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犯罪.docx
2019-04-05 | 阅:  转:  |  分享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犯罪郭绍扬经济犯罪是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致使国民经济或集体经济、他人物质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因而应受到刑罚惩
罚的行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的新特点,提出相应打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以保障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市场经济系件下经济犯罪诱发因素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有不同的犯罪诱发因素。我们可以从市场经济有关
特点来看犯罪诱发因素的一些变化:一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每一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恩格斯语),拜金主义必然诱
使一些人钻社会需求和价格的空子,干方百计捞钱,甚至非法占有他人或社会劳动,从而走向贪污、盗窃、抢劫等犯罪道路。二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本来潜在的一些违法乱纪因素,不仅很可能使一些竞争中的失利者、失意者挺而走险,以身试法,而且也可能使有的人为了
获得最大限度的盈利,不惜搞歪门邪道,走向犯罪深渊。三是在对外开放的活动中,西方一些腐朽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通过多种渠道对人们潜
移默化,为经济犯罪提供了外部条件。经济价值、实用价值在等价交换原则的影响下,成为部分人的行为准则。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的特
点1、职业性:有的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或满足某种邪恶的欲望,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实施犯罪活动。2、职务性:由于思想疏导工
作弱化,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务过程中,以身试法,以权谋私。3、技术性:大多数罪犯为了减少风险,往往在作案时非常重视技术的运
用和提高,犯罪工具(包括交通、通讯、武器装备等)、犯罪手段、作案方法、反侦察等方面,都有技术化倾向。一些在社会竞争中失意的科技人员
、知识分子,也可能主动或在犯罪分子的协迫下为犯罪提供技术服务。4、组织性:犯罪分子为了增加作案成功机会,往往采取团伙作案,大至
武装走私贩毒,小至街头勒索,均是多人联手作案,结帮行凶,表现为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5、渗透性:为了与社会对抗和获取更多的财物
,以及在案发后有保护力量,犯罪团伙往往有意识地向政府机关、甚至是执法机关进行渗透。6、隐蔽性:指的是犯罪主体以合法身份进行的法
人犯罪。这种犯罪的特点,一般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故意犯罪。7、复杂性:就犯罪主体、犯罪目的和犯罪手段而言,情况母益复杂,犯罪主体
呈多元化.以上所迷的经济犯罪特征,都是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新情况分不开的,这是我们采取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时应充分考虑的。三
、预防经济犯罪的基本本对策1、强化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强化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市场经济法制观念,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着力减少
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强化经济立法,建立和健全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客观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以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真正贯彻
社会主义公共利益的原则以及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促进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3、强化司法和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社会治
安力量,努力增强社会控制机制。充分发挥这些职能部门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保驾护航作用,以推动和促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环境,从深层上解决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4、强化技术防范,加大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首先要高度重视技术
防卫设施与装置的研制与应用,不断提高设备性能,以适应社会各方面的保安防卫的需要,以新技术、新设备装备有关专业人员;其次,要充分重视
技术防卫装置的安装和利用。通过强化技术防范,进一步强化社会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以保证社会治安环境的安定,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使社会治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相协调。(本文原刊登在黑龙江《学理论》1994年第10期13页)
献花(0)
+1
(本文系林纾tr3ea1q...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