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年三伏天和三伏灸时间表
2019-04-15 | 阅:  转:  |  分享 
  
2019年三伏天和三伏灸时间表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是盛夏酷暑的时候,“三伏天”中又常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

三伏之时,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人们大量吃瓜果、冰镇饮料,往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另外为了避暑降温,现在到处都有空调,又容易感受寒邪,耗杀阳气。寒湿一至,百病丛生。何况现在很多人本身就是寒湿体质,所以每到夏天便觉得十分煎熬。

三伏天艾灸疗法(三伏灸)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三伏灸既可以除去刚刚感受的寒湿之邪,也可以去除体内久伏的寒湿之邪,从而改善体质,恢复健康。



三伏灸可以调理的问题

艾灸调理的问题比较多,限于篇幅,不能尽述,现简单罗列如下: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鼻炎、咽炎、哮喘、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



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拉肚子、放屁多、打嗝、呕吐、口臭、腹痛、各种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肠炎、结肠炎、便秘等;



3.颈肩腰腿痛: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落枕、腰疼(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炎、腕关节综合征、脚后跟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4.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白带多、不孕、月子病、乳汁不足等症。



5.亚健康调理:疲劳综合征、手脚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等其他病症。



6.儿科疾病:吐乳、腹泻、消化不良、易患感冒、小儿夜啼。(小儿艾灸,中病即止,不要贪多。)



2019年三伏天时间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

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

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

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2019年三伏灸黄金时间表

1、伏前预热灸

(1)时间:2019年7月2日-2019年7月11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

(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



2、初伏灸

(1)时间: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

(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



3、中伏灸

(1)时间: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

(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



4、末伏灸

(1)时间: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

(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



5、伏后加强灸

(1)时间:2019年8月21日-2019年8月30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

(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



特别说明:艾灸的频率,没有那么固定。毕竟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总体上只要没有口干、口渴、嗓子干痒疼等上火的症状,或者没有出现灸后更加乏力的情况就可以连续灸,明显寒湿体质的人可以趁三伏之时多灸几次。







三伏灸注意事项

1.艾灸的频率,没有那么固定。毕竟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总体上只要没有口干、口渴、嗓子干痒疼等上火的症状或者没有出现灸后更加乏力的情况就可以连续灸,明显寒湿体质的人可以多灸几次。



2.首先必须正确的对待三伏灸。艾灸先生认为:艾灸一年四年都可以灸,只要对症,都有很好的效果,不能盲目臆断三伏灸最好、天越热越适合艾灸。日本灸架八隅景山曾说过,施灸不为寒暑限,确实为真知灼见。但某些问题在三伏天施灸效果可能较其他季节较为好一些,也需要承认三伏灸的特殊性。



3.三伏天施灸前后,注意适当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毕竟天气炎热,不艾灸尚且容易出汗,一灸更容易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伤津耗气,影响艾灸效果。



4、艾灸的环境不可以开空调,避免灸的时候打开毛孔,寒湿之邪直接侵入人体。灸后半个小时后等毛孔恢复正常状态再洗澡或者开空调。



5、发汗要有度。尤其是气血虚弱、疲倦乏力的朋友。



6.要保证艾灸的效果,必须有好的艾条、艾绒,推荐:艾灸先生。灸法指导书籍推荐:《艾灸精华选读》《灸法秘传》白话注解版、《谢锡亮灸法》《单桂敏艾灸全书》等。



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这个时候要谨记养生,注意保健身体,那么三伏天如何养生呢?在次分享一些三伏天养生的诀窍,一起来看看吧。



1.别太贪凉。

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夏日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发胃肠炎。吃冷饮时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肠道,且吃的时间最好选择阳气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受寒后,可以喝姜茶发汗散寒。



2.饮食开胃。

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3.身体祛湿。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4.“低调”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三种运动比较好:1.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2.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3.太极拳:打太极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最好选择在凉爽的室内运动。



5.晚睡早起午补觉。

晚睡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们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11点。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6.静坐除烦。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而老人的夏季心烦指数会比年轻人更高。缓解烦躁心情可以采用静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动作,不但能迅速达到心气平和,还能够活血通络。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方法是: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献花(0)
+1
(本文系西安艾灸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