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 奸劫弑臣》 第一章 同异
2019-04-22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一章同异这一篇的标题很直接很暴力,仅用三个字就概括不法之臣之为。奸:阴险,虚伪,狡诈。劫:强取,掠夺。弑:封
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奸为策略与阴谋,劫为方法和方式,弑为行动和手段。好像,历朝历代的不法之臣都逃不过这三个字。中国人大多数的
智慧都用来了“位子”上,就个体而言是解决生存的问题,因为朝堂险恶,一不小心就会丢掉位子,丢掉了位子相当于种子离开了土壤,生命即将结
束。在韩非子看来,没有永远的君主,也没有永远的臣子,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韩非子能做的就是让他所倡导的君臣秩序能够稳定下来,成为制
度与法制,谁当君主他才不在意,这就是学派创始人的高度与气度,不拘于眼前的国家与君主。君主与臣子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统一于国家的
行政体系内,但从欲望的人性来说又是对立的,君防臣,臣弑君。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规律与规则是先天存在的,只是因为庸人的干扰,才会
有这么多的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庸人,都是不守规律与规则的人。仔细想想是不是?真正做到好自为之,独善其身是何其的难呀,在这个花
花世界里,欲望那么强,诱惑那么多,不随波逐流太难了。我曾说过社会法律与规则首先是规定关系的,其次是划定界线的,第三是明确利益的
。比如古代的礼法,就严格规定了君臣之间的关系、界线、利益。如果君臣都按礼法处理,应该是天下太平,但是不管是君主还是臣子都做了庸人,
违反了规定,破坏了关系,突破了底线,侵占了利益,最后结果就是国破人亡。韩非子依法制国治的法家思想,其主语就是君主,只有君主依法治国
,没有听过普通百姓依法治国的,所以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就是君主的MBA课程。按照韩非子的为君之道,君主应该隐藏自己的习性与喜好,保持
神秘感,与道近似,但实事正好相反。对于奸臣的心思,韩非子清楚“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意思是所有奸臣都是想顺从君主
的心意来取得亲近宠爱地位的。这就是奸臣的阴险,虚伪,狡诈。想想这一点从古自令,从朝堂到民间都是这样。正是因为顺君心得宠爱已成为现实
,所以“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意思是因此,君主喜欢的,奸臣就跟着吹捧;君主憎恨的,奸臣就跟着诋毁。这就
是奸臣的强取,掠夺。强取是君主的好感与信任,掠夺的是善臣的名声与利益。我们一直强调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君主首先是人,是人就不可能
全部真实的认知世界,所以才会有兼听则明道理。韩非子总结了人性的普遍性,“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意思就
是大凡人的常性,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相异的就彼此指责。人性尚且如此,何况在职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的朝廷中。所以君主的态度与理
念决定了一切,要么让事物的规律做主,君随之;要么君主做主,事随君意。不过,历史告诉我们大凡是事随君意的事都没有好的结果,除非君意即
规则。《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
者则相非也。》在公司管理中,老板切记的就是按行业、事物发展的规律下决策,尤其是在用人上,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依据,以绩效为原则,记住夸夸其谈者只能毁了你公司与事业。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v5u...原创)