扮演老爷爷同学的外号,同学们从此基本不叫正式名字,都是叫外号“老务子”,长大参加工作后仍然还有很多同学叫其外号“老务子”。为人朴实,性格十分快乐,说话幽默这也是梅山文化的一部分,但现在基本快失传了。以上三个“老序广”来源最有可能的是“老序广”来源于一个美丽的笑话。按冷水江方言中的读音和音调,“老鼠广”意思可以理解为老鼠讲或老鼠管。结合上述美丽的笑话,最有可能的意思是老鼠讲。编著于2019年
献花(0)
+1
(本文系liu6212169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