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19)
2019-04-20 | 阅:  转:  |  分享 
  
建设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必要性(县域级别仅供参考)项目概述水肥一体化项目概述水肥一体化的核心是实现灌溉和施肥同步进行,通过用水量控制管理、运行
状态实时监控,通过首部系统与供水系统有机结合,精准对作物施水施肥,而达到省肥节水、省工省力、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增产高效的目的。(
2)2018年建设规模2018年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主要在县镇村、镇村、镇村、镇四坝村、镇村、镇村和,共修建
?个蓄水池,总容量?万m3,配套引水建筑物、管理房。(3)总投资?00000万元。二、水肥一体化项目提出的背景和面对的问题水肥一体
化建设项目是根据我县水资源匮乏、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地形落差大等自然现实条件和全县农业发展政策、农业灌溉条件及农村水权交易发展形势而
提出的。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可有效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解决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不完善问题、化解水事矛盾纠纷、达到农业增产增收的效益。水肥一
体化项目符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推广普及水肥一体化农田节水技术,全面提升农田水生产效率和
化肥利用率,是保障粮食生产、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县主要面临以
下4个现实问题:(1)水资源总体匮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我县水资源总量较少,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
业发展。县现有河等?条主要河流和等?条小沟小河,集雨面积1800km2,多年地表平均径流量3.12亿m3。全县水
资源总量58255万m3,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当P=50%时为36338万m3。1.地表水资源全县各灌区多年平均地表水
资源量为31200万m3,全县各河6-9月径流量占年量的50-90%。12-3月径流量占年量的2-21%,7-8
月径流量占年量的22-55%。由于冰川融雪调节和祁连山涵养水分补充,各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稳定。2.地下水资源通过地下水资源均
衡计算表明,全县地下水总量为27055万m3,重复量为25504万m3,不重复量为1551万m3。通过对现状地下水
开采的合理性分析,全县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大,可允许开采量为16377万m3/a。3.水资源总量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82
55万m3,地表水资源为31200万m3,地下水资源为27055万m3。4.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从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
损失量和不能被利用的水量即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全县可利用水资源量P=50%时为30888万m3。5.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全县地
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现状地下水开采,主要分布在洪水河、童子坝灌区,即六坝、北滩、民联、永固等地,地下水资源量为27055万
m3,允许开采量为16377万m3,可利用水资源量为5450万m3,现状年开采量达4563万m3,现有农业灌溉机
井423眼,除供人畜生活饮用和工业用水外,主要配合河水,调剂农田灌溉。根据现状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县正常年景缺水
程度达到26%,现状田间水利用系数仅为0.80,达不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17-98)“旱作物灌区不低于0.9
0”的要求。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潜力较大,但受水资源限制比较大,重点保证耕地、部分林地的灌溉,牧地、大部分林地仅靠自然降
雨,不能予以配水。只有走节水之路,才能缓减水资源需求压力。(2)南北地形落差大增加了平田整地的成本,同样制约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与
张掖市其它各县区相比而言,我县耕地总体地貌特征以老农田为主、田块不规则,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先天条件不如其它几个县区耕地平整。加之
我县南北落差较大,不但增加了平田整地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平田整地的成本,部分地区平田整地的成本达到了每亩?000元。不利于农业机械化
作业,并且一部分农田由于缺水而荒废,荒废耕地达到320-400多亩,浪费了现有耕地资源。区内地势深层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后劲不足,
耕地高低不平,形状各异,地块大小不一,且田间道多是泥泞道路,坑坑洼洼,路面狭窄,小型农用机械进入田间作业困难,大型农用机械根本无法
直接进入田间作业。渠、路、林、田不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3)田间配套工程不完善,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
高,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我县田间配套工程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节水改造步伐滞后,甚至部分渠道一直未进行防渗衬砌,仍为土渠运行,
决堤倒坝现象时有发生,水量浪费严重,给灌溉管理带来极大不便。二是灌区斗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由受益村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日常的管护,由于
受益村农民群众对工程管护意识不强,在思想上不重视,并且长期以来水管部门负责干、支渠道的管护和维修,末级渠系产权和建后管理移交给受益
协会维护和管理,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末级渠系的管理和维护基本得不到落实。近年来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等项目建设的实施,
农业灌溉设施给全县粮食生产注入了一定的活力,虽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但由于受资金的限制
,仍有相当一部分灌溉渠系未改造、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水的利用率还很低,尤其是田间工程渠系配套程度较低,致使灌区灌
溉水利用率无法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道路设施配套不完善,土地不平整,节水措施不完善、农业新技术应用程度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致使农产品产出率较低,品质不高。因缺水导致的水事矛盾纠纷频发因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加之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夏季7-8月,容易
在正是作物需水期遇到“掐脖子”的干旱。致使水事矛盾每年均有发生,缺水不仅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信访概率,增加了社会不稳定性
,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不利于和谐美丽新民乐的建设。三、水肥一体化项目的优点(1)可依据作物精准施肥,达到水肥均衡传统的浇水和追肥方
式,作物饿几天再撑几天,不能均匀地"吃喝"。而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2)操作简单方便,省工省时传统的沟灌、施肥费工费时,非常麻烦。而使用滴灌,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3)提高利用效
率,节水省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
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4)阻断土传病害途径,减轻农作物病害传统作物很多病害是土传病害,随流水传播。如
辣椒疫病、番茄枯萎病等,采用滴灌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5)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滴灌的工程投资(包括管路、
施肥池、动力设备等)约为1000元/亩,可以使用5年左右,每年节省的肥料和农药至少为700元,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四、水肥一体
化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缓解农业对水资源需求压力的迫切要求。根据现状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县正常年景缺水程度达到26%
,现状田间水利用系数仅为0.80,达不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17-98)“旱作物灌区不低于0.90”的要求。走
水肥一体化的新型节水农业之路,能有效缓减水资源需求压力。二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和改变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现状的需要。县是一个
典型的灌溉农业区,目前灌区内农田灌溉网已基本形成,较好的发挥了灌溉作用,但大多数骨干渠道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田间工程配套不完
善,建筑物老化、破损,渗漏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通过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将管灌、微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田间,可有效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提高灌区农业抵御旱灾的能力。三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县,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发展农村经济,根本的出路就是相方设法增加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在农业发
展上做足文章,特别要在设施农业上做大做强,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根据县情,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就是水,而改变缺水状况的唯
一出路就是挖掘节水潜力,发展节水农业,使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肥一体化顺应我县现实
情况,可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四是改进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新型节水农业县
,引导并带动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提高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进农业机械化,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和灌
水方式,提高种植效益,强化节水意识,为我县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的需要。采用传统的地面沟灌
、畦灌、自流漫灌,要大搞土地平整,这就加大了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的工作量和资金投入。采用滴灌后,土地基本不需平整,种地实现了土地“三无
”,即无渠、无沟、无埂,大大减轻了土地平整的工作量,有力促进农业向机械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六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农村庭院绿化、林带防风固沙、退耕还林还草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诸多措施,因缺水灌溉,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由于地表水短缺,开采
地下水补充灌溉可能导致水土资源极不平衡,加之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加快。从这几个方面来讲,只有实行节水灌溉,走高效节水之路
,才能彻底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五、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的优势条件一是,项目省水省肥、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的特点得到群众的大
力支持,对项目实施积极性高。一方面由于缺水严重,群众自筹资金打井灌溉和修建井水管灌,投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全县喷、滴灌设施农业
的示范带动,让群众从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实惠,体会到了水肥一体化的行型模式与传统灌溉模式效益的明显差别,对发展节水技术的认识比较深刻,
极大地刺激了广大群众推广使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二是,自然基础条件得到改善,为发展水肥一体化提供的便利条件。今年来我县大力开展土地平
田整治,特别是在全县大力打造六坝生态工业园区的大背景下,六坝的耕地大面积连片,为发展水肥一体化提供的便利条件;而且地表水主要蓄水工
程已除险加固,骨干渠道已衬砌;地下水有现有机井利用,水源保障程度高;电力设施配套、交通方便,利于工程建设,适宜连片种植、发展节水节
肥型规模化产业。三是,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力量强,项目的实施有着完备的技术力量储备。现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院1所,负责全县的小
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局1个,从事全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
到了355人,。四是,高效节水项目的成功让水肥一体化项目有成功经验借鉴。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3000亩以上的渠水管灌、井水滴
灌、井水喷灌等高效节水工程示范点多处。通过这些高效节水工程的实施,无论在设计、施工,还是在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建后管护等方面都积累
了丰富经验,为全面推广普及节水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让项目建后管护有保障。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已采取
了参与式民主管理模式,已建成的节水工程全部交给受益村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全县已注册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152个,协会管理人员6
09人,对田间工程坚持了“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的原则,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维护已成常规。末级渠道通过多年的管理,效果很好,
使得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随坏随修、随淤随清,使全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步入了良性运行的轨道。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工作组织、基
础条件、设计施工能力、还是管护运行机制等方面来讲,县发展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是有利可行的六、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的效益(1)节水
节肥效益方面一是毛灌溉定额由现状的493.5m3/亩减少到369.96m3/亩,每亩用水量减少123.53m3。按发展高效节
水灌溉面积3.0万亩计算,每年可节约水量489.94万m3。节水效率达60%-70%二是亩均节约化肥使用量50%,大幅度
降低土地因化肥使用而导致的土壤板结的问题。(2)综合效益方面一是能有效的促进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及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经营,同时有利于水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有效改善农业耕作条件和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加快了我县传统
农业向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速度,有效的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我县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
到明显增强,灌区灌溉保证率可又现在的50%提高到65%,节水区灌溉保证率可达到85%。为实现节水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
造了坚实的水利基础。三是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生产的效益将显著提高,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发展节水农业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有利于高效节水农业的稳步发展。水肥一体化工程建设不仅改善了粮田的灌溉条件,同时为现代园区对瓜果、蔬菜、园林的规模经营提供
了灌溉条件。也促使企业公司能够抓住契机,加大土地投资,发展经济作物等,实施节水综合开发,发展种、养、加经济实体,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的
调整步伐,推动县域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进程。四是借助于水权交易市场,可激发新的水经济的潜力。水肥一体化是典型的高效节水项目,项目的推广
必定带来巨大的节水效益,借助于日趋完善的水权交易市场,因节水而置换的水权可再次流入水市场,带动其它需水领域经济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潜
力。五是项目实施后可拉动当地节水灌溉材料、设备、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为周边地区的农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外,还可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间接地产生劳动力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劳动力的就业。(3)生态效益方面一是项目实施后,不但有利于节约水资源,而且能够保持土壤结构,控制改良盐碱土,降温防冻,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农田小气候。二是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田面蒸发和深层渗漏的损失,灌水适时、适量,不仅可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还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节水灌溉,对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明显的效果,地表径流的节约使用,有效地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量,缓解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调节了地下、地表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因而,无论从缓解农业对水资源需求压力,还是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快的速发展,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乡村振兴经济来讲,发展水肥一体化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1
献花(0)
+1
(本文系KinghtsTem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